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画廊作品背后的故事 | 树洞是我们内心的盔甲

发布时间:2025-08-28 13:56

'生活的故事,都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镜子' —— 哲理故事,照亮内心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哲理故事#

一个“树洞”

它既是童年好奇心的探险入口

也是成年后安放秘密的庇护所

作者巧妙地化身为一只蜗牛

其沉重的壳象征着外界可见的“房子”与负担

但即使背负着整个世界

依然需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寂静角落

来存放真实的自我

很高兴与我们的合作艺术家花小羊一起参与

600号画廊 | 夏日叙语——叙事艺术科普展

本篇展出作品《我们都需要一个“树洞”》系列的

诞生过程以及创作心得

艺术家简介

花小羊

一名疗愈类插画博主,擅长以清新、质朴、充满童趣的画面和文字,讲述有温度的成长故事。作品主要围绕情感表达、心理疗愈、人与空间的互动展开。

创作背景:童真的眼

Q: 您从事艺术创作大概有多久了?

A:我从小就学画画,上学学的师范类,也是跟艺术有关的。毕业之后就一直跟孩子们打交道,先在小学做小学美术老师,后来自己开绘画班儿教小朋友画画。加起来也得有十多年了吧。

Q:会不会因为您经常跟小朋友们打交道,所以您的作品也充满了这种童趣和童真?

A:或许吧!我特别喜欢孩子,也特别喜欢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当然,也喜欢倾听大人们的声音。

《我们都需要一个“树洞”》:“安全的脆弱感”

Q:那么《我们都需要一个树洞》这幅作品,是您在倾听谁的声音之后得到的创作灵感?

A:那源于我偶然间发现的一只小蜗牛。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非常认真地观察过——就像我们小时候唱的“蜗牛上树就很慢很慢爬”——我从来没有那么近距离、那么细致地观察过。

我看见它在玻璃上爬过的地方闪闪发光,带着那种黏液闪闪发光。它背着那么重的壳,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爬,这一个点一下子击中了我,才有了蜗牛这个形象,然后再跟大树结合起来。因为蜗牛的螺旋外壳与大树的年轮本质上都是生命历程的可视化记录,所以诞生了这个创作。

Q:那对您来说,无论是蜗牛壳还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树洞”,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比较特别的指代,或者跟您的亲身经历有关?

A:跟我亲身经历的关系倒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周围的环境给了我一些灵感。《我们都需要一个“树洞”》这一组画,它是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隐秘的需求——一个树洞童年时它是我们好奇心的探入口,也是我们长大后情报秘密的一个庇护所。

像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时代,大家有很多很多的心里话没有办法去跟别人倾诉,于是我就突然有了这样的一个想象:让他们跟这个树洞去倾诉。

Q: 您说到“蜗牛是我外在的盔甲,而树洞是我们内心的盔甲”,感觉还蛮有触动的。那树洞对您来说有什么比较具体的意义?

A:我想,这个树洞成为了守护脆弱内心真正的盔甲。你看蜗牛背着那么重的壳,就像我们背负着整个世界,我们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来存放真实的自我。

Q:那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或者说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挑战、困难?

A:其实无论是文字创作者还是绘画创作者,都会遇到一些瓶颈。但我总会抓住生活里某一个灵感或某一个瞬间,然后记录下来:记一句话,回头再带着这句话延展,去写一个故事,或者画一幅画。有时候自己的情绪比较低落,就写一些跟当下情绪很衬托的故事;再过一段时间情绪比较高昂,故事也随之昂扬。生活的细节和自身的情绪都是灵感的来源。

我很喜欢爬山,观察这些树木——虽然很多树、草花我叫不出名字——但很喜欢在大山里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这带给我治愈的感觉。

另一个灵感就是现代人的孤独与社交的矛盾: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宣泄情绪,却回避真实的对话,这种矛盾是我的主要灵感来源。

心理叙事:接纳本身即是治愈

Q:面对观众,您最希望传递哪种情感?或者说您希望作品给观众带来什么?

A:我希望给大家传递一种“安全的脆弱感”。听着可能有点矛盾,其实就是:脆弱不必羞耻。因为有很多粉丝留言说他们看到这组作品会莫名流泪,但在流泪时没有被批判的压力,他们很放松。这一点让我很触动。

我希望通过我的画不仅触动大家,更让大家来倾诉自己的烦恼,发泄自己的情绪。我会认真回复每一个粉丝的留言,认真地跟每一个粉丝互动——不单单是《树洞》这一组,很多作品大家都会留言。所以,我希望传递一种安全的脆弱感:在这里,可以放心大胆地说你想说的话。

Q:您收到过哪些观众反馈,让您印象比较深刻?

A:太多了。最开始是一个男孩子的留言,看语气应该是个学生,讲他跟家长、妈妈的冲突——妈妈的不理解,他内心的想法;还有婆媳矛盾、夫妻矛盾、闺蜜之间……大家都会过来留言。普遍传达的情绪是宣泄:很多话他们不能对别人说,于是到这个陌生又安全的地方来宣泄。

Q:您从事艺术创作这么多年,艺术创作对您自身的情感、心理,或者与周围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A:它成了我的“情绪翻译器”。创作成了情绪的出口,当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我就通过作品诚实面对自己,表达当时的心情与心境。尤其在绘画过程中,它就是一种调解、一种解压。

Q: 关于“倾听与倾诉”“心理叙事”这一主题,您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A: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真正的倾听正在消失。很多人倾诉时并不需要对方给解决方案,而是希望自己被看见、被接纳——这份接纳本身就有治愈力。

当一个人放下评判、保持临在状态去倾听时,“我接纳你的感受”本身就是治愈。倾诉表面是向外释放,实则完成向内对话;而写作、口头倾诉都是在重组记忆与身份认同。真正的倾听越来越稀缺,因此格外宝贵。

未来创作:成为一块诚实的情感海绵

Q:未来有计划再创作与“倾听”相关的艺术作品吗?

A:会的,会的。我一直都在创作,只是最近比较忙,没法日更。除了绘画,我还喜欢手工:用碎牛仔布拼接做成包或拼画,这个过程特别治愈。平时不画画时,我就做这些包。

Q: 最后,对来观展的观众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A:我的座右铭想分享给大家:不必执着于治愈他人,先允许自己成为一块诚实的情感海绵。先让自己被接纳,再去倾听、让别人倾诉。

网址:600号画廊作品背后的故事 | 树洞是我们内心的盔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9738

相关内容

600号画廊作品背后的故事
影像故事丨重启“600号画廊”背后,是这个“不务正业”的艺术家
我的艺术成长故事作文600字
【画廊故事】日本艺术生态:日本人不买日本的画
「画廊制作」画廊制作公司黄页
六年级作文旅行让生活更美好600字(通用8篇)
引蛇出洞的成语故事,揭秘背后的深刻寓意!
生活故事作文600字(精选24篇)
31年家居品牌蝶依斓“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艺术画廊」艺术画廊公司黄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