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开市集,用好货回应年轻人的真需求
《老年人营养需求》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营养学权威书籍#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撰文丨李兴
“抱朴BAOPU”的主理人洪旦,是一位爱好西南少数民族古董织物的藏家,十多年里收藏了百万件古布、传统织物。
2020年,他扎根贵州凯里,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剪裁,将古布和传统织物重新制作成服饰、布包、包挂等,让曾经蒙尘角落的古老织物,重新回归当下生活。
不刻意复古,也不粗暴创新,“抱朴BAOPU”保留古布的质朴之美,在小红书吸引了一批爱好传统织物、喜欢文艺的“同频人”,其店铺已累积粉丝4.7万,销量超过5.2万件,并收获极高的复购率。

8月28至31日,小红书电商在上海举办首个线下市集。“抱朴BAOPU”也到现场开设摊位,和全国100多位商家一起,与消费者近距离互动。
线下市集延续了他们在小红书电商的经营经验。
在小红书电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不只有销售和售后的连接,而是通过笔记、直播,让消费者充分商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工艺/文化、店铺故事等深度信息,充分感知商品“好在哪” ;在评论区、私信等场域收集消费者反馈,反哺商品和内容生产。
小红书市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近距离体验产品、具象化了解商家特色的场景。
消费者边走边逛,可发现各种“小惊喜”,也可与主理人交流,了解商品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在线下市集举办的同时,小红书App也启动了新版本测试,App底部导航栏出现了“市集”页面。“市集”页面上部设置了市集直播、买手橱窗、新品首发等频道。
将市集开到线上,又搬到线下,小红书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人与商品真实连接的场景,也为商家构建一个稳定经营的场域。
开办市集
闽南传统油纸灯笼、壁画修复文创盒、四川大凉山的葡萄、果壳制成的铃铛、手工刻印画、云南的菌菇、波西米亚风手作耳环……
这些出现在线下市集中的商品,或新奇、复古,或创意、文艺,共同折射出当代年轻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小红书正是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核心聚集地。
数据显示,其电商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到70%,他们购买力强、有品位,愿意为好东西买单,正是市集的核心受众。
从小红书市集的商品组合来看,既提供服饰、零食、水果等日常所需,还有大量潮玩、非遗、饰品、露营等兴趣型商品。
商家陈列也完全围绕店铺特色、生活场景展开。
比如,植物染服饰商家“雨中生”在摊位设计上,融入植物染面料、植物标本等元素,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自然美学”。
攀岩鞋商家“香蕉攀岩俱乐部 ”,直接将小型攀岩板和引体架搬到现场,让消费者在市集就能体验攀岩的乐趣。
更具吸引力的是大量“体验式互动”。
诸如“抱朴BAOPU”、手工果壳铃商家“么几果壳玲”、福建文创伴手礼商家 “茶桌仔商店”,消费者可深度体验生产流程,如制作老布贴画、画油纸灯笼、 果壳玲DIY。
桌游商家“皮杰&小睡玩桌游”,甚至直接带人组队,在现场玩桌游。还有大量店铺专门开设体验区,与消费者直接交流。
这些深度互动,精准满足了年轻人注重体验、为兴趣买单的核心需求。

小红书市集是生活方式电商的具象化体现。
2024年,小红书正式提出“生活方式电商”的定位,通过买手、主理人等角色,帮用户找到匹配个性化需求的生活场景或商品,满足长尾需求。
“设立‘市集’的初衷,是希望将人们在生活里买到好东西的感受,还原到线上购物场景,让大家有不一样的购买体验。”小红书交易市场负责人来克说。
最直观的就是市集页面的 “双列流” 设计,不只有商品信息展示,而是延续用户 “逛”市集、“逛”社区的体验 ,呈现与社区一致的双列流形式,涵盖商品笔记、商品链接、带货直播等多种形式。
其中,商品笔记往往以描述产品的使用场景、使用体验开头。
例如,我们在市集页面刷到一款文创产品,笔记标题是“存一些适合送同事的离职纪念礼物”。
有一款帽子的标题是“蓝黄cp原地出大片”,让消费者直观感知到商品带来的体验以及和生活场景的关联。

线上“市集”页面
市集页面的商品还会结合生活方式、消费趋势做主题化组织,页面第一排的后两个频道会根据生活和消费的节点变化进行更新,以“秋季穿搭”“办公零食”“时令水果”“日咖夜酒”等不同主题/生活方式/趋势,展现好商品。
比如“日咖夜酒”中就集中展现了各式各样的咖啡饮品、酒类饮品,让喜欢“早C晚A”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选到想要的商品。
发现好货
相比其他平台,小红书电商的特色和差异是什么?
来克认为,不是流量、规模,也不是价格,而是“好东西”。
这源于小红书的社区基因。
小红书电商是从 “分享好物” 的社区氛围里生长出来的,用户看到真实的穿搭、美食、家居分享后,会主动 “求链接”。
数据显示,小红书目前月活超3.5亿,社区中每月寻求购买用户数1.7亿,单是“求链接”类评论每月就达到8000万。
这种 “先认可内容/品质,再产生购买” 的逻辑,让 “好货”(好品质、好设计、好品味)成了核心竞争力,而非低价或流量。
小红书线下市集的商家筛选逻辑,恰恰是 “好货优先” 的直观体现,不仅仅看规模和体量,只要商品有特色,符合消费趋势,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哪怕只有几千粉、几百粉的商家,也能收到邀请。
“洋洋的乡村生活”的主理人,是一对夫妻档主理人(杨杨和阳阳),他们来自四川攀枝花,在小红书开店卖当地盛产的新鲜水果,如番茄、蓝莓、葡萄等,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好品质的特色水果,他们还会和全国其他产地合作,上架蒙阴蟠桃、龙泉水蜜桃、石林小苹果,等等。
在小红书上,他们会公示水果的种植、挑选、打包、质检的流程,将好货“好在哪”真实、透明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赢得大量用户的信任,目前已收获小红书订单超过100万单,近30天复购率高达30%。

这恰好印证了小红书用户愿为可信的 “好货” 买单。
在这里,还有商家通过与年轻人兴趣爱好共鸣的“好货”,找到自己的成长土壤。
文物修复商家“一张造”的主创团队原本专注文物仿制、修复和材料研究,2020年入驻小红书,开始发布文物修复的视频笔记,并挑选经典壁画图案和人物,进行复现和创新,将其商品化,打造成特色冰箱贴、微缩文创体验盒等产品,让零基础的人也能体验文物修复。
一开始,主创团队只是想在小红书试一试,结果市场反馈远超预期,遇到了许多喜欢文物及其背后文化的消费者,在一条千赞的古籍修复笔记下面,就有粉丝表示“我非常喜欢看你的视频。希望你能持续更新。”如今,“一张造”在小红书的粉丝已达3.1万。
线下市集对 “好货” 的偏爱,与线上招商逻辑一脉相承。

生活方式电商需要为消费者找到匹配个性化需求的生活场景和商品,因此需要丰富多样,甚至长尾的商品供给。
这也意味着,小红书电商是一个适合小商家、新创业者的成长土壤。
小红书商家发展部负责人阿方表示,目前小红书电商的动销商家中,超过 50% 是人生中第一次开店;过去一年新开设的个人店商家里,95 后占比更是达到了 50%。
这些第一次开店的创业者、年轻的 95 后主理人,或许没有太多的资源和资金,也不擅长复杂的电商运营,却能凭着对 “好货” 的理解和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在小红书找到自己的位置。
营造沃土
酒香也怕巷子深。
让好货被更多消费者看见、认知,是商家和平台的长久命题,小红书也希望能成为孵化好货的沃土。
无论线上社区,还是线下市集,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展示好货、方便互动的场域,服务好商家。

线下市集的方式,进一步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认识商家、了解好货,也提供一个买卖双方进行深度互动的场域。
在线上“市集”的双列流中,高成交、高复购、高互动的商品有机会获得更多推荐,这为那些能提供好货但内容优势不突出的商家提供了机遇。
今年以来,小红书电商还推出多种措施,支持商家发展。
8月24日,小红书电商发布“百万免佣计划”,商家第一个100万交易额的佣金全部免除,此举降低了商家的经营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商家入驻。
有商家反馈说,新开的店收益不高,免佣金后更愿营业,还准备将私域客户带过来,增加店铺的评论和销量,提升活跃度。
今年2月,小红书电商宣布启动电商运营服务商招募,希望借此助力潜力商家在小红书的经营成长。
4月还对商家结算账期进行全面升级,通过缩短确认收货时间、差异化结算策略等举措,提升商家资金周转效率。

小红书电商对商家的扶持,还从“流量扶持”延伸到“供给挖掘”。
过去几个月,小红书商家发展部走进各地好货产地,挖掘生鲜、羊毛制品等细分品类的优质商家,后续还会在这些产区中运营线下IP、搭建商业社区,帮助更多好货走向全国。
“希望让更多的商家能够被看到,能够被服务到,更好地在小红书成长。”阿方表示。
从去年 7 月提出生活方式电商至今,小红书电商从用户需求洞察、商品供给挖掘、购买体验塑造等维度持续发力,用 “市集” 升级、免佣扶持、深入产地等实际动作,正在一步步将 “生活方式电商” 具象化、产品化。
这意味着小红书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电商业务的战略重要性,更清晰锚定了自身的电商特色,走出了一条贴合社区基因的电商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小红书开市集,用好货回应年轻人的真需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3511
相关内容
年轻人扎根小红书「市集」:95后购买用户占比达70%95后购买用户占比70%,年轻人正在涌入小红书“市集”
小红书抢食万亿电商蛋糕?“市集”强攻年轻人生活方式购物
小红书,偷偷接管了年轻人的生活 销售与市场
年轻人在小红书「卷」电动车
小红书线下市集:创意与非遗的完美结合,年轻人的新潮流
[小红书]:2025小红书家生活场景需求洞察白皮书
「惜命」的年轻人,爱上在小红书「新中式养生」
小红书“美好生活家”——这届厨房真能装!
4大人群消费特征丨小红书“人-货-场”的TA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