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外卖模式=餐饮外卖的终极形态?醒醒,那是悲剧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5-08-13 07:05

餐饮业,外卖平台通过互联网+改变了就餐模式。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即时零售领域的刘老实。

8月10日,网络大V刘润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堂食的外卖,才是外卖的未来》,核心观点认为:纯外卖模式具备成本效率优势,通过去除堂食能节省大量租金成本,且无通过自营 “强控”,还是 “明厨亮灶” 等监管模式可解决信任问题,未来在保证信任的前提下,纯外卖的效率优势将释放,成为外卖的终极形态,外卖大战的新阶段也将围绕信任重建与效率重构展开,终极意义在于保障食品安全。

读完隐约发现,其不过只是一篇公关稿。而对于文章里的观点,刘老实从头到尾更是不能苟同的。

当我们剥开外卖模式的外衣,就会发现:若没有堂食的纯外卖真成了主流,那不仅是餐饮行业的倒退,更是外卖商业生态的灾难。

外卖从诞生起就不该脱离 “配角” 的本位。没有平台的年代,外卖是餐馆为不便到店的顾客提供的附加服务,本质上是堂食的补充,那时的外卖只是餐饮业态的小配角。可资本入场后,补贴战硬生生把配角捧成了主角 —— 消费者以为占了便宜,却不知这是用线下商家的生存空间换来的虚假繁荣。

当餐馆发现堂食客流被外卖分流,不得不入驻平台缴纳佣金时,早已掉进了 “不做外卖等死,做外卖找死” 的陷阱。餐饮的本质是 “人间烟火”,当街巷里的餐馆变成仓库式厨房,当朋友聚餐只能对着手机点单,我们失去的何止是就餐选择,更是生活本该有的温度。

深究一层,外卖与即时零售满足的是人们生活中的部分真实所需,却绝非离了就无法运转的 “刚需”。可资本的巧思就在于,它用一轮轮补贴、一次次营销,不动声色地将这些补充性的业态,塑造成了许多人生活中离不开的 “必需”。这像极了当年,钻石本非婚姻的标配,却在资本的大肆鼓吹下,成了爱情的 “硬通货”。我们中的大多数,不知不觉就被资本牵着鼻子,一步步走进了它设定的消费节奏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若资本执意要将 “纯外卖” 打造成外卖的未来,那当下的堂食外卖,注定会沦为这场资本游戏中的牺牲品。就像当年,资本靠着补贴,借出租车的市场基础把网约车推上台面,而后纯网约车便一步步挤压得传统出租车行业举步维艰;也如众多前置仓商家所痛斥的,平台既当规则制定者,又当市场参与者,最终受损的总是那些遵守规则的从业者。这种以牺牲既有业态为代价的 “创新”,从来都不是健康的发展之道。

纯外卖所谓的 “成本优势”,不过是转移成本的障眼法。刘润在文章里算过一笔账:传统餐馆 70% 的房租花在堂食区,纯外卖能省下这笔钱。但这笔钱真的消失了吗?没有堂食的店铺躲进后街深巷,看似租金低廉,却把监管成本转嫁给了社会。消费者看不见后厨,平台所谓的 “AI 监控”“目前来看也不过是技术作秀 —— 摄像头能拍到老鼠跑过,却拍不到隔夜菜重新翻炒;能识别厨师没戴帽子,却识不出劣质油反复使用。更讽刺的是,纯外卖商家给平台的抽佣加起来往往比房租还高。

为了覆盖成本,很多从业者只能在食材上做手脚,这就是 “幽灵外卖” 屡禁不止的根源。而多数外卖用户则像是《雪国列车》后车厢的人一样,被挤压在名为 “快节奏生活” 的狭窄空间里,日复一日吞咽着那些由算法调配、品质难辨的 “快餐蛋白块”—— 它们或许顶着五花八门的商户招牌,实则和《雪国列车》后车厢里来源不明的粗劣食块并无本质区别。

绝大多数用户在滑动屏幕时以为自己握着选择的权利,就像后车厢的人接过食块时偶尔会幻想下一块或许更可口,可终究逃不过被资本轨道牢牢锁定的命运:明知食材可能掺了水分、卫生或许打了折扣,却还是得在 “30 分钟送达” 的规训下按下确认键,把这种被精心包装过的 “被投喂”,当成生活不得不接受的常态,在循环往复中耗尽对 “真正食物” 的期待。

再者,纯外卖主导市场会摧毁商业生态的平衡。餐饮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业,它连着商铺租赁、物流运输、社区活力。想想看:临街餐馆关门, replaced by 巷子里的外卖厨房,街道会变得冷清;商铺租不出去,房东只能降价,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区域的经济循环。更可怕的是资本的垄断 —— 当外卖平台掌控了 80% 的餐饮订单,他们可以随意提高佣金,可以强制商家 “二选一”,可以用算法操控价格。消费者当初享受的 “补贴红利”,终将变成日后的 “垄断溢价”。就像当初的网约车行业,从低价补贴到涨价收割,不过短短几年。当我们再也找不到一家能坐下聊天的小馆子,当吃饭变成纯粹的 “商品配送”,那时候的城市,该多无趣、多冰冷。

最后,堂食的价值远不止 “监管” 这么简单。它是餐馆与顾客建立信任的纽带 —— 你能看到食材新鲜与否,能感受到服务好坏,能当场提出意见。这种 “面对面” 的互动,是任何 AI 监控都替代不了的。堂食也是餐饮创新的土壤:厨师在与顾客的反馈中改进口味,店家在就餐氛围中形成特色。而纯外卖追求的 “标准化”,只会让所有菜品都变成一个味道,就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品,失去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况且,让平台自己监管自己,这本身也是可笑的。平台们的 “强控模式” 也好,“技术监管” 也罢,本质上都是想用资本和技术驯服餐饮,将餐饮的根基从线下彻底转向线上。当外卖彻底剥离堂食,就像人失去了双脚,看似跑得更快,实则根基不稳。

真正的餐饮外卖未来,不该是纯外卖店的独角戏,而应是堂食外卖与纯外卖各得其所。只有这样,餐饮才能回归本质,商业才能保持活力,我们的生活才能既有烟火气,又有便利性。

如果有一天,打开外卖软件看到的全是没有实体店的所谓 “纯外卖厨房”,走在街上找不到一家能推门而入的餐馆,那不是进步,而是悲哀。

这样的未来,至少我不需要!

网址:纯外卖模式=餐饮外卖的终极形态?醒醒,那是悲剧的开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0032

相关内容

餐饮未来式=外卖+社交?
餐饮O2O新模式:外卖+预订
集堂食、外带、外卖一体,火锅餐饮店开设食材售卖区,这种模式可行吗?
“外卖+”开启行业发展新业态
外卖下半场:餐饮商家的新牌局
厌倦外卖的打工人,开始预制“冷冻健康餐”
厌倦外卖的打工人, 开始预制“冷冻健康餐”
线下餐馆将被外卖终结?这3个新趋势,是餐饮业未来盈利的方向
美团宣布做浣熊食堂,明厨亮灶会是未来餐饮外卖的标配吗?
外卖餐饮店取名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