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在“赶时间”? | 山水洲城记

发布时间:2025-09-06 09:24

为什么火车总是晚点?因为它们总是在‘赶时间’。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百态趣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赶时间”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口头禅。

“一遇到堵车,就特别不耐烦,甚至气急败坏”“不敢休息,稍微歇一会就有负罪感”“连刷剧都要开倍速”……科技进步本该为我们节省更多时间,让生活更加从容。可不少人反而陷入更深的“时间焦虑”当中,赶通勤、赶工作、赶吃饭,连休息和娱乐也要赶,仿佛成了被无形鞭子不停抽转的陀螺。

当“赶时间”的状态难以摆脱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非“赶”不可吗?时间都去哪了?我们又该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小学有篇课文叫《与时间赛跑》。而长大后,我们仿佛永远在与时间赛跑,而这种“赶”的状态,已悄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线处理”成了日常。

“我坐在位于布鲁克林的家庭办公室里,面前有三块屏幕,每块屏幕上至少开着七个应用程序。……我在有增无减的待办事项和混乱的日程表之间反复切换。”这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查莫罗-普雷穆季奇的一段自我描述。

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一项关于大脑多任务处理的开创性研究得出结论:大脑无法高效处理同时进行的任务,导致大脑在信息管理和在多任务之间切换的能力下降。看似忙碌不停,实际产出却越来越少,最终陷入“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的低效循环。


“即时响应”成了义务。

“收到请回复”已成为职场的高频词,延迟回复甚至会被解读为工作态度有问题,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也在不断模糊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许多人选择24小时待命,随时随地查看工作消息,周末假期也不敢完全脱离工作状态。这种持续的应激,让我们逐渐失去对时间的掌控感,以至于工作时难以真正专注,休息时也没法彻底放松。

“碎片时间”也被填满。

我们习惯在排队时看短视频,在吃饭时追剧,在睡前刷社交媒体,一有放空的片刻,总会下意识打开手机填补“空白”,好像“留白”就是对时间的浪费。即便身体歇着,大脑也在不停处理碎片信息。可越是抓住每分每秒,越是让我们筋疲力尽。


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不断“赶时间”,却始终停不下来?

“快”就是“好”吗?

企业习惯性将响应速度直接等同于敬业态度,我们也渐渐学会用效率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于是,“越快越好”成了一种普遍的认知误区。但效率的本意,是创造价值,而不只是省下时间。为了赶作业,学生敷衍了事;为了赶进度,职场人忽略细节;为了赶规模,企业牺牲品质。“好”与“快”并非总能兼得,一味求“快”时,“好”就容易被牺牲。

被困在“加速循环”里。

2020年9月8日,《人物》杂志发表了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深度调查报道。正如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所说,现代社会正经历一场“系统性加速”的变革。加速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成了一种不得不跟上的强制节奏。我们一边批评内卷,一边又主动加入其中,生怕稍慢一步就会被抛弃。这种弥漫的焦虑推着我们不断向前,至于到底要去哪里,反而变得模糊。“社会时钟”在背后嘀嘀嗒嗒,我们却在紧跟它的步伐里误以为这就是安全感。

慢下来后要做什么?

“慢下来之后,我要做什么?”仅仅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让很多人感到无措。当时间突然真正空闲下来,我们不但很难放松,反而更容易焦虑,甚至自我怀疑。于是我们主动用忙碌填满日子,用“赶时间”来逃避思考。但这种逃避所带来的充实,终究是短暂的。那些未被正视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忙碌?


如何走出“时间焦虑”,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我们真的慢不下来吗?

很多人之所以总在“赶”,是因为内心默认了“快就是好”“慢就是懒”。但时间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生活的容器,装载着每一刻的体验。我们不必永远冲刺,适当的停顿并非懈怠,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长期受健康状况所限,生活节奏缓慢。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低效”时光中,他完成了宏大细腻的《追忆似水年华》。调整心态,张弛有度,才是对抗时间焦虑的根本之道。

贪多嚼不烂,不如专注。

任务一多,人容易陷入“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循环。真正高效的人,懂得做减法,把精力聚焦于真正重要的事,排除干扰、深度投入。例如,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大幅削减产品型号,仅聚焦几款核心产品,最终带领苹果重新崛起。这种专注不仅能带来流畅而充实的心流状态,也更有可能产出扎实的成果。不求快、不贪多,完成一件,再下一件。稳扎稳打反而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敢不敢给生活“留白”?

谷歌公司推出“20%时间”政策,允许员工将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Gmail、Google News、Google AdSense 等多个广为人知的产品确实最初就是由员工在这些“自由时间”里孵化出来的。

这些时刻看似没有直接产出,却能够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激发出新的灵感。留白不是虚度,而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当我们不再用“忙碌”自证存在,不再靠“秒回”维系关系,我们才真正拿回了时间的指挥棒,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时间不语,却自有答案;心若有定,便不惧匆匆。

愿你我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深耕、渐悟、从容生长。

作者/郑伟生

编辑/刘丹 校读/谈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你为什么总在“赶时间”? | 山水洲城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7967

相关内容

居住在大美山水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为什么二手衣服在非洲很受欢迎
登山那么苦,你为什么还要去?
亚洲腹地旅行记
为什么灵感来的时候,你总在洗澡?
您在欧洲探险时唯一需要的行李清单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随便进山徒步
您在欧洲探险时唯一需要的行李清单 – Hostelworld Travel Blog
连续5年荣获“亚洲杰出潜水目的地”,菲律宾为什么值得?
自驾游该带什么你知道吗,赶紧收藏起来,多年自驾经历总结清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