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让出行更安全 #生活乐趣# #科技#
无人驾驶车“跑”过晚高峰: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助力全无人出行规模化
导 读
7月23日,小马智行宣布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开启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这款凝聚了企业9年技术积累的车型,以“成本大幅下降、全车规设计、平台化适配”三大突破,让“全无人、全场景、全时段”的自动驾驶运营离大众生活更近一步。“智汇京华”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1期:
下午5点半,正值亦庄晚高峰时段,记者在荣昌东街的自动驾驶上车点发起叫车请求。一辆白色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从300米外路口驶来,车辆精准停靠路边,车门自动解锁。开启车门,车内屏幕立刻亮起欢迎界面,显示路线信息,本次行程预计时长20分钟。而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普通出租车的不同就在于,无人驾驶车辆需要乘客自行按下开始行程按钮。当车辆“果断”启动的一瞬间,记者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辆完全由系统自主操纵的无人驾驶汽车。
亚蕾:呼~已经开始了,我的天哪,它的方向盘在自己动耶,完全是没有人驾驶的状态。而且我们可以在这个小屏幕上看到周围路况的情况。

小马智行第六代出租车/记者拍摄
有意思的是,这次体验正好赶上了亦庄的晚高峰:刚刚避过行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尚未回正车身,前方一辆大巴车因拥堵停下,而对面车道又正好驶来另一辆大巴,道窄车大,眼瞅着对向大巴越来越近,无人驾驶车辆又该如何应对?
亚蕾:这边已经有点堵了,咱们现在这边会影响前面那个大巴的通行吗?是吧?啊,它还会很智能的往前开一段,这样就可以错开了。
川洲:对,为了要让开人家嘛。

无人驾驶车遇晚高峰拥堵路段/记者拍摄
直到车门打开的一瞬间,记者才发现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
亚蕾:第一次体验还是有一点点内心的小担心。
川洲:我看你后半段已经很放松了。
亚蕾:对对,其实前半段的话可能不太习惯它的一个开车速度,然后其实到后面的话,可能会慢慢的习惯了。
这些车辆究竟凭借什么技术摆脱人工依赖,变身“站在四个轮子上的机器人”?记者走进北京小马智行了解到,无人驾驶车辆之所以能灵活应对复杂路况,核心支撑正是“世界模型+虚拟司机”的技术基座。小马智行研发工程师崔力文,对此展开了详细解释:
崔力文:在这个体系下,世界模型可以看作虚拟司机的训练场,既能提供高度真实的训练环境,也能作为行为评估的标准。虚拟司机可以在训练场充分测试、迭代能力,不断学习更高超的驾驶技能,变得更成熟。刚刚提到的极端场景是自动驾驶模型迭代的难点。普通路测很难收集到极端场景,而世界模型能制造真实的极端场景,帮助虚拟司机接触复杂路况,更快迭代能力。

第七代小马智行车型/记者拍摄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初期,每辆测试车都会配备一名随车安全员,全程在车内监控路况、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而随着技术迭代至L4级全无人自动驾驶阶段,安全员的角色已从“车内值守”转向“幕后支持”,其核心功能与职责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崔力文介绍:
崔力文:我们的远程安全员不是1盯1,而是1盯N的模式。L4是全无人产品,车内没有人类司机兜底,想要非常及时的处理问题这是不能靠安全员实现,所以车辆必须考虑各种情况,永远有Plan B。因此,硬件和软件的冗余系统设计了20多层,确保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安全兜底,而远程操作员更多处理决策层面的,对时延不敏感的操作。

小马智行研发工程师崔力文/记者拍摄
相较于第五代与第六代车型,本次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的关键突破集中在三大维度,从技术设计到落地能力实现全面升级,为L4级自动驾驶的大范围普及奠定基础。小马智行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林涛说:
李林涛:首先,成本上和上一代相比降幅约70%,这为未来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可能。其次,在车规方面,因未来需要更长运营时间和支持更多场景,我们以更严苛的车规级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验证,目前这一代实现了100%全车规设计。另外,第七代车型并非单一车型落地,而是支持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丰田BZ三款车,这得益于平台化设计,使自动驾驶套件能在不同车辆间迁移,有利于更大规模落地。

小马智行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林涛/记者拍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车辆实现智能驾驶的重要条件,便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配备足量可靠的智驾硬件与好用的软件。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第七代车型又是如何让安全与汽车性能不打折扣?对此,李林涛说:
李林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从第五代到第七代的积累,让我们在不降低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大幅降本,这也是持续努力的方向。成本中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占比较大,这一代通过使用固态、国产化的激光雷达,成本降幅近70%;计算硬件方面,业内首个使用4个纯车规的Orin X SoC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功能,这在全球也是唯一一家,既降低成本、实现全车规设计,又能保证全无人功能。
正如Deepseek通过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让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一样,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型也凭借关键突破,让原本高门槛的L4技术具备了大范围普及应用的可能。
目前,小马智行的第五代、第六代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开放手机APP叫车服务,第七代车型正依据国家政策推进牌照申请,即将加入运营队伍,让北京市民率先体验“科技改变出行”的便利。
当路上出现了无人驾驶汽车,当电影场景照进现实,这份“科幻感”的落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京作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已形成从关键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生态。如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升级至3.0版本,覆盖范围扩大至600平方公里,已向35家企业、超1000辆车辆发放测试牌照,测试里程数超3800万公里。以小马智行、新石器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亦庄等示范区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速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客运等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与应用突破,为智慧交通发展提供“北京方案”。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高川洲、李亚蕾,主编朱来生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无人驾驶车“跑”过晚高峰: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助力全无人出行规模化
导 读
7月23日,小马智行宣布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开启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这款凝聚了企业9年技术积累的车型,以“成本大幅下降、全车规设计、平台化适配”三大突破,让“全无人、全场景、全时段”的自动驾驶运营离大众生活更近一步。“智汇京华”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1期:
下午5点半,正值亦庄晚高峰时段,记者在荣昌东街的自动驾驶上车点发起叫车请求。一辆白色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从300米外路口驶来,车辆精准停靠路边,车门自动解锁。开启车门,车内屏幕立刻亮起欢迎界面,显示路线信息,本次行程预计时长20分钟。而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普通出租车的不同就在于,无人驾驶车辆需要乘客自行按下开始行程按钮。当车辆“果断”启动的一瞬间,记者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辆完全由系统自主操纵的无人驾驶汽车。
亚蕾:呼~已经开始了,我的天哪,它的方向盘在自己动耶,完全是没有人驾驶的状态。而且我们可以在这个小屏幕上看到周围路况的情况。
小马智行第六代出租车/记者拍摄
有意思的是,这次体验正好赶上了亦庄的晚高峰:刚刚避过行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尚未回正车身,前方一辆大巴车因拥堵停下,而对面车道又正好驶来另一辆大巴,道窄车大,眼瞅着对向大巴越来越近,无人驾驶车辆又该如何应对?
亚蕾:这边已经有点堵了,咱们现在这边会影响前面那个大巴的通行吗?是吧?啊,它还会很智能的往前开一段,这样就可以错开了。
川洲:对,为了要让开人家嘛。
无人驾驶车遇晚高峰拥堵路段/记者拍摄
直到车门打开的一瞬间,记者才发现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
亚蕾:第一次体验还是有一点点内心的小担心。
川洲:我看你后半段已经很放松了。
亚蕾:对对,其实前半段的话可能不太习惯它的一个开车速度,然后其实到后面的话,可能会慢慢的习惯了。
这些车辆究竟凭借什么技术摆脱人工依赖,变身“站在四个轮子上的机器人”?记者走进北京小马智行了解到,无人驾驶车辆之所以能灵活应对复杂路况,核心支撑正是“世界模型+虚拟司机”的技术基座。小马智行研发工程师崔力文,对此展开了详细解释:
崔力文:在这个体系下,世界模型可以看作虚拟司机的训练场,既能提供高度真实的训练环境,也能作为行为评估的标准。虚拟司机可以在训练场充分测试、迭代能力,不断学习更高超的驾驶技能,变得更成熟。刚刚提到的极端场景是自动驾驶模型迭代的难点。普通路测很难收集到极端场景,而世界模型能制造真实的极端场景,帮助虚拟司机接触复杂路况,更快迭代能力。
第七代小马智行车型/记者拍摄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初期,每辆测试车都会配备一名随车安全员,全程在车内监控路况、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而随着技术迭代至L4级全无人自动驾驶阶段,安全员的角色已从“车内值守”转向“幕后支持”,其核心功能与职责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崔力文介绍:
崔力文:我们的远程安全员不是1盯1,而是1盯N的模式。L4是全无人产品,车内没有人类司机兜底,想要非常及时的处理问题这是不能靠安全员实现,所以车辆必须考虑各种情况,永远有Plan B。因此,硬件和软件的冗余系统设计了20多层,确保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安全兜底,而远程操作员更多处理决策层面的,对时延不敏感的操作。
小马智行研发工程师崔力文/记者拍摄
相较于第五代与第六代车型,本次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的关键突破集中在三大维度,从技术设计到落地能力实现全面升级,为L4级自动驾驶的大范围普及奠定基础。小马智行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林涛说:
李林涛:首先,成本上和上一代相比降幅约70%,这为未来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可能。其次,在车规方面,因未来需要更长运营时间和支持更多场景,我们以更严苛的车规级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验证,目前这一代实现了100%全车规设计。另外,第七代车型并非单一车型落地,而是支持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丰田BZ三款车,这得益于平台化设计,使自动驾驶套件能在不同车辆间迁移,有利于更大规模落地。
小马智行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林涛/记者拍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车辆实现智能驾驶的重要条件,便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配备足量可靠的智驾硬件与好用的软件。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第七代车型又是如何让安全与汽车性能不打折扣?对此,李林涛说:
李林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从第五代到第七代的积累,让我们在不降低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大幅降本,这也是持续努力的方向。成本中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占比较大,这一代通过使用固态、国产化的激光雷达,成本降幅近70%;计算硬件方面,业内首个使用4个纯车规的Orin X SoC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功能,这在全球也是唯一一家,既降低成本、实现全车规设计,又能保证全无人功能。
正如Deepseek通过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让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一样,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型也凭借关键突破,让原本高门槛的L4技术具备了大范围普及应用的可能。
目前,小马智行的第五代、第六代自动驾驶车辆已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开放手机APP叫车服务,第七代车型正依据国家政策推进牌照申请,即将加入运营队伍,让北京市民率先体验“科技改变出行”的便利。
当路上出现了无人驾驶汽车,当电影场景照进现实,这份“科幻感”的落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京作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已形成从关键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生态。如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升级至3.0版本,覆盖范围扩大至600平方公里,已向35家企业、超1000辆车辆发放测试牌照,测试里程数超3800万公里。以小马智行、新石器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亦庄等示范区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速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客运等更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与应用突破,为智慧交通发展提供“北京方案”。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高川洲、李亚蕾,主编朱来生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网址:无人驾驶车“跑”过晚高峰:小马智行第七代车型助力全无人出行规模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1362
相关内容
无人驾驶网约车:展现未来出行模样“聪明车”驶入“智慧路”,北京领跑出行新时代瞭望丨无人车跑出城市出行未来无人驾驶+共享模式+电动汽车=未来新出行融一知行:汽车驾驶类训练模拟器:开启安全、高效驾培新时代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无人驾驶向“新”而行萝卜快跑,跑出行业大风暴!无人驾驶=省钱+0风险?汽车储能、无人驾驶和空中的士,未来出行的低碳遐想“聪明车”驶入“智慧路”,北京领跑出行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看北京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优点:出行方便乘客无需开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