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專家建議→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2

《哈佛健康睡眠手册》:哈佛专家的睡眠健康建议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睡眠建议#

今天(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國際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睡眠障礙也屬於精神疾病。在我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有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

我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問題

“睡不著”是困擾睡眠的頭號難題。排在“睡不著”後面的,則分別是易醒、失眠、打鼾等。青少年、女性、老年人容易出現睡眠問題。調查顯示,近七成晚睡與手機有關。不少人喜歡在睡覺前刷刷視頻,休閒放鬆一下,但專家指出,這樣會適得其反,影響入睡。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現在的科學研究證實,晚上過度使用手機,特別是睡覺之前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因為手機的藍光,包括電視機的藍光會刺激我們的視神經,會影響睡眠中樞,讓我們大腦處於亢奮狀態。對睡眠不太好的人,那就更容易睡不著了,所以我們建議睡覺之前半個小時把手機放一下。

專家建議,小學生每天要睡夠10個小時,初中生每天要睡夠9個小時,高中生每天要睡夠8個小時,成年人每天要睡夠7~8個小時。要在黑暗的環境中睡覺,開燈睡覺會影響大腦激素的節律性分泌以及血糖代謝。很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專家建議,最好飯後20分鐘進行午休,午休長度在20分鐘到40分鐘為好,不要過長,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睡眠問題與許多疾病的産生密切相關

專家表示,睡眠是維持生命的基礎,睡不好,血壓、血糖指標都會受到影響,睡眠問題與許多疾病的産生都有密切關係。

和吃飯、喝水一樣,睡眠是維持我們生命的基礎。人的一生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充足的睡眠是我們高效率學習、工作的前提。睡眠與人體的多種生理功能密切相關。臨床研究發現,睡眠健康的人比自我報告有睡眠問題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35%,近10%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可歸因于較差的睡眠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如果長期缺乏睡眠或者睡眠時間不夠的話,那麼它讓我們的血糖變得不穩定,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如果長期睡眠時間不夠,那麼我們的血管收縮出現障礙,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長期如果睡眠不好,會讓我們血脂的代謝出現異常,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如果長期睡眠不好,我們體內的免疫因子會出現異常,會把體內可能存在的異常的細胞,包括癌細胞清除的能力下降,它也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

學會自我調適 養成健康睡眠習慣

專家提醒,睡眠品質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標,遇到睡眠問題時要學會自我調適,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專家建議,要想有良好的睡眠品質,首先要適當運動,規律飲食。每天保持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等。運動時間以白天為宜,儘量避免睡前做劇烈運動。按時吃三餐,尤其是早餐,這樣可以調整體內的運作機制;最好不要在睡前吃東西,但也不要空腹上床,下午2點之後儘量不要喝酒精、咖啡、濃茶等。建議夜間11點前睡覺,早上7點起床,保持每天7~8小時睡眠。午睡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每天同一時刻起床,能幫助建立“生物鐘”。學會自我調整,降低焦慮,睡前不要抱著“一定要快點睡著”或“今天又睡不著”的疑慮,這些不得不睡的強制觀念反而會妨礙入睡;避免睡前過度思考,可在睡前進行放鬆訓練,提升睡眠品質。

針對一些老年人睡眠不好的現象,專家建議,老年人白天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老年人也建議白天要有戶外活動一個小時以上,能夠暴露陽光,讓陽光來刺激,讓我們大腦白天褪黑素的分泌得到抑制,晚上睡覺的時候不暴露陽光的時候,褪黑素分泌得越好,我們睡覺就越香,我們睡覺就越沉。

專家提醒,如果通過自己的調整,睡眠問題仍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治療失眠的藥物和心理學干預方法。

(總臺央視記者 龍曉勤 曹文鈺)

【責任編輯:李平書】

网址:如何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專家建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2113

相关内容

原來健康習慣21天就能養成!醫師教你掌握健康自主權
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
良好睡眠的生活方式建議
96.8%受訪青年覺得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重要
11堂自我成長課程推薦:習慣養成、閱讀寫作、心理保健
親子育兒小妙招 怎樣幫孩子養成學習生活的好習慣?
「自律」很難?其實養成自律習慣比硬撐還重要,5個技巧幫助你開啟自律生活!
如何打造幸福家庭:專業建議與實用策略
【2025】如何養生?實踐 7 種養生之道,讓氣色更健康!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實用策略與建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