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观察|送快递、开校车、卖咖啡,城市公交在“变形”里寻求转型
城市交通变迁:从公交到共享单车的观察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随笔#
8月8日17:35,一辆503路公交车抵达南京鼓楼公交总站,等候在此的顺丰小哥上车拿走一包快递货物,放到电瓶车后座向着快递站点疾驶而去,整个过程前后不过两分钟。“跨界”送快递,正是传统公交行业尝试“跨界转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日益多元化,市民出行习惯发生变化,传统公交客运量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面对新形势,城市公交展开了哪些创新探索?其多元化经营在盘活空置资源、服务市民的同时,又如何助力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同城快递”两小时直达,公交“解锁”新角色
公交503路是南京六合区直达主城的重要线路,途经60多个站点。
今年5月1日起,始发于六合北站的503路与顺丰速运合作,在下午的平峰时段推出“同城快递线”业务,原本“隔日达”的包裹仅需2小时就“飙”到主城区,直接实现下午下单、傍晚收货。

8月8日17:30,记者在鼓楼北站503路公交站台看到,一位顺丰快递员已在此等候。“车来了”App显示,他要等的编号607253公交车即将到站。“这些大都是六合发出的‘半日达’货物,搭公交能省下两三个小时。”这位快递员介绍,其他站点的同事先在六合各揽收点集货,按目的地分拣打包后,依据公交班次计划送至指定站点。公交司机按固定线路运输,途中快递公司可通过App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到达目的地站点后,再由快递员卸载、二次分拣并完成末端配送。
“卸货点只设在六合北站、化工园地铁站和鼓楼总站三个站点,而且只在下午平峰期搭载快递,确保‘载客送货两不误’。”503路司机周成如告诉记者。尽管该线路停靠站点多达60个,但快递业务经过精心设计,对乘客影响微乎其微。“车厢后面有专门放快递的箱子,快递员上下车取放货物半分钟就够了。” 周成如补充,除日常小件,这条线还承担起六合农特产品、生鲜食品的运输任务,有效保障了时效,实现了载客与运货的双赢。
近年来受出行多元化影响,503路日均载客量从高峰期的超14000人降至约7000人。南京公交集团运营服务部线网规划工程师谢鑫介绍,503路连接农副产品丰富的六合区与主城,里程长、站点多,具备跨区域运输条件。“此次合作属于双赢。”谢鑫表示,两个多月来线路运行顺畅,日均处理快件十几到三十件。此举既降低了远距离运输成本,也充分利用了公交资源,未来或将在其他合适线路上推广。

做咖啡、开商店、当校车,“公交搭子”花样多
南京公交的“跨界融合”探索由来已久。
早在2022年,南京公交便与中国邮政合作,在浦口区、六合区的446路、458路等9条“村村通”线路上推出邮袋代运服务。邮政公司根据公交班次规划运送任务,将邮袋交由公交车代运至指定场站,再由邮政人员派送到居民手中。此举让村民在家门口的公交站就能取快递,既破解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也盘活了“村村通”线路的富余运力。
记者了解到,“快递搭子”只是南京公交“公交+N”创新版图的一部分。依托资源优势,南京公交正推动传统服务向多领域延伸。

在商业领域,公交车厢变身多元消费空间。今年6月,全国首列咖啡主题现代有轨电车在南京河西线有轨电车启航,打破了电车单一通勤的标签;卡子门、尧佳路等公交驿站则融合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与便民服务,构建绿色低碳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便“宁”微店移动售卖车以车厢便利店形式深入景区社区,打造流动便民服务点。
在民生服务方面,公交车正在精准对接就医、就学等出行需求。据了解,南京已经开通通学线、通医线和节假日观光线路等。其中,服务就医群众的B15、B90路通医线日均客流稳定在1000人次;通学线则分为两类:串联公办学校施教区的“求知线”,方便家长接送,可刷学生卡/老年卡,为民办学校(如河西金中)点对点服务的“定制通学线”,公交车直达校内,票价8元,配备巡检保安,家长扫码即可实时接收孩子上下车信息。
为提升运行效率,南京公交正着力优化线网和停靠模式。南京近期推出“微循环公交”,如服务金陵小区的215路和还在起步阶段的南部新城216路,无缝接驳地铁站,解决百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江北新区的部分线路推广“响应式停靠”,乘客按铃下车,无人站点直接通过,有效提升运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

探索“公交+”,城市公交的转型升级在路上
近年来,受多种交通方式增加及相关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汽车普遍面对客运量大幅下滑的挑战。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386.7亿人次,相比2019年的691.76亿人次几乎“砍半”。

在此背景下,南京等地探索的“公交送快递”、站点增设智能快递柜等模式,无疑为盘活闲置运力、贴近居民生活需求提供了新思路。放眼全国,“公交+快递”的合作已非孤例,南京、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兰州等多个城市今年纷纷试水。然而,这些具体的“跨界”实践,仅仅是公交行业寻求新生的一个起点。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交的转型远不止于零星的业务拓展,而需要一场更为深刻和系统的蜕变。
顶层设计已为这场蜕变指明了方向。早在2023年,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就通过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促进公交服务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实施既有用地综合开发等15项举措,为公交纾困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进一步提供了参考。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多元化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
这些政策导向清晰地勾勒出公交未来的发展路径:通过科技赋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化线网规划、智能调度,提升运行效率,减少空驶;持续推广新能源车辆,构建更环保的城市移动体系;在保障基本出行服务的前提下,深挖自身网络、场站、运力资源潜力,探索“公交+”的无限可能,以乘客体验为核心,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更便捷、舒适、可靠的出行选择。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血脉”和重要的民生工程,城市公交的转型升级,正紧密对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大目标,在多方持续努力下,必将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采写: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李璞 张洁茹 实习生 谢沂诺 周娉羽 郑瑞萱
视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邓宇轩 通讯员 张承
网址:交汇点观察|送快递、开校车、卖咖啡,城市公交在“变形”里寻求转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9285
相关内容
县城 + 咖啡 = ?|锐观察“国家队”中国邮政卖咖啡,跨界=赚钱?
龙岗户外咖啡店:在自然与都市的交界处寻找生活美学
二手车交易,“买”“卖”都需留心!精品体验空间、成熟交易链条……看闵行这个B2C平台丨品牌汇
交汇点观察丨“变废为宝”,小区的智能回收箱火了
老建筑里的咖啡馆藏着“冰城味道”
咖啡渣变废为宝,传递绿色生活烟火气
《咖啡社交生活史:英国咖啡馆的兴起》
书香咖啡,悦享悦美,时尚城市书房风景“读”好
咖啡馆里的交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