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pdf
无障碍设计需遵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生活技巧# #家居装修建议# #无障碍设计#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 题 “ 地下空间舒适性研究” 资 助 项 目 , 课 题 编 号 0 4 dz l 2 01 5 作者单位: L 键,同济大 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博 士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室 内 设计及 其理论,现任职于 上海尧舜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 碍设计研究 Re s e a r c h o f t h e B a r r i e r - f r e e De s i g n o n I n t e r i o r S p a c e En v i r o n me n t o f S u b wa y S t a t i o n 孑 L键 K O NG J i a n 摘 要: 近年来, 伴随着地铁的大量修建, 改善地 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倡导无障碍设计成为重要 的研 究课题 。本 文从 残 疾人 的生 理 、心理 和 行 为 特点 出发 ,分析 了他们对环境的特殊 需求 ,并提 出对应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探讨 了具有参考性的 设计 策略和 方法 关键词: 地铁 车站 ,无障碍设计 ,人 性化 Ab s t r ac t :Re c e n t l y, a c c o mp a n i e d by a l a r ge n umb e r of s u bwa y s t a t i on c ons t r u c t i o n, t h e i mpr o v e men t of t he i n t e r na l s pa c e en vi r on men t a nd ba r r i e r f r e e de s i gn ha v e a l r e a dy be co me i m p or t a nt r e s e a r c h t op i c s Ba s i n g o n t he p hys i c a l , ps y ch o l o gi c a l a n d b e ha v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 i s a b l e d,t h i s pa p e r a na l y z e s t h e i r s pe c i a l n e e ds o f t he e nv i r on me n t ,p r e s en t s t he c or r es po ndi ng pr i nc i pl e of ba r r i e r f r e e des i gn, a n d di s c us s es s t r a t e gi e s of des i gn f or r e f e r e n c e Ke ywor ds : Su bwa y St a t i on;Ba r r i e r f r e e De s i g n; Huma ne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与进 步, “ 残疾人优先”原则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出发点 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国的无障碍建设也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 。 具体而言,国家 1 9 9 0 年颁布 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2 0 0 1 年颁布 了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 中出现了许多 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和老年人进 出的坡道 以及专供他们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地铁 作为城市 中重要的公共交通设旋,无障碍建 设也 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总体来看,设计规范还没 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 和地 区的情况相比,我国地铁车站 内部空间的无 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1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基本 指导思想 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排除了居住、 生活环境 中的物理障碍,也将最终 为他们排除进入社会 的 障碍。就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计而 言,基本指导思想是将无障碍需求纳入环境设计 的标准 中,从设计上保证交通空间中从入 口到 目 的地 的无障碍通道及必要设备,使残疾人可以同 健全人一样 自由进出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确保残 疾人享有与健全人平等的权利、同等的机会和参 与人际交往 、公共活动的 自由 ( 图 1 o 在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与研究前,首先需要 界定其主要服务对象并明确对象的基本行为特征 和需求,以此作为设计的直接依据。以下提供的 一 系列定义和数据并不表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残 疾人这种社会群体与社会现象,而是希望通过概 念与数据的展开说明无障碍设施的发展方向与迫 切 性 。 关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世界卫生 组织 ( WH O)使用 了以下定义来进行说明: ( 1 )损伤: 任何心理、生理、组织结构或功 能的缺失或不正常。 ( 2 )残疾: 任何以人类正常的方式或在正常 范围内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受限或缺乏 ( 由损伤 造成 ) 。 ( 3 )障碍: 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造成的不 利条件,限制或妨碍这个人正常 ( 取决于年龄、 性别及社会和文化 因素 )完成某项任务。 英国残疾人组织理事会 (B S O DP)则认同下 列定义: (1)损伤:缺少肢体的部分或全部,或人体 的四肢、器官或机能有缺陷。 (2)残疾:由于当代社会组织不考虑或很少 考虑身体有损伤的人,将之排斥在社会活动的主 流之外,而引起活动不利或受限。 这两组定义的差别很明显 :B S OD P的定义倾 向于身体方面的损伤, WH O则认为同样概念也 适 用于精神或心 理方面的损伤 。二者的另 一 差别 在于W HO的定义强调 一 种 “ 医学模式 ” ,BS OD P 的定义则是 一 种 “ 社会模式 ” 。 根据国际社会 的提法,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 情况,在1987年开展第 一 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 我国首次确定了残疾人的定义,并写入1990年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这 一 定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了下来: “ 残疾人是指 在心理 、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 、功能丧 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 事某种活动能 力的人 。 ” 该定义 以社会功能障碍 和身体功能障碍为着眼点,不仅从器官上、也从 精神与心智上界定 “ 残疾 ” ,从而比较全面地概括 了残疾人的基本特征。 2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的主要 内容 21电梯 电梯是人们使用最频繁且最理想的垂直通行 设施,尤其当残疾人 、老年人及幼儿在公共空间 里 上 下活动时,通过电梯 可 以方便地到达每 一 楼 层。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在规格和设施配备上均 有特殊要求,前者包括对电梯门宽度 、关 门速度、 电梯厢面积等的具体规定;后者主要指梯厢内必 须安装扶手、镜子 、低位选层按钮、报层音响,电 梯厅的显要位置上要设置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等 等(图2 4 )。 为方便轮椅进出电梯厢,电梯门开启后的净 宽应不小于8 0厘米,电梯厢的深度不小于14 0厘 米。如果使用140厘米 1 10厘米的小型电梯,则 轮椅进入电梯厢后不能回转,只能正面进入 、倒 退 而出或倒退进入 、正面而出;使用深170厘米、 宽14 0厘米的电梯厢时,轮椅正面进入后可直接 旋转180 。 ,再正面驶出电梯 (表1) 。 乘轮椅者在到达 电梯厅后需要回旋和等候, 因此公共建筑电梯厅的深度应不小于 18 0厘米。 电梯呼 叫按钮的高度为90 1 10厘米 ,显示电梯运 图1图2 图4 表1各国规 定可进轮椅 的轿厢最小面积 国别 轿厢面积 申梯门 轮椅作用情况 (m m) (m m) 法国 1300 X 18 00 8 00 正面进入倒退出来 英国 14 00 1100 8 00 正面进入倒退出来 瑞典 14 00 1100 8 00 正面进入倒退 出来 中国 1400 1 100 8 00 正面进入倒退出来 日本 1400 1350 8 00 正面进入可旋转18 00 新西兰 18 30 1370 8 00 正面进入 可旋转1800 意大利 1700 1500 900 正面进入可旋转3600 美国 1650 X 1650 900 正面进入可旋转3600 图3 行层数的标示 不小于50毫米 50毫米,以方便 弱视者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在 电梯入口的地面 上应设置盲道提示标志,告知视觉残疾者电梯的 准确位置和等候地点。 电梯厢内三面需设高8 5厘米的扶手 ,扶手要 易于抓握,安装要牢固。电梯厢的选 层按钮高度图 1 香港地铁中的无障碍 为90 110厘米,如设置两套选层按钮,则 一 套设 设施 在 门扇 一 侧,另 一 套设在轿厢内侧,便于不同位 图2香港地铁中的无障碍 置的乘客使用。选层按钮要带有凸出的阿拉伯数电梯1 字或盲文数字,同时在轿厢 中设报层音响,方便图3香港地铁中的无障碍 视觉残疾者的使用。在轿厢正面扶手的上方要安电梯2 装镜子,以使乘轮椅者从镜子中看到电梯运行的图4香港地铁中的无障碍 情况,为退出轿厢作好准备。电梯内部 : : 22自动扶梯和楼梯升降机 自动扶梯是斜 向和水平通行的主要设施之 一 ,在商业建筑 、交通建筑及航站楼等类型的建 筑中已广为使用,很受大众欢迎,尤其受到残疾 人和老年人的欣赏。 一 般性能和规格的 自动扶 梯,拄拐杖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均可使用,可供轮 椅使用的 自动扶梯则需满足规格上的更多要求。 自动扶梯的踏步通常宽40厘米、高20厘米, 轮椅的大轮子正好可以坐落在踏步面上并紧贴上 一 个踏步的前缘,小轮子则坐落在上 一 个踏步面 上,乘轮椅者只要双手或单手握住扶梯的扶手, 就可使轮椅平稳地跟随 自动扶梯运行。 自动扶梯上下入口处的自动水平板必须在3 片以上,扶手端部外应留有不小于150厘米 150 厘米的轮椅停留及回旋面积,入口栏板或其它适 当位置上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 从而更好 地配合乘轮椅者使用扶梯。 乘轮椅者在使用自动扶梯上行时比较容易操 作,只需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 以单独使用,也 可在协助下直接使用。下行时难度略大,需要将 轮椅倒退进入自动扶梯,使其坐落在踏步面上 , 故有人协助时使用较为安全。因此建议乘轮椅者 在下行时最好选用电梯。 目前已有 一 种既方便又安全的供乘轮椅者使 用的楼梯升降机,在上行或下行时,只需按下按 钮,踏步上就有三个踏面形成 一 个完整的平面, 轮椅可安稳地停留在该水平踏面上运行 (图5 -6) 。 图5楼梯升降机、升降台 23扶手 图6上海地铁徐家汇车站扶手是残疾人通行中的重要辅助设施,用来 的楼梯升降机保持身体平衡和协助使用者行进,避免发生摔倒 图7香港无障碍设施 中的的危险。扶手安装的位置、高度及选用的形式是 扶 手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f图7) 。 图8日本无障碍设施 中的扶手不仅能协助乘轮椅者、拄拐杖者及盲人 扶手,日本东京京野的通行,也给老年人、妇女和幼儿的行走带来了 线安全与便利。在通道、台阶、楼梯、走道的两侧 图5图6 均应设置扶手,其安装高度为8590厘米,起点 及终点处水平延伸30 -4 0厘米 ,末端伸向墙面。在 水平扶手的两端应安装盲文标志,向视残者提供 所在位置及楼层的信息。为了乘轮椅者及儿童的 使用方便,人群集中的场所和游乐场 、幼儿园、托 儿所等处均应安装上下两层扶手,其中下层扶手 的高度为65 70厘米 (图8) 。 24坡道和盲道 (1)坡道(倾斜路面) 乘轮椅者身体的移动完全依靠上肢的力量, 因此其上肢的负担非常大。他们在下坡时需要靠 双手对手轮的摩擦力来控制轮椅的下滑速度,当 遇到陡坡时便会担心轮椅急速下滑,因此设计时 应尽量将坡道设置为缓坡。 国际化标准标识中规定,坡道的坡度应小于 112。 实际上在这种坡度条件下,也有不少轮椅 的移动是受到 定限制的,所以如果空间条件许 可,宜将坡道的坡度设置得更缓或配备电梯等升 降设备(图9) 。 (2)盲道 对视觉障碍者来说,盲道是行进中仅次于盲 杖等的 “辅助工 具 ” 。198 5年,日本建设省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网址: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5101
相关内容
生活区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pdf浅析地铁车站无障碍设计
住宅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商业购物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pdf
研发空间通用设计与无障碍环境设计
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田园风别墅室内外空间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老年居住空间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探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