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可见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过去一年
关于食品安全的五大谣言
快来和我一起
将这些谣言逐个击破!
谣言Rumour
&
真相Truth
NO,1
谣言:冷链食品外包装发现新冠活病毒,看来不能再吃冷冻食品了。
展开剩余 83 %
真相
新冠肺炎与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主要是流通环节,如搬运、操作环节引起的传播,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万例确诊病例, 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专家表示,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常冷冻食品可以食用。
如果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冷链食品,这些食品包装表面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做好自己的防护;
接触这些食品以后,要做好手卫生;
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处理完以后,要对环境、工具表面做必要的清洁、消毒处理;
另外,在疫情期间最好吃熟食。
NO,2
谣言:复原乳没营养是“假牛奶”。
真相
这一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鲜牛奶是指牛奶脱离牛体24小时之内的牛奶;复原乳又被称为“还原乳”或“还原奶”,是将干燥或者浓缩后的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获得的乳液。相比鲜牛奶,复原乳的生产工艺增加了高温杀菌的步骤,但对于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钙),几乎没有影响。
专家表示,复原乳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并非“劣质产品”,其同样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
NO,3
谣言:泡发食物都很危险,都会造成米酵菌酸中毒。
真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 家庭泡发谷物自发酵食品、变质鲜银耳和变质薯类食品是容易导致此类中毒的主要食品。
有一项关于酵米面和银耳米酵菌酸中毒的调查显示:
检出椰酵假单胞菌和米酵菌酸的阳性率依次为鲜银耳>其它谷类及制品>玉米和酵米面>干银耳,鲜银耳的检菌、检毒阳性率分别高达4.04%和8.21%。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浸泡食物都有米酵菌酸的,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一切浸泡食物。
NO,4
谣言: 吃冷冻肉有害健康。
真相
正规生产的冷冻肉经过严格的标准和生产程序,安全有保证。
其解冻后,除了营养成分会有少许损失,其他食用品质几乎没有影响。
NO,5
谣言: 虾黄是虾屎,不能嗦 。
真相
虾头部分的虾黄当然不是虾屎!虾黄一般指小龙虾的肝脏,当母虾到成熟期的时候,它的卵巢也会被人们称为虾黄(有没有吃到过那种橘红且有点硬的虾黄)。虾黄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蛋白质、微量元素硒,以及各种维生素。 但虾存在重金属残留和寄生虫的问题。因为虾头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地方,所以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吃或者少吃小龙虾头部。
再考虑到目前市面上食用的龙虾主要是养殖的,重金属富集情况较轻。只要你不是天天吃、顿顿吃、常年吃,那么已经下肚的部分不需要惊慌,以后注意即可。而寄生虫这个东西说起可怕,但是要消灭它也很简单,就是通过高温烹饪把虾完全煮熟,出现寄生虫的概率就很小了。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