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阿姨弄潮新媒体不输80后
邻里之间的小故事:邻居小孩给邻居阿姨送伞,阿姨夸奖他,他说‘阿姨,我这是为你下雨天准备的’。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家庭日常笑料#
图说:张梅英正在用手机淘宝。来源:新民晚报海外版
【新民晚报·新民网】张梅英,这位1957年出生的上海阿姨,用起手机和平板电脑来可不比年轻人的花样少,事实上,她的每一项日常活动几乎都会用到新媒体。“手机、Pad、APP……这些玩意儿就是好啊,有了它们生活方便了不少。”张梅英提到这些“新朋友”,赞不绝口。每次看到新的APP,她先向80后女儿求教,玩着玩着有了自己的心得,还玩出了自己的花样。
网购达人
说张梅英是网购达人一点儿不为过。网购多了,她也会和卖家讨价还价。上淘宝,她记得通过一淘、返利拿返还,虽然每笔才几角几分钱,日积月累可不是小数目。当然,她也遇到过退换货的糟心事。前不久,她买了一件衣服给退回去,可是退款迟迟不到,联系快递和卖家,两家互踢皮球,此事不了了之。“算了,不跟他们搞了,还好是小钱。”张梅英耸耸肩。
在家,她喜欢编结、十字绣,针线及辅助工具就从网上买。在小区,她参加广场舞队,要比赛了,大家知道她擅长网购,就托她在网上买参赛队服。
淘宝用多了,她发现淘金币是个好东西。前不久,她就用金币兑换的方式,仅贴了4角钱,兑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毛衣。她不仅会用淘金币,也会领。以前是女儿把她领进淘宝这扇门的,现在倒是张梅英那股子热情带动了女儿。女儿跟着她天天不忘去签个到,领一下淘金币,积少成多,就等着花在刀口上。
等到双十一,张梅英像年轻人那样守在网上。不过,不像有些小年轻那么盲目冲动,她的购物车里装的基本上是现下一家人用得着的东西,比如说老伴的棉毛衫、小孩穿的衣服。“搭上一万多淘金币”,总共花了五六百元人民币,并没有大出血。
购物,也要借助红包的力量,张梅英深谙此道。她和女儿全程收看双十一的天猫晚会,也全程参与红黑阵营PK玩得嗨,广告时间还一刻不停地点击活动页面。你支持红队,我就选择黑队,每轮PK,母女俩总有一人胜出赢得抽奖机会,中奖虽然每个只有几角几分钱,购物时多少能抵扣一点,也是省钱的好法子。
看到网上的好东西,有时张梅英并不急于买。看到网店里有羊毛衫式样好看,她就把卖家挂出来的实拍图放大再放大,照着织织看。织出来的样子如果和图样不一致,就拆掉重来。张梅英不怕返工,多试几次,还真把这件衣服给“copy不走样”了。网上的好货不买,自己做出来,她觉得别有一番成就感。
网购便宜,网上团购更便宜,这是张梅英新摸到的门路。找小区微信团队成员和家人一起拼团,每次2人成团,主要买些水果。张梅英算了一下,价格比淘宝上低,比自己个人买更合算,要便宜30%-50%呢。几次买下来,感觉货品质量也不错。
张梅英是当家人,支付宝不但承担了网购的任务,而且是支付水电煤费用的快捷通道。过期未付的费用,去超市付不成,就去网上付。这个,连她的女儿也不知道,是她自己的经验。记得有一次,她的支付宝“生活缴费”弹出一条提示信息,说有一笔欠费。她赶紧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得到的回复说,你就在支付宝上付吧。挂了电话,她就顺着手机上的弹出信息一步步点开链接,操作成功了。支付宝转账、微信支付,张梅英也用得很溜。拼团交易她都是用微信支付的。过生日,她还和女儿互发微信红包,生活中添了不少小乐子。
微信热聊
从QQ到微信,张梅英都是忠实用户。她认为微信聊天更方便。平时坐着绣十字绣,她就把手机搁在桌上,开着微信,和另一头也在绣的妹妹视频聊天。姐妹俩热络得很,几乎每天都聊,经常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手机没电了,她还有备用手机,一部手机去充电,另一部拿来继续聊。“现在谁离得了微信?我和亲戚、朋友、同学聊天都用这个。”
回想六七年前刚开始在电脑上用QQ聊天时,她已经不记得怎么用拼音了。但她没有像很多同龄人那样改用手写板,而是特地买来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材自学。现在她聊天都用拼音,碰到实在拼音打不出来的字,才用手写。
视频,不光用于聊天。她在老年大学上舞蹈班,微信群的聊天记录里能翻出老师在台上示范的视频,这是好心的同学上传的,给没来的同学“补课”用,也给其他同学温习、记动作提供便利。
要说张梅英的微信群有多少,她自己没数过。亲戚群、好友群、同学群就有好几个,再加上十字绣爱好者群、老年大学班群之类的群,多得快要数不清了。同时,张梅英是居委会的编外,还是党员,也都有微信群。“有了微信,发会议通知老方便格。”她说,在群里,一般干部先发个通知,应到人员来的话回复一声,不能来的也回复一声,都“艾特”发通知的人。发通知的人看到了,也在群里对回应者发个“收到”。“不用像老早在楼里跑上跑下,也不用打电话确认来或者不来。有多少人会出席,看微信上的对话就算得出来。”
微信群里有人参加外面的活动,在群里拉票,她也参与,给朋友鼓劲。每次投好票,她也会像其他成员那样,艾特一下发起者:“投好了。”
玩转APP
iPad屏幕大,张梅英拿它来放电视剧。她会自己搜热剧,最爱看的是韩剧。有一次吃完晚饭看一部韩剧,没想到看了个开头就停不下来了,钻进被窝专心看,没想到一看就看到第二天凌晨。
拍照,她会用美颜相机。跟女儿去日本玩,就用到了美颜相机,“拍出来显得皮肤老好格。”张梅英平时低调得很,鲜少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照。难得在日本拍了色泽光线都不错的自拍,才发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一下子收获了十几个“赞”,她惊喜不已。
出门,因为晕车,她极少坐出租车,长距离坐公交车也会晕,所以大部分时间她选择坐地铁。出门前,她会用百度地图,筛选出只用地铁的线路。
每天,她都要看一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两部手机装的是不同的天气APP。“我就是关心空气质量,天好不好影响洗晒、影响出行。”
爱运动的她还装了乐动力,每天饭后在小区里走两圈,看看产生了多少运动量。“这个APP是我自己下载的”。刚安装好的时候,系统不计步,她纳闷了。问女儿,女儿说肯定会计步的,但没教她怎么弄。问妹妹,妹妹不知道。她索性自己琢磨,先点“诊断”,再按照系统提示的一步一步操作。“其实就是‘设置’里面要调整一下,后来我自己搞定了。”张梅英说到这里颇有几分得意。
像这样“自学成才”的事还有不少。年底,上海移动搞活动送流量,她得知后,自己尝试在网上领,领好了还教家人。
张梅英也是小区垃圾分类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要把居民的绿色账户卡信息集中报送给主办方。为此,她作为居委会参与此项活动的成员,领到了一部工作手机,里面有主办方预装好的活动相关APP。学会使用这个APP之后,她把居民们账户卡上的二维码一一扫描下来,汇总上传。
名目繁多的APP,张梅英进出自如。这全赖她那本工作手册,专门用来记录她在每个新媒体平台上使用的用户名、密码。“年纪大了,记性差了。脑子记不住,就写下来,要用的时候查起来方便。”
别看岁数见长,爱尝鲜,爱琢磨新事物,依然是张梅英拥抱新媒体的动力。生活中,只要有新事物入眼,她就急着去学会,“学会了就有一种满足感呗”。
新民晚报记者 张家愉
网址:50后阿姨弄潮新媒体不输80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8194
相关内容
灰尘如何预防?80后阿姨家超干净,做到这三点,处处没灰尘50岁阿姨自驾旅行成网红,成名后花16万离婚,网友还拍手叫好!
家越干净,越有福气!80后阿姨的3个生活习惯,让人羡慕不已
一80后阿姨的极简生活,全屋因干净而富有,处处透露着高级感
老了也要自信满满:80后阿姨的生活观察与自我调节
80后阿姨太狠了!5年攒下30万,全靠这“12个省钱小妙招”
身后的暖光——宿管阿姨
关于阿姨帮
50+阿姨跟着薇娅学穿搭,古董针织衫焕发新生命
隔离病房里的清洁阿姨:防护服沾大便仍坚持,疫情后想到广东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