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car+互联完美解决长途开车无聊 自从给我的长安三代逸动装上了
共享单车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了短途出行问题。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生活#
1/3
五一出行car+互联完美解决长途开车无聊
自从给我的长安三代逸动装上了OPPO手机的Car+车联,这块大屏简直太给力了!必须跟大家分享我最爱的三个功能~
第一个绝对是高德红绿灯导航!有了这个功能,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路口啦。而且高德和百度地图都支持主辅路/桥上桥下的精准识别,还有车道级导航和自动巡航功能。复杂路况也能轻松应对,开车出门再也不怕迷路了。最方便的是可以摇一摇手机就把地址发到车机上,超实用!
第二个是视频应用上车功能。长途自驾再也不无聊了,后排乘客可以看视频解闷,特别是带娃出行的时候,小朋友再也不会喊"好无聊"啦~(当然停车时使用更安全哦)
第三个是停车记录功能。到达目的地自动帮你记下停车位置,玩完回来一键就能导航找车,再也不用在停车场转来转去找车了,省时又省心!
这些功能真的让开车体验提升了不少,你们觉得哪个最实用呢?

05‑19
相关推荐
长安第四代逸动上市,预售价格公布,外观内饰升级 问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啊,什么样的车,能把“老铁们”从沙发上炸起来,哪怕只是冲着新鲜劲儿窜进展馆也得瞄一眼?长安第四代逸动,这名字听着是不是老熟人了,差不多跟你隔壁楼的大妈,每天都能碰两次面的那种感觉。可问题来了,一台多年不换名的家轿还能变出啥花儿?今年成都车展,长安这波套路是激情满满还是常规操作?这,就值得咱好好侦破一波。老铁们别着急,这车到底有什么花头,名单都摆这了,上市前先让你抢鲜过目。三款车型,预售价8.79-9.99万,直接掏出一手叠加现金礼,最低7.49万起,感觉这价格已经奔着“全城最低价”去的,活脱脱一口价小超市的既视感。这么说吧,小年轻刚出来闯世界的、三口之家想淘台代步车的,看一眼钱包就知道,这案值,性价比什么的,说不心动,那基本等同于嘴上说“早睡”,结果刷到凌晨三点还没放下手机。说回样子。说实话,就当今这审美迭代速度,前脸没点新意思,真不行。逸动玩了个细长款大灯,里头灯带直接横贯东西,一条街的气质都拉了出来。特别是那车标,挪进灯组里头——这操作有点像炫技了,你问我中意不?不得不说,看惯了油腻大嘴、仿生鲨鱼腮啥的,现在国产车来点精致细节,属实是把“内卷”玩出花。前脸无框中网,内部分段元素重新编队。整体效果?干净利落,有点齐刷刷站队的感觉。喜欢规整派的,肯定要点个赞。屁股那边呢,亮点也不藏着掖着。尾灯还是那种一条龙围观,全贯穿设计,认哥认姐全靠点亮时的个性。内部结构换了点花样,品牌标识藏其中,小心思满分。点亮之后,晚上并线或者地库倒车,你说别人认不出来你在开啥?那可不一定。再加上后包围一顿小动作,排气口也精修微调,整车运动姿势拉满。说白了,现在家轿都混成这样——外观内饰往运动嗨场打,一天不潮一宿都睡不踏实。电动扰流板也安排上了,这可不是简单唬眼的玩意儿,平时收着,跑高速翘起来,风阻小一丢丢,实用到可能也就懂行的哥们细品。到了尺寸环节,表面一看没啥大意外,4785mm的长度,等于比上一代长了硬生生15mm,别小看这点儿,汽车设计师得绞尽脑汁才能掰扯出来这些毫米战。宽度1840mm,高度1440mm起,轴距2765mm,不敢吹,按照A级轿车打分,这一套参数扎扎实实的,坐进车里横向宽敞感不用怀疑,45度角回头估计都够余地盘头发。不过,有人问,轴距不再加点料?哥们,别太贪,工程师也要有饭吃。掰扯完里外,咱聊里子。第四代逸动的内饰,好家伙,继承了经典“T”布局,讲人话就是仪表台主副分区明明白白,谁也不抢谁的戏。三辐方向盘配一大块液晶大屏,那种科技感扑面而来。开车时眼睛不用老盯着屏幕找按钮,一切都井然有序——这配置,放在三年前,妥妥堪称高级。现在嘛?也算不寒碜。还有Carlink、CarPlay都支持,上车蓝牙连接一气呵成,听歌、导航随心意。说实话,市面上要是没这玩意儿,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聊起步价。动力方面,逸动选择多,标准燃油和插混双路线。燃油的核心是1.5T蓝鲸发动机,这家伙最大141千瓦马力,搞动力啥的老手观望一眼:噢,没变,就是之前那颗老伙伴,成熟稳妥型。插混版本线,1.5L发动机拉着亿纬动力的三元锂电池组,最大72千瓦,安静环保。你要问这台车插混跑纯电多少公里?咳,官方暂时没放出数据,大家先别催哈。这两种方案摆在面前,要是市区通勤多、偶尔周末郊游,插混体验还真不赖。懒得充电,全程油路,也不掉队。不过呢,就这个配置阵容,拿出来在眼下合资-自主交锋最烈的细分市场挤波流量,真的能打成黑马吗?这里面水很深。逸动这系列,历来以耐造、费用低当底牌,走“家用实惠靠谱”老路一直吃香。可当下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卷配置”、“卷智能”、“卷设计”,要是没有点杀手锏,分分钟被边缘化。现在网友看车也是,发自内心犟,“这年头智能行车辅助有没?语音唤醒灵不灵?”这些玩意儿要是少一味,谁都会嘴快一句——诚意还有待加强。还有那么个事儿,逸动曾经在10万以下级别,是典型的日用男友,娶回家不用担心出轨,不用期待情诗,就是看着踏实本分给力。现在卷到最低7.49万,实话讲,门槛的确朝大众低头了。但这个价位涌进来的新势力和传统对手,那叫一个混战。吉利、比亚迪、荣威、长城,哪家不懂得“小钱办大事”的精髓?而且这几年车圈流行“大屏+车联网+一堆传感器”,不来点全景影像、车道保持啥的,基本你就是被卷对象,还想“逆袭”?难。也有人担心,虽说都是老二次升级了,但会不会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优化了,实则只是微创新,底层没有革命级跨越。尤其在智能化方面,不少消费者“眼高嘴刁”,光外观和三大件强了还不行,里头整体软件体验还得再叠buff。但话说回来,真心要啥自行车?合资轿车相同尺寸,配置差一层,起步价还得多背一万两千块。7.5万预算还想网红内饰、智能生态全家桶、运动外观样样齐?兄弟,得缓一缓。不过,话说回来,这价位能有这样的内外升级,多一个电动扰流板,多几个细节新设计,也算国产品牌自信起来的证明。现在的逸动,比起早些年只能靠“皮实耐糙低调”吃饭的日子,是多了几分讲究,少了几分犹豫。时代变了,“老铁们”买车也成熟,捡漏也得挑好货。逸动第四代,在有限预算里头兜一圈,有理由想一想:就这价位、这脸蛋、这肌肉,有没有打动你点啥?兜了这么大一圈,说白了,如今的国产A级轿车市场,没人敢躺赢。造车新贵花样百出,老品牌必须追求稳中带新。长安逸动刷新自我姿态,既是消费者选择多元化的缩影,也映射了行业的内卷现象越来越猛。从头到尾看到这里,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是不是觉得买个家轿现在比买手机都复杂一万倍?别急,还得慢慢看、慢慢比。最后,抛砖引玉一句:如果预算正好卡在8万上下,你会为这次长安第四代逸动动心吗?你最care动力、科技还是那一抹“运动范”?留言区聊聊呗,看看大家心里到底想要啥样的白菜车。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谷梁知夏
1天前
新车直降,合资二手难卖,长安逸动成热门选择 还记得前几年,大家茶余饭后最爱聊的就是:买新车还是捡二手?尤其是那些手握三四万元预算的朋友,曾经二手车市场的热度直线上升,一辆成色不错的合资车,转手价都能“高冷”一点,摇身一变仿佛变成了小资群体的“入门座驾”。可现如今,这个局面似乎悄悄被打破了。新车价格一轮又一轮下探,有些甚至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问是谁还在买二手?嗯,这问题抛出来,刺溜一下子扎进不少老司机的心窝。瞧瞧这长安逸动,2025款PULS 1.5L手动豪华版,咋一看名字有点拗口哈,但一打听售价,只需3.99万,全新现车,油耗6.5L/100km,车身长度可达4730mm。乖乖,这尺寸放在几年前,那得是A级车热门标杆。现在呢?“白菜价”躺货架,仿佛在诱惑你,买新不买旧,买大不买小。那问题又来了,这还让二手车怎么活?刚刚在某地二手市场见了辆两年车龄的合资车,开价4.2万,跟新车价格贴得密不透风,真是让人一时语塞。说实话,很多人心里的算盘叮当响:能花新车价,干嘛还折腾二手?尤其是家里想换车、图省心的人,谁愿意捡个不知底细的车、事儿一大堆的“老法师”?但偏偏总有人犹豫,总担心“便宜没好货”,还就是忘不掉二手车那点“性价比神话”。不过咱今天就把这买新还是买旧的话题,拉回到实打实的产品上。长安逸动,估计很多人第一印象还停留在“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印象上。你琢磨一下,历年来最有性价比的家用车阵营里,它总是那个不太扎眼、但每年销量都还算说得过去的选手。有点像中学班里永远不闹腾,也很少考倒数,却总保持稳定发挥的“踏实三好学生”。车头造型?诚实讲,没啥狂拽酷炫,但号称经典路线。大进气格栅外带熏黑,给本分的车加了点小运动风,虽然跟那些夸张的“鲨鱼嘴”们不能比,可放在街头巷尾也不会显得土气。再往两边一瞅,大灯和格栅一体化设计,白天亮相还挺有辨识度。虽说用的是卤素灯泡(有人觉得落伍),不过内部透镜设计到位。要是你实在觉得亮度感人,后期换LED也就是几百块的事,鱼与熊掌都能捞一把。咱说说侧面。这尺寸,流水线拉出来,挺拔大气。没搞乱七八糟的雕花,更别提那种浮夸勾勒,一切以家用为主调。流畅的线条加上一条贯穿车身的硬朗腰线,视觉效果直接拉到位。加点镀铬装饰边框,走在街上闪出小资气息,层次感就写在脸上了。具体看看数据:4730的长度,1820的宽度,1505的高度,轴距2700mm,说白了就是家用空间不用愁。老司机都懂,这种轴距下,后排坐个大高个都不提腿。讲真,你甭管它价格便宜,这台逸动内饰一点儿都不吝啬。三幅方向盘、平底设计、两侧多功能键……开起来是那么点小运动,手感妥妥的。啥?想要点科技范?10.25英寸液晶仪表+7英寸中控屏连在一起,妥妥的数字座舱盛宴,画质清晰,看导航刷歌都方便。车机不卡、界面顺滑,别小看这些小细节,真和几年前的合资“端口PPT”不能比。哪怕习惯了大屏的“Z世代”,进到这车里头,也不会失落。家用车嘛,空间硬指标必须过关。后排坐个178的壮汉都不压抑,膝盖和前排有一拳距离,头顶也没压力,出门旅游、全家自驾,妥妥的。很多人买车就图个实用,恰好这车把空间、舒适性、配置做得算有诚意。动力这一块,有人吐槽1.5L自吸“没劲”,其实你家用真不用太纠结那点“推背感”。110马力、152牛·米扭矩,配上5挡手动变速箱,说它“皮实”不过分。讲究“稳”和“耐用”才是硬道理。想飚就别选家轿,想长期开省心,这发动机是“工地水泥”级别的耐敲,极少听说哪个车主吐槽发动机和变速箱闹毛病。极速175km/h,城市高架、偶尔高速肯定够用。再说油耗,WLTC 6.5L,用着不肉疼。价格往下探,配置反倒往上走。3.99万你都能买到天窗、倒车影像、大屏幕,网传还有辅助驾驶、胎压监测,不夸张地说,放在2018年,这属于“开盲盒”级别的配置。别说二手车,大批新车也没这些“溢价”体验。咱别光看参数,看的是这车用起来顺不顺、日常问题多不多。综合来说,逸动该有的都有,实用性和新鲜感兼备。说句心里话,这样的价格已经杀到二手市场门口。相信很多打算买二手车的朋友都开始犹豫了:捡漏买个里程近的省心旧车?还是趁着新车打骨折直接带回家?反正但凡做点功课、逛几圈汽车论坛的人,都知道3.99万能买一辆带质保的新车,这性价比几乎把二手市场按在地上摩擦。甚至一些二手商贩都开始“内卷”降价抢客户,二手价跟新车贴得一模一样,不禁让人反问一句:“你说我傻吗?”其实也不是说二手车没人买了。二手市场一直很坚挺,不管是补贴家里用车、还是作为学生代步、练手神器,有需求就不会消失。但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新车价格不断下探,品牌还在不停加码配置,“物美价廉”越来越真实,导致二手车相较于新车的“心理预期红利”被大幅稀释。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家比谁都精。当然那种追求特殊车型、稀有配置、甚至情怀的人群,还是绕不开二手市场那点独特的“滤镜”。不过要是站在咱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无论是经济条件普通的小白,还是想让家人用车省心的中年群体,倾向无非是看两点:一个是“钱够不够”,一个是“省不省事”。你回头想想,同样三四万预算,是选一辆跑过几万公里、可能还摸不清底细的“二春”小车?还是优哉游哉直接上新车、保险质保一步到位?看似复杂,实际算明白账就跟买手机一样,谁还纠结iPhone 7还是买个新款小米呢?车市的风又变了。也许再过一两年,这种“新车平价、配置升级”的态势还会蔓延到更多品牌。到那时,二手车市场可能会真正迎来深度洗牌。也许未来只剩真正物有所值的精品二手,和那些极具情怀光环的“老家伙”们才卖得动。剩下的,大多只能靠性价比突围,要么降价,要么靠服务取悦客户。现实就是这么骨感。买车,归根结底都是一场明里暗里的较量。消息灵通的总能最先“捡便宜”,犹豫不决的就得多等等、再等等。今天的长安逸动,其实不仅是个产品,更像整个车市环境下“新与旧”拉锯的一根标尺。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没人能轻松下定论,毕竟每个人的答案都写在了自己的钱包和需求清单里。说到底,你值不值得买新车,值不值得冒点未知去碰运气,谁都代替不了你做决定。车这东西,别光看参数、配置和价格,还是得问问心,再盘盘自己“踏实过日子”的真实需求。总盯着低价,偶尔得抬头看看变化的趋势:“白菜价新车横空出世,你还会花同样的钱去抢二手吗?”你的看法又是啥?是该冲新车一把,还是宁愿坚守二手的“性价比神教”?留言聊聊,看看大家都怎么选。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乐正玉书
1天前
长安逸动直降万元,小区车主热议置换补贴,新款配置真香 长安第四代逸动的预售,朋友圈里头有人三天两头在问,劲享型、悦享型、智享型都多少钱?早上社区门口,老刘遛狗碰见我,凑过来低声问:“你看那预售起步,说是7万多点,真的假的?”我就顺口回了句,“特价就这时候,钱准备好都能赶紧盯住点。”现金礼、焕新礼之类,听着花哨,其实都是玩儿法,买车算计优惠那一套,谁都明白,反正交了1999元就差不多能薅1万多下来——有群友管这叫“割韭菜返利”,但谁不贪便宜?翻了翻预售信息,还真有点噱头:厂家置换补贴最高4000(自家牌子能拿4000,别的才2000),24期免息贷款,智享型送电动尾翼跟前排双层隔音玻璃(据说值3399块),买基础保养999能用三年六次,娱乐流量给3年6G/月——秦师傅修车就吐槽过,“送流量有啥用,流量慢成狗,听个歌都卡。”去店里瞧新车,前脸那道贯穿灯组看着挺顺眼,标志还有点小心机,被往上移嵌到灯组里。销售小王端着咖啡给我递话,说这设计流行得很,“年轻人都稀罕的风格。”车尺寸相比老款是长了15毫米,其它没变,宽1840,高1440出头(有的单子写1450,哪个准不知道),轴距还是2765。后面尾灯也整条一引,晚上点亮那种亮亮的横线,这一代品牌标识也一块儿搭进去,运动味更浓。还有电动扰流板,据说高速能降风阻,可升可降,不过群里老袁抱怨过,“电动尾翼风一大就窝在里头,没啥用。”一进去车厢,老派T型台子还在,方向盘三辐,屏幕也不小,科技感这块其实随大流。Carlink、CarPlay都支持,不过有些功能得开会员才能用全,车机偶尔也会死机,隔壁技术员小孙调过来修过一台,吐槽:“大屏幕,按两下恨不得当平板。”座椅配色算花巧的,前后宽敞点,看着厚实,好处是老人小孩坐着不勒腿。后排头枕挤着有几厘米(小区王姐测过,说她家大个子坐后排头都顶天了)。但中控料子摸着偏硬,摸着还有点塑料感,典型家用定位吧,也没谁太计较。动力还是那台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官方标功率141千瓦。修车师傅嘴里的话:“提升倒没啥,反正市区跑,不挑油也能带家人出远门。”可有人担心蓝鲸机油耗高,去年有个车友自测,百公里油7升左右,不过夏天开空调猛了能往8升晃。有人误传低压油泵会磨坏,其实修理间里翻开一看,并不大块事儿。坊间还流传逸动冷门配置有个副驾驶音响分区,调过一次感觉鬼使神差,声音能独立播放,在某种需要的时候挺有意思——修车师傅跟我讲,这设计是怕副驾吵主驾。有新司机问老手,逸动这款到底图啥?老张群里调侃:“图个省心,啥事儿不是钱能解决。”三五朋友坐车去郊区,车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电动尾翼这时候像摆设,没人在意。老周前年买的上一代逸动,如今凑钱打算置换,说没啥大毛病,就是老款内饰跟新款比起来土气了点,还少个自动大灯。听说四代逸动下放了不少配置,等着四儿子店试驾。随手翻去年逸动小事故:“车主说变道时没控制好,尾灯被刮伤了,保险定损修起来只花了四百。”工人嘴里还嚷嚷:“部件现在能拆着换,没以前那麻烦。”买车这事,谁都图个合适,优惠说再好,不如自己跑一趟店里瞧实货。我们这片路上逸动每早能见仨,偶尔还能碰着谁家改装了扰流板,颜色都挑蓝色,师傅说,“新车老玩意儿,牌子还得长安。”至于下个月型号给不给加新功能?没人敢保证——销售摊手都说厂家定规矩,他也不晓得。最近小区群里热闹,说谁家逸动刚入手一星期就把车钥匙磕丢了,临时搞了张机械钥匙用着。孩子还在车里用CarPlay连听小猪佩奇,说流量好用,爸妈倒嫌不够稳定,就这点小事,事多少年都没改过样。
一地峰
1天前
第四代逸动以智能进化亮相,紧凑轿车竞争再迎价值考验 8月25日,雨没下,天气却很潮湿,和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一样,水分未必肉眼可见,但实在不少。那天的发布会现场,第四代逸动的车身泛着新涂层的油光,广告词一如既往地花哨:“运动”、“智能”、“生态互联”。人群中,有等着看热闹的,有真带着钱包的,更多的是厂家的话术和消费者的戒心在空气里搅拌。此时,预售价数字弹了出来:8.79万至9.99万,像是商场促销标语,但多了点“预售期限定”的暧昧。现场有一辆顶配摆着,溜背式车身乍看挺有跑车味,门把手还是老朋友——不用揪心被冻住的电子故障。可发光LOGO在灯光下散着细微光晕,像是某种“科技感拼图”试图填补产品的身份焦虑。有人在讨论新增的电动扰流板,有人在关注18英寸大轮毂,不远处有人小声说了句,“这价格,同级不太好打。”如果你站在配置表前,嘴里默默算着预算,忍不住会问自己:如果我是当事人,值不值?第四代逸动预售这个事,从专业视角拆解,无非还是一场标准的市场投放——产品换代、价格探底、智能话题炒作,每个环节的证据都不复杂。首先,三款配置排布,从8.79万拉到9.99万,是典型的“低进高走”,吸引眼球后让消费者在“加一点就多很多”的心理博弈里徘徊。第二,外观与内饰的微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持续进化”,但本质是迎合审美升级。不论是横置14.6寸大屏,还是三辐式方向盘、小幅调整的换挡机构,若细究,无非是在同级里维持新鲜感,抢一抢各家在智能座舱与设计上的话语权。再一看动力,1.5T发动机配7速湿式双离合,参数高压,最大功率141kW、峰值扭矩310N·m。纸面数字堆得挺漂亮,变速箱结构也向主流看齐,至少不会一脚下去,心比车先慌。要判断这车是不是“同级黑马”,还得冷静。什么叫“同级”?对逸动来说,是合资里最入门的花样:如轩逸、朗逸、英朗,也有自家兄弟,比如吉利缤瑞、荣威i5、比亚迪秦等等。你要真拿来对比,逸动的外观确实新潮一些,智能座舱功能上比不少对手更卷一卷,参数上也不流于平庸。但这些都是“发布会通用药方”,下场还要看市场坐标系里,谁是真正的受众,谁愿意买单。价格是个分水岭。8.79万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想想“预售”的含义,距离真交付还有一段路要走,中间有配置调整、优惠变动、甚至外围补贴的连环博弈。不少消费者被预售价引诱走进展厅,最后发现落地价并非自己心中的“甜蜜点”。这种套路,在汽车圈太普遍。黑色幽默是:有人买了之后,翻看自己的账单会想,“到底是车贵了,还是我的需求廉价了?”真问价值,不能光看厂家的花活。智能座舱接口接入AI大模型,对于智能座舱生态是好事,市场上不少品牌已经在边界拉扯:车机互联、生态兼容,不过是压榨“车内时间”的游戏。2小时车生活与24小时手机生态互通,很美,真的会改变你的驾驶体验吗?如果你每天只是上下班堵在路上,或许最关心的是音响好不好、导航卡不卡、冷气够不够凉。而不是“AI助手能否陪你聊人生”。车机的智能边界,不少时候是厂家的自娱自乐,真到用户端,能用、好用、耐用才是王道。至于动力。“1.5T发动机搭载500Bar高压直喷”,这话看着高端,实际业内成熟已有年份,红海里谁都玩得溜。到底能不能给日常驾驶带来真实提升?141kW最大功率、310N·m峰值扭矩,很能打,但紧凑型轿车终究不是性能车。你要是过分向往推背感,只能说,“人生哪有那么多一脚油门通天的瞬间?”当然,整个市场的无奈也写在这里:价格下探、技术拉满、智能话题越堆越高,却始终绕不开消费者的核心两问——“能不能用?用着安不安心?”每次发布会后,总有厂家的技术人员和市场部争吵“怎么把这些新功能掰碎讲给老百姓听”,然后贴上“诚意满满”的标签。现场的销售代表跟我小声说:“其实还是买价格,技术久了都成标配,情怀真不值钱。”站在鉴证者的角度,逸动这一代的进步,比上一代有细节的诚意,但没到革命性。外观创新靠灯组和线条,内饰升级靠屏幕和色彩,智能化靠算法和接口。真正考验的是落地后的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与使用体验。技术的迅速扩散让“新功能刚一出来,隔壁就抄。”业内玩笑讲,“抄新上市的车,像剃头,转眼就看不出。”至于“同级黑马”,这种定语向来是厂家和自媒体都喜欢挂头衔的自我表扬。市场最终决定谁能笑到最后。给个例子,有年我见过某品牌发布时号称“智能座舱领跑”,结果半年后大量车主投诉车机死机、语音指令无反应。厂家的工程师一边认错,一边让市场部把广告词改得保守点。冷峻一点说,这车承载的不是发布会上热烈的掌声,而是每个用户日常用车的不满、冷静和习惯。最后留个问题。你愿意为“适度智能,适度运动”的家用车買单,还是始终只认基本盘里的稳妥和实用?未来紧凑型轿车到底会不会被智能化彻底改造,还是依旧在“价格-空间-动力”这三板斧里转圈?在如今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缝隙里,谁能先抵达用户的真实需求——你怎么看?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橙子皮好香
1天前
8.79万起预售价,逸动逸彩蓝太吸睛,成都车展直降 1.3万7.49万提走 成都车展,一位穿白T的哥们拿手机对着逸动逸彩蓝猛拍,边拍边喊:“兄弟们,这色儿比官图还毒! ”旁边小姐姐听完直接问销售:“现金礼后7万5能落地吗? ”新款逸动正式开盲订,预售价8.79万到9.99万,限时现金礼直降1.3万,实际7.49万起。现场扫码下订的二维码排队三圈,工作人员嗓子都喊哑。逸彩蓝车漆在灯光下像掺了牛奶的湖水,低饱和却特别抓眼球。无边框格栅中间嵌着可点亮车标,灯带还能跟着网易云音乐蹦迪。车身比现款长15毫米,来到4785毫米,轴距2765毫米,溜背线条依旧丝滑。黑化B柱配上18英寸多辐轮毂,侧面比例像小一号轿跑。车尾新加电动扰流板,手动三档可调,迎宾时自己会抬头打招呼。贯穿尾灯里藏着发光车标,晚上点亮像一条红色霓虹。车内直接换装14.6英寸横屏,老车主羡慕的竖屏终于退役。10.25英寸液晶仪表往方向盘挪了5厘米,开车不用斜眼。怀挡把中央岛台腾空,50瓦风冷无线充一边散热一边回血。木纹饰板+紫砚白双拼内饰,氛围灯256色随便挑,夜里开像KTV包厢。座椅通风加热全系标配,主驾电动6向带腰托,副驾也可选配老板键。后排一键放倒秒变1250升大平层,28处储物格塞手机钱包无压力。54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窄巷会车像开上帝视角。IACC自适应巡航0-130公里全速域跟车,堵车解放右脚。1.5T发动机141千瓦、310牛·米,配7速湿式双离合,零百8秒整。WLTC油耗6.2升,92号粗粮就能喂饱,钱包友好。PHEV版本同步亮相,1.5升自吸+电机,纯电55公里和118公里两种续航。电池9.07度和18.4度,支持快慢双充,通勤纯电周末远游两不误。 车机接入天枢OS,语音直接喊“小安”就能开窗开空调放周杰伦。苹果CarPlay、华为HiCar、荣耀互联全上车,谁的手机都能投屏。6安全气囊+前后一体式侧气帘,车身高强度钢比例62%,碰撞测试心里有底。前排双层隔音玻璃跑高速120公里车里说话不用吼现场销售透露,48小时线上订单破5000台,逸彩蓝占四成。竞品吉利帝豪、日产轩逸、大众朗逸新锐价格相近,但内饰用料和屏幕尺寸被逸动碾压。一位吉利车主试驾完直接下订:“帝豪屏幕小得像老年机,逸动像iPad Pro。 ”另一位轩逸车主摸着怀挡感叹:“终于不用和挡把抢空间。 ”7.49万起步,9月23日正式上市,首批车主送3年6次保养。展车旁立牌写着:下订抽华为Mate70,中奖率百分百。
仙仇忽晚
1天前
老张修车时发现新逸动电动扰流板,预售8.79万起,真相揭秘家用代步优选 第四代长安逸动预售开启 配置细到电动尾翼都上了前几天去修理厂换机油,碰到老张正蹲在一台车后面看尾灯,他抬头跟我说:“你知道不?逸动出新款了,尾巴还能自己翘起来。”我还以为他开玩笑,结果回家翻新闻才发现——第四代长安逸动真就加了个电动扰流板。这次预售价是8.79万起,不过听销售小哥顺嘴提了一句,现在交1999块能抵15000的优惠算下来差不多7万多点就能落地入门版。我琢磨着,这价格在家用轿车里确实挺有吸引力的。尤其它百公里油耗6.2升,还喝92号汽油,不挑食,用起来省心。动力那块儿,我之前试过现款1.5T的机器,新款依旧是192匹马力、310牛·米扭矩,据说调校更顺滑一点。我一个群友上周刚去试驾,说起步轻快,高速超车不用深踩,一脚下去转速拉得干脆,就是涡轮介入时声音有点嘶嘶的,有人喜欢有人嫌吵。外观变化也挺明显,前脸无边框格栅配“鳞甲”造型,中间LOGO晚上会亮灯,这事儿在我们小区地下库可显眼了;大灯用贯穿式LED带连成一体,看着精神不少。侧面短前悬、长后悬,加溜背线条,比以前更运动一些。我注意到它腰线折角处理得比较硬朗,不像老款那么圆润。至于那个电动尾翼,小刘(卖车的)说跑高速自动升起,也可以手动控制,“就是别拿来晒衣服”。内饰方面,我坐进展车里摸了一圈,中控台直线条搭配银色饰条,比上一代温馨些但没那么花哨;14.6英寸中控屏很抢眼,不过师傅提醒我,大屏夏天暴晒最好贴膜防反光。他们这套天枢OS系统反应速度还行,多任务切换不卡顿,就是语音识别偶尔会“装傻”,比如喊导航回家,它问你是不是要播放《回家》。仪表盘尺寸也够主流,看数据舒服不累眼睛。配置上,这次入门版都给主驾座椅加热+通风,在北方冬天和南方夏季都是救命功能。另外540°全景影像对新手特别友好——比常见360°多出来的是底盘透视,可以看到轮子下压着啥,上个月隔壁王叔倒库时直接看见地上的砖头才绕过去,要不准得蹭底盘护板。冷门一点的是,它方向盘调节范围比老款大些,高个子司机终于不用含胸开车了,这是销售现场演示的时候才发现的小改进。不过也不是没有槽点,有位出租司机朋友吐槽说,新款刹车踏板初段偏软,需要适应一下,否则容易低速点头。他还提到原厂胎噪控制一般,如果经常跑高速可能要考虑换静音胎。这种细节只有长期用的人才会感受到,所以买之前最好自己试几圈路况不同的路,比如城郊坑洼路、高架匝道之类的地方,都能暴露问题。昨晚楼下茶摊闲聊,还有人八卦这个扰流板机构结构复杂,以后坏了维修费可能高,不过修理厂李师傅摆摆手:“只要不是追尾磕碰,一般不会坏,那玩意儿就是个小马达带齿轮。”听完大家又安心不少,说到底还是日常保养重要,比如定期检查液压杆润滑、防尘套别裂口这些小事,很多人懒得管,其实提前弄好能省大钱。至于我要不要订一辆?暂时没决定,但如果真买,我可能选个深灰色配黑内饰,再把那套全景影像留着给媳妇练技术,她停车总爱离墙太近。有意思的是,小区已经有人盯上这新车型准备置换,到时候估计地下库又会多几个亮LOGO的大嘴前脸,看久了或许还有种奇怪亲切感吧……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深挚又悉心灬毛豆
1天前
新款长安逸动上市,增逸彩蓝+电动尾翼,8.39万起 如果有一天,你站在车行的灯光下,盯着一辆新车发呆,到底是什么让你心跳加速?是价格牌上那个看似触手可及的数字,还是它悄悄伸展出的那道电动尾翼,像一只蓄势待飞的翅膀?今天的新车市场,早已不是“代步工具”的简单叙事。当长安逸动又一次刷新自己的形象——增逸彩蓝车色、电动尾翼、新款亮相,我们该问的或许不再是“这车值不值”,而是:我们究竟在为一辆车的什么买单?过去,买车看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如今,这些硬核配置依然重要,但它们正悄然退居幕后,像沉默的基石。真正撩动人心的,是那些“非必需”的细节——比如一种叫“逸彩蓝”的颜色。它不是普通的蓝,而是一种在阳光下会变色的感光漆面,从不同角度看,能从深海蓝渐变成紫灰,仿佛车身自带情绪。这种技术其实源自高端电动车品牌,如今下放到了8.39万元起的长安逸动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级感”正在被大规模 democratized(普及化)。你不再需要花三十万,也能拥有一种让人回头的视觉语言。而更让人玩味的是那条新增的电动尾翼。它不像超跑那样为下压力而生,更多是情绪的延伸——启动时缓缓升起,像在说“我准备好了”。这其实是一场心理战。根据J.D. Power 2024年的一项研究,超过62%的年轻购车者(18-35岁)表示,外观的“个性表达”比油耗数据更重要。电动尾翼就是这种心态的具象化:我要的不只是通勤,是每天上车那一刻的仪式感。它不实用?可能。但它让你愿意多看两眼,这就够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所有品牌都在堆砌“彩蛋”——氛围灯、电动尾翼、渐变车漆,我们会不会陷入一种“感官通胀”?就像社交媒体上的滤镜,一开始惊艳,看多了反而麻木。长安这次的动作,其实是一次精准的“错位竞争”。现款逸动8.39万元起,新款即便加配置,预计也不会大幅跳涨。它用不到十万的价格,塞进了原本属于二十万级车型的视觉元素。这背后,是供应链成熟带来的成本下探。比如,电动尾翼模块的成本,过去要两千以上,如今国产化后已压到八百元左右。技术平权,正在重塑性价比的定义。可我们也要警惕,这种“高颜值+低门槛”的组合,会不会让汽车变成又一个“快消品”?就像手机,每年换新色、加点小功能,刺激你升级。汽车本该是耐用资产,但当它越来越像时尚单品,我们的消费心理是否也在被重构?朋友老李最近换了新款逸动,他坦白:“其实动力没差多少,但我就是看腻了旧款的沉闷。现在这蓝色,停在公司楼下,同事都会多问一句。”你看,车早已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社交货币,是自我宣言。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一辆车的什么买单?是性能?是安全?是空间?这些当然重要,但真正点燃决策的,往往是那个“多出来的部分”——一点色彩,一道尾翼,一种“这车有点不一样”的感觉。长安逸动的这次更新,看似是小修小补,实则踩中了这个时代的情绪脉搏: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谁敢多给一点“无用之美”,谁就更容易撬动人心。但下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当“美”变得越来越容易复制,我们又该去哪里寻找真正的独特?
十七车评
1天前
新款长安逸动申报图曝光!配备电动尾翼,还有插混车型可选 想象一下,在10万级别的家用轿车阵营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带着可升降电动尾翼的“选手”,是不是瞬间感觉画风突变,充满了新鲜感?没错,这就是刚刚在工信部申报图中亮相的新款长安逸动,它带来的可不仅仅是颜值上的精修,更是在动力形式和驾趣体验上的一次颇具诚意的进化。作为中国品牌家轿阵营里的一员老将,长安逸动一直以其均衡实用、沉稳可靠的形象深入人心,深受家庭用户喜爱。而这次改款,长安显然精准捕捉到了市场的新脉搏,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和驾驶乐趣日益增长的诉求。新款逸动在延续经典家用基因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巧妙且务实的升级,正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时尚、更全能、也更有趣的出行伙伴。第一眼惊艳:设计语言的精进与运动元素的点睛新款逸动的外观调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方向明确——强化精致感与运动氛围。前脸焕新: 标志性的无边界格栅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内部的点阵式排列更加立体精致,视觉效果更显档次。最吸睛的变化在于灯组:左右大灯通过一条流畅的贯穿式灯带连接,不仅有效拉伸了车头的视觉宽度,也赋予了前脸更强的科技感和辨识度。位于灯带中央的LOGO也升级为可发光设计,点亮后无疑将成为夜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此外,两侧的进气口尺寸有所加大,配合下格栅的细微调整,共同营造出更富动感且略带攻击性的前脸表情。与现款相比,新款的前脸层次更丰富,细节更考究。侧颜依旧: 车身侧面,新款逸动延续了现款车型流畅的线条,微微溜背的车顶曲线得以保留,这是逸动设计上颇具动感的一笔,也为整车定下了运动的基调。轮毂样式至少新增了一种选择,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搭配的可能。尾部亮点:电动尾翼登场! 车尾的变化同样值得细品。贯穿式尾灯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内部结构预计会更加精致,点亮后的效果被描述为更具辨识度(有报道提到类似“狮爪”的视觉效果)。但最令人惊喜的无疑是新增的电动尾翼(或称电动后扰流板)。这在同级别、同价位的家用轿车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胆且亮眼的配置。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车尾的视觉运动感和“轿跑范儿”,更重要的是,在高速行驶时升起,能够有效增加下压力,提升车辆的高速行驶稳定性,将形式与功能很好地结合。后包围也经过了优化,整体尾部造型更显紧致和运动。尺寸定位:稳守紧凑级实用主义新款逸动的车身尺寸为长4785mm x 宽1840mm x 高1440(或1450)mm,轴距保持2765mm。与现款相比,车长仅增加了15mm,变化微乎其微。这意味着新款逸动依然牢牢定位于紧凑型轿车市场,其内部空间实用性——这个家庭用户最看重的核心优势——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增加的些许长度,更多可能是为了容纳新的前后设计细节。对于追求空间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逸动的这个“基本盘”依然稳固。核心进化:双擎并进,动力选择更丰富如果说外观是吸引眼球的第一步,那么动力系统的革新则更能体现新款逸动的内在实力提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首次引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版本,与优化后的燃油版共同构成了“双动力”战略。1.燃油版:经典动力,持续精进继续搭载备受好评的蓝鲸动力——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关键亮点:应用了500Bar超高压直喷技术。这项技术能显著提升燃油雾化效果,使燃油分子更细小,与空气混合更充分、更均匀。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燃烧效率更高,这意味着在提供充沛动力的同时,能更好地兼顾燃油经济性,并有效降低排放。动力参数:最大功率141kW(约192马力),峰值扭矩310N·m。这与现款高功率版本保持一致,性能表现在同级中属于上游水平,足以满足日常驾驶甚至偶尔激情一下的需求。预计匹配的仍是高效可靠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2.插混版:全新加入,鱼与熊掌可兼得这是新款逸动此次改款的重磅炸弹,标志着逸动家族正式拥抱新能源大潮。动力系统构成:由一台1.5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72kW)与驱动电机组成。专用发动机的设计更注重高效运行区间,为发电和直驱服务。电机选择:提供140kW和158kW两种功率的驱动电机可选。更强的电机意味着更出色的纯电驱动性能和加速体验。纯电续航:根据申报信息和现有逸动插混车型推断,预计将提供70km(WLTC标准,推测对应140kW电机)和145km(WLTC标准,推测对应158kW电机)两种纯电续航版本。这样的续航里程覆盖了广泛的日常通勤场景,城市内完全可以用电行驶,实现零油耗、零排放。电池策略:据信息显示,70km续航版本预计搭载镍钴锰三元锂电池(在低温性能和能量密度上可能有一定优势),145km长续航版本预计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以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著称)。这种差异化的电池策略,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对续航、成本、安全性的侧重进行更精准的选择。核心优势:插混系统的加入,完美解决了用户对“油耗”和“性能”的双重焦虑。日常通勤用电,成本极低;长途出行用油,无里程焦虑。同时,电机的瞬间扭矩特性还能带来比纯燃油车更迅捷、平顺的加速体验。对于限牌城市的用户,PHEV身份更是能解决牌照难题。红点观察:逸动的精准蜕变新款长安逸动的这次改款,绝非简单的“换脸”手术。它清晰地展现出了长安汽车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产品升级的务实路径:设计赋能: 通过电动尾翼、贯穿式灯组、发光LOGO等细节升级,显著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和运动气质,精准迎合年轻化、个性化消费趋势,让“家用车”的标签不再沉闷。动力扩容: 插电混动版本的引入是战略性的关键一步。它直接切中了当下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低油耗/零油耗)、强劲性能(电机辅助)、以及无里程焦虑(油电互补)的复合型硬需求。特别是在10万级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双动力布局极大地拓宽了潜在用户群。实用为本: 在追求“新”与“变”的同时,新款逸动并未牺牲其作为家用轿车的核心价值。经典的车身比例和轴距得以保留,确保了宽敞实用的乘坐空间,这正是家庭用户最看重的根基。结语:可盐可甜的实力派新选择当“电动尾翼”与“10万级家轿”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词组合在一起时,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吸引力。新款长安逸动正是这样一款试图打破常规认知的产品。它没有放弃家用车的实用本质,却巧妙地注入了更多年轻、运动的活力因子;它坚守着燃油动力的成熟可靠,又积极拥抱新能源的浪潮,提供更经济、更高效、也更富驾驶乐趣的插混选择。这款集“颜值进化”、“动力扩容”、“实用坚守”于一体的焕新之作,无疑让紧凑级家轿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精彩。它能否凭借这“可盐(运动个性)可甜(家用实用)”的双重魅力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下半年其正式发布日期的临近,答案即将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正在寻找一款既靠谱又有点小惊喜的家用轿车的消费者来说,新款长安逸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放入备选清单的实力派新选项。
小杰汽车社
1天前
20万标配激光雷达+四驱,成都车展四款重磅国产轿车来袭,2026款长安逸动领衔 10万级国产轿车,竟标配了百万豪车才有的技术。长安逸动把价格压到7.49万却配齐了L2辅助驾驶和灯光秀,比亚迪海豹07 DM-i用激光雷达杀进15万区间。7.49万起,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玩具”领克10 EM-P在20万内塞进四驱和英伟达Thor芯片,荣威M7 DMH实测续航比官方数据还多跑93公里,国产车早已不是“性价比”三个字能概括,是用技术过剩重新定义家用车价值。预售限时价7.49万起的长安逸动,直接把10万级家轿的竞争拉进“地狱模式”这台车最狠的不是价格,是配置:全系标配前后贯穿式LED数字光带,解锁时车标发光,驻车状态下还能联动网易云音乐开启车外灯光秀,停在广场上就是移动DJ台。设计上彻底告别“买菜车”形象无边界格栅搭配电动升降尾翼(顶配免费送),侧面看像缩小版UNI-V,实测尾翼在90km/h自动升起,高速过弯稳定性提升23%。 年轻人要的仪式感,它用发光徽标和瀑布灯带一次性给足。智能座舱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双联屏内置DeepSeek AI大模型,语音指令能精准识别“打开车窗25%”这种模糊需求;支持华为HiCar、苹果CarPlay等五种手机互联,安卓苹果党不用吵架。关键的是L2辅助驾驶下放到8.09万的悦享版,全速自适应巡航+遥控泊车,新手倒车不再冒冷汗。动力沿用蓝鲸1.5T发动机,141kW功率比轩逸1.6L高出43%,实测百公里加速7.9秒。 油耗仅6.2L/100km,加92号油每公里成本0.5元。 后备箱能塞进28寸行李箱+婴儿车,周末带娃露营毫无压力。混动市场迎来“技术核弹”海豹07 DM-i这次改款,表面是取消前脸LED灯带,内核却是激光雷达的史诗级上车。车顶新增速腾聚创M1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200米,精度达到厘米级。这意味着顶配车型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早高峰堵车时自动跟车变道,到公司直接遥控泊车入库。全系标配云辇-C智能阻尼悬架过减速带时阻尼自动调软,高速过弯则瞬间变硬。 现款被吐槽“底盘松散”的问题彻底根治,实测80km/h紧急变线车身零摇摆。怀挡设计释放中控空间,双手机位均支持50W无线快充,咖啡杯架带限位器,细节控狂喜。动力延续DM5.0混动系统,1.5L入门版被边缘化,主推1.5T+200kW电机组合。纯电续航125km足够日常通勤,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000km,北京到广州中途不用加油。冰箱成为顶配专属,虽然只能放4罐可乐,-6℃制冷夏天冰饮料够用。领克10 EM-P:20万内唯一标配“激光雷达+四驱”的性能怪兽领克10 EM-P用19.2万起的预售价,干了两件颠覆行业的事:一是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700TOPS),二是入门即给P4后驱电机实现电动四驱。这意味着哪怕买最低配,也能用城市NOA自动穿胡同,暴雨天湿滑路面扭矩自动分配防打滑。实测智驾能力堪比30万级车型成都二环早高峰开启NOA,34分钟路程仅接管1次;自动泊车能识别斜列式车位,老小区侧方停车一把进。座舱内嵌Flyme Auto系统,25.6英寸AR-HUD把导航箭头投射在真实路面上,错过路口概率直降90%。性能是碾压燃油豪车1.5T三电机爆发755N·m扭矩,百公里加速5.1秒,比宝马530Li快1.4秒。 混动模式油耗仅4.2L/100km,比两驱车型高0.16L却换来翻倍性能。 后排可调至124°半躺姿态,带通风按摩,长途乘坐不输MPV。家庭用户省出“第二辆车”荣威M7 DMH用9.78万预售价,把混动家轿拖进“长续航真廉价”时代。 官方标称CLTC纯电续航160km,实测反向虚标至166.5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143km,相当于北京到成都单程不加油。 按每周通勤160km计算,谷电充电成本仅7元,比地铁月卡还便宜。#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车随心动
1天前
长安逸动燃油版成都车展前亮相,配14.6英寸横屏+电动扰流板! 2025年的成都车展计划在8月29日拉开帷幕,而在展前的探馆活动中,新款的 长安逸动 燃油版实车已经提前亮相。作为该品牌的紧凑型轿车系列,这款新车在8月25日开始了预售活动,并推出了劲享型、悦享型和智享型三种配置选项。预售价格范围从8.79万元至9.99万元,加上现金礼后的限时价格则在7.49万元至8.69万元之间。这款第四代逸动在设计、内部装饰和配置上都做了许多优化,新增了逸彩蓝的外观配色,并继续使用1.5T的动力系统,预计将在车展上首次向公众展示。车辆的侧面设计延续了溜背的样式,并配备了标准的门把手、18英寸的多辐式轮辋以及朝阳轮胎,其规格为225/45 R18。在尺寸上,新款车型的车长、宽高分别是4785mm、1840mm、1440mm(1450mm),轴距为2765mm,这比现有车型(4770mm)的车长增加了15mm,其他维度的数据保持一致。这次车辆的尾部设计成为了改款的一大亮点,新增了电动扰流板,该扰流板支持手动三个调节选项,以及最大运动角度的开启和迎宾解锁模式。贯穿式的尾灯组与发光车标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后包围的设计也进行了调整,保留了双边共两出的排气造型,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显得更为精致。车辆内部提供了金曜黑、神秘红和紫砚白三种不同的双拼色装饰选项。中控台选用了14.6英寸的横向悬浮式中控屏来取代现有的竖向屏幕,并在下方新增了实体按键,以增加操作的便利性。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盘位置更接近方向盘,方向盘和换挡杆的设计可以同步调整,车门内侧的扶手和按键布局得到了优化,进一步加强了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这款新车配备了型号为JL473ZQD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达到141千瓦,峰值扭矩为310牛·米。这与当前逸动1.5T DCT 500Bar车型的参数完全匹配,并搭载了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官方规定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8秒,而WLTC的综合油耗为6.2升/100km,确保了燃油效率与动力表现之间的均衡。逸动系列作为长安汽车在紧凑型轿车领域的关键产品,因其出色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口碑而持续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次的改款是通过对外观细节的优化、提升内饰的科技感和升级配置来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关于其预售价格和限时优惠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还需要在正式上市之后接受市场的检验。长安汽车推出的这一款车型,不仅体现了其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上不断创新和升级的决心,同时也为紧凑型轿车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长安逸动燃油版成都车展亮相#
史迪仔说车
1天前
数据加载中……
网址:五一出行car+互联完美解决长途开车无聊 自从给我的长安三代逸动装上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9006
相关内容
自驾我的小逸动山中再拍分享 自驾小逸动,山中再游美景分享 大家好国产车爱生锈、漆面不行?逸动老车主聊逸动PLUS
朗逸车主的出行好搭子 作为一个自驾游爱好者,每次开车第一件事就是连上C
火车出行攻略(二)旅途生活篇 上次我们聊了出行方式...
通勤出游两不误,长安逸动PHEV打造高效出行体验
朗逸电动版:智能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朗逸电动版这车真心不错
长途自驾车旅行的安全指南.docx
一车多用的房车我找到了!工作日通勤代步,假期长途旅行
自行车长途旅行必备小知识
长安逸动,美学与实用性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