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要“扩容”也要“增能”

发布时间:2025-08-15 07:44

博物馆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可以增长见识。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博物馆游览#

□ 吴云青

8月12日,“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来自江浙沪皖13家文博单位的388件(套)文物重磅亮相。此次展览系统性展出了南京“长干古城”的考古发现成果,许多观众驻足细看,在一件件文物中找寻南京城最初的模样。暑期以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打卡地”和青少年研学目的地。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更是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博物馆热”背后,是大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近年来,不少博物馆花式“整活”,以接地气的方式快速“出圈”,以更多维的方式挖掘展品内涵,用更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有趣、多元的传播形式和参与感十足的活动,打破了看似“高冷”的文物和大众之间的“次元壁”,不断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为文旅消费增添了强劲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容量”和“能量”提出了新要求。于博物馆而言,能否做到让市民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考验着文化和服务供给的能力水平。“扩容”主要体现在优化服务、增加供给等方面。例如,许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或推出“夜场”,视情况取消预约或分时段预约,为更多市民游客打开“方便之门”;又如,有些博物馆增设休息场所、增加免费讲解场次,让市民游客在参观时更便利、更舒心。近日,南京博物院鉴于暑期观众增多,将一个男士洗手间临时改为女士卫生间,虽然只是微小的调整,却体现了工作的灵活性与人性化思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好评。

博物馆要“扩容”,还要在“增能”上下功夫,即提升博物馆的“能量”和“能级”。例如,在打破参观时间边界的同时,突破博物馆建筑的有形边界,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融入生活、走近大众。在我们身边,已有不少博物馆展览进商圈、进景区、进地铁、进社区的案例。面向城市功能板块和居民社区拓展展陈空间,既增强了文博资源的可及性,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半径”,也是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应有之举。

博物馆的“扩容”和“增能”,不仅在于有形的空间拓展,更在于无形的跨界融合、创意混搭。“博物馆热”不能止于打卡观光。如何让体验感可持续?需要精心设计文创产品,让展品成为可携带、可交互、可增值的文化IP;需要用心组织文博活动,让人们沉浸式参与,形成有一定黏性的社群圈层……

“热”在馆内,也应“热”在馆外。唯有如此,“博物馆热”才更具可持续性,才能真正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心。

网址:博物馆要“扩容”也要“增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8068

相关内容

博物馆也需要减少碳足迹吗?
博物馆照明设计要求分析
人民日报:融入社区生活,举办非遗展览,升级文创开发一座博物馆的弹性扩容
博物馆,边界在延展
西安新增3家社区博物馆!
世界博物馆日
首都博物馆
充满创意上海玻璃博物馆
博物馆、场馆智能照明节能降耗方案
济南市博物馆向市图书馆捐赠馆藏书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