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统筹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合理布局家居空间可优化生活乐趣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品质# #家居环境优化#
建设“梅岭-西山”城市中央公园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推动市域国土空间资源优化利用。
科学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
南昌市将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脆弱的水土流失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在已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将布局集中、用途稳定、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按照城镇开发建设管控导向,科学划定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管控方式,边界外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
“十四五”期间,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市域一体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和城乡融合,构建中心城市、县级城区、乡镇、农村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城镇村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凝聚力,协同共建现代化大都市。更好发挥中心城市极核作用,加快人口集聚,增强都市区的科研、产业、医疗、教育、商务等功能。
建设赣江两岸城市历史文化魅力空间
打造风景如画魅力空间。“十四五”期间,发掘城市魅力空间。挖掘滕王阁、万寿宫、百花洲、进贤仓和绳金塔府城文化空间,八一起义纪念馆红色文化空间主题和洪都、江纺、南钢工业文化,建设赣江两岸城市历史文化类魅力空间。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凤凰洲文化中心、红角洲行政中心和空港、望城、瑶湖、莲塘四个片区为核心,打造都市风采类魅力空间。依托内四湖、瑶湖、艾溪湖、青山湖、象湖等河湖湿地,构筑山清水秀生态湖泊类魅力空间。
拓展郊野魅力空间。依托南昌“东水、西山、南泽、北洲”地域特色与各自历史文化特征,打造乡愁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渔樵耕读”四大主题片区,在中心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近郊地区设置4片特色魅力地区,加快建设“梅岭-西山”城市中央公园,将南昌特有的山水和文化保护地区嵌入到城市核心地区。延伸远郊魅力空间,通过农业和生态资源的挖掘利用打造6片远郊魅力空间。
加强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
“十四五”期间,南昌市将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构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实现城市“地上地下一张蓝图”,统筹形成地下轨道交通设施为基础,人防设施和停车设施为主体,地下市政、商业为补充的地下空间系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安全韧性程度。
结合人防工程,注重地下空间竖向分层和横向连通,加强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TOD)模式,推动轨道沿线主要站点立体开发。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编制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提升地下管线安全水平和承载力。近期充分开发利用浅层、次浅层空间,远期逐步探索次深层、深层空间的利用。到2025年,中心城区人均地下空间建设面积争取达到8平方米。
网址:南昌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统筹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5682
相关内容
简阳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新路径
城市“三生空间”优化与统筹发展
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江曼琦:城市“三生空间”优化与统筹发展
青海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广州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构建城乡优质共享生活圈
以空间格局优化为统领,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重使命要求
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国“十四五”|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