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打扫教室,学校“潜规则”该打破了

发布时间:2025-08-31 23:27

构图规则:了解并打破规则,让照片更具个性。 #生活知识# #摄影技巧# #摄影教程#

有家长发帖称,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图/杭州日报截图

“为什么还是我们?”开学了,学校教室需要打扫,老师让家长报名“代劳”,引发吐槽。

据杭州日报,最近,有萧山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不少网友表示,小时候开学,自己打扫卫生,长大了孩子开学,还要帮孩子去打扫卫生。

学校教室到底该由谁打扫?这场看似简单的卫生打扫争议,实则折射出家校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更关乎学校劳动教育的质量。

家长参与教室打扫并非孤例。从各地报道看,不少学校将教室清洁、绿化维护甚至运动会布置等任务转嫁给家长,或明或暗形成“潜规则”。表面看是“家校共育”,实则暗藏责任转嫁的隐忧。而且,在家校关系不对等的现实语境里,家长们的可选项也不多。

可以说,一些学校将本应属于基础设施保障的清洁工作交由家长承担,模糊了公共教育机构的服务边界,更可能加剧某种不公。有钱家庭可请保洁,普通家庭只能挤出时间,无形中形成群体分化。

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保障教学环境是其基本职责。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求“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清洁工作本应纳入学校常规运维。若因经费不足或人手短缺将任务摊派给家长,无异于将公共服务成本转嫁,这已违背公共教育的公益属性。

即便家长出于对教育的支持自愿参与,长期来看可能也会导致形成路径依赖,使学校忽视自身责任完善,甚至将家长劳动视为理所当然。

更需警惕的是,这种责任转嫁可能导致扭曲劳动教育的初衷。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本应是培养责任感与自理能力的契机,但如果家长包办一切,或学校将打扫任务异化为“家长作业”,劳动教育便沦为形式。孩子们错失了亲手整理教室、体验集体劳动的机会,反而可能形成“劳动是负担”的错误认知。

教室到底该由谁打扫?回答这一问题,就需厘清责任边界,回归教育本真。首先,学校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清洁、维护等纳入常规预算,通过配备专职人员或规范外包服务保障环境。其次,教育部门应强化督导,明确禁止将本属学校的任务转嫁家长,对违规行为予以纠正。更重要的是,学校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日常维护,让“打扫教室”从“家长任务”回归“成长课堂”。

家校需要共育,但家校各有其责。家长以陪伴支持助力孩子成长,而非越界代劳。唯有明晰边界,方能避免教育责任在模糊中异化,让教室卫生打扫不再成为针对家长们的“潜规则”。毕竟,这不是家长的“分内事”,而是学校的基本服务,更是孩子成长的实践课。

孩子们亲手擦拭课桌、整理讲台,获得的不仅是劳动技能,更是对集体责任的认知与对校园的归属感。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有教育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撰稿 / 刘少华(职员)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网址:让家长打扫教室,学校“潜规则”该打破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3883

相关内容

教室卫生,该不该由家长来打扫?
新生入学学校通知家长带工具替孩子打扫教室
【讨论】教室卫生,究竟该由谁打扫?家长、学生还是老师?
教室卫生该谁打扫?老师让家长打扫卫生,一位家长霸气回应被怒赞
学校教室怎么打扫
为学校打扫教室心得体会(模板19篇)
打扫校园劳动课教学教案 打扫校园教学设计(10篇)
有回音 | 深圳一小学要求家长打扫教室 教育局:自愿原则
家委会让家长雇人打扫教室卫生?校方辟谣,网友纷纷吐槽
有回音 | 深圳一小学要求家长打扫教室 教育局:自愿原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