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提高与个人幸福感是否成正比

发布时间:2025-09-02 00:57

幸福感并非总是与物质财富成正比,学会感恩 #生活常识# #心理学#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原始丛林里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由几十个人组成的大家庭,男人的工作是出门狩猎,女人们则哺育孩子。大家都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只是围绕着最基本的需求。狩猎与采集的工作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饥饿,哺育孩子不过是出于延续物种和繁衍的本能。

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人们的生活就变得没有那么轻松惬意了。原始社会里的祖先,怎么也没法想象,若干年后自己的后代,竟然过着从早到晚耕种劳作的生活。虽然农耕社会提高了生产力,培育出了许多食物,可以用来保障未来几个月甚至数年的生存。

可同时也让人们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和自由。可以想象的是,每日从早到晚在烈日下弓背屈膝的场景,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就是不停地耕种劳作。根本就不像原始的祖先那样,可以在满足当下的基本需求外,还能享受闲适的时光。

这种通过出卖更多的体力和牺牲更大的自由而换取的生存保障,对个人的幸福感而言,是否更有意义?凡事都有两面性,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虽然个体的幸福感与自由度大打折扣。但由于食物有保障,可以使得更多的人避免饥饿,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大增。从物种繁衍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并且为后来进入工业社会打下了基础,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走向。

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可能会觉得,今天苦一苦,明天会更好,今年苦一苦,明年更轻松。可谁料想,这一苦就是一辈子,而且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如此。每一辈都想着下一辈会轻松一点,可期望就像个没有尽头的圆,周而复始。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产的日常用品、食物、医药等,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且提高了人均寿命。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工业社会,人们的工作时间是否有所减少,个人的幸福感又是否有所提升呢?很遗憾的回答是没有。

人们不仅没有享受到工业化时代带来的轻松便利,还因此过上了更惨无人道的两班倒的工作。白天活动,夜晚休眠,这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作息规律。自从工业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家,在权力的庇护下,竟然发明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对底层人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压榨。而毫无生存资料的底层人,则牺牲更大的健康与自由,从此过上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

工业的兴盛也不是一无是处,有所失去,必有所得,这大概是事物的基本规律。正因为有了工业的发展,科技的智慧树才得以被点燃。于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人,也就进入了现代社会,也就是以科技为中心的时代。

如果祖先有幸知道今天的后代,在历经了世世代代的坎坷之路后,过上了物资丰富、安全幸福的生活,想必也是颇为欣慰。可是情况果真如此吗?今天的人们是否压力更小了?工作时长降低了?又或者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时至今日,我们都不曾跳出长时间工作与高强度劳动的陷阱。明明社会生产力比以往提高了成百上千倍,各种科技产品更新迭代。可以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保障,以及更大的便利。可为什么我们仍然过着如此疲惫不堪的生活?

在狩猎采集时期,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目的也就是为了保证生存和繁衍而已。农耕时期发明了农具,本是为了更轻松地耕种,结果一辈子都没放下手中的锄具。工业社会里的各种生产设备,本是促进生产,减轻劳动力,最后工人们反而过上了两班倒的生活。即使是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为生活出行提供众多便利的现代社会,人们依然行色匆匆,在拥挤的地铁上还忙着回复关于工作的消息。

所有的生产都是为了减轻劳动负担,可最后都成了另一种负担。所有的发明都是为了带来更大的便利,可同时产生了另一种繁忙,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始社会生活模式:饥饿—狩猎—饥饿—狩猎

农耕社会生活模式:饥饿—耕种—防止饥饿—耕种

工业社会生活模式:饥饿—劳动—防止饥饿/消费—劳动

现代社会生活模式:饥饿—工作—防止饥饿/消费升级—工作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生活模式来看,不难发现的是,社会的变更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早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但一个社会总会出现新的生活方式与追求,迫使人们继续付出一样的精力和时间促进生产与社会发展。而现在的人们,不论是工厂里的职员,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跟农耕时期不停耕作的农民,以及工业社会里站在流水线旁像个机械人的员工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如果社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身处金字塔底端的绝大多数人,就会像以往一样负重前行。而占据金字塔顶端的人,就跟以往任何时候一样岁月静好。所以,即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作为普通群体,也并没有比先前任何时期的祖先轻松许多。

原始社会里的人们担忧的是饥饿时能否及时获取食物,野兽来袭时能否避开危险。农耕社会里的人们,则为了能储蓄更多的粮食以保障更久的食物所需而忙碌。工业社会里的人们,解决了衣食问题,却又担心下岗失业,没有了收入来源。而现如今,不愁温饱,甚至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消费的不断升级,自然导致人们为房贷、车贷以及各种生活成本的增加而焦虑。

从表面上看,虽然现代社会里的人们,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人均寿命也大幅提高,理应感到更加幸福才对。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幸福这种概念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物质水平的提高,同时伴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彼此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幸福感并没有提升多少。

并且物质水平的提高,也没有使得人们减轻劳动强度和减少工作时间,经常加班熬夜的工作仍然不少见。而这些繁重的工作都是由社会里的底层人来完成,作为金字塔结构的社会,底层人可是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完全可以说,底层人是整个社会的主力。

一个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时代里仍然负重前行。只是因为大部分资源与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底层人之所以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不再为饥饿而焦虑,也仅仅是物质条件从顶层溢出罢了。就好像是用几十个酒杯叠成金字塔状,从顶端的杯子倒酒,最底层的酒杯里的酒,是顶层酒杯满溢带来的。

除了社会结构这一因素以外,消费的不断升级,就会导致人们要更加卖力赚钱,以获得更高水平的物质享受。例如几十年前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就已经很风光了,而如今没有一辆像样的汽车出行,可能都觉得没面子。原始社会里的祖先,获取一天所需的食物,与今天的人们买了一辆新车时的满足感,丝毫不相上下。

喜欢玩游戏的人都清楚,刚开始玩的时候,角色等级低,关卡难度系数也低。越往后,角色等级不断提升,关卡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事实上就跟刚开始玩的时候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玩游戏无非就是不断获取经验值和升级,以应对更高等级的怪兽。社会发展也是如此,不断提升物质水平,提高收入,又不断促进消费,不断增加支出。最后的结果是,无论过了多少年,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依然像最初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时那样,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心里面还在期盼,再苦一苦、累一累,明天或者明年就能轻松一些了。

作者|蔡银兵

网址:生产力的提高与个人幸福感是否成正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8252

相关内容

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生产力
冥想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高生产力与幸福感的关键
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幸福感的性格优势
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七个方法助你提高个人幸福感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否是家庭和睦
你幸福吗?教你提高幸福感的九个小方法
教师幸福力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pp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