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广州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州市及各区领导分别发言并宣布今年各自的“任务书”。
其中,城中村改造作为目前城市建设、房地产托底等核心任务的重要支撑性工作,自然是不可避开的重点,具体来说,各区2025年旧改的重点计划情况如下:
1、越秀区:推进2大旧改项目。
2025年,越秀区要落地65个“攻城拔寨”项目,提速广州站及瑶台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安置房2000套以上,道路大中修项目30条以上。
包括:推进广州站高铁枢纽区、环市东中央活力区、东山口生命健康创新区的建设。
加快文园、动物园北门等地块挂牌出让,提速广州大道中、广大路地块开发建设,启动中山眼科中心、融通广场、东沙角“原拆原建”,支持建成中山医临床研究大楼、孙逸仙医院“逸仙医工数智中心”,推动中华广场等商业老地标升级焕新,力争释放楼宇产业空间20万平方米,高质量商业载体面积同比再增40%。
2、天河区:推进23条村旧改!
2025年,天河区要全覆盖推进剩余23个城中村改造和整治提升,力争今年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
天河中央商务区加快“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推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开园投产等各环节全面提速,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全力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区落地,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攻坚突破城市更新、科技成果转化,谋深做实“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
3、海珠区:重点推进3条村改造。
2025年,海珠区要“拆、治、兴”并举,康鹭片区6月底前完成首期地块35万平方米集体物业拆卸;加快三滘村、东风村首开区安置房建设,全运会前建成新中轴绿轴示范段。
力争申报上级政策资金和城中村专项借款超300亿元。
4、荔湾区:完成旧村改造投资125亿!
2025年,荔湾区要通过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村集体留用地开发建设、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工业用地“工改工”、老旧物业提质增效等六种途径,腾挪出6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解决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用地受限的问题。
投入38亿元,新建、改造提升道路105条、72公里;推进新旧两种模式城中村改造,力争完成投资125亿元。
全年将完成土地整备1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产业载体项目40个、443万平方米,建成载体16个、101万平方米。
5、白云区:城中村改造继续走在前列。
2025年,白云区要将推动城中村改造继续走在前列,完成改造投资280亿元、使用专项借款180亿元以上。
全年收储土地5000亩、重点基础设施征借地2000亩。
6、黄埔区:待定!
黄埔区在发言中,暂未明确提出2025年旧村改造的具体计划。
计划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探索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科产融合新路径,高标准规划40平方公里的莲塘-九龙湖-迳下“田园生态CBD”,着力打造科创活跃、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城市田园创新创业高地。
7、番禺区:推进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5年,番禺区要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加快实施柏堂村等项目。
8、南沙区:待定!
南沙区在发言中,暂未明确提出2025年旧村改造的具体计划。
2025年,南沙区要在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审批、村留用地开发等方面给予镇街更多支持。
加快推出1.5万亩工业用地,高标准建设6大产业园,打造集工业生产、居住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社区。
9、增城区:推进5条村旧改。
2025年,增城区要实施城市更新大攻坚行动,启动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100亿元,推进1000亩低效用地“工改工”。
挖潜置换存量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现有产业升级,导入新兴产业,创造新的产业生态。
10、花都区:待定!
黄埔区在发言中,暂未明确提出2025年旧村改造的具体计划。
2025年,花都区要加大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改造1000亩,新增158万方产业空间;加速工业用地收储,保障5000亩工业用地支持先进产业落地。
推动营商环境“更好更优”。加大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支持产业用房分割登记等政策支持力度。
11、从化区:推进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5年,从化区要加快推进东风村、禾仓村首开地块建设,积极谋划S118沿线和街口老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开展土地实物收储1500亩以上,新谋划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