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南浔

发布时间:2025-08-27 16:55

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都有公共礼仪指南供学习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训练# #公共礼仪培训#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8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有礼南浔》的报道。

千年古训在古镇的街巷邻里间落地生根,家风滋润乡风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企业商户向上向善涵养市场风气……

2017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弘扬以优良家风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家风+”活动,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

2024年,南浔迭代开展“最美家风·万户有礼”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有礼学校”“有礼企业”“有礼商户”“有礼家庭”,将“最美家风+”打造成南浔精神文化品牌。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的创新探索,南浔为传统家风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水乡答卷。

这是南浔家风传承馆。受访者供图

“有礼”传承

在桨声灯影的南浔古镇深处,跨越运河的百间楼静静矗立。走进南浔家风传承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的楹联历经岁月,依然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八牛”之一金氏家族的规箴,更是南浔千年家风文脉的生动注脚。

南浔的历史,是一部家风浸润的发展史。水乡滋养出勤劳质朴的民风;明清以来丝商巨贾辈出,孕育了“守信重义、义利并举”的经商之道。

张家“世德作求”,顾家“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刘家“乐善好施”,庞家“讲信修睦”……这些传统家训穿越时光,成为代代相传的无形财富。

1939年,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的后人顾乾麟在上海创办“叔苹奖学金”,后扩展到北京、湖州等地,延续至今,累计奖励学生近万人。

20世纪30年代起,香港实业家、双林人沈炳麟致力于公益事业,在湖州捐建了双林镇庆苑公园、双林镇庆同小学、安吉县港口乡中心小学等30余个公益项目,累计捐资款物达600多万元。

2018年6月,南浔“四象”之首刘家的后人刘世颎带领子孙回乡祭祖。在家庙前的广场上,刘世颎告诉子孙们一个故事:老祖宗刘镛喜得孙子后,全家皆大欢喜,但他认为“摆宴席庆祝不如把钱花在造桥铺路上”。

家风精神沿着青石板路蔓延,顺着河水流淌,代代相传。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清晨,兰生宏达实验学校书声琅琅,学生们正在朗读《钱氏家训》。

漫步校园,家风建设的元素随处可见。学生每日必经之路上,陈列着“雅、信、孝、礼、恒、勤、谦、爱”八个石刻大字。每个班级门口的展板上,都贴有本班同学的家训,如“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上敬下睦,勤善和美”“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学校德育处主任帅国琴介绍,学校每周举办家长读书会,师生与家长共聚一堂,分享祖辈教诲与家族故事,使优良家风在交流中延续。“我们通过‘听、说、读、写’系列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传家风、扬校风、正教风、立学风’,营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宏道宏文、达德达才的校园氛围。”

家风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还体现在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善举传递。

范玲英是湖州市练市善琏秦峰湖笔厂厂长,也是一位残障人士。13岁时因小儿麻痹落下左腿残疾,在父亲鼓励下,她用了6年时间掌握了择笔、结头、原料筛选等工序,从学徒成长为厂长。

她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不仅继续招揽残疾人进厂工作,还教育孩子要关心帮助残疾人。多年来,她常在周边村庄招收动手能力强的残疾人进厂,并手把手指导。对行动不便者,她会将原材料送到家中,方便其工作。目前,湖笔厂有60多位残疾员工。

“起初也遇到困难,三批大货、几千支湖笔因质量问题滞销。当时我和父亲讨论,是不是残疾人不适合这份工作。但父亲说,亏就亏了,这份事业必须坚持。”范玲英眼眶湿润,“后来大家更熟练了,我们也不断培训员工,情况好多了。”

今年,湖州市练市善琏秦峰湖笔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美丽工坊”名单。范玲英身上,既体现了女性的柔韧与残疾人的坚强,也传承着浔商至今不衰的仁义精神。

“有礼”治理

“玻璃窗换好了,你们可以放心使用啦。”6月,在南浔镇锦绣社区,李奶奶看着新换好的玻璃窗,对楼道管家施大姐表示由衷感谢。

几天前,施大姐在巡查楼道时发现一楼住户的钢化玻璃窗已破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敲开门后,她看到屋内住着一对老人,一位视力模糊,另一位佩戴助听器。

施大姐立即将问题上报,社区随即联系辖区内“有礼合伙人”爱心单位众筹修复。这次始于消除隐患的帮扶,展现了南浔社区治理的深层智慧。

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褚天骄介绍,今年以来,社区以春风里小区为试点,打造“有礼社区”,聚焦“楼道管家作用发挥”,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40名楼道管家上岗以来,工作内容涵盖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关注居民生活中的细节,还每天巡查楼道消防设施、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活安全。

锦绣社区“有礼”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在楼道间沉淀。走进居民楼单元门厅,菜单推荐展板、共享工具柜等设施一应俱全,墙上还设有互助留言板,让小区居民们交流愈发紧密。

“真没想到,通过楼道共享空间的留言板,还能借到课本。”小区居民周红群感慨道。

以“最美家风·万户有礼”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基层自治的故事,也在旧馆街道港胡村上演。

每月初,是村民们最期待的时刻。根据上月“善治积分”情况,村委会为分数达标的“有礼家庭”发放10斤大米。村民莘根明今年已是第7次领取大米。“现在要是一次没达标拿不到大米,可要被大家‘笑话’的。”

过去的港胡村,常有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现象。2023年起,在“最美家风”引领下,港胡村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4大类共计17条量化指标,按照“月打分、季审核、年评比”的管理流程,实行“善治积分”评估。

“村民通过参加组织活动、志愿服务、打扫卫生等方式都可以积攒积分,年底我们还会评选星级户,兑换现金奖励。”港胡村党总支书记慎晓翠说。

起初,莘根明并不在意,觉得村里不过是“做做样子”“坚持不了多久”。但看到邻居每月都能领大米,他也不甘落后,“我可不能落下”。

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门前整洁有序,小区治理由村民自主完成,无需聘请物业。

慎晓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现有395户,若请物业,每年约需80万元。而通过‘善治积分’,村民成为治理的‘主人公’,扣除购买大米和奖励支出,一年能节省20多万元。”

港胡村是南浔以好家风带动好乡风、提升乡村自治水平的缩影。菱湖镇射中村结合“桑基鱼塘”文化特色,构建“家风+文旅+治理”三维评价体系,推动“最美家风”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和孚镇荻港村挖掘村内名人家风资源,结合荻港鱼文化、蚕桑文化等,开发鱼桑文化研学;东迁街道洋南村通过访谈百岁长者深挖家风故事,梳理村规民约注入家风元素……

南浔区以“最美家风·万户有礼”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推行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法律服务团和道德评判团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同时,将优秀的家风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有礼家庭、道德典型等评选活动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形成党风政风和畅、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有礼”市场

“没想到南浔的民宿老板这么贴心,不仅主动联系我把落下的东西寄过来,还送了我一个小礼物。”近日,山东游客张女士收到来自南浔宿之极民宿的快递,里面是她孩子遗落在房间的小玩具,以及一份南浔景区导览、一个定胜糕样式的挂件。

“当时我们退房之后发现遗失了一个小玩具,因为价值不高也就没有联系民宿,结果是老板整理房间发现并立刻联系我们。”张女士欣喜地说,“很感动于他们的服务,以后有机会还要去南浔!”

南浔宿之极民宿是今年5月第一批培塑的“最美家风·有礼商户”之一。

南浔以“最美家风带行风”为主题,紧扣“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核心内容,选出首批15户“最美家风·有礼商户”名单,通过授旗树立典型标杆,以优良家风带动行业作风,营造崇德向善、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

百年老店状元楼面馆榜上有名。每天早上5点多,古镇老街还笼罩着微青色的稀薄晨光,“状元楼”面馆前已蜿蜒排起不少食客。

店主周建英说,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爱来这里吃一碗双交面,看中的就是干净、地道。“爆鱼、焖肉、荷包蛋、雪菜,都是早上现做的。食材也都是每天现买,你看,多新鲜。”周建英一边说着,一边展示面馆的厨房。

在面馆墙上,挂着“最美家风·有礼商户”的流动红旗。谈到获评感受,周建英表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这么做,获评流动红旗说明我们做对了。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提升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双交面。”

7月,第二批“最美家风·有礼商户”名单公布,丁莲芳、南浔礼物等商户上榜。在“有礼商户”培育行动带动下,古镇商圈活力不断激发,明码标价、公平竞争、礼貌待人、规范服务、干净卫生、诚信经营的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如果说“有礼商户”培塑是以家风建设赋能文明经营,打造优质市场环境,那么“有礼企业”的培塑则是将企业文化与家风家训融合,促进市场的良性运转。

浙江三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赵海近日搬进了“工匠之家”。“没想到住宿条件这么好,家具家电齐全,很温馨。”他说。

“之前,我们看到很多员工租住在附近村民家里,条件较差,于是公司聚焦现实需求,专门在公司打造100多间员工宿舍。”公司副总经理沈嘉俊介绍。

“工匠之家”不仅有宿舍,还有食堂、休闲吧、书屋、健身房等设施。“所有设施对员工免费开放,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家的氛围。”沈嘉俊说。

走进员工书屋,各类书籍琳琅满目。这里的书都是根据员工需求选购的。7月6日,包漆工尚磊借阅了《草原求生的流浪猫》《骆驼祥子》《老人与海》等5本书,用作孩子暑假的课外阅读。“公司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学习问题,所以专门储备了很多孩子爱读的课外书籍,非常贴心。”尚磊说。

在南浔,像这样将发展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合的企业还有很多。南浔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依据《南浔区深化职工之家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推动家风家训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倡导“家”文化理念,让企业关爱员工,让员工爱企如家,形成良性互动。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当一个个家庭的“小气候”汇聚成乡风文明的“大气候”,当潜移默化的家风教育转化为社会治理的不竭动力,这座江南古镇在探索社会善治的道路上,正凝聚起来自千家万户的深层力量——家的温度,正在塑造更温暖的社会肌理,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治理新篇。

网址:有礼南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6684

相关内容

【南浔到镇平客车 服务/价格信息】
打响城市形象品牌 重塑“水晶晶南浔”
湖州南浔:数字赋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南浔区新引进大学生租房(生活)补贴实施办法
节能降碳,南浔在行动!
南浔一般工业废弃物清运工艺2024固废处置
千年古镇上演文化艺术盛宴!首届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来了
南浔成校成功举办家庭收纳整理培训
浙江湖州南浔探索低碳生活和人居环境创新实践
南浔区回收废品不锈钢装饰板回收常年大量收购金属废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