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札记④
尝试阅读非小说类书籍,如旅行札记、游记等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旅行阅读#
开栏语
卷宗无声,承载千钧;法槌起落,叩问公正。法院干警们的身影,是法庭上的定分止争,是调解室里的将心比心,是执行路上的风雨兼程……每一步足迹,都映照着法律尺度与人间烟火的深情凝望;每一份坚守,都熔铸着以专业为根基、以公正为灵魂、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与担当。
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办案札记”栏目,撷取一线干警最真实的办案瞬间、思考点滴与心路微光,忠实记录他们在港城追寻公平正义的坚实步履。
法槌落处,灯火长明
无数个夜晚,当整座城市渐入寂静,张家港市人民法院6楼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其中有一盏灯常常映照着曾宪佳伏案沉思的身影。从2012年8月初入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的安徽小伙,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民一庭副庭长,与刚毕业时略带生涩的模样相比,现在的他眉宇间多了几分淡定与沉着。从懵懂书记员一步步走向审判台,变的是时间,是身份,是眼角渐渐沉淀的稳重;不变的是那盏灯下的坚守,是他对法治信仰的执着。
正如曾宪佳的微信名“淡淡然”那般,褪去青涩,更显从容。“淡淡然”不是漠然,而是历经千案打磨后的沉着与通达,是一份深知法律力量却更懂人间冷暖的成熟。
初心如磐,纾困解纷
在曾宪佳办理的民一庭众多案件中,建设工程领域案件占大头,有时仅凭当事人的陈述并不能对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前后情况有完整的认知。对于一些双方争议较大的案件,曾宪佳会联系双方当事人到工程现场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才能对双方争议的案件事实有更清晰的认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曾宪佳笑着说。
烈日之下,他常常与双方当事人一同走入施工现场,仔细勘验施工细节、比对图纸,甚至俯身测量一砖一瓦的距离。每一次现场调查,他都亲自做调查笔录,逐项确认,不放过任何一丝差异。他说:“有时候,图纸上看不出问题,但现场从来不会说谎。法官脚下多沾些泥土,裁判才能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记得一起盘根错节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原告追索工程款,被告却涉及多家关联公司且分布外省。首次开庭,仅一名律师到庭,庭审几乎陷入僵局。他没有草率推进庭审,而是细致梳理各方诉求,敏锐捕捉到部分被告仍有付款意愿,只是因工程未验收、各方配合不畅而难以推进。“如果一判了之,后续履行仍可能困难重重,纠纷难以实质化解。”他诚恳地与到庭律师沟通,建议协调其余关联公司共同参与:“只有大家一起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彻底化解纠纷,也能避免因程序反复增加诉累。”被告律师沉吟片刻,点头应下。
第二次开庭,三家被告公司代表均到庭参与。庭审结束后,曾宪佳立即和法官助理一起继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叮嘱法官助理:“履行细节事关长远,大家一定不要怕麻烦,逐项协商,每一项权利义务和履行时间务必明确清晰。”从午后至日暮,各方从激烈争论到逐步理性,从互不相让到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曾宪佳始终耐心引导,逐条确认协议内容,细致推敲条款表述,直至所有权利义务清晰落地。当晚,各方终于签署和解协议。“只有案结事了,我心里才踏实放心。”签完最后一份文件,曾宪佳长舒一口气说道。
另外一起因老小区加装电梯引起的合同纠纷也让他尤为难忘。某小区某单元的业主们曾签署协议并出资加装电梯,却因施工方擅自更改型号、不按图施工、拖延工期等问题,导致项目停滞数年。电梯无法验收使用,成了矗立在楼侧的“铁疙瘩”,高层老人出行步履维艰,业主们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曾宪佳深知这不仅是一纸合同纠纷,更事关一群老人的日常生活。他没有局限于案卷材料,而是主动联合市住建局加装办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小区实地勘验。“法官,这电梯必须拆了重装!我们花了钱却用不上!”业主代表情绪激动。施工方则辩称:“现场条件有限,变更也是基于现实考虑,重新施工损失太大……”面对激烈对立的双方,曾宪佳没有简单评判,而是与技术人员一同仔细核查电梯现状和安全性。他恳切地提醒双方:“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电梯安全、顺利地运行起来。它每多停一天,居民地困难就多一天。”
他抓住“型号适配性”、“整改可行性”和“损失分担”等核心争议点,从法律和情理层面逐一剖析,引导双方互谅互让。经过数轮耐心细致的调解,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最优方案:电梯按现有规格验收,由施工方负责整改到位并支付补偿,限期完成交付。调解协议签毕,业主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曾宪佳的那盏灯,从不只照亮法庭方寸。他主动走出法院,深入基层,将巡回审判搬到百姓家门口,真切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这是一起因小区公共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而引发的隐私权纠纷。原告李先生认为,业委会安装在楼栋出入口、电梯等点位的6处摄像头,严重侵犯其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坚持要求拆除。而业委会则主张,安装监控系经业主合法程序表决,旨在保障小区安全、防范高空抛物,且已建立严格的录像管理和保密制度,不存在侵权情形,不同意拆除。
为彻底查清案情,曾宪佳多次前往涉案小区,逐一勘查所有争议摄像头的位置、角度及覆盖范围,并进入监控室调阅管理制度。“这些摄像头的覆盖范围具体到哪里?能否拍摄到当事人的房屋内部情况?”他一边细致勘查,一边向物业人员仔细询问。阳光灼热,汗水悄然浸湿领口,他却恍若未觉,依然专注地反复查验并拍照取证,力争在开庭前充分了解案件细节和事实争议。
庭审当天,曾宪佳坐在小区广场长桌拼成的审判席上,有序主持了举证、质证与辩论的全过程。“李先生,请您明确指出哪些摄像头在何种情况下侵犯了您的私密空间。”“业委会,请具体说明录像的加密保存制度和调阅审批流程。”他提问精准、切中要害,既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也使旁听群众逐渐理解了案件的争议焦点与相关法律原则。庭审结束后曾宪佳并未匆匆离开,而是结合《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就“监控安装的合法边界”“个人信息权益与公共安全如何平衡”等法律问题,向在场旁听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小区的摄像头里、在每一条安保措施中,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
灯下秉笔,薪火相传
曾宪佳不仅是庭内的审判骨干,还负责协助庭务管理和文书阅核等工作。上半年收案激增,压力如山,加班工作是家常便饭,然而,尽管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曾宪佳从未忽略对年轻后辈的培养。他办公室那盏常亮的灯,不仅照亮他自己的卷宗,也温暖着许多年轻法官助理的成长之路。
法官助理草拟的文书,总被他批注得密密麻麻:“这里的说理要透彻一些,要能让当事人看明白。”“此处适用的法律规范少了一条。”他也常趁着核稿的间隙,与法官助理探讨案件:“你怎么看这个事实认定?”“若是你独立办案,将如何权衡?”
审判工作之余,曾宪佳还积极参与法院组织的审判经验交流活动。在“法衡·阅享沙龙”首期“裁判的方法”主题阅读活动中,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研读《要件审判九步法》和《裁判的方法》的体会,还结合多年审判实践,将总结的实务心得向青年干警倾囊相授。他特别强调细节在庭审中的关键作用,“有疑问,必须当场问清;有交锋,务必全程记录。我们不仅要磨炼办案技巧,更要做有温度的法律人。”
灯火长明,默默诠释着司法的传承与守望。在审判台前明知决断,在调解场中春风化雨,在卷宗堆里抽丝剥茧,曾宪佳用自己的专业与温度,点亮了当事人眼中的信任,也点亮了后来者脚下的路。他始终相信,法律不只是纸面上的规则,更是可感可知的温度、可触可及的正义。而他自己,正是那样一个提灯人,步履坚定,背影从容,以法治之光点亮人间,让公平正义落地生根。
供稿|民一庭
编辑|管云荷
审核|吴丹 陶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张家港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张家港法院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原标题:《办案札记④ | 法槌落处,灯火长明》
阅读原文
网址:办案札记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1112
相关内容
青春篇(札记)学习札记整理软件使用指南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100问》札记
旧书重读札记
生命的解释 | FIRST纪录长片入围及评审札记
老照片第一三八辑阅读札记.docx
札幌市有哪些生活垃圾再生利用设施和机构?
今天,一起来看华电煤业人的绿色低碳札记!
《扫除力:看你的房间即可知道未来》札记.docx
《如何有效运用阅读教学策略》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