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多一份闲适

发布时间:2025-09-08 04:20

享受悠闲午后,是给自己的一份心灵滋养。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悠闲午后时光#

让心灵多一份闲适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肖川教授在《教育的力量》一书中曾说:“忙碌是一种病毒,它使得我们慵懒、麻木、平庸和琐屑。”有位名人也曾经说到:“我不愿有一个塞满知识的大脑,而愿意有一个思维开阔的头脑。”如果一个人整天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没有时间去储备知识。没有深刻的思考哪来工作上的改进?没有知识的储备哪来水平的再提高?所以,平日里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份闲适。

也许你会说,我的工作总是很繁忙,闲适从哪里来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看看哪些工作是无效的,哪些工作是不必花大力气去做的,哪些工作是有弹性的?然后根据分析采用相应的精简措施。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样一减一挤,心灵自然就闲适了。

有了闲适的时间,不等于心灵就空虚了。作为教师,一定要恰当利用闲适的时间,使自己更加充实。比如:

锻炼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想,我们每位教师肯定都听过一些老师为了工作而失去自己健康身体的事迹。这些事迹的确令人感动,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成为我们效仿的对象。我们的工作不应该以自己身体健康为代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不但不能继续为教育做贡献,而且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再者,作为教师,如果整天病恹恹的,总是处在萎靡不振的状态下,学生看着会舒服吗?没有好的心情,哪来的愉悦学习?只有身体健康,才具备工作的条件;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才具备给学生以阳光教师形象的条件。

修炼基本功。肖川教授提出了教师的五项修炼,即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眼神、着装。也就是仪态要充满活力,表情要从容镇定,言谈要谦和有度,眼神要友善睿智,着装要大方得体。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洋溢出蓬勃的朝气,才能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也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阅读写作。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此,肖川教授有详细的分析: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基础和条件。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否则,诲人不倦就只能是无休无止的唠叨,空洞的说教,就只可能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就只可能是“教”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生活在新世纪的孩子,他们每天都会从家庭、社会、媒体、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中接受信息、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知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就不会满足学生的需要,久而久之,即使学校不淘汰我们,我们也会被学生所淘汰。所以,每天即使再忙,我们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读书看报写作,还可以几个人针对自己读过的书籍进行交流,这样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读书收获。水涨船才会高,我们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闲适出智慧,闲适出灵感,闲适出成就。只要教师的大脑丰盛起来,不愁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闲适”起来。

网址:让心灵多一份闲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2644

相关内容

于忙碌中还心灵一份安适
给心灵一份淡淡的安暖,心悠闲,人安然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空:如何让心灵安定一生?
找到一份静谧,给心灵一点小憩,让自己属于自己……
守护一份宁静,让心灵充满阳光
“捐一本闲书,献一份爱心”—我们的倡议
这是一份特别的心灵休憩时光
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
工作繁忙?学会忙里偷闲,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探索心灵深处的闲适与智慧 ——读《li式闲语》有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