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社会的变革引擎 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关于就业结构变革的思考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进步与社会问题#
事件
8 月26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 号)。(下文简称《意见》)分析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是我国在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AI)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从战略构想迈入全面落地实施的新阶段。这份文件立意高远、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措施全面,核心诉求是充分发挥我国在数据、产业、场景等领域的固有优势,通过AI 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重塑生产生活的底层范式,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最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从战略定位来看,它不仅将AI 视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工具,更将其升维为重塑生产关系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路径,突破传统行业边界与技术孤岛,构建以数据要素高效流动、算力普惠共享的新型生态系统,实现生产力大幅提升。
意见的核心目标通过清晰的“三步走”战略得以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与量化进度要求。到2027 年,核心任务是推动人工智能在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重点领域实现广泛深度融合,其中新一代智能终端(如AI 手机、电脑、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和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与行动能力的AI 代理)的应用普及率需超过70%,同时实现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显著增长、AI 在公共治理中作用明显增强、国际合作体系持续完善。展望2030 年,目标升级为AI 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率突破90%,使智能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与成果共享。最终到2035 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系列目标层层递进,勾勒出我国智能化发展的中长期蓝图。
为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意见部署了六大重点领域的“人工智能+”行动,构成政策落地的核心抓手。“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聚焦AI 对科研范式的革新,一方面通过建设科学大模型、推动科研设施智能化,加速“从0 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另一方面强化AI 与生 物制造、量子、6G 等前沿领域的协同,推动技术研发“从1 到N”的高效落地转化,同时还提出用AI 优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形成智能向善理论体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的关键在于培育“智能原生”新业态与新企业,这类企业的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完全基于AI,而非简单应用AI 工具,具体实践中涵盖工业全要素智能化(覆盖设计、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提升全员AI 素养)、农业数智化转型(智能育种、智能农机装备、AI 农业管理)以及服务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演进(在金融、交通、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智能终端与智能体)。“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则着力拓展智能服务消费新场景(如提效型、陪伴型应用及智能助理入口),并培育“万物智联”的智能产品消费新业态,探索AI 与元宇宙、脑机接口融合的新产品形态。
在民生福祉与治理能力提升层面,“人工智能+”行动同样展现出深度渗透与人文关怀。民生领域,行动致力于创造更智能的工作方式,既通过人机协同创造新岗位、赋能传统岗位,也注重AI 技能培训与就业风险评估,应对技术性失业挑战;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将AI 融入教学全流程,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与情景交互学习;打造更有品质的生活,推广AI 健康助手以提升基层医疗能力,繁荣AI 辅助的文化创作,同时发挥AI 在精神慰藉、养老托育、全民健身、“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的作用。治理领域,行动旨在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推动市政设施智能化与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城乡普惠;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构建涵盖自然人、数字人、机器人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赋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与网络空间治理;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提升空天地海一体化感知与智慧规划能力,强化环境监测预测与精准治理。而“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动则将AI 定位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一方面推动技术普惠共享以弥合全球智能鸿沟,另一方面积极共建全球治理体系,支持联合国主渠道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
强大的基础支撑能力是“人工智能+”行动落地的关键保障,意见为此系统部署了八项关键措施,形成覆盖技术、数据、算力、生态、人才、政策、安全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在技术基础上,强调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架构创新、高效训练推理方法及评估体系建设;在数据要素上,推动数据供给创新,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价值补偿机制、发展数据标注合成产业。算力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措施明确要求突破AI芯片与软件生态,建设超大规模智算集群,优化国家算力布局与“东数西算”工程,发展普惠绿色算力云服务。应用环境方面,将建设中试基地与共性平台,推动软件企业转型,培育AI 应用服务商,同时完善场景建设指引、容错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研制。开源生态与人才队伍是长期创新的动力,前者需建设社区、汇聚资源、培育项目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后者则推进全学段通识教育、完善学科布局、超常规培养领军人才、强化产教融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政策法规与安全能力则为行动保驾护航,前者健全国资投资制度、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发展长期资本并完善法律法规与伦理准则,后者聚焦算法、数据、设施、应用安全,防范黑箱、幻觉、歧视等风险,建立监测预警响应体系,坚持包容审慎的分类分级治理。
从战略意义来看,这份意见是继2015 年“互联网+”行动后,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如果说“互联网+”侧重通过连接与信息整合(如电商平台)赋能产业,“人工智能+”则更强调以算法优化与数据驱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决策(如工业AI 质检、医疗辅助诊断),覆盖范围更广、产业变革更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为根本。文件的显著亮点尤为值得关注:首次系统性提出培育“智能原生”企业,明确将“智能体”和“新一代智能终端”作为普及率核心指标并置于突出位置,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列为首要重点行动以强调AI 对原始创新的驱动作用,对开源生态建设提出更具体的创新要求(如将高校参与纳入评价),同时构建“超常规”的领军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增量政策为产业发展与投资指明了高潜力方向。
在组织实施层面,意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同时通过强化示范引领、总结经验、宣传引导与凝聚共识,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可以说,这份文件既是我国面向未来智能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它以清晰的战略目标、全面的重点行动、系统的基础支撑和有力的组织实施,描绘了2025-2035 年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宏伟蓝图,其发布将极大激发产业活力,加速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落地,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赢得战略主动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
“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将催生多领域的确定性机会与颠覆性潜力。在智能基础设施领域,政策对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国产AI 芯片及配套软件的需求,为参与国家级算力网络工程的企业与优化“东数西算”资源协同的数据中心服务商提供了长期增长空间;同时,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数据供给创新的要求,也使垂直领域数据资源池运营商、先进数据标注与合成技术服务商(尤其在生物医药、工业质检等场景)迎来扩张机遇,具备行业级大模型工程化能力的“模型即服务(MaaS)”“智能体即服务(AaaS)”服务商也将加速渗透市场。
产业智能化重构进程中,“智能原生”企业的培育是核心投资主线。工业领域需关注实现“设计-中试-生产-服务”智能联动的工业大脑平台、驱动工艺优化的AI 系统开发商及供应链协同工具供应商,尤其在汽车、电子等政策示范行业深度布局的龙头企业;农业领域,拥有基因编辑+AI 预测双技术的种业公司、全自主作业能力的农业机器人制造商、整合农情监测与生产管理的SaaS 服务商,将在政策补贴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下打开市场;消费领域则可沿2027 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的目标,布局传感器、端侧AI 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商,以及陪伴型智能体、元宇宙融合产品等新业态的创新标的。
民生改善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政策导向,也为特定场景注入持续动能。劳动力结构转型背景下,开发人机协同工具(如AI+RPA)的技术服务商与提供AI 技能再培训的职业教育平台,将受益于“减少 就业冲击”与“激发再就业活力”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领域,在县域医院落地辅助诊疗、医保控费的医疗大模型企业,以及结合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管理SaaS 的“居民健康助手”服务商,将随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政策加速放量;智慧治理领域,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如AI+能源管网监控)、政务服务智能审批系统供应商,以及构建“自然人-数字人-机器人”安全体系的城市级视觉物联网平台、工业安全AI 监管系统企业,具备较强的抗周期属性。
全球协同与开源生态的深化则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企业开辟新增长极。积极参与全球AI 治理规则制定的技术标准企业(如ISO/IEC工作组成员),以及能将智能电网、移动支付风控等“中国方案”复制到新兴市场的解决方案商,将受益于“弥合全球智能鸿沟”的合作机遇;开源生态方面,主导关键开源项目(行业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的头部企业与提供MLOps、模型压缩工具链的服务商,其生态卡位形成的开发者粘性与技术壁垒,将在政策激励高校参与开源的背景下转化为长期商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需同步警惕技术伦理与安全治理风险,强化标的筛选的合规维度。政策对算法歧视、数据泄露、模型“黑箱”等风险的高度关注,意味着具备隐私计算(如联邦学习)、模型可解释性(XAI)、安全测评认证技术储备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而对技术路径不清晰、数据来源存在合规瑕疵的标的,需保持审慎,监管对安全风险的强化治理可能加速行业格局分化。综合来看,投资主线应紧密贴合“基础能力→产业重构→场景落地→全球协同”的政策实施脉络,重点配置智能算力国产化、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农业科技、消费终端生态、开源技术标准五大赛道中技术护城河深厚、政策契合度高的领军企业,并将安全治理能力作为核心评估指标,以把握中国智能化转型的十年黄金期。
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3、市场竞争加剧。
网址:“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社会的变革引擎 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8478
相关内容
实在智能:人工智能未来生活的新引擎人工智能:推动消费革命的引擎
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的赋能与变革
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
事关人工智能!国务院发文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变革
方洁 付宏:DeepSeek——金融业智能化变革的新引擎
电子行业: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我国AI产业未来将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引领智慧生活变迁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