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菜根谭:有求无欲 ,人生至境!
《菜根谭》提供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经验# #书籍#
有求无欲 ,人生至境
原文: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温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或野外谋生的老人,谈论黄鸡白酒的家常便饭就兴味很高,问到山珍海味则全不知道;谈论到温暖的粗布袍和麻布短衣就油然欣喜,问到华美的朝服却完全不知道。因为他们保持了纯真自然的本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有一次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未曾见过刚强不屈的人。”有人回答:“申枨是。”孔子说:“申枨嘛,还有私欲,怎么做得到刚强不屈?”辜鸿铭先生为孔子的话作了很好的解读,他说,如果人们想要过一种“心灵的生活”,那么就应该放弃对名利的欲望。
古人说“无欲则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但是,要做到“无欲”是一件困难的事。“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赶考,路过鱼塘时正巧渔夫钓了一条大鱼,这位书生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的。
渔夫得意地说:“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刚开始因鱼饵太小,大鱼根本不理我,于是我把鱼饵换成一只乳猪,没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书生听后,感叹地说:“鱼啊,鱼啊,塘里小鱼小虾这么多,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挡不住诱惑,偏要去吃渔夫送上门的大饵,你是因贪欲而死啊!”
生活中,有些人对待名利,就像大鱼看到了快到嘴边的乳猪,生怕咬晚了被别的鱼叼走,拼死奋力地抢夺。为此,有的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有的跑官、买官,不择手段;有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见谷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手中有权者一旦忽略了世界观的改造,而“疾小不加诊,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必然出大事,栽大跟头。
其实,“有求”与“无欲”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能否正确对待有求与无欲,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的高尚和低下。品德高尚的人,名利上无所求,事业上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品德低下的人,看重的是名利地位,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一旦满足不了个人私欲,工作上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清人陈伯崖曾说过:“人到无求品自高。”他所说的无求,并不是说在工作、事业上缺少追求,甘居人后,而是告诫人们,在面对名利和低级趣味的生活时,要无所求,对待事业和人生,却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
一个人只有抛开名缰利锁和低级趣味的困扰,去追求高尚的事业和完美的人生,才能胸怀磊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待有求与无求的正确人生态度,堪称我们的典范。陆游为官一贯坚持“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的高洁操守,出仕三十年“不置一金产”,辞官引退后“身杂老农间”,生活贫困,囊中羞涩,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不为自己的事有求于人。仅仅无求于人还不够,他还时常教导当时为吉州吏(现为江西省吉安)的儿子,要有求于己,有所贡献。他对儿子有四条要求:一为政要清廉:“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二为人要正直:“岂为能文辞?实亦坚操履。”三治学要勤勉:“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四办事要仁义:“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耿耿“有求”。
从陆游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求与无求的和谐统一。这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有很大的启迪意义。“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正确对待有求与无求的人生态度,是没有多大分别的。
原文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家解读 | 原创解读
网址:嚼菜根谭:有求无欲 ,人生至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8271
相关内容
读《菜根谭》悟出《菜根谭》读书分享.pptx
《菜根谭》心性修养的经典名句
菜根谭名句,智慧的种子,生活的指南
从《菜根谭》中获取自我提升的五种智慧
幸福生活的菜根谭,智慧人生30条
人生不读《菜根谭》,万里行遍也枉然(全文及讲解)
嚼菜根谭:不睦繁华 ,宁静致远!
【学点哲学】《菜根谭》:生活学会做减法,幸福才能做加法
《菜根谭》教你如何在喧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