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监狱警务人员及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现状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囚服象征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时尚穿搭技巧# #电影欣赏与解析#
我国监狱警务人员心理现状分析
监狱系统基层民警长期工作在封闭环境下,心理疲劳、职业倦怠、情绪波动和自我价值感丧失很容易造成多发性心理障碍,成为影响基层民警队伍建设的难题。因此为狱警群体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引导和帮助狱警舒缓心理压力、识别主客观心理、拥有阳光心态、建立完善的情绪管理体系,已成为增强监狱系统队伍活力的必要一环。
对于国家来说,监狱警察是专门依法从事监狱管理、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警察。监狱警察可以说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在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环境具有高应激、高危险、高压力的特点,监狱工作可以说是职业紧张领域的典型代表,这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会在长期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身上打下深刻的印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狱警“监狱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长期处于高应激、高危险、高压力的监狱工作环境中,监狱人民警察在思想、行为、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低落、消沉以及冷漠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广西监狱女性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而做的研究,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56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警察进行查调。结果广西监狱女性警察SCL-90总分和各因子(除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女性狱警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的得分均低于男性狱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狱警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5.69%(16/102)低于男性狱警25.59%(140/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32)。女性狱警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狱警;女性狱警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男性狱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狱警的积极应对得分(27.29±7.33)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得分(9.12±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7,P=0.000)。由此可见,在狱警心理问题上,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项目因此也会在实验设计中将该项因素作为考量之一。
2)职业倦怠情绪显著;即由于从事的职业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呈现出疲惫不堪的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表现。狱警因其特殊工作对象,长期直面被判处刑罚的罪犯,接触社会阴暗面比较多,其工作性质的对抗性和危险性,以及监管安全等层层压力,都严重影响狱警的心理健康。浙江省在针对狱警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曾对295名狱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34.95%的狱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绝大多数狱警已经感到巨大心理压力,而类似的调查也显示出男狱警与女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相应差异。
3)身体健康受损;狱警在工作中要面对随时可能突发的罪犯暴力事件,如此日复一日的高度紧张不但会带来心理损害,其工作的不定时、超长、超负荷的特点,更让长期从事这一职业的监狱人民警察成为最容易出现身体问题的群体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狱警的健康性职业危险。司法部也开始了对监狱人民警察身心健康的课题研究。2012年陕西省某监狱337名警察中,患各种疾病的达到56%;其中,患一种疾病的103人,占29%;患两种疾病的65人,占19%;患三种疾病以上的25人,占8%。具有神经衰弱的占23%,有焦虑症状的11%,有抑郁倾向的占7%。
关于狱警身心健康的综合研究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但削弱了狱警队伍的战斗力,更直接影响着罪犯的改造质量:
对某省10个监狱6000多名狱警的调查发现,感到心理压力的比例高达92%。51.23%的狱警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轻度心理障碍,16.56%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狱警患消化性溃疡(与压力过重导致胃酸过分分泌相关)患病率为20.8%,远超过社会总人口10%-12%的发病率......2003年,某监狱三名女警因“故意伤害致死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8年、8年,原因是罪犯不服从管理而暴怒之下将其击打致死......对248名监狱长的调查发现,监狱长工作时间最长达18小时/天,或64.28±13.06小时/周;已有164人(66.13%)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种身心疾病,其中106人(42.74%)患有躯体方面的器质性疾病,36人(14.52%)报告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情压抑或是烦躁不安、精神高度紧张、心力疲惫等;还有22人(8.87%)则同时具有上述两方面疾病或问题.....另外某监狱的调查显示,23.7%的警察表示不安心在监狱工作,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仅为60%,8小时的待遇,12小时的工作量,24小时的责任,“高负荷、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使监狱警察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得最快的部件。
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现状分析
社会、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因素都是导致服刑人员性格、心理存在缺陷的原因,童年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的伤害更是服刑人员形成犯罪心理、诱发伤害别人与自残行为的源头心理因素。因此对服刑人员的教导与改造,心理疏导是个主要且根本的入口;打开心结,调整有偏失的心理状态,与其平行的教育和改造工作才能得以精准实施。服刑人员的一般性格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缺乏正确认识,社会适应性差,常有偏离社会主导文化和价值观的倾向;2)缺乏正确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不能按照社会标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活动;3)情绪不稳、情绪负面。罪犯在服刑期间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由于自由的剥夺,又被严格管制,强迫学习与劳动,使其原有的犯罪心理受到压抑,个人的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必然引起他们许多负性情绪,诸如焦虑、抑郁、愤怒、惧怕、怨恨,自卑、失望等等。这些负性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与矫治,就会影响他们接受改造。
有关罪犯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在押犯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山东某监狱运用16PF研究发现,约70%的罪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其中约45%的罪犯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而江苏某监狱研究发现,约50%的罪犯存在着病理心理问题;上海市某监狱在心理门诊中发现,约占门诊人数51.4%的罪犯存在心理障碍。
专门针对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心理调查,学者曾取样山东省女子监狱,有效率为96.2%的该次心理测评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症状自评量表阳性反应项目数、总均分、阳性症状总均分皆高于普通群体常模,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心理障碍者检出率达22.2%,高于心理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出现率(10.54%)。阳性症状占98.4%,高于劳教人员中阳性症状者的出现率(40.6%),差异有显著性(X2=503.59,p<0.001),所有实验数据都指明心理障碍在女性服刑人员中出现率较高。另外服刑再见人员的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且达到极其显著的程度;女性服刑人员呈现出心理各方面的隐性、显性症状,经排序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抑郁>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的均分以显示症状反应已达中度以上;而总体来说女监服刑人员的偏执、敌对、躯体化、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检出率较高。
大量研究综合表明,女性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5.7%,其中中重度心理障碍人群占比36.1%;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中的幻想、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的因子成显著正相关(r=0.019-0.183,p<0.05),刑期及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t=-2.729-4.510,p<0.05)。刑期也是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同样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服刑5年以下的服刑人员其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服刑5年以上的服刑人员,而服刑5年以下的服刑人员的躯体化、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度则明显低于服刑5年以上的服刑人员。
因此,如果能够针对服刑人员的情绪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将对提升教育改造效果、改善监狱管理都具有重大意义。专业的心理疏导联同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将助益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痼疾,矫正其归因偏差,使其尽快走入正常的改造轨道,稳定监狱的改造秩序。
网址:我国监狱警务人员及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现状分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4229
相关内容
佛山监狱率先尝试用游戏培养服刑人员乐观心态服刑人员入狱生活:固定时间如厕 最难过心理关
愈心•育新——云南省保山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掠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监狱民警捐赠的795本图书
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工作人员赴延安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渝州监狱:品读书香 以文化人
监狱食堂减刑:探寻美味与健康之间的平衡
《无期徒刑监狱生活揭秘:严苛而充实的日常》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及其建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