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没到手母婴产品就疯狂涨价,育儿补贴成了谁的提款机?


2025-08-27 12:13 ·上海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上月,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数据显示,这不是一笔小钱,根据初步预算,今年国家一把要发放900亿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一出,不少家长喜出望外,想着买奶粉、尿布,终于可以省一笔钱了,可万万没想到,这钱还没到账,母婴用品商家的算盘就已经敲到外太空了,那就是集体涨价。
即育儿补贴政策发布以来,在小某书等平台,关于母婴用品突然涨价的吐槽,一个话题下面就有几十万笔记。
有博主统计了奶粉涨价的情况,不管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纷纷涨价,一把最高涨幅最多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奶粉,尿不湿等产品的涨价则更为疯狂,根据宝妈们的反馈,那真是一天一个价。
而除了奶粉和尿不湿,似乎所有的母婴用品,都在偷偷地涨价,比如护肤相关、辅食,甚至连身高体重检测、产检也涨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国家给一个孩子一个月300块,结果,这么多商家盯上这300块后,家长反而要花更多的钱,毕竟奶粉和尿不湿的涨价幅度,按照月消耗量,已经超过了300元。
换个角度来看,商家们不仅盯上了育儿补贴的300块,还想从家长的口袋里抠更多出来。
而育儿补贴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减轻育儿负担,可万万没想到,却成了商家涨价的机会。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奶粉、尿布集体涨价的话题,这一个月以来,一直在热搜上频繁更新。比如今天,又有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育儿补贴还没到手就有母婴产品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粉涨价别让育儿补贴背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育儿补贴不能被商家掏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多家官媒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常喝的奶粉,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每罐涨了60多元;常用的纸尿裤,明明规格没变,价格却膨胀了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有家长表示,本来以为一个月300元的育儿补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但没想到,钱还没到账,反而支出变多了,成了一种新的压力。“再这么涨下去,花的钱反而比没有育儿补贴的时候更多了……”
虽然,消费者明显感受到了母婴产品这一轮疯狂的涨价,但商家却有自己的说法,对于价格上涨,有商家表示,是因为款式升级;也有商家表示,我们压根没涨价,只是补贴力度不一样了……
看到这些说辞,小柴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原来这一幕,在家电国补领域也发生过,小柴还写过这方面的选题:“一个店长一天就能套现近万,国补消费券成了谁的钱袋子?”
大概是国补政策以来,家电商家纷纷涨价,不少消费者发现,同一款产品,没有国补前,竟然比国补后还便宜。比如有消费者购买了一台净水器,当时定价为2599元,经过优惠券使用后,他实际支付了2318.5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这款净水器被列入了补贴商品范围,但价格却上涨到了2999元。
而在社交媒体上,这样的事情,自从国补后,变得非常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理由也非常统一,产品升级了、上游零配件涨价了、补贴调整了。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看看国补以来电商平台和家电数码巨头们的财报,个个的利润的增长是营收增长的数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这熟悉的一幕,又在育儿补贴领域上演了,以奶粉涨价为例,我们简单算一笔账,主流品牌单罐涨价40-60元,部分进口品牌涨幅超10%。
以每月消耗7-8罐计算,家庭月支出增加280-480元,这就意味着在有了育儿补贴后,光喝奶粉这项支出,要比没有育儿补贴还要多掏180元,那么再加上辅食、尿不湿、保健相关产品,这得多支出多少钱?
所以说,还是那句话,商家不仅要拿走300块的育儿补贴,还要让从家长兜里掏更多的钱。
有网友表示:“补贴还没到家长手里,奶粉纸尿裤先涨几十!商家拿“优惠变了”“配方更新”当遮羞布?刚需品换不得,家长只能硬扛,这明摆着薅补贴羊毛!监管必须快出手严查,别让国家给的“奶粉钱”全流进商家腰包,寒了养娃家庭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儿补贴没有到手,之前买的奶粉已经涨价了,真是,育儿补贴变成企业补贴,那些涨价的商家们真的是让人恶心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补贴流进商家口袋,北京日报也发文表示:国家发放育儿补贴,旨在减轻育儿压力,核心就是让育儿家庭得到“真金白银”。商家应该看到育儿家庭的担忧,担起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积极配合育儿补贴政策的实施,通过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来赢得市场,而不是耍小聪明、打补贴的主意。
当然,企业本身就是逐利的,在这种事情中,只要求企业自律,那真是孩童般的天真,要不想让育儿补贴变成商家的提款机,对于乱涨价的商家,重拳出击,才是关键所在。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