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线|开标:强烈建议用杂粮替代三分之一以上精制主食
选择性价比高的杂粮,替代精细粮食。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基础烹饪节省成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营养作为健康的基础,却常常被忽视。错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甚至影响疾病的康复。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安庆一一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开标,来和大家聊聊科学营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疾病。
专家介绍
开标
安庆一一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临床营养专业质控组长
安庆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世界营养日协助组秘书
安徽省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委员
1
01
当前仍有不少朋友对“营养”的理解停留在“吃好的就行”这个朴素观念上。您能否借此机会,为大家深入浅出地阐释一下,究竟什么是科学营养?
科学营养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需求、疾病状态和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补充,达到维持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它不仅仅是“吃好的就行”,更重要的是“吃对”。
1
02
那科学营养与我们日常的饮食认知又有哪些关键区别?
科学营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好点”、“吃贵点”或“按习惯吃”的饮食认知,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点:科学营养强调整体观。
强调整体膳食结构和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关注的是多种营养素均衡、充足和比例协调。不是单一食物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作战”。日常认知中往往关注单一食物或营养素。比如“多吃红枣补血”、“喝骨头汤补钙”,容易陷入“神奇食物”或“禁忌食物”的误区。
第二点:科学营养要注重观个体差异。
科学营养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它强调营养需求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如孕期、哺乳期)、健康状况(如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基因遗传、代谢特点、活动量、甚至肠道菌群等因素而有巨大差异。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的摄入。
科学营养是“量身定制”,而非“千人一方”。
第三点:可以促进和维护最佳健康状态。
科学营养在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辅助疾病治疗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精准匹配个体在不同健康状态下的特定代谢需求。例如,对于术后康复期患者,科学营养方案会依据其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及恢复阶段,提供足量且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与适宜的能量供给,旨在加速组织修复、降低感染风险并有效恢复机体功能与体力。
03
当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您认为这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存在哪些深层次的关联?
这些慢性病的流行与普遍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确实有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1、长期过量地摄入高糖(如含糖饮料、甜点)和高脂(特别是油炸食品、加工肉类中的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的饮食模式,是直接助推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因素。
2、日常主食过度依赖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它们升糖指数高,消化吸收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剧烈波动。长期如此,会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我们强烈建议用杂粮替代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制主食。
3、蔬菜水果摄入量普遍不足,直接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摄入短缺。影响肠道健康,增加便秘、肠癌风险等多种慢性病的潜在风险。
4、“重口味”的高盐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我们必须强调严格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04
现在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尤其是像挑食偏食、肥胖这些常见困扰。您能否从专业角度,给家长们一些核心建议?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儿童期的营养关乎一生健康。针对挑食和肥胖,建议如下:
1.应对挑食,重在“多样性”与“引导”:鼓励尝试不同食物(尤其蔬果)。家长可通过创意烹饪,增加吸引力。
2.管理“零食”:严控不健康来源,限制糖果、薯片、甜饮料等高糖高盐高脂零食。用新鲜水果、适量原味坚果替代。
3.规律进餐:确保定时定量三餐,避免零食代替正餐或正餐暴食。
4.管理体重:儿童在发育期,必须保证充足营养。如果孩子超重,不要盲目节食,务必在儿科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通过优化膳食结构、增加运动、调整饮食行为来实现身高体重协调增长。
05
网友“ 健康生活”留言说:家里老人总说“少吃肉,多吃素更健康”,这种说法科学吗?
网址:健康第一线|开标:强烈建议用杂粮替代三分之一以上精制主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9754
相关内容
第532期:吃粗粮防慢病 粗粮能否代替主食?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分析与建议
健康饮食建议通用12篇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第一步,从健康搭配开始!
健康饮食建议(精选5篇)
健康教育丨合理饮食第一步,从健康搭配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这些“强烈建议”,你达标了几条?
一日三餐怎么吃出健康?八大饮食建议请收好
白酒替代品分析及政策建议
田坤道|五谷杂粮:开启家庭健康饮食的“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