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00后文物修复师亲历万年下汤遗址:我在碎片中拼出远古生活
在突尼斯古城遗址中探寻千年文明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异国风情体验#
在五一假期,位于台州市仙居县的下汤遗址发掘和文物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中国最早的农业聚落之一,下汤遗址自2018年正式发掘以来,已经出土了400余件珍贵的文物,成为了考古界的热点话题。记者有幸跟随00后文物修复师侯心雨,亲身体验了文物修复的过程,感受那些埋藏在地下万年的历史遗存。
侯心雨,2022年大学毕业后便投身于下汤遗址的文物修复工作。在她的修复室,桌上摆满了剔刀、刷子、胶水等修复工具。这里的工作环境虽小,却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作为文物修复师,侯心雨的任务是将那些破碎的器物复原,向人们展示万年前先民的生活样貌。
这次修复的陶罐刚从地下挖掘出来,呈现出一块“土疙瘩”的模样,碎片与泥土混杂在一起。侯心雨提醒我,处理这些陶片时要小心翼翼,不能用刀撬,以免划伤陶片。在她的指导下,我用剔刀小心地剔除泥土,虽然过程缓慢,但每剔下一个小陶片时,那种期待和兴奋让人难以忘怀。
陶罐的拼接是整个修复过程中最有趣的环节,宛如玩拼图,但实际操作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同于拼图的规则,陶片的形状各异,互相之间难以对接。侯心雨教我从陶片的颜色和质地进行判断,并结合出土时的相应位置,逐渐找到了两块相邻的陶片。经过一番努力,陶罐的下半部轮廓终于初步显现出来。
侯心雨说,修复一个陶罐的时间可能从一天到一个月不等,关键在于细心和耐心。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复原的过程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对历史的热爱。看到一个个器物逐渐恢复原貌,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下汤遗址的发掘仍在持续,随着新器物的不断出土,侯心雨和她的同事们正将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带给更多人。她表示,文物修复不仅仅是工作,更是对过去的探索与理解。随着下汤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未来将有更多的人能亲身感受这段历史。
在侯心雨的带领下,我不仅体验了文物修复的过程,更感受到了那种对历史的传承与探索的热情。下汤遗址的故事,正通过这些年轻的修复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网址:跟着00后文物修复师亲历万年下汤遗址:我在碎片中拼出远古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2834
相关内容
跟着我们学文物艺术品修复 — 弘粹艺术品修复中心文物修复师,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
我在青岛修文物:让文物“重生”的幕后故事
探访喇家遗址受损文物修复现场:古老陶器重焕新生
我文物修复师,十年如一日,修复脆弱文物,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古家具修复师用200块碎木拼出清代紫檀椅
巧手拼接 匠心传承——“全国技术能手”陶瓷项目文物修复师群像
古家具修复师用200块碎木拼出清代紫檀椅!
浙图古籍修复中心“书医”:让古纸碎片重焕新生
走近洛阳非遗:手工古玩修复,让文物“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