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机智”!北京机器人已在100多种场景应用

发布时间:2025-08-14 02:21

无人机在影视制作中的CGI特效越来越精细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无人机应用#

图片8月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落幕,超过20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了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充分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强大吸引力。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发布机器人“双百工程”成果,宣布提前超额完成培育100种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可推广应用场景的目标。在场景应用方面,目前北京机器人已覆盖医疗、物流、制造、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北京市将强化整机能力、开放全域场景、优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

(全文5025字,阅读需要17分钟) 记者|温婧 实习生|李正宇 张亦弛摄影|崔峻编辑|温婧 实习生|张亦弛图片机器人大会黑科技刷屏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各类前沿机器人技术与产品集中亮相,从仿生飞行到工业检测,从人形格斗到应急救援,让观众大饱眼福,沉浸式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魅力。新品发布环节,傲鲨带来的首款消费级产品VIATRIX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备受关注。这款机器人正是电影《流浪地球2》中“盔甲”和机械臂的原型——片中队员穿“盔甲”搬运重物、韩朵朵靠机械臂守护太空电梯的场景,如今在展会现场变为现实。“确实感觉有一股力在拉动我的腿。”体验过的观众分享道,“刚戴上有点分量,走起来却很轻松。”傲鲨现场设置跑步机、登楼机等装置,体验者穿戴VIATRIX完成行走、奔跑、上下台阶等动作时,动作流畅自然,全无传统外骨骼的僵硬感,直观感受科技赋能的力量。A馆上空,两只仿生蜜蜂振翅飞过,发出清晰的嗡鸣,吸引观众驻足观望。循着轨迹望去,蜜蜂已轻盈落回工作人员手中。这是来自FESTO的仿生成果,其身长仅22厘米、翼展24厘米,是目前仿生学习网络中体型最小巧的飞行器。值得关注的是,该款仿生蜜蜂具备自主集体飞行能力,10只蜜蜂在室内协同飞行时可自主规划路径、互不干扰,展现出精准的群体控制技术。图片人形机器人展区,宇树科技最新升级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与7月刚发布的R1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G1的格斗演示极具观赏性,它流畅地使出回旋踢瞬间踢倒沙袋,引发全场惊呼,不少小朋友兴致勃勃地模仿动作。“格斗上用的技术是最新一代的技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介绍,“机器人的腿是铝合金的,在上面能击打出这么多凹坑说明了力度之大。”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也亮相展会,从户外配送、太极表演、人机互动到料箱搬运、物料分拣、SMT料盘出库、接待导览,完成全场景任务演示,展现多元应用潜力。C馆的特种机器人展区聚焦实用场景。这些四轮式机器人外形酷似科技感小型运载设备,根据搭载装备不同,可针对性完成洪涝灾害救援、电力故障排查等任务。在自主地图模拟展示中,特种机器人沿预设路线精准抵达目标区域,高效完成障碍物规避、任务执行等环节,充分彰显在应急领域的应用潜力。除此之外,脑机接口体验区热火朝天,相关产品带来“科学又玄学”的体验,意念操控机械手、耳机“指引”行走方向等互动,让现场观众欲罢不能。这场盛会不仅呈现了机器人技术在多元领域的创新突破,更通过近距离的互动体验与场景化展示,让公众直观感受到智能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活。

图片机器人早已渗透北京日常

实际上,不只是会场上,从清晨到日暮,从家庭到社区,从商业空间到公共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正在重新定义北京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这座超大型城市注入全新的活力与可能。今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机器人技术,为一例扁桃体癌患者成功实施了包含口咽癌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及皮瓣修复在内的“三合一”高难度手术。自2023年11月首次应用国产机器人完成国内首例经口口咽肿瘤切除手术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已成功完成30例机器人辅助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口咽、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及组织瓣修复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为更多患者提供了精准且高效的诊疗体验。图片位于北京顺义的京东亚洲一号电商物流中心内,每一笔订单都经历着从拣货到打包,再到分拣、搬运的完整流程。这些环节全由机器人精准且高效地完成,实现了无缝衔接的自动化。其中,AGV/AMR(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在京东亚洲一号仓库中能够实现“货到人”拣选,使效率提升五倍。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还在积极探索康养型机器人的应用。今年7月,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现场展示了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精准引导患者恢复抓握能力,智能养老机器人通过AI语音交互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等多种前沿科技产品,让大众看到智能康养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养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图片北京人过日子越来越“机”智

北京还探索了机器人课堂,初步形成包括课堂学办、老师助教、课间玩伴和物品运送四类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先后在14所中小学部署38台机器人,推广了机器人美食,形成了包括拉花咖啡机器人、智能牵引机器人和炒菜机器人等10余款产品的解决方案,部署应用210余台。图片“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创造了机器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即将开幕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创人形机器人综合竞技的先河。机器人大世界2.0,机器人4S店等平台陆续点亮升级,持续保持我市机器人场景活力和产业热度。”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提到。未来,北京市将加速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进程,遴选发布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机器人产品和场景,促进产品迭代,拓展更多用户服务场景,持续推动“双百工程”(百种创新产品、百个应用场景)建设,此外还将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场景试用迈向规模化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深化,一个更加智能、便捷、人性化的机器人服务新时代正在北京徐徐展开。

图片亦庄昌平包揽半程马拉松前三

今年4月19日,在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中,“天工Ultra”成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天工”成功完赛背后,是机器人产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天工”诞生地、北京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北京亦庄集聚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机器人产业规模超百亿,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了全要素支撑、全链布局、全景赋能的具身智能创新生态。图片来自松延动力的“小顽童”和“旋风小子”则分别取得了第二个与第三个冲线的好成绩。2025年3月,松延动力正式入驻昌平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同期发布低成本高性能N2双足人形机器人。得益于昌平区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与空间培育体系,松延动力仅用三个月便实现批量化生产能力。根据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此前公布数据,目前落户昌平的机器人企业已超百家,且机器人企业呈现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各细分赛道均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目前,昌平已具备完善的机器人产业基础,包括产业空间配套、科研人才储备、园区配套设施以及政策扶持,作为北京市“一南一北”机器人赛道重点布局区域之一,昌平区正不断汇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创新团队与高端人才,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图片机器人企业组队上分

产业集群带来的协同效应正在持续释放。在亦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家电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电科院)、上电科等权威科研检测机构,山东、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创新中心携手本地具身智能企业,以及小米、海信、海尔、国家电网、京东物流、中国联通等头部场景应用方,多家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和AI企业共同参与,成立具身智能测评实验室联合体。共同推动测评基地建设、测试标准编写、技术课题组设立、共同编制具身智能测评报告等工作,并推动统一测评规范和认证标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认与落地,打通具身智能产业“测评-标准-应用”闭环,并以此加速具身技术演进,降低产业合规成本。与此同时,北京北部的未来科学城与亦庄的机器人产业园形成联动,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研发、制造、测试、应用和展示空间,加速产业集聚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北京已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据北京市经信局消息,2024年全市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目前北京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随着《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北京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将进一步增强。预计今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将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图片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

近年来,北京在支持机器人科技产业创新、拓展场景应用、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构建资金、场景、标准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释放出强大的产业推动力。针对尚在开发期的新品,北京市首创了“机器人未定型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政策,两批次奖励政策累计支持38个企业78款创新产品在商用服务、制造业、建筑、商贸物流、安全应急、能源、农业、医疗等8个领域25类场景首试首用,迭代升级。同时,还设立百亿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发挥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作用,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健全机器人产业链布局。对于机器人企业急需解决的零部件加工配套等难题,北京市专门建设了共享加工中心,提升精密、快速、专业和协同加工能力,缩短新品研发和样品试制周期,补全加工配套短板,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为推动企业孵化与应用落地,北京亦庄还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孵化方案,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服务,加速企业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同时,北京市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完善本市机器人产业推进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政策,利用首台(套)等政策,统筹支持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产品研制、应用场景示范;利用高精尖产业人才政策,加大国际一流机器人高端人才和高层次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表示,将总结“双百工程”经验,聚焦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需求,从三方面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整机带动,探索颠覆性技术,突破运控技术,建人形机器人整机中试验证平台,推动规模化生产,培育优质创新产品。二是加快全域场景开放,面向全球开放公共服务场景,形成“机器人+智慧生活”北京方案,打造应用标杆城市。三是优化产业要素保障,用好产业政策和基金,壮大创新主体,促进人才引育,优化园区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图片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2024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商业化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0%。未来,政策带动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推动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应用高地。

图片人形机器人将迎黄金时代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的黄金时代。一方面,成本大幅下降、运动控制提升、AI大模型驱动等技术进步显著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基础能力迭代-自主决策探索-场景试点验证”的良性循环在企业层面逐渐形成。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构建具身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数据集全链条的闭环、搭建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公共测试实验室、建立开源社区等多种举措,持续提升机器人产业生态构建能力。图片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超过160家,真机数据超过600万,此外还有众多核心零部件企业。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已超过240亿,已超过2024年全年融资总额,市场热度还在持续上升。

网址:越来越“机智”!北京机器人已在100多种场景应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3540

相关内容

保姆机器人来了!越来越“机”智,应用新空间打开
北京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从生产到生活!北京亦庄机器人应用场景全景解码
协作机器人手臂越来越贴近生活,它到底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北京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覆盖医疗、物流、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
越来越多场景应用 “数字人”走进大众生活
手机以旧换新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二手手机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公共场所安装“AED”越来越多 “救命神器”要装还要会用
一次打卡9大场景!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开放运营
北京市首家“机器人 + 园林” 创新应用场景试点单位授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