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 “种” 在街头巷尾,这群年轻人让百年马路焕发新活力
在街头巷尾发现的街头艺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平凡日子乐事#
提及上海的特色马路,南昌路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它横跨黄浦、徐汇两区,全长不足两公里,却像一条蜿蜒的时光隧道,串联起百年的故事。沿街矗立着不少法式风情的老洋房,斑驳的墙面、精致的铁艺栏杆,都透着岁月沉淀的韵味。漫步如今的南昌路,你会发现它正悄然发生着诸多变化。橱窗里的艺术装置、街角的创意展览、开放空间里的文化活动…… 这条承载着历史底蕴的马路,正以越来越浓的文化“浓度”,吸引着路人驻足流连。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扎根在此的青年艺术组织 ——AUU 亚托邦艺术。
从 “象牙塔” 到 “街巷间”
一群青年艺术工作者的理想实验
“艺术如何真正走出象牙塔?如何打破那层看似无形、却坚固地横亘在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这是团队成员们内心共同的叩问。在他们看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被看见、被理解、被讨论,它不该是少数人的专属,而应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鲜活部分。带着这样的初心,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理想的 “实验场”。
2023 年初,瑞金二路街道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街道领导们深刻理解并认同我们的理念:街区本身,就是最生动、最具渗透力的艺术载体。” 团队负责人李政钟介绍道。双方一拍即合。瑞金二路街道不仅提供了 296 号、312 号等多个宝贵的空间点位,还在政策协调、社区融入等方面给予了坚实支撑。就这样,AUU 亚托邦艺术在南昌路扎根,开始了 “让艺术融入日常街区生活” 的实践。
一年多的耕耘
把艺术 “种” 在街巷里
扎根南昌路一年多来,AUU 亚托邦围绕 “打破壁垒” 和 “激活街区” 两大目标,做了不少事:策划了15场主题各异的美术展览,举办了超过 20 场美育讲座、工作坊、艺术家对谈。每一场展览、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尝试将艺术“种”在街巷里、融入居民生活轨迹的努力。
《明天要做什么呢?》用温暖、治愈、极具生活气息的视觉语言,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无论是阿姨爷叔、小朋友还是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异化星系》则探索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用炫酷的沉浸式体验吸引年轻人,探讨未来议题,拓宽了艺术表达的边界。《观察者剧场》《对话》等具有学术深度的展览,确保了在思想层面的锐度,赢得了专业领域的尊重。《荒芜之墟》《浮游生物》聚焦社会现实,在公共空间里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这些展览和活动在线上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的传播量,足以证明它们穿透了圈层,被更多人看到和关注。“我们做的,远不止是挂画。” 李政钟强调,“我们是在南昌路的物理空间和社会肌理中,持续注入高质量的文化内容,让艺术成为街区日常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相遇、交流、思考的催化剂。”
看得见的变化→
南昌路的 “文化生态” 正在形成
经过一年多的耕耘,南昌路的变化是浸润式的,一种独特的 “文化生态” 正在形成。首先是审美的日常化。艺术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橱窗里、转角处的风景,路人驻足观看、拍照讨论成为常态,街区的视觉品质和艺术氛围显著提升。其次是参与度的提升。美育活动和工坊让居民从 “旁观者” 变成了 “参与者”:小朋友动手创作,阿姨爷叔来听讲座,年轻人参与讨论…… 艺术真正融入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更深层的是街区活力的焕发。艺术展览和活动带来了人流,自然地促进了街区 “生活、文化、商业” 三域的有机融合。来看展的人会顺便逛逛特色小店、在咖啡馆坐坐;街区的商户也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吸引力。一个健康的街区,文化是灵魂,生活是基础,商业是活力。三者能形成互相滋养的闭环,才是可持续的。对于南昌路,团队成员们早已把这里当作了 “精神家园”。
未来可期→
让南昌路成为有国际辨识度的 “中国城市文化名片”
展望未来,AUU 亚托邦对南昌路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期待。他们希望南昌路能成为 “四维联动”(文化 + 自然 + 旅游 + 商业)的典范,继续深化艺术作为核心纽带的作用,让梧桐树下的艺术漫步成为特色旅游路线,让艺术主题与街区商业业态深度结合。同时,南昌路也将成为 “艺术 + 科技” 探索的前沿阵地。AUU 亚托邦会加大力度引入 AR、VR、交互装置等新媒介,创造更具未来感和互动性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达突破物理限制,触及更广泛的受众。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南昌路能成为构建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话语体系” 的微小但有力的起点。“我们做的每一场展览,每一次与公众的互动,每一次对本土社会议题的艺术回应,都是在积累、在探索、在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声音。” 采访结束时,李政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记者 / 盛寅敏 范嘉苡(实习)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网址:把艺术 “种” 在街头巷尾,这群年轻人让百年马路焕发新活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3440
相关内容
新加坡生活| 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中寻找艺术百年老街东台路 鲜花簇拥焕新生
街巷日常、艺术创作与自我疗愈
年轻人眼中的“户外”:城市里徒步,街头巷尾骑行
让历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千年古城焕发新生
千余幅今昔对比详解北京街巷70年,老胡同新生活什么样?
今年,昌平又将有57条背街小巷“焕新”
把生意搬到马路边,小红书马路生活节拓宽线下营销新场景
上海长宁: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在愚园路生动演绎
精彩生活焕然艺兴 水木秦淮艺术生活街区焕新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