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寻宝地点:废品回收站!
废弃电子产品交给专业的回收站点 #生活技巧# #环保生活技巧# #可回收物处理#
很多人都觉得废品回收站就是个卖破烂的地方,跟价值连城的国宝根本不沾边。
但您可能不知道,在早些时候有很多震惊世界的珍贵文物,恰恰就是从各地的废品回收站和旧货堆里被抢救出来的。
它们曾一度被当作破铜烂铁、废纸旧料。多亏了那些有识之士的慧眼,才让这些宝贝重见天日。
一、何尊
上世纪60年代,陕西宝鸡一位村民因为老家暴雨,土崖坍塌后露出了一件青铜器。家里人不知道这是啥东西,就把它当做“废铜”卖给了废品回收站,换得了30元钱。
博物馆专家佟太放下班路过废品站时,意外发现了这件青铜尊,觉得不一般,又花30元买了下来。
后来,中国青铜第一人马承源先生,认出这是无比珍贵的西周早期青铜尊,上面有122字铭文,竟出现了“中国”二字,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如今它已成为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价值无可估量。
二、雒江桥墩
2007年,广汉市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河滩中打捞出一个巨大的铁柱子,足有上吨重。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废铁,便叫来10多位亲友,费劲巴拉的拖了回去,准备当废铁卖给回收站。
后来文物部门得知后赶到村子里,经过专家鉴定,这竟然是汉代时期的金属桥墩,上面刻有“广汉郡雒江桥墩”等篆文。唐家人得知后,赶紧主动上交!
这件“雒江桥墩”是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对研究汉代冶炼铸造史和桥梁交通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王羲之《寒切帖》
它是书法史上的珍贵遗产,但传承的经历可谓坎坷。当年溥仪被撵出紫禁城后,这件珍宝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世纪60年代,大量文物被集中到废品站,有文物专家在天津一处站点意外发现了《寒切帖》的身影。要不是仔细搜寻,这卷无价之宝很可能就会被化成纸浆。
如今,这件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可能为唐摹本),已经被妥善保管于天津博物馆,成为书法爱好者膜拜的瑰宝。
四、迷里迭河谋克之印
1986年,黑龙江一名废品收购站老板,将捡来的铜疙瘩给六岁儿子当玩具,孩子用绳拖着满院跑。大学生王姝颖(外甥女)发现后怀疑是文物,带回学校请考古专家张泰湘鉴定,确认为金代“迷里迭河谋克之印”,属国家一级文物。
其舅舅得知后主动无偿捐赠,博物馆为表彰其义举,奖励1000元现金及奖状,该印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五、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
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宁乡的一位黄姓老农在家附近,一锄头挖出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铜制重物。老农并不认识这是何物,见它又怪又大不便携带,便用锄头将其砸成了十几片,后来将这些“废铜”卖给了当地的废品收购站。
此事传到了文物专家的耳朵里,他们立即赶往废品收购站调查。据说,当时这些碎片即将被运往冶炼厂处理,在极为紧急的状况下被专家拦下,经过长时间的搜寻才将这些碎片全部找齐。
经过鉴定,这些碎片竟来自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经过精心的修复,一件令人震撼的国宝级殷商青铜器:大禾人面纹方鼎重新站立在了世人面前。
六、西周青铜甬钟
2002年,浙江金华东阳市的一位蒋大妈在清扫河道时,被一个大铁块绊倒。她试图将这个灌满泥沙、十分沉重的铁块撬起来,最后用工作锤将其砸成了16块,然后当作“废铁”送到了废品回收站。
废品站老板仔细端详后,告诉大妈这可能是铜,上面还有些看不懂的符号(古文字),不敢收,便联系了东阳市文物局进行汇报。文物局专家介入后,确认这“废铁”竟是西周时期的乐器“甬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堪称旷世奇珍。
经过文物修复专家近两个月的精心修复,最终被拼接成一件完整的甬钟。如今,这件国宝被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21世纪后,废品站这个神奇的地方,就出现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主要原因还是过去的人不太懂,也因此诞生了专门在这类地点寻宝的民间高手!
废品站仿佛一个历史的筛选场,在寻常与卑微之间,为那些失落的记忆留着一道最后的门。
网址:不起眼的寻宝地点:废品回收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9219
相关内容
看着不起眼,默默赚大钱的废品回收站特点金山林宝路一废品回收站起火
废品回收站眼前一亮的创意店名 怎么给小店起名字
湖州废品回收站点
「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站公司黄页
芜湖回收站攻略 让旧货变废为宝
宝山工业园废旧物资回收价格行情参考=宝山回收废品打包站
点新回收:废品回收站的利润有多少?
废品回收站回收废品干什么的
废品回收站平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