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稿·社会与生活」以色列被四龄童打碎文物修复后展出

发布时间:2025-09-03 04:35

制定公文草稿后需反复修改完善 #生活技巧# #职场沟通技巧# #公文写作#

【新华社微特稿】以色列一家博物馆的一件文物上月被一名4岁男孩打碎,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引发关注。该文物本月11日经修复后重新展出,馆方称这起事件具有“教育意义”。

据美联社报道,来自以色列北部的一家人8月23日参观位于以色列海法大学内的海赫特博物馆,家中最小的孩子不慎打碎一件至少有3000年历史的古瓮。媒体最初报道那名男孩5岁,后来修正为4岁。闯祸后,这家人逃之夭夭。

父亲亚历克斯·盖勒后来告诉媒体记者,这个4岁的小儿子一向活泼好动,当时父亲听到古瓮摔碎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心中默念“千万不要是我家娃闯祸”,无奈事与愿违。

馆方随后寻找这家人,但并非为了索赔。海赫特博物馆负责人茵巴尔·里夫林说,馆方认为这起事件具有教育意义,因此特意邀请盖勒一家再次前往博物馆,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过程。

被打碎的古瓮出土于以色列撒马利亚地区。馆方形容此瓮“非常少见”,因为同时期出土的其他瓮往往有残缺或破损。这家博物馆的办展理念是让人们尽可能近距离地欣赏文物,因此在展出时并未将瓮密封在透明展柜内。

修复专家利用3D成像技术,使用特制黏合剂修复了这只古瓮,但瓮体上可见裂纹,不复当初模样。

里夫林说,这件事传开后,在全球范围引发关注,舆论普遍对闯祸男孩持一定的宽容态度。她提醒广大家长,逛博物馆前最好先给孩子讲清楚相关规则,例如除非馆方明确标注,否则不能触碰展品。(完)(杨舒怡)

网址:「微特稿·社会与生活」以色列被四龄童打碎文物修复后展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2833

相关内容

【微特稿·社会与生活】服务社区 日本一学校开展“出租高中生”活动
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文物修复师,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
从破碎到完整:陶瓷器文物修复的艺术与科学
关于开展2025年“绿色生活 蓝色未来”少年儿童生态未来环保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
澎湃思想周报|巴以冲突中的儿童;社交媒体与复古诱饵
贾树:修复文物是在与古人对话
95项服务标准 打造儿童友好生活圈 万科物业发布行业首份《社区儿童物业服务手册》
“文物医生”匠心修复时光碎片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特色课程——《陶瓷修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