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流」來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幸福生活的实践,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和创造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幸福生活的实践#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心流
对我而言,写作是特别容易产生心流的一种行为,这也是我「感激」写作的重要一点。对于写作,我在上周的会员语音中再次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可以参考文末的会员反馈了解 —— 在我的多次带动下,有很多会员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也开始逐渐体会写作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如何用「心流」來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作者:Windy Liu
来源: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忙碌的时候,总是对假期翘首以盼,可等到真正有了闲暇时光,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来享受生活。
我们不是在疲于奔命的忙碌中焦躁不安,就是在百无聊赖的闲暇中空虚寂寞,内心似乎总是存在着一种冲突,离所谓的幸福感也越来越远。
01
人类的大脑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念头,来去不停。
如果你坐在巴士上旅行,很多时候,你虽然望着窗外,但却对窗外的美景视而不见,满脑子都是工作上的困扰和抱怨;
如果你跟父母视频通话,很多时候,你虽然回应着他们,但却只是对他们敷衍了事,想的却是晚上该和朋友去哪里聚餐;
如果你闲着没事呆在家里,很多时候,你虽然拿上一本书来读,但却时不时地去打开手机刷消息,被各种信息搅得心神不宁。
在这样的状况中,我们的内心往往如同翻腾的沸水一般,混乱无序,而各种焦虑,担心,不安的情绪也会不断滋生蔓延起来。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积极心理学著作《心流》中,把这种内心混乱无序的状况称之为「精神熵」。
「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就像不同形态的水,当它是固态冰的时候,水分子就会相对固定地在一个位置附近振动,系统比较稳定,熵值就比较低。而当冰融化成水,变成液态的时候,水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就变大了;而当我们把水煮沸,水变成水蒸气之后,水分子就四处乱窜,熵值就更大了。
对于我们的大脑系统,内在的念头越有秩序越有规律,「精神熵」就越低,反之,「精神熵」就越高。
就像一个房间,如果混乱得跟垃圾场一般,那我们一方面会感觉到不舒适甚至烦躁,另一方面我们做事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因为混乱和无序让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找东西上。
其实,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一样,如果长期不去清理,打扫和管理,那内心世界的精神垃圾只会越来越多,「精神熵」也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而我们的幸福感自然会荡然无存,内心深陷于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痛苦感常常来袭,生活也就变得毫无乐趣。
所谓幸福感,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动态的井然有序,「精神熵」非常低,所有的念头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这就像一条充满能量的河流,徐徐流淌,充实而动感。
而要获得幸福感,就需要构建出与内心混乱无序的「精神熵」状况相反的另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心流」。
在「心流」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识,重塑内心的秩序,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甚至进入忘我的境界,而这时候,幸福感恰恰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
就像你简单地去散个步或是吃个饭,当你全神贯注于所做的事情,全力以赴地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你就为自己构建了一次「心流』体验,内心感受到的是满足和愉悦,而这正是在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02
有人以为追求幸福感就是追求更多财富,权利,地位,殊不知这些外在的东西却并不可靠,随时可能变化。如果我们依赖于这些外在刺激来达成内心的幸福,那一旦外界发生变化,我们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古至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富地位不断攀升,但人类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科技时代,人类面临着更多内在的失序和混乱。
事实上,生活中的幸福感从来不是来自于外在物欲的即时满足,而是来自于维持内心井然有序的「心流」体验。
那我们该如何在日程的生活中构建自己的「心流」体验呢?
1. 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
首先很关键的一点,是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从而为生活提供一个方向感。
那什么样的目标算是合适的呢?怎样的目标才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心流」体验呢?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技能相匹配的时候,我们就落在了「心流」的体验区。这时候,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技能迎接挑战,全身心地投入到目标的达成中。
对于一个学网球的人来说,如果他的对手是一个职业球手的时候,设置的目标挑战就太大了,即使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依然没有办法战胜对手,那他就容易感到焦虑,离开了心流区,而落在了焦虑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降低目标的难度,给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手,从而让他能够通过努力完成挑战,重新回到「心流」区域。
而如果他的对手是一个并不怎么会打球的小孩,这时候相比起他的技能,完全不值一提,那他就容易感觉到厌烦,同时也离开了心流区,进入了厌烦区。这时候,他就需要适当把目标设置高一些,从而让他能够有更多的热情为更大的挑战而打磨技能,重新回到「心流」区域。
当目标和我们的能力相匹配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获得挑战的乐趣,进而提升幸福度。
2. 专注力是造就「心流」的关键
为自己的生活设计「心流」体验,除了设定一个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目标之外,另一个造就「心流」的关键点,就是管理好我们的注意力。
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那你就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中。
这时候,你专注于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的感觉非常敏锐,能够捕捉到所有与当下这件事情相关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想要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专注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就需要我们在刻意为自己设定一个有效的目标之外,时刻锻炼自己的觉察力,而冥想就是提升觉察力的有效方法。
最近上下班我都是滴滴打车,但是有一个让我很狂躁的事情,就是下单之后需要等待司机来接。这时候一旦等待的时间太长,我就会变得非常不耐烦,甚至愤怒。
那时候,我没有明确的事情要做,专注力涣散,各种念头不断地在脑海里翻滚,内心秩序缺乏有效地管理,那陷入狂躁的「精神熵」的状态也就一点也不奇怪。
后来为了停止这种心力的无效浪费,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可行的目标,就是在等待的过程中,顺便在手机上学习一个认知课程。这时候,我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把自己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了达成目标上,这让我能够掌控自己的意识,管理好内心的秩序,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因为投入而沉浸其中,等待的过程变得愉悦而非焦虑,所以我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时候,从中获得的副产品。
当你对工作中的事情了如指掌,应付自如的时候,能不能主动给自己设计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目标,然后让自己走出工作厌烦区,获得新的工作成就感呢?
当你对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到厌烦的时候,能不能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感兴趣的目标,比如绘画,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幸福体验呢?
其实,我们总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构建「心流」的机会,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于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中。
03
对于「心流」体验中的全神贯注,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以为这种专注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
但是有实验证明,聚焦于专注的状态反而减轻了脑力负担。而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给出了实验的解释——
「心流」体验较强的人,能够关闭其他资讯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接收对其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信息上,只关注于当下这一刻有关的事物上。这时候,他们可以把不相关的资讯抛在一旁,集中注意力反而变得更轻松。
这就像你一直在玩手机,刷各种朋友圈,微博,抖音,专注力涣散,这时候看似在放松,其实因为大脑要处理的信息混乱繁杂,精神却高度紧张,脑力负担反而加重了。
能够管理自己的心智秩序,进入「心流」体验的人,他们的注意力都极具弹性,这与其他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被外在信息刺激所吸引形成强烈的对比,而这种注意力极具弹性的现象,就是在生活中为自己培养了一种「自得其乐的性格』。
拥有「自得其乐的性格」的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找到乐趣,他们有能力对外来的刺激进行筛选,只注意与自己目标和兴趣相关的事物。
《心流》这本书有讲到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名叫桃乐西的妇人,在丈夫去世、儿女都成年离家之后,搬到了一个孤寂的小岛独居。她会在居所周围种花,布置花园,还会自娱自乐地在很多树上贴标语牌,上面写着打油诗,老掉牙的笑话,还有指示她住处的漫画。
而她一年到头的日程安排也很紧凑,5点起床,看母鸡有没有下蛋,挤羊奶,劈木材,做早餐,洗衣缝纫,钓鱼等等。而在漫漫长夜,桃乐西会专注于阅读和写作,她书架上的书包罗万象。
偶尔她也会到都市里购物,夏季因为有渔夫到访,她又会与到访者有积极的交流。桃乐西似乎也很喜欢人群,但她更喜欢能够管理自己内心秩序,充分把握自己的世界。
桃乐西就是那种拥有「自得其乐的性格」的人。
「自得其乐」的人,不会把孤独或者困苦看做是天大的不幸,相反,他们会设法整顿自己的注意力,将其投注于自己设定的目标之上,这样他就能实现自己内心真正渴求的愿景,并能够从中获得技能,获得乐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小确幸。
要拥有幸福的能力,就需要懂得管理自己的心智能量,通过「心流」,让自己培养出一种「自得其乐的性格」。
这种内在的「自得其乐』,会让我们自如地在生活中构建「心流」,有意识地管理内心的秩序,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而反过来,你的「心流」体验越多,你也就越能够形成这种「自得其乐的性格」。
这就像一个懂得生活的乐手,借由杂乱无序的单个音符,弹奏出一曲旋律优美的连贯乐章。
04
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的内涵往往来自于人生的两个面向:
1. 你与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环境是否有和谐的关系?
2. 你是否有一个内在的使命,能够通过它实现自我的价值?
而在「心流」的状态中,我们专注于一个方向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对自我局限发起挑战,内心自得其乐,洋溢着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内在的意识和谐有序,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能够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价值。
而在这样一种最优体验下,幸福的内涵自动达成,而幸福感正是「心流」体验所带来的副产品。
法国土鲁斯主教富尔克曾说——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而想要享受生活中的幸福,就需要让自己成为幸福感的创造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持续的「心流」体验。
作者:Windy Liu,关注自我成长的理性思考者。理性思考,耐心成长,然后,遇见未知的自己。
封面图 by Peter Ryan
写作带给我太多好运,而且越来越多,上期语音我就借着最近一个月的案例再次谈了一下写作,回顾了我的写作之路,也说明了每个人的写作之路 —— 为什么你也可以开始「日更」。下面是有关上期语音「写作之路」的精选会员反馈:
@会员 五〇
最近一直在关注「改变自己」和「辉哥奇谭」的公众号的文章,每天看到比昨天的数字多了1的时候会有些许恐慌:曾经流逝的日子里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自己的?有什么样的经历?又有怎样思想上、观念上的改变?……没有记录,我无从考究。所以我觉得写作「日更」对个人成长来说很有必要。
说到日更,其实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写过一些日记,甚至于真的还能做到每天写一篇,有标题,有正文,最后还得属上自己的艺术签,可是后来各种原因渐渐放弃了日更,甚至于一到要写文章的时候肚子里没货也不知该写些什么。工作之后,了解到「手帐」这个东西,也随意写下每天发生的生活小事,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它很容易让我在装饰上花费太多时间,反而没能回归到写作本身上来,便继续了满是文字的填充模式。
每次写日记,内容最多的基本上是当天发生的让自己心情有好有坏的事情,以前会把它写得像散文诗,现在却是流水账,而且经常给自己找借口说每天过得稀松平常有啥好写的,从而不易坚持,写作质量唰唰下降。对于电影和自己有感觉的文段会写在纸上或者发在简书里,只是数量少,频率低。我想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平常对自己不够苛刻,不是因为内心力量的驱动去做像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有长远影响的事情,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并没有达到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这几天您在公众号里发的文基本都在强调写作这件事,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写作对于我而言,事实上已经被我遗弃很长一段时间了,担心着自己的写的文不够好不受认可是很大的原因。您说的很对,阻碍着自己的并不是不会写,而是不够自信。放低姿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更有可能自信一些,也能有更多坚定,更多提高。谢谢您的语音分享~
@会员 yolanda-圆圆圆
感谢辉哥的分享,从改变自己跟到辉哥奇谭,也算是见证了辉哥从不时更新到百日挑战再到整年日更挑战的过程。自己中学时作文写得不算好,但是写文章总体而言还算不错,至少在身边的人里能达到前30%的水平。有写日记的习惯,不是每天写,但是会在有思考、情绪波动、有值得记录的事情的时候写,已经坚持了11年,偶尔翻看几年前的本子和日记,就好像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但很多当时“天大”的事情在现在看来也不过尔尔。每次看完书或者影视作品也会在豆瓣上写评论。写作确实是与自己的对话、帮助自己思考的好方式,很多我一时之间想不清楚的事情,随着书写记录,慢慢就想清楚了,写作过程中还会促进其他灵感的产生。即时分享、与人讨论、获得反馈/提问对于帮助自己思考深入和扩展、转换视角也很有用。
PS:辉哥关于读书的方法非常棒,我准备读下一本书的时候也试试。
@会员 Gloria
感谢辉哥。听到辉哥说在北京的家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有种很心安的感觉。改变自己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龋龋独行。这周的写作之路的语音分享,一如既往地很有辉哥风。辉哥从自己的经历说起,说理论,说实践,辉哥都是毫无保留得全盘托出。这种爱分享的习惯,赞赞赞赞!最近的求职经历让我变得焦虑不安,身体状况欠佳更让我烦躁颓废,没有办法与自己和解,对外更是怨气冲天。要改变现状,只有改变自己,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与自己和解的基础上。会努力去日更,梳理自己,改变自己。感谢辉哥。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写作之路》作为额外福利。
网址:如何用「心流」來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8076
相关内容
如何用『心流』來创造生活中的幸福感?塔羅占卜:你的幸福感來源於哪裡?
如何在生活中创造幸福?
【好思維】幸福感定義?如何提升幸福感?8個獲得幸福的方法(下)
金融賦能 “貸”來幸福生活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生活大幅提升市民幸福感
情感夫妻的甜蜜法则:如何在生活中创造幸福
如何通过节约支配幸福生活?(精打细算,创造美好)
找尋幸福感:理論、來源與日常實踐方法全解析
心流练习: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