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沿江街道:探索打造“121+N”智能养老模式
城市探索发现独特街区:逛逛老街,感受城市脉络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探索发现#
近日,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江苏省现代康养产业研究院公布了2024年度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新区沿江街道冯墙社区“科技助老,保障居家长者安全生活”案例上榜!
“从养老到享老”。今年以来,沿江街道冯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聚焦辖区银发一族,以“科技助老,养老生活”为理念,围绕“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因地制宜建立24小时智慧探访关爱平台,探索打造“121+N”智能养老模式,建立“专业护理员+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在“中心-社区-家庭”三级服务体系中悄然织就一张“银色关怀网”。
优化服务,让“又得浮生半日闲”融在日常
“老有善依,老有颐养,老有康居”。今年年初,社区党委对中心一楼300㎡服务场地进行提档升级,通过做强“硬件”、优化“软件”,对卫生间扶手、线槽安全等区域进行系列“小改造”,打造集“阅读、就餐、康健、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养老活动中心。一直以来,中心以老年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理疗、理发、助医”等17项志愿服务,累计服务60以上居民3000余次。“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在中心一楼,老人们有序就餐,一边话家常、一边享用美食。荤素搭配、色泽鲜艳、科学健康,说起饭菜的“质量”,来自柏巷组的康大爷赞不绝口。为了让辖区重残等老年群体也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中心配备“护理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对辖区36名老年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生动实践着让“幸福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创新活动,让“老树枯枝出嫩芽”焕发盎然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社区党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充分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搭建集“宣传、教育、引领、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惠民大舞台,融合老年群体的“需求”和“口味”,因地制宜开展“九九话重阳,茶香满金秋”“便民进社区,爱心义剪”“适老有爱,居家无碍”等便民服务活动20余场,“全方位、多维度”提供暖心、安心、贴心的服务,为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赋能增色”。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心携手沿江卫生院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活动,充分链接三甲医院名医资源,开展“中医智慧护航,呵护银发健康”义诊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名医耐心地为每一位老人进行“把脉问诊”,并根据其“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因素“对症下药”,受众覆盖1000余人。
科技赋能,让“踏遍青山人未老”触手可及
“智慧养老,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今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打造“居家养老+科技赋能+专业服务”为目标,建立智慧探访关爱服务平台,平台以“安全管理、健康管理、情感管理、服务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为基础,探索打造“121+N”模式,即安装一套智能终端设备,打造两个平台(数据平台和呼叫平台),开通一个服务站点,配备网格员端、助老员端、子女端三端小程序,为高龄、独居、空巢、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全方位健康监测和安全保障,实现服务全过程监管。以“养老护理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一键救援”志愿服务队为抓手,按照日、周、月探访机制实现常态化帮扶。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老年人353名,安装智能红外探测器43台,处理工单460条,点餐助餐7300人次。
网址:新区沿江街道:探索打造“121+N”智能养老模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2398
相关内容
科技“牵手”养老,大浪街道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
“社区+物业+养老”:苏州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记
老年友好型视角下街道空间安全设计策略探索——以北京老城片区为例
打浦桥街道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汇龙居民区探索“智慧社区”服务新模式
基层探索 | 天衢新区长河街道:打造智慧社区 赋能美好生活
建设智慧社区 擦亮幸福底色 ——张湾区汉江路街道阳光社区打造社区治理新模式
翠竹街道:打造“互联网+智能回收”新模式
科技赋能养老生活!合肥高新区打造智慧养老生态圈成效显著
武笔街道:探索社区健康“管家”式服务,打造群众满意“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