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导航的“能”与“不能”
智能手表,时间与导航双重功能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旅行必备清单#
一
机器学习风云千载
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但正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舆服志》详细地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指南车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是一种“机器”导航系统。
1819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构思“差分机”用以提高乘法速度和改进对数表等数字表的精确度,并于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如果我们把这台机器称作第一代能辅助人类“学习”的机器,那么机器学习的发展至今至少也200余年了。中间又有几个里程碑事件,如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冯诺依曼规则。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1的总比分获胜,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深度学习”。
那么是什么是机器学习呢?听听两位大神的描述吧
“A machine ability to exhibit intelligent behavior equivalent to, or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of a human.” – Alan Turing
“Machines that are capable of doing any work a man can do” – Marvin Minsky
可见千百年来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制作一台能够辅助人类工作、具有“智能”机器。
二
人工智能浪潮百年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近百年的发展浪潮中,各个流派、各种技术悉数粉墨登场,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角色,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浪更比一浪高。
三
智能导航适时同风起
具体到导航定位领域,什么是“智能导航”?
这里不妨借用逻辑学中的一些概念,通常认为理性决策具有如下特征: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预定目标;只涉及做出什么决定 (不涉及背后的思考过程);决策目标可由结果度量表示;理性决策意味着最大化预期结果的度量。显然,“智能”导航首先是“理性”导航,即对每一个可用的导航传感信息,智能导航能根据感知信息提供的证据和先验知识,选择能使其性能度量最大化的决策。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智能导航均具备数学意义上“迷途知返”的能力。
智能导航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主要体现在: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等导航控制的各个环节模块。
感知:获得更丰富的声、光、电、磁、力等导航信息;分析: 具备认知+计算à预测能力; 决策: 可以实施机动、避障、路径和任务规划等;控制: 能够控制运行速度、姿态和航迹等。
四
知几、趣时与变通
智能导航具有以下几项基本能力:
“知几” ——实时感知和判断可用导航源;
“趣时”——自适应地改变导航策略;
“变通”——融合生成最优的导航控制指令。
时至今日,智能导航已经有很多应用,如视觉SLAM中对环境信息特征的提取、语义分割等等,极大丰富了可用的导航信息类型,提高了导航的准确度。
应用强化学习,还可以实现无人飞行器的自主导航控制等等。
五
乘风破浪会有时
虽然智能导航已经在无人车领域大放异彩,但是其性能远未达到知几、趣时和变通的“智能”标准。现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工具、方法仅仅是相关处理,尚无法解释因果关系,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能“呆若木鸡”。与此同时,有关智能的研究都在不断深入进行中。
首先是人类对智能的源泉“大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智能”的来源、工作记忆、行为决策、注意力调控、抽象规则、问题解决等等都只是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大脑还有顶叶、枕叶、脑干等相当大一部分功能区有待探索。
其次是已知人类大脑拥有100亿个神经元细胞,60万亿个神经突触,神经元上的放电信号形成我们的思维。但是,现实物理世界中,我们若用60万亿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放电实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产生思维的——显然,这里体现了一种高层对低层具有支配作用,思维形成的“涌现”本质,我们至今还不能很好地解释。
总之,从认知神经学的角度,“智能”的本质还有相当大的盲区有待探索,智能导航的研究和发展当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哥德尔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足够强的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在其中定义自然数的概念,必定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用哥德尔本尊的原话来描述就是:“逻辑失效的地方,智慧就诞生了”。我们现有的所有智能产品,其基本逻辑框架都是遵循某个数学体系建立起来的,那么就一定有不能证伪的逻辑判定,具体到导航中,会出现真实世界已经到达目标点,但是智能导航规划却无法体现的情形。
风物长宜放眼量,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导航终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
END
网址:智能导航的“能”与“不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3939
相关内容
智能导航AR智能导航
智能导航 SmartNavi
人工智能导航
准确的智能导航app
Python 人工智能实战:智能导航
本田智导互联的智能导航功能实用吗?
AR智能导航app
智能卫星导航
车位智能导航屏怎么用—停车场智能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