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餐桌:Robert Langer团队杨昕博士用新材料破解全球“隐性饥饿”

发布时间:2025-08-30 13:45

《从A到Z的团队管理》:全面解析团队建设与管理 #生活技巧# #团队建设技巧# #团队管理书籍#

杨昕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后,2023年,他加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S·兰格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首席研究员安娜·雅克勒内克。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Food as Medicine”(以食为药),致力于将先进材料与日常饮食结合,解决全球慢性病和营养缺乏问题。

缺铁仍然是全球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之一,影响着约20亿人。它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对能量水平、认知发育和孕产妇健康有显著影响。与此同时,碘盐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显著降低了全球碘缺乏率。利用相同的供应链来输送铁元素可能会带来变革——但科学家们30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碘和铁会发生反应,导致碘的损失。此外,铁的反应性还会导致盐和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不良变化。

NuMOF的诞生


为破解这一难题,杨昕博士创新性地引入“金属有机框架”(MOF),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双重强化”载体——Nutrition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NuMOF)。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筛选材料组合,最终锁定由食用级配体富马酸与铁离子构成的框架结构;随后通过抗坏血酸(维生素C)处理,将框架中的铁从三价还原为二价,提高人体吸收率。

在此基础上,他们将碘吸附到MOF的孔道中,实现了约18%的碘质量负载,并在高温高湿(40℃、75%相对湿度)下存放数周依然稳定,沸水加热也不降解。颗粒尺寸控制在10~100微米,可轻松混入盐、面粉、咖啡等食品中,对口感和颜色几乎无影响。

数据验证与应用前景

动物实验表明,NuMOF在胃酸环境下迅速崩解释放铁和碘,并在数小时内被吸收。在沸水中煮两小时后,营养素依然保持稳定,显示出适应工业加工和家庭烹饪的能力。

团队已在咖啡粉中测试这一技术:冲泡后的咖啡保留原有香气与风味,却额外提供了一杯可满足日常需求40%以上的可吸收铁,不会产生金属味或颜色变化。

社会价值与未来计划

NuMOF的初衷是服务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等地区的主食强化。杨昕正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推动该技术在“双重强化盐”、面粉、咖啡等食品中的应用。团队目前正筹建初创公司,将这项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落地的产品。

跨领域潜力与认可

除食品强化外,NuMOF的多孔结构还可负载锌、钙、镁等矿物质,甚至维生素A、D、E等对光热敏感的成分,具备拓展到精准营养和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相关成果以《亚铁营养金属有机骨架作为食品强化剂》(Ferrous Nutrition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Food Fortificant)发表在Matter期刊,杨昕为第一作者,罗伯特·朗格和安娜·雅克莱内茨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MIT News、C&EN、《食品配料与科技》等多家媒体报道,业内专家称其为“下一代双重强化盐”的重要突破。

正如杨昕博士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我们想做的不只是研发一种新材料,而是让它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一杯咖啡、一勺盐都能改善全球数十亿人的健康。”

招生信息

杨昕博士将于2026年初加入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 KSU)粮食科学与产业系(Department of Grain Science and Industry)担任助理教授/独立PI,组建Food as Medicine & Smart Delivery Lab(食药同源与智能递送实验室)。现面向2026–2028年招收具有科研潜力与创新精神的全奖博士生与博士后!

申请方式

请将英文申请材料合并为一个 PDF (邮件主题: KSU- 申请 - 姓名 - 博士 / 博士后 - 最早到岗时间)发送至: xinyang.academia@gmail.com


个人简历(含论文、项目经历、奖励及链接)研究兴趣陈述(1~2页,说明拟解决的问题与方向)代表性成果(最多3篇)推荐人联系方式(2~3位)博士后申请者请简述可快速启动的研究设想(1页以内)

图片、文字由杨昕提供。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113 届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期间举办食品科技成果展,本届科技成果展以我国当前食品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重点邀请“十四五”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产出的食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并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精准对接服务。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网址:从实验室到餐桌:Robert Langer团队杨昕博士用新材料破解全球“隐性饥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7991

相关内容

第一届“储能与节能材料团队”博士论坛圆满召开
2023中老年营养第四餐蓝皮书发布!吃好“第四餐”,远离“隐性饥饿”!
告别“隐性饥饿”,中粮餐饮学生营养餐专用油为学生成长护航
饥饿成怒?科学家揭秘心情和饮食的联系
深夜饥饿,是饿着睡还是吃夜宵?
健康早餐新选择:三款全麦面包让你告别油腻与饥饿
告别隐性饥饿,快来均衡饮食拥抱健康生活!
至少1/5国人存在“隐性饥饿”!国家将启动全谷物行动
创新破解难题 新材料助力环保
从田间直接到餐桌 新建的消费关系让食材更安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