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学子与家长|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26 11:20

文学创作的心理调适指南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创作指导#

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学生篇

愉快的寒假时光陆续开启,寒假期间,除了要注意保暖、强身健体、防疫保护之外,还要持续关注自我成长,关爱自我心理健康。为使同学们拥有一个平安健康、充实愉快的假期,送给大家一些心理小贴士。

01 自我觉察 积极调适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烦恼和挫折,产生不安、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当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可以试着去觉察、感受自己的状态,试着理解它的存在——“这些消极情绪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面对负性事件的正常反应”。

同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些消极的情绪,是因为我们什么样的想法导致的,这些想法是合理的么?有益的么?当你试着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你的情绪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此外,我们还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02 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

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既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也能让精神状态阳光向上。放假伊始,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放松几天睡个好觉,然后慢慢恢复健康的生活规律。通过早睡早起不熬夜的作息、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等方式,让身心处于积极状态。

03 合理规划 自我提升

假期是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的好时机。假期伊始,我们可以列举一下想在寒假里完成的任务或心愿,定几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根据重要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尽可能详细到每天,以自律打卡21天等形式坚持完成。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收获价值感。

04 做好准备 迎接未来

为了巩固本学期的学习成果,为下学期的开学做好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趁期末备考状态未消失前,及时梳理知识、温习功课。开学前,提前购置整理学习生活用品,与同学、好朋友增进沟通,有利于转换假期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

家长篇

初中学生寒假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假期综合征

初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够健全,随着寒假的到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被打乱,很多学生失去目标和动力,整天玩耍、看电视、上网,引发了假期综合征,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2、网络依赖

由于平时课业繁忙,家长体谅孩子的辛苦,因而假期就容易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督。这时,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脱节严重,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网络成瘾,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3、学习压力过大,引发心理异常

虽然趁着假期查缺补漏很有必要,但家长一定要张弛有度,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孩子留出一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要以爱的名义束缚孩子的成长。高压的学习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而且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悲观厌世、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孤僻偏激等心理问题。

上概括了几种,常见的学生假期心理问题,那么家长怎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呢?

1、合理规划,学会自我管理

假期是孩子的调整期,应充分休息,好好放松。面对自我约束能力欠缺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放任不管,合理规划孩子的假期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安排假期生活,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做好规划学习,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而且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也能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

假期来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下假期生活。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假期生活内容尽可能丰富,读书、听音乐、锻炼、散步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进入放松的状态中,既能让身心得到休息,又能让精神饱满。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定一个小目标,趁着假期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活动,开拓视野,形成知识互补。学习状态能力持续保持常态化,让孩子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在新学期复课时变得焦虑和恐惧。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这不但是一种家庭责任的分担,还能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同时,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在假期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2、学玩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开展学习

高尔基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兴趣,学玩结合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最充分地开发大脑潜能。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趣味,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使孩子主动想办法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当前线上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渠道,家长要教会孩子把手机变成“手上学习媒介”,与孩子一起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在庞杂的各类课程中选择合适孩子的课程,用心聆听孩子的学后感受,亲子共同参与,使网络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加强沟通,营造积极的亲子关系

积极的亲子关系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在幸福和谐家庭里,孩子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快乐、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他的生活态度也会比较乐观积极。假期中,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孩子相互理解、尊重、接纳、包容,能够不把偶然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细节当作问题,而是当作出现了一些可以去沟通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契机。

初中的孩子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父母每天至少花费15分钟,以宽容开放的姿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亲子间应该坚持说心里话,平静地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使用正面语言、明确指令内容,才是构建积极亲子关系的关键。这种“一对一“的亲子陪伴时间,在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中产生的安全感、依赖感的陪伴,有利于巩固亲密关系。

4、倾听共情,及时调适不良情绪

家长需要及时觉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做一些积极的调整。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需要允许孩子宣泄情绪,做到陪伴、倾听、理解孩子。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家长不要让孩子困在情绪里,要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倾听具有疗愈的作用,可以引导孩子讲述出自己的故事。当家长成为好的倾听者,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适情绪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报、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让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心态。如果孩子长时间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家长也可以寻求班主任老师或心理老师的帮助。

5、加强生命安全教育

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认识安全的必要性、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其次,督促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学会不伤害别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最后,让孩子知道我们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做到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

6、寻求帮助 得到支持

如果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别忘了以下寻求心理帮助的渠道:

广东省、广州市

部分心理辅导热线

广州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咨询及联系方式一览表

文字、图片来源|搜狐新闻网

编辑|刘颖仪

审核|陈以怡

终审|梁春玲

网址:@23中学子与家长|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2657

相关内容

健康寒假,从“心”开始——给家长和孩子的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心理健康】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幸福寒假,“龙”重登场——学生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快乐寒假,从“心”开始——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大学生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寒假心理调适指南:让快乐与成长同行!
海宁技师学院2024年寒假心理调适指南来啦,学生和家长都能用到!(下篇)
心怀暖阳待春归——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为心赋能 “心”享假期/寒假心理调适指南来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