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如何为智能网联汽车赋能?

发布时间:2025-09-03 02:18

互联网+交通,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出行将更加智能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生活#

关注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是为正在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带来的重磅利好。

明确发展方向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进程中,从芯片等硬件到操作系统等软件,正越来越多依赖“人工智能+”,《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为汽车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指明了方向。

在硬件方面,车规级大算力AI芯片的竞争正在火热升温。从英伟达、高通等跨国芯片巨头到国内的部分车企、相关科技公司,都在跻身这一赛道参与竞逐。因为企业都明白,只有在这一竞争中不“失速”,才能真正为汽车智能化赋予更强的“大脑”和“心脏”。

如今,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性能的提升、科技感的增强等方面,都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有了性能更为强大的算力芯片,才能够高效地处理来自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的数据,从而作出准确识别分析判断、快速规划、精准执行。在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行驶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汽车周围存在着众多的行人、多种类车辆以及各种交通标识,激光雷达负责快速捕捉周围物体的距离和轮廓信息,摄像头则精准识别行人、车辆和交通标识等目标。而算力芯片能够迅速整合这些多源数据,通过缜密复杂的算法进行分析,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诸如是否避让、加速或减速等决策,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而如果汽车升级到L3级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需要根据复杂多变的路况进行高度自主的决策,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自动变道、在城市道路中自动跟车并避让突发的移动物体等。只有具备强大算力的车规级AI芯片,才能满足这些复杂决策对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的严格要求,从而确保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在算法方面,基于计算机视觉、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传感器的多模态融合算法,宛如为智能网联汽车安装了全方位、全天候的“感知之眼”,使其具备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精准感知的能力。而且,多模态融合算法不断收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反馈到系统中,经过分析和处理,用于进一步优化算法。其中,算法会记录下传感器的相关数据以及车辆的应对策略。后续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算法就能根据之前的经验做出更准确、更高效的决策,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路智能化。

重构出行体验

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影响正日益凸显。

在智能网联汽车中,智能座舱的变革较为直观深刻,它正在从传统的“固定模式”的物理空间,向着充满无限可能的移动生态空间演变,而车载AI则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推动者、支持者。

目前,已有车企推出了多模态感知座舱,其中集成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与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恰似为驾驶者打造了一个贴心的私人助理。当驾驶者进入车内,生物识别技术能够瞬间识别身份,根据驾驶员的个人习惯自动调节座椅位置、后视镜角度、座舱温度,让驾驶者无需手动调整,就能找到最舒适的驾驶姿态和空间感受。在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想要调节空调温度、切换音乐,只需轻声发出语音指令,语音识别系统便能精准捕捉并迅速执行。如果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如长时间打哈欠、眼神迷离等,系统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播放提神的音乐,甚至还能通过语音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有效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座舱全方位进化为移动生活“智能第三空间”的路径日益清晰。在这个空间里,车载办公将变得轻松便捷。商务人士在前往会议的途中,可以利用车内的智能设备进行视频会议、处理文件,与办公室实现无缝对接,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娱乐消费体验也将得到极大丰富,乘客可以在车内沉浸式观看高清电影、玩体感游戏,享受高品质的娱乐时光;还能通过智能座舱的电商平台,轻松选购心仪的商品,真正实现“人-车-生活”的无缝连接,让出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大变革,端到端AI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着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使汽车逐渐从交通工具,转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出行伙伴。有调查数据显示,驾驶员人为失误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率。预计到未来若干年,如果L4级车型走向普及,汽车的安全性能将有更大提升。

走向智能生态

众所周知,技术进步都需要过程和时间,而“人工智能+”有望加速智能网联汽车进化的过程。

尽管在技术层面还面临诸多挑战,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依然被公认为前景广阔。随着AI与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协同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将实现从“智能汽车”到“智能交通”的全面升级,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城市的交通格局。

与之相适应,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硬件标准化与软件个性化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硬件将逐渐走向标准化,形成通用的算力平台。这种标准化的硬件平台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而在硬件标准化的基础上,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车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订阅不同的自动驾驶功能和智能座舱服务,实现车辆功能的个性化配置。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各种应用程序,智能网联汽车也将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出行体验。车企可以通过 OTA 升级不断更新和优化软件,为用户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全域协同的智慧出行将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方向。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技术,与道路基础设施、云端平台实现全方位的协同。在这种协同模式下,车辆能够实时获取道路状况、交通信号、其他车辆等信息,实现智能驾驶和高效出行。道路上的智能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车流数据动态调整配时,减少车辆等待时间;车辆之间可以通过车车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驾驶,避免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云端平台则可以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配置。据研究预测,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的全域协同,城市拥堵率有望大幅降低,出行效率则将大幅提升。

可持续发展融合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的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将在推动绿色出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I技术将通过提升电动化水平,以及对车辆行驶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实现能耗的精准控制和优化。车辆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和驾驶习惯,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和驾驶模式,降低能耗。AI还可以优化充电网络布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为用户推荐最佳的充电地点和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等待时间。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提升,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有行业人士指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实施,当人工智能与汽车工业深度碰撞,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正在步步升级,从芯片算力到云端大脑,从单车智能到群体协同,这场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出行方式。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人工智能 +” 将推动智能网联驶向“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智能出行新天地,为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智能出行生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如何为智能网联汽车赋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2444

相关内容

“互联网+”之后,“智能+”将如何赋能未来新生活?
“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社会的变革引擎 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以“智”赋能 向“新”而行——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走深向实
先进AI技术,为智能汽车创造智能互联与自动驾驶的新可能
先进AI技术,为智能汽车注入智慧出行新动力
人工智能驱动汽车业加速奔跑
智能汽车技术深度剖析:AI如何重塑智慧出行的未来生态
智能汽车技术深度剖析:AI如何重塑出行方式的未来
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融合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快车道”
智能网联汽车助力未来出行畅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