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峰会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进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智造”架起中外技术与民心之桥

发布时间:2025-09-01 22:43

音乐喜剧中的经典台词和桥段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喜剧#

内容提要:8月30日上午,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城市参访活动进入第四站,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观鲁班工坊体验馆、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了解鲁班工坊在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体验不断创新的天津技术带来的生活“惊艳”。

昨日,上合组织峰会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进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观鲁班工坊体验馆、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记者 吴迪 潘立峰 摄

8月30日上午,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城市参访活动进入第四站,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观鲁班工坊体验馆、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了解鲁班工坊在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体验不断创新的天津技术带来的生活“惊艳”。

国产技术赋能海外人才培养

团队首先走进了新落成的升级版鲁班工坊体验馆,1700平方米的馆区中,一系列的体验首先迷住了媒体团成员们。

“轻锐,先给大家打一个招呼,再来给大家鞠一个躬、鼓个掌,来个飞吻……”一系列讨喜的动作做下来,这名叫轻锐的人形机器人立即就与参访媒体团拉近了距离。学院教师介绍,它很聪明,不仅能做这些简单动作,还可以跳舞,能完成一整套舞蹈动作。

小个子的轻敏则显得更加灵活轻巧,这款四足机器人穿着一条带花边的裙子,头部配有4D激光雷达,能够实现360度动态的环境感知,支持各种高难度动态动作的完成。

“它们的名字就是取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轻’字,人形机器人是个男孩子,名字里的‘锐’代表敏锐,我们把四足机器人看作女孩子,名字里的‘敏’字代表敏捷。”学院老师说,借助这些人工智能装备,可以把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并且把环境感知、动作训练等真实的工程场景转换成实训项目,提高受训者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目前这些装备已经应用于埃及鲁班工坊的师资培养和留学生的培养,累计培养人次超过1000人次。

只需按下一个按钮,一只机械臂就开始启动运行,一辆小轿车在器械的帮助下不时翻转,无需人工,一辆汽车的喷漆就顺利完成了。在鲁班工坊互动体验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平台的展示区呈现了科技与工业的完美融合,整个平台仿佛将一条缩小版的企业生产线搬到了现场,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生产场景。

据介绍,这套装备由天津本地国家级高新企业和高校联合研发,所采用的部件均为国产。目前在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这套装备模拟了工业现场物料搬运、视觉检测及汽车喷涂、焊接等流程,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融入了PLC等其他关键技术,很好地还原了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场景。目前已累计培养埃塞俄比亚学员近1600余人,为当地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EPIP教学装备展示区域摆放着两台中医诊疗仪器。其中一台是脉诊,它可以实时采集人体脉象,并且能将脉象转化为直观可视的数据曲线。另一台望诊仪则可以通过分步骤采集,将舌象和面相转化为可量化数据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两台设备是相关学院与天津一家中医药科技企业共同研发的,实际上它们的功能类似于传统中医的望诊和脉诊,还能够实时出具诊断报告,体验者相当于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行交流。

一名外媒记者在望诊仪前坐定,工作人员指导他将面部对准屏幕的头像框,高清摄像头开始工作……“请伸出舌头,稍微停顿一下。”不一会儿,舌象分析出结果——属于健康范围,紧接着镜头转向体验者面部,仪器还会提示体验者熬夜后多休息。据介绍,目前同款设备已经应用于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在马里,已经成为马里中医技术鲁班工坊的核心教学设备,服务了上千名华莱士生物企业员工,并且收到马里民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中国速度”与“津”彩非遗交相辉映

工作人员还展示了高速动车组驾驶模拟器的操作。该装备基于数字孪生与人机交互技术,以真实高铁为原型,通过三维视景引擎和精准制动系统仿真技术完整复现真实运行线路及各类复杂工况。现场聚焦在屏幕里“飞驰”的中国高铁,成为“中国速度”的缩影。

据了解,设备在泰国、尼日利亚、吉布提等多个鲁班工坊中广泛使用,还成为国内外学生技能大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装备。“中国技术,推动世界发展。”一位媒体人如是感慨。

非遗传承区里,几位记者在录制工作人员进行鲁班锁拆装、盘扣制作、团扇工笔分染、泥塑醒狮等非遗项目的演示。“鲁班锁的每根木条结合到一起,不用一颗钉子,竟然能咬合这么紧密,太神奇了!”参与体验拆解鲁班锁的巴基斯坦媒体记者不禁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

在记者看来,新馆里最大一个特色是把天津走出去的优质装备在新馆里进行展示,代表了天津市的现代产业体系,也能代表中国的最高技术标准。

“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老馆只有500多平方米,当时我们只是在国外建设了4个鲁班工坊。随着鲁班工坊的不断扩大,天津在23个国家建设了25个鲁班工坊,在8个上合组织国家布局建设10个鲁班工坊。老馆里已经承载不了这么多鲁班工坊的故事,从去年开始筹划,经过半年的筹备、两个月的建设,新馆今天正式启用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云梅介绍说,目前,我国在30个国家建设了36个鲁班工坊,新馆目前承载的内容不仅仅有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还设置了可供互动交流的体验区,比老馆的内容更丰富、形态更多元。

技术“桥梁”也成情感“鹊桥”

在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居然放了一个洗衣机滚筒。洗衣机滚筒为何会放在展厅里?学院老师揭开谜团:这是由企业命题、学院揭榜的项目,学院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研发生产出的这套设备,目前还在申请专利,属于最新的技术。

学院教师介绍,洗衣机厂家生产出来的滚筒洗衣机,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就会马上收回,滚筒与配套基座拆解则需要人工撬开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还会造成破坏。院校为企业提供处理方案,把滚筒固定在拆解装置上压稳,再通过两个“刀”帮助转动,这样就很容易拆解,和补车胎的设备是一样的原理。

“基地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场所,还被打造成实际的车间。”一名参访记者感慨道。

“我的生肖是鸡,可以加上名字的缩写吗?”在激光打印展示平台,一位媒体记者询问道。“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打印出您需要的图案。”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开始操作,仅仅几分钟,一枚生肖牌已经成型。

一旁,中国青年报记者马子倩体验了机械臂绘画——搭载了视觉识别的机械手臂,通过现场拍摄生成的照片,进行智能简笔画创作。

石狮、变形金刚、小哪吒、LABUBU、浪浪山的取经四人组……各种3D打印造型“立等可取”。“我在等一张3D打印的天津老建筑冰箱贴。”一名记者感叹:“科技,可以国风,可以潮。”另一位女记者戴上VR眼镜体验虚拟仿真机床操作,“在实际教学中,VR场景与真实机床数据同步,实现加工过程双向监控。”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和其他地方重理论教学不同,这里更注重实践操作。”一年级学生、巴基斯坦的穆衫告诉记者,将来毕业回国后,将在自动化领域把在天津所学用于国家建设。他觉得,这次在天津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也为全球青年提供更多学习和就业机会,“我将来也愿意作为桥梁,做出自己的贡献。”

技术“桥梁”,也是情感的“鹊桥”。“我是2013年8月26日来到天津的。”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黄可莹来自泰国,现在定居天津,她的爱人就是学校的一位任课老师,“我们俩因鲁班工坊缔结缘分,我们泰国的学生在这里不仅学到先进技术,更是交到中国好朋友,我们两个国家也通过鲁班工坊和学生们更加互相了解。”

马子倩说,详细了解了鲁班工坊从天津起步最终走向世界的发展路线,看到反映中国智能技术进步的成就转化为不同国家企业的效益和青年的发展,让她更加理解了鲁班工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初衷以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同世界打交道的理念与担当。

网址:上合组织峰会中外媒体记者团走进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智造”架起中外技术与民心之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7759

相关内容

探营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便捷高效智能化 为3000名记者报道赋能
溯源数字长河 携手智联未来——境内外媒体探访联想天津未来中心体验智造魅力
何以中国|齿轮转动百年:天津工业的传承与新生
「天津美团招聘」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活服务公司)
天津首个“津民家”智...
天津:今年20项民心工程进度过半
2023质美中国·天津站
迎上合金融为民护万家 暖津城“天”作之“合”显担当
天津仁爱学院毕业展聚焦家具设计创新与产业融合(转自人民网)
上合峰会让天津焕新颜,市民生活迎来这些变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