垃圾焚烧厂真的“吃不饱”了吗?浙江生活垃圾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进展调查
垃圾焚烧发电实现了废物资源化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新能源技术#
变化
无害化、无感化、无废化
对浙江的垃圾焚烧厂而言,眼下比“吃不饱”更值得关注的,是要在三年内完成“最严环保KPI”。
今年起,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厂开启超低排放改造行动,计划于2027年前基本完成。
改造实施方案设定了国内最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地方标准。例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每立方米1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0、80毫克。这些限值分别是现国标的33%、10%和27%,而欧盟现行标准分别是10、50、100毫克。事实上,科普平台“清气团”一项分析显示,浙江超过七成垃圾焚烧项目排放已达到欧盟标准。
距离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约1公里处,居民区附近立着一块硕大的显示屏,实时滚动该厂运行、排放数据。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厂已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但今年还是准备了9000万元技改预算。
记者发现,为避免“邻避效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浙江不少垃圾焚烧厂几乎成了“六边形战士”——现代化的厂房,风景如画的园区,寓教于乐的科普馆,完全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在临江公司,垃圾从进厂开始,卸料、贮存、倒料、上料等流程均全封闭式处理,臭气被反吸至焚烧炉助燃,渗滤液处理后循环利用,烟囱因采用袋式除尘等先进技术,连白烟都几乎看不到。
“我们努力让垃圾处理‘看不见、闻不到、听不见’。”汪伟锋说。
浙江的“超低排放”正重构垃圾焚烧行业的环保门槛,无害化、无感化、无废化已成趋势。
这也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更多。“根据不同技术路线,单个焚烧厂的超低排放改造投资规模,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新建项目每座达1.5亿元至2.5亿元。”一位业内人士说。
环保KPI倒逼企业更加精细化运营,从单一焚烧转向“固废处置+能源联供+资源再生”综合体,蒸汽、飞灰、炉渣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正成为新的利润来源。
在绍兴市再生能源公司,垃圾焚烧后产生的蒸汽,通过巨龙般的地下管道,运往三四公里外的绍兴滨海印染集聚区。
“印染产业需要大量蒸汽,市场价每吨150元。焚烧1吨垃圾能产生蒸汽2.25吨,卖蒸汽每吨垃圾能多收330多元。”绍兴市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烽说,更关键的是,蒸汽若只用于发电,热效率不到30%,但热电联供,整体热效率能提升至45%甚至更高。
在湖州,国内首个低温热分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已稳定运行4年。每吨垃圾焚烧会产生30至50公斤飞灰,以往主要靠填埋。项目运营企业与浙江大学建立深度合作,飞灰无害化处置后生成工业盐及建材原料。
临江公司每年焚烧垃圾产生炉渣30万吨,设计之初就配套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1600吨的炉渣资源化项目。炉渣经滚笼筛选、破碎、跳汰、分选等步骤,提取出金、银、铁等可回收金属以及环保沙料,进入循环再利用。如今,炉渣每吨市场价在100元至300元。
思考
垃圾焚烧下一步怎么走
垃圾焚烧产业已迎来结构性拐点。
面对产能过剩隐忧和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社会各界都在思考探索,主要聚焦在“三问”。
一问:既然垃圾焚烧技术已如此先进且不够烧了,是不是垃圾就不用再分类了?
答案是不仅要分,还要投入更多资源构建更强大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
杭州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天处理850吨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年产沼气2000万立方米、油脂1万余吨,发电3000万度。
“我们是国内最早处置厨余和餐厨垃圾的一批厂家。运行至今,感觉垃圾分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杭州市环境集团资源化利用事业部经理邵建越表示,繁忙的生产线每年都有五六次因为垃圾里混入砧板、保温杯甚至灭火器等物品而“大卡顿”。“做好源头分类,不仅可以让资源更好地再利用,对垃圾处置末端的正常运行也至关重要。”
不少专家强调,可烧垃圾减少之际,包装垃圾、建筑垃圾、淘汰废品垃圾(如电子产品)日益增多,做好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以达到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问:填埋场垃圾可以作为焚烧原料补充吗?
反对者担心,开挖会带来二次污染。支持者认为,填埋场防渗漏、防排气需要长期投入和维护,有些早期的填埋场建设标准较低、存在安全隐患,“长痛不如短痛”。
2022年,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生活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技术规范》。业内人士解读,要科学谨慎实施这项工作,综合算算处理经费、环境代价、土地价值等“总账”。
“焚烧是垃圾快速处置、快速减量、实现能源化的主要手段。在不影响环境和安全前提下,有控制地开挖一些垃圾填埋场,可不仅仅是为了焚烧厂填饱肚子,也是为了更好挖掘、利用城市垃圾这一‘矿藏’。”浙江大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废弃物能源化研究与技术理事会主席严建华说。
在他看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土地资源宝贵。开挖部分填埋场,既可以消除次生灾害隐患,又释放了土地资源。“挖出的垃圾通过筛分,进行能源化、资源化再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足以预防并解决开挖中遇到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温州、金华、绍兴等地已在探索填埋场垃圾焚烧、场地再利用。
三问:政策驱动能否再创新?
据悉,去年我省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量144亿千瓦时,相当于东部沿海一座常住人口900多万城市的居民一年生活用电。
作为生态环保产业的重要一环,垃圾焚烧发电厂在面临国家电价补贴退坡的同时,需要加快拓展生态价值转换途径。
譬如拓宽其能源利用渠道。专家建议各地应将生活垃圾焚烧厂纳入各地热电联产专项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促进焚烧热能就近高效转化。
譬如从绿电市场兑换“真金”。绿证是我国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去年,绿证核发变企业申请为批量自动核发后,我国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027年有望突破5万亿千瓦时。
“一张绿证是1000度电,最贵单价卖到每张15元以上。我们去年上网5000万度,折合5万张绿电证,但最终只卖出1万张。”一名从业者告诉记者,他们期待着绿电市场进一步激活。
网址:垃圾焚烧厂真的“吃不饱”了吗?浙江生活垃圾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进展调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7275
相关内容
垃圾焚烧厂真的“吃不饱”了吗浅谈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方式
南昌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进展
资源化利用让垃圾重获新生
生活垃圾如何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助力资源循环利用 长三角地区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浙江在线
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选设备
浙江大学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