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汽车维护小技巧 给大家分享几个日常养车的小妙招
[汽车]汽车电池的日常维护 #生活技巧# #汽车维修#
1/1
日常汽车维护小技巧
给大家分享几个日常养车的小妙招,让你的爱车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第一招:轮胎检查不能马虎
平时停车的时候多瞄几眼轮胎,看看有没有划痕或者鼓包。胎压也要定期测一测,太高太低都不好,不仅影响安全,还会让轮胎提前退休。像朗逸这样的家用车,胎压保持在2.3-2.5bar就刚刚好。
第二招:机油保养要上心
机油可是发动机的"血液"啊!经常拔出来机油尺看看,油位在刻度线中间就OK。如果发现机油变得黑乎乎的或者太稀了,那就该换新机油啦。
第三招:车内清洁要勤快
车里要经常打扫,特别是空调出风口这些地方。不然灰尘积多了,一开空调全吹脸上,多难受啊!
第四招:灯光检查要仔细
大灯、转向灯、刹车灯都要定期检查。要是哪个灯不亮了赶紧换,晚上开车灯光就是你的"语言",能让其他司机明白你要干啥,安全第一嘛!
记住这些小技巧,你的爱车就能少生病,多陪你几年啦!

05‑24
相关推荐
国民家轿 一步到位,上汽大众朗逸(lavida)限时8.38万元起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汽车品牌,上汽大众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凭借 “油电同进” 的战略布局,在燃油车与新能源领域双线发力,既延续了德系造车的深厚底蕴,又紧跟绿色出行的时代趋势,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而在大众的产品矩阵中,上汽大众朗逸(Lavida)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德系品质坚守与贴合国民需求的定价策略,早已坐稳 “国民家轿” 的标杆位置。如今,上汽大众为回馈千万用户的信赖,推出重磅限时购车福利,让这款经典车型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为追求高性价比的家庭消费者带来 “一步到位” 的购车选择。此次优惠力度堪称诚意满满,消费者购买上汽大众朗逸(Lavida),起售价低至8.38万元,这一价格直接击穿同级别德系车型的性价比天花板。更值得关注的是,购车还可享受动力总成终身质保,从根源上解决用户的售后顾虑;同时叠加 3000 元以旧换新补贴,无论消费者现有车型是否为上汽大众品牌,都能轻松降低购车门槛。这样 “价格让利 + 售后保障 + 置换补贴” 的三重福利组合,还有2年0息的优惠金融政策,无疑为近期有购车计划的家庭提供了绝佳契机。能成为 “国民家轿”,上汽大众朗逸(Lavida)的实力绝非偶然。自 2008 年上市以来,朗逸家族累计销量已突破 500 万辆,每一位车主的选择,都印证着其过硬的产品力。在品质把控上,朗逸延续德系造车的严谨标准: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打造,关键部位的刚性与抗碰撞性能经过多轮严苛测试;内饰则选用环保亲肤材质,即使是新车也能有效降低异味,为老人、孩子营造健康安全的驾乘环境,真正做到 “家用更放心”。在设计层面,上汽大众朗逸(Lavida)精准拿捏不同家庭的审美需求,推出双前脸设计方案:点阵式星空前格栅搭配锐利的 LED 大灯,营造出年轻时尚的运动感,适合追求个性的年轻家庭;横贯式精工前格栅则以沉稳大气的视觉效果,契合注重成熟质感的用户偏好。内饰同样提供两种风格选择,无论是简约雅致的纯色搭配,还是带有缝线装饰的运动设计,都能与不同家庭的用车场景完美适配。动力表现上,上汽大众朗逸(Lavida)搭载的 1.5T EVO II 净效发动机堪称 “高效节能典范”。这款发动机融入了多项高端技术:保时捷同款的 VTG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让动力输出更平顺,扭矩峰值可达 250N・m,超车、爬坡轻松应对;MAP 双通道热管理系统与 APS 等离子缸体超耐磨涂层,则进一步优化了燃油经济性,百公里油耗低至 5.54L,且可加注 92 号汽油。按每年行驶1.5万公里计算,相比同级别高油耗车型,每年能为家庭节省近千元油费,长期使用成本优势显著。智能配置方面,上汽大众朗逸(Lavida)更是打破 “家轿配置简陋” 的刻板印象。车辆搭载的 IQ.Drive 智驾系统,具备 L2 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包含 ACC 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等实用功能,长途驾驶时能有效减轻驾驶员疲劳,提升行车安全性;12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与 10.25 英寸数字液晶仪表组成的 “双屏联动”,操作流畅且信息显示清晰;MOS 3.X 智慧车联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在线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全家出行时轻松实现 “动动嘴就能控车”。此外,前排座椅配备加热、主驾 6 向电动调节、双区自动空调、KESSY 无钥匙进入 / 一键启动等越级配置上汽大众朗逸(Lavida)也一应俱全,全系标配的无线 Carplay&Carlife,更是解决了手机与车机互联的痛点,让日常通勤与长途旅行都更具便捷性。从品质到设计,从动力到智能,朗逸始终以 “满足家庭全方位需求” 为核心。此次 8.38 万元起的限时优惠,不仅是上汽大众对产品实力的自信,更是对国民家庭的贴心回馈。无论是日常接送孩子、周末全家出游,还是节日长途返乡,新朗逸都能以稳定的性能、舒适的空间与智能的配置,成为家庭出行的可靠伙伴。对于追求 “一步到位” 的消费者而言,这样一款兼具品质、性价比与实用性的国民家轿,无疑是当下购车的优选之选。
大江网
23小时前
6万多落地,大众家用车“掀桌子”,丢掉智能配置主打一个实用,到底值不值? 朗逸这个名字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一直是家用车市场的常青树。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燃油车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大众这次推出的朗逸新锐,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掀桌子”行动。它不再追求智能化、网联化,而是回归汽车的本质——一个能载人、实用、可靠的代步工具。这种做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格外另类。先说这车的外观吧,朗逸新锐虽然定位入门,但外形上基本保留了朗逸家族的设计语言。前脸依然是大众标志性的横向格栅,简洁而富有辨识度。侧面线条流畅,尾部略显保守,整体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这种设计或许不够惊艳,但胜在耐看,不容易过时。对于很多不追求个性、只想低调出行的用户来说,这种”不张扬”的设计反而是优势。你能感受到大众对设计的克制,它不想用花哨的外观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实用性来打动消费者。内饰方面,朗逸新锐同样走的是务实路线。这车的内饰布局很传统,没有当下流行的大屏幕,没有炫酷的氛围灯,更没有智能语音助手。取而代之的是物理按键、简易的中控屏和组合仪表盘。乍一看,确实有点”上一代”的感觉。但用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物理按键的好处——开车时不用看屏幕,手摸着就能调节空调、音量等常用功能,安全性反而更高。座椅采用的是织物材质,虽然没有真皮座椅那么高级,但透气性好,夏天不会粘背。整个内饰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实用,没有多余的装饰,也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成本。动力系统是朗逸新锐的一大亮点。它搭载了大众经典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5kW,扭矩145N·m,匹配5速手动或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亮点,但实际驾驶中表现得相当均衡。市区行驶时动力响应及时,高速巡航时又能保持较低的油耗。实测百公里油耗只有5.8L左右,这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很不错的表现。对于日常通勤代步来说,这套动力系统完全够用了。它的表现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好帮手,不会给你带来激动人心的加速体验,但绝对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说到智能配置,这可能是朗逸新锐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它没有自适应巡航,没有自动泊车,没有车道保持,甚至连倒车影像都是选装的。在如今智能化配置几乎成为标配的市场环境下,朗逸新锐显得有些”另类”。但仔细想想,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些智能配置真的必不可少吗?多少人买了带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最后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这些功能?朗逸新锐用最实在的价格,满足了用户最基本的用车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智能系统故障带来的烦恼。这种”返璞归真”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智慧。定价方面,朗逸新锐着实让人意外。官方指导价在8.59万-10.39万元之间,但实际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这车在很多地区已经可以做到”6万多落地”了。这个价位,放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同样是大众品牌的宝来,落地价通常都在10万以上。朗逸新锐能做到这个价格,一方面是因为它确实砍掉了很多”非必需”的配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众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策略。与同价位的其他车型相比,朗逸新锐在空间、动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预算有限、又不想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朗逸新锐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那么,朗逸新锐究竟适合什么样的人呢?我认为,它最适合那些注重实用性、预算有限的家庭用户。比如刚需代步的上班族,或者给家里老人买的第二辆车。这类用户对车的要求很简单——安全可靠、省油经济、维修保养成本低。朗逸新锐正好满足了这些核心需求。当然,如果你是追求驾驶乐趣的年轻人,或者需要彰显身份的商务人士,那朗逸新锐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它就像一件基础款的T恤,没有花哨的设计,但穿着舒适,百搭耐用。抛开营销话术不谈,朗逸新锐确实有其短板。首先是安全配置相对简单,虽然基本的安全气囊、ABS、ESP等都有配备,但缺少了一些更高级的主动安全系统。其次是内饰用材偏硬,中控屏幕尺寸偏小,整体质感与上一代朗逸相比有所下降。此外,后排座椅不能按比例放倒,实用性受到一定影响。这些问题虽然不至于成为”退票”理由,但确实是消费者需要权衡的因素。大众推出朗逸新锐,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汽车市场的现状。一方面是新能源车的崛起给传统燃油车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朗逸新锐以”减配降价”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径。它不与那些智能化、网联化的车型正面交锋,而是聚焦于那些只需要一辆”够用”的代步车的消费者。这种策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还需要市场的检验。说到底,朗逸新锐值不值,关键看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只是想买一辆可靠耐用、省油经济的代步车,那它绝对值得考虑;如果你追求的是科技感、驾驶乐趣或者身份象征,那可能需要看看其他选择了。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你觉得一辆回归本质的”纯粹座驾”,会是当下浮躁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还是一个无奈的市场选择?#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汽车达人俱乐部
2天前
太惨了!8月轿车销量揭晓:国产包揽前四,朗逸第八,Model 太惨了!8月轿车销量揭晓:国产包揽前四,朗逸第八,Model8月轿车销量榜出炉了。数字冰冷。却灼热人心。国产车真的崛起了吗。看榜单前三——星愿、宏光MINIEV、秦PLUS。全是自主品牌。全是新能源。周均销量破万。不是偶然。是蓄谋已久的爆发。它们不再只是“便宜的选择”。而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你还在说“国产车不行”?睁开眼看看。第四名是谁——海鸥。又是比亚迪。又是纯电小车。四强全部被国产包揽。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燃油时代。我们追了三十年。现在。弯道超车。不是口号。是现实。但——朗逸第八。不是第七。不是第九。是第八。上汽大众的老将。还在坚持。没有崩盘。没有断崖。每周销量稳定在万辆边缘。像一个老兵。沉默。但不肯退场。轩逸呢。第二周销量回落。说明什么。东风日产的终端压力在增大。曾经的“销量王”。如今要看着国产新能源在前面狂奔。它跑得不慢。可别人更快。燃油车的舒适区。正在被一点点侵蚀。最让人唏嘘的是Model 3。第十六。不是第一。不是前三。是第十六。特斯拉曾经是新能源的代名词。现在?被比亚迪、五菱、长安、零跑……一个个甩在身后。它还是那个“科技标杆”吗。用户开始问:“就这?”我们曾为它尖叫。为它排队。为它放弃燃油车。现在。它成了“普通选手”。不是它退步了。是对手进步太快。小鹏MONAM03四周销量破7000。一款新车。刚上市。零跑B01。同样势头凶猛。这些名字。五年前你听都没听过。而比亚迪呢。秦PLUS、海豹06、秦L、海鸥……前十占四。这不是品牌力。是“产品海啸”。每一款都精准卡位。每一段价格都覆盖。你想要省钱?有秦PLUS。你想要个性?有海鸥。你想要性能?有海豹。它不给你选择其他品牌的理由。五菱呢。宏光MINIEV。第三。第三啊。一辆三万块的小车。能上销量榜前三。它卖的不是车。是“出行自由”。年轻人第一辆车。老年人代步车。城市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它重新定义了“刚需”。长安Lumin。五菱缤果。这些小车。不豪华。不智能。但它们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因为市场是分层的。不是所有人都要L3自动驾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800V快充。有人只想要:便宜、可靠、能遮风挡雨。燃油车真的死了吗。没有。你看帕萨特。迈腾。凯美瑞。B级车市场。依然稳健。尤其是凯美瑞。第四周回升。说明什么。中年用户的忠诚度还在。他们不追热点。不看直播间。他们信口碑。信4S店。信“开十年不坏”。宝马3系。奥迪A6L。没进前十。但销量没崩。豪华品牌的基本盘还在。只是——声量小了。以前是“标杆”。现在是“备选”。新能源的攻势太猛。猛到连BBA都要低头。充电网络在扩展。政策在倾斜。用户教育完成了。从“要不要买电车”变成“买哪款电车”。这就是质变。未来一年。关键期。燃油车靠混动续命。雅阁插混。凯美瑞混动。都在发力。但能撑多久。当比亚迪的混动做到3.8L/100km时。你还觉得“省油”是燃油车的优势吗。新势力呢。小鹏MONA。零跑B01。它们证明了一件事:用户愿意给新品牌机会。只要价格够狠。产品够扎实。不需要“情怀”。不需要“历史”。市场正在重新洗牌。我们站在一个转折点上。回头看。燃油时代落幕的钟声已经敲响。向前看。新能源的战场才刚刚开始。比亚迪是赢家。但不会是最终赢家。因为用户永远在追求更好的选择。下一次销量榜。会不会有新面孔。会不会有奇迹。我等着。你也等着。变革。从不止步。
星曜聊车
2天前
朗逸车主必看,方向盘右下侧小机关,老司机都常忽略! 现在咱们很多家庭都买了车,汽车确实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就拿大众朗逸来说,这款车在国内的保有量非常大,累计销量早已突破了五百万辆大关,可以说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国民家轿”。很多人开着朗逸,对它的三大件、油耗表现都挺满意,觉得这就是一辆踏实可靠的代步工具。但实际上,我们每天接触的这台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和“体贴”得多。许多厂家在设计车辆时,会加入一些非常实用,但又不太会主动宣传的小功能,它们就像是设计师留给车主们的“小惊喜”。如果我们能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爱车还有这么多隐藏的本领,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大忙,或者让日常用车变得更加舒心。我们先从驾驶员每天都要握在手里的方向盘说起。方向盘左侧区域的那几个按键,是定速巡航功能的控制区。不少朋友,特别是经常在市区里开车的,可能几年下来都没用过一次,觉得这功能离自己很遥远。但只要你跑一次长途高速,就会发现它的好。设想一下,在路况良好、车辆不多的高速公路上,你把车速稳定在一百一十公里每小时,然后伸手按下“SET”键,仪表盘上会亮起一个绿色的巡航图标。从这一刻起,你的右脚就可以从油门踏板上解放出来了,车辆会自动保持你设定的速度前进。这对于动辄几百公里的长途驾驶来说,能极大地缓解脚踝的疲劳感。如果想微调速度,直接按“+”或“-”键就行,每按一下通常对应速度变化一公里每小时,比用脚控制要精准得多。当前方有慢车需要减速时,只要轻点一下刹车,巡航功能就会立即自动解除,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这个功能的设计,可以说就是为了适应我们国家日益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让长途出行变得更轻松惬意。方向盘的右侧,则整合了多媒体和通讯功能。切歌、调音量这些基本操作大家都熟悉,但那个语音控制按钮,很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摆设。其实,现在的车载语音系统,尤其是在很多合资品牌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如科大讯飞等)深度合作后,识别的准确率和智能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在开车时,视线离开路面去操作中控屏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而通过语音控制,你只需要按一下按钮,然后说出“导航到某某地方”或者“播放某位歌手的歌曲”,系统就能帮你完成,双手不离方向盘,视线不离路面,这才是科技服务于安全的最直接体现。再把视线移到中控台。在多媒体屏幕下方,通常会保留一排实体按键。这种设计并非落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平衡。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触摸的“肌肉记忆”来盲操这些常用功能,比如切歌、返回主菜单等,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全触控大屏无法比拟的。而在空调控制区,如果你的车是双温区自动空调,一定会有一个“SYNC”按键。这个单词是“同步”的意思。它的作用,就是解决车内一个常见的“矛盾”:主驾驶觉得温度合适,副驾驶却觉得太冷或太热。当“SYNC”灯亮起时,主副驾驶的温度是同步调节的;当按下此键使其熄灭后,副驾驶一侧的温度就可以独立调节了。这样一来,两个人可以享受各自最舒适的温度,互不干扰。这一个小小的按键,体现了设计者对驾乘人员个性化需求的关怀。另外,朗逸的手套箱里也藏着一个巧妙的设计。部分车型的手套箱与空调风道相连,里面还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开关。夏天开着空调时,把这个开关打开,冷风就会吹进手套箱,放几瓶饮料进去,不一会儿就能起到冰镇的效果,堪称一个“车载小冰箱”,这个功能成本不高,却非常实用。说到便利性,车钥匙和车门上的功能也值得一提。在炎热的夏天,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后,车内温度能轻易达到五六十度,一打开车门热浪扑面。其实,你完全不必忍受这种“桑拿”。在走向车辆的路上,提前拿出遥控钥匙,长按解锁键不松手,你会看到四个车窗会一同缓缓降下。这样在你上车前,车内的高温空气就已经提前置换得差不多了。反过来,当你停好车熄火后,发现某个车窗忘了关,也不必重新通电去关窗。下车后,直接长按锁车键,所有未关闭的车窗,包括天窗,都会自动关闭锁好。这个功能对于记性不太好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强迫症福音”。主驾驶车门上的车窗控制按键,除了可以一键升降自己的车窗外,如果持续向上拉起或者向下按住超过两秒钟,也能实现全车车窗的一键升起或降下,在需要快速通风或者确保所有车窗都关闭时非常方便。除了这些,车辆里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关乎安全和人性化体验的“隐藏功能”。比如“伴我回家”功能,在你夜间停车熄火、锁车离开后,车辆的大灯并不会马上熄灭,而是会继续为你照明一小段时间(通常是30秒,时间可以在车辆设置里调整),照亮你回家的路,给人一种被守护的温暖感觉。还有转向灯的设计,当你需要临时变道时,不必将转向灯拨杆完全拨到位,只需要轻轻地拨动一下,转向灯就会自动闪烁三次(有些车型可以设置为五次)然后自动熄灭。这个动作被称为“变道辅助闪烁”,既能清晰地向后车传递你的意图,操作起来又十分优雅便捷。再比如,为了应对一些极端紧急情况,车辆的后备箱内部通常都设有一个隐藏的逃生开关,大多是荧光色的拉环或者盖板,让被困人员可以从内部打开后备箱逃生,这个功能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它的存在。此外,座椅头枕下方通常也有一个不显眼的按钮,按下去才能将头枕完全拔出,这也是一个安全设计,防止头枕在碰撞中轻易脱落。
赛道狂飙汽车
2天前
燃油车再胜!6月周榜:国产无缘前八,朗逸夺冠 朗逸卖了3万台,轩逸、途观L紧随其后,凯美瑞、迈腾、帕萨特集体杀进前六——这不是某场年终冲量战,而是2024年6月第四周燃油车的真实销量榜单。 更扎心的是,前八名被合资车型包揽,国产燃油车最好的成绩是吉利星越L,排第九。你没看错,就在新能源车铺天盖地宣传“颠覆”“革命”的时候,燃油车悄悄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开着星越L跑了趟川西,又借朋友的朗逸体验了一周城市通勤,回来再看这份榜单,突然觉得:燃油车的“基本盘”,不是靠情怀撑着,而是靠实打实的可靠、便利和成熟体验在硬扛。合资“铁三角”:朗逸、轩逸、卡罗拉,为什么越卖越狠?先说那个登顶的大众朗逸。很多人笑它“老气横秋”,可你去4S店看看,中年夫妻、小老板、网约车司机,清一色把它当首选。为啥?我试驾那周,上下班高峰期堵了三个小时,朗逸的1.5L自吸+6AT组合稳得像块石头。 油门响应线性,变速箱不抢不拖,空调制冷猛,座椅虽硬但支撑到位。它不炫技,但每一项都做到“够用且不出错”。这背后是大众几十年的底盘调校哲学:稳重优先于激情,舒适让位于可靠。 风阻系数0.29Cd,不算顶尖,但配合轻量化车身,百公里油耗5.5L左右(WLTP工况),市区堵车也就7L出头。你说它没科技感?但L2级辅助驾驶现在也下放到高配车型了,ACC+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该有的都有。再看日产轩逸,坐进去第一感觉:这哪是车?这是移动沙发!日产的“大沙发”不是吹的,我身高1米8,后排翘着二郎腿,头顶还有一拳空间。 1.6L+CVT的组合,动力是“佛系”输出,但胜在平顺省油,百公里5.2L,一箱油跑800公里不是梦。它的设计理念就俩字:省心。还有丰田卡罗拉,虽然没进前十,但它和RAV4荣放、卡罗拉锐放组成的“混动三人组”杀进前十,说明什么?丰田的THS混动系统,已经让“油车”和“电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试过卡罗拉锐放双擎,低速纯电行驶几乎无感,中高速发动机介入也极其顺滑。它的本质还是燃油车,但油耗干到了4.5L/100km,还不用充电。 这种“混动平权”,对家庭用户太有杀伤力了。B级车集体反扑:凯美瑞、迈腾、帕萨特,为何突然“香”了?更让我意外的是,凯美瑞、迈腾、帕萨特三款B级车同时杀进前六,月销均破六千。要知道,B级车可是新能源冲击最猛的战场,Model 3、比亚迪汉、小鹏P7i个个来势汹汹。但你看这三款车,价格集体下探,终端优惠后,迈腾1.4T入门版不到18万,帕萨特2.0T低配不到20万,凯美瑞2.0L混动落地22万左右。 这个价位,你买新能源,可能只能上入门版;而买它们,直接享受B级空间、合资品牌背书和成熟的售后体系。我开过朋友的迈腾330TSI,2.0T+7速湿式双离合,动力随叫随到,底盘厚重感是星越L这种国产车暂时还模仿不了的。 尤其跑高速,120km/h稳如老狗,风噪控制得极好。它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C)调校偏保守,雨天过弯会提前介入,安全感拉满。凯美瑞呢?TNGA架构带来的低重心设计,让它开起来不像传统日系“飘”,反而有点德系的扎实。 转向手感轻但精准,适合城市穿梭。混动版的静谧性尤其出色,发动机启动时几乎无感。它的安全配置也够硬,全系标配TSS 2.5+,L2级辅助驾驶体验不输新势力。国产燃油车怎么了?星越L孤军奋战,帝豪们面临“替代危机”再看国产阵营,仅吉利星越L、博越L、长安CS75 PLUS三款入榜前20,且星越L排名最高也才第九。 这背后,是国产燃油车在新能源浪潮下的集体焦虑。星越L能杀出重围,靠的是“降维打击”:2.0T+8AT,轴距2845mm,内饰三联屏,价格却卡在14-18万区间。 我开它跑川西,高原爬坡动力储备充足,8AT换挡逻辑清晰,比很多合资的双离合更稳。但它的问题也明显:油耗偏高,市区轻松上10L,底盘滤震偏硬,后排中间凸起高。而像博越L、CS75 PLUS,虽然销量破4000辆,算不错,但相比巅峰时期动辄过万,已是退步。它们的困境在于:产品力不差,但品牌溢价不足,消费者在同价位更愿意选“混动合资”或“纯电新势力”。更惨的是帝豪这类传统走量车型,直接被新能源替代。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鸥一出,谁还买6万块的燃油小车?不是国产车不行,是市场变了。豪华品牌“下沉”:BBA守住30万防线,奥迪A4L有点悬豪华车这边也有趣。宝马3系、5系,奔驰C级稳守30万级市场,奥迪A6L靠商务需求撑着。 但奥迪A4L位次下滑,奔驰E级被电动EQE分流,说明电动化对高端市场的冲击已经开始。我试驾过新款3系,宝马把操控和舒适平衡得越来越好。 即使是低功率版,ZF 8AT+后驱的组合,弯道极限依然让人上瘾。它的L2级辅助驾驶虽然不如新势力激进,但稳定性高,不“抽风”。而奥迪A4L,虽然换代在即,但现款终端优惠大,性价比高。可问题也在这——优惠大,说明品牌力在松动。 加上电动Q4 e-tron价格下探,不少消费者开始犹豫:“我花30万,到底是买个燃油奥迪,还是个电动新贵?”真实用户怎么说?听听他们的选择理由我在懂车帝论坛翻了上百条真实车主反馈,挑两个典型的:一位杭州网约车司机说:“我开了五年轩逸,跑了80万公里,除了换刹车片和轮胎,没大修过。 省油、空间大、维修便宜,这车就是为我这种人设计的。”另一位成都宝妈说:“我本来想买比亚迪宋PLUS DM-i,但老公坚持要星越L。 开了半年,他觉得动力强、配置高,我觉得三联屏带娃方便,就是油耗高点,但能接受。”你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选择自然不同。 有人要省心耐用,有人要动力配置,没有绝对对错。横向对比:星越L vs 途观L vs RAV4荣放我们拿三款热门SUV对比:维度吉利星越L大众途观L丰田RAV4荣放动力2.0T+8AT2.0T+7DCT2.0L自吸+CVT空间轴距2845mm,后排宽敞轴距2731mm,够用轴距2690mm,偏紧凑油耗市区10L+市区9L左右市区7.5L左右配置三联屏、L2辅助驾驶全系高配配置实用但不堆砌安全配置高,科技感弱底盘扎实但偏硬滤震好,舒适性强偏硬朗,路感清晰结论: 星越L赢在配置和空间,途观L胜在均衡和品牌,RAV4荣放靠可靠和低油耗。你想要啥,决定了你买谁。未来怎么看?燃油车会消失吗?我的判断是:短期内不会。原因有三:补能便利性:充电桩还没到“像加油站一样普及”的程度,尤其三四线城市。使用成本:虽然油贵,但燃油车购置价低、保值率稳、维修便宜。技术进化:混动、高效自吸、小排量涡增,燃油车也在进步。但长期看,新能源是趋势。 合资品牌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国产燃油车则要找到差异化——比如星越L的“越级体验”,坦克300的“越野场景”,捷途的“旅行+”定位。写在最后这份销量榜,不是“燃油车胜利”的宣言,而是市场多元化的证明。有人爱电车的安静智能,也有人爱油车的踏实可靠。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适合你的车。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在你心里,一辆“好车”的标准是什么?是省油耐用,还是科技炫酷?你会因为新能源的浪潮,放弃燃油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是爱开车、爱琢磨车的XXX我,咱们下期见。
条件有限哇
2天前
朗逸车暗藏二十余机关,方向盘按钮最多,车窗空调还有彩蛋 有时候我就在想,汽车厂家是不是骨灰级段子手——你掏个二十几万,买回来一台朗逸,结果开了五年才发现,原来这车上暗藏着二十四个机关,比你家老房子的地板砖还多。现在都讲究“用户体验”,可谁敢保证,如果地球人都体验一遍自己车的所有按钮,厂家会不会偷偷开香槟庆祝:“终于有人发现我们藏的彩蛋了。”咱们朗逸车主圈,最常见的群体画像就是:一边傻乎乎按错按钮,一边嘴硬说“这车简洁,够用”。其实,厂家早就给你设计好一套“爽点大全”,只是你每天只会按喇叭,偶尔开个音响。尤其是方向盘那点门道,吊打市面上百分九十的路人司机,可见大部分人连自家方向盘长啥样都没研究明白。说白了,车是买来开的,但你活成了车的配件,就差给空调递杯水了。先说方向盘这块——真真正正的老司机魔法棒。你以为这玩意就是让你右拐左拐,其实厂家压根没想让你这么浪费资源。全场最隐蔽的技能点就在方向盘左下和右下那堆密密麻麻的小按钮。左边啥?定速巡航。懂?字面意思:定速,上路用,巡航,开航母吗?你平时根本看都不看,五一堵在高速,左脚不知道往哪放,右脚麻得像东北冻梨,其实只要轻轻一点“SET”,爽歪歪。加速减速都在手边,你的右脚甚至可以闲到思考宇宙意义。但多数人情感表达还是靠身子往前探:“堵死了!累死了!”你不“SET”,你SET谁?右手边更精彩,直男最爱的多媒体。你女朋友一上车,第一句话肯定不是“你这个定速巡航怎么玩”,她八成会琢磨怎么一键关掉你的口水歌。切歌、接电话、调音量,甚至还有一颗“语音召唤阳光开关”的按钮——听起来像AI,其实只会把你叫成猪。只要不拿它下火锅,朗逸方向盘的小机关实打实帮你操作一切,堪比老司机的金手指。部分车型甚至背后安排了换挡拨片——手动切D+、D-。自己开赛车不是梦,就是成绩单拿不出来,车友聚会吹起来倒是很溜。中控台也是一座藏着乾坤的小城堡。按键排得比宫廷大厨切黄瓜还整齐,每次开车登基,即将掌管一国之冷气与音乐资源。大部分人开半年都认不全这些按钮,不敢乱按,生怕按出个火箭升空。其实呢,最低阶的收音机、蓝牙一看就会用,最多还会播报天气预报,让你能无聊时与自动女声互喷两句。如果你一不小心考古出车辆设置菜单,里面还有调灯光延迟、倒车雷达灵敏度——一不留神成了人车合一的建模师。空调控温区也没打酱油。冷暖随心无非两句,但讲究人家专门给你配了“SYNC”——前后合力,各吹各的。不合适?调来调去,你妈夏天坐前排能享受雪糕体验,你老婆后排活成人肉烤地瓜。再不济,别忘了内外循环,一按就是与雾霾说掰掰,按错,迎风而上。夏天有空调,手套箱还埋了冷风道,有些精明鬼能在里面塞几瓶冰啤,年底聚会夺命“神器”。就是下车别忘了拿出来,不然第二天你会告别新手上路,变身科目三实习生:带酒驾味的酸爽人生。继续往下一滑,档把区域堪称火星基地。自动挡按钮貌似是最无聊的存在,大多时候你认为按它就是“职业病”,有时还多余。其实呢,你熄火切N挡或者一脚踹进S挡,全靠它保驾护航。别以为D挡一挂一路光明,厂家还给你安排了S挡——刷刷升转速,听听发动机喘气,当自己是F1小将。啧啧,这么设计就是为了让你下班堵车时,能抚慰自己那颗没熄过火的厉害心脏。真正老司机还爱上“手动模式”,档杆往右一推,手自一体随便你玩,左手奶茶右手挡杆,嘴里还不忘吐槽3200的油耗。关键是,玩归玩,别一不留神自己“手动高潮”,到最后开着开着成全自动熄火。厂家的恶趣味你永远猜不到,尤其他们偷偷在档把底下捏几个小机关,偶尔给你来个“按住释放”,体验一把真人密室逃脱。钥匙、车门也藏着黑科技。第一天提车,师傅教你:“按一下开一门,按两下全家出动。”你只会当“傻瓜按钮”使,可朗逸不甘心。锁车长按,你自以为在压马路,事实上所有车窗天窗都能齐刷刷关上。解锁长按,窗户又跟着降,夏天想假装加班,提前通通风也显得人性光辉。类似的小聪明还在车门车窗按钮——你一直按住,窗户就像开封羊肉汤,咕嘟咕嘟自己上上下下。看起来老土,关键时候省事。一米五的中年男性也能体验到一米八的猎豹视角。安全带高度可调,大多数网友会觉得这是照顾孩子,讲真的,这功能也就给你试一次,剩下都是“买一送一”,厂家是真的怕你撞出段子。头枕小按钮?藏得比你小时候压岁钱还深,按下去,头枕立马就能卸,再想枕着打盹,只有在洗车行偷着乐。还有外人永远发现不了的隐藏彩蛋。“伴我回家”大灯功能,造得跟暖男一样。停车后,灯一闪,为你的人生之路续航。你以为自己穿越到了英剧午夜巴黎,实际是怕回家路上把自个儿闪瞎。转向灯轻触闪烁——三下五下随你调,堪比rap battle里的freestyle。想变道耍帅,多按几下瞬移失败。厂家操心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万一你比较手黑,没完没了玩中控大屏,总有崩溃卡顿那一天。别怕,长按开机键十秒,重启秒变新婚夜。要是你在后备箱被锁,也别哭着喊救命,后备箱自带“逃生开关”,谁说生活不能像谍战片。每个细节玩成顶级彩蛋,真要啥有啥,一年不用一次,用一次想给大V写情书。于是啊,咱朗逸车主的精分人生也就这么开始了:开车三年以为掌控一切,其实不过是脚踩沼气池,看云翻车难。厂家设计那么多机关巧思,是希望你有一天能像发现淘宝隐藏红包一样,得瑟一回。不然老老实实从A点到B点,和做个螺丝钉有什么分别。开车生活里,就差一只德州扑克的胆了。你要问这么多功能,到底哪个最有用?真没准,千人千面。今天是车窗一键降下救了你俩条,不定哪一天座椅头枕按钮让你惨绝人寰。但说到底,车是让你生活变得有趣一点的机器,它的小机关,就像中年人的小秘密——用不用得上,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还能撩起一点生活的波澜。翻译成人话:没事多按两下,不出意外你只是掉点电,出意外了你说不定能提前体验到世界的恶意。谁懂呢,也许哪天你就成了朗逸隐藏机关的头号玩家,走哪儿都是车友圈的活宝。当然,万一哪个机关你一生都没用上,也别自责,毕竟能把自己安全送回家,才是真正的隐藏成就。最后,愿你和你的朗逸共同进化,互相解锁,一路笑着到下一个红灯,顺便给百无聊赖的生活按个“N”挡。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Oc678767FZ88
2天前
又是大胜!6月燃油车销量巨变:朗逸登顶,逸动瑞虎8落榜前十 又是大胜!6月燃油车销量大变天:朗逸以2.5万辆登顶,时隔半年再度卫冕,而曾被寄予厚望的逸动、瑞虎8却双双落榜前十——这背后,到底是德系品质的强势回归,还是自主品牌燃油车的阶段性失速?我翻遍乘联会发布的2025年6月燃油车销量榜,越看越觉得这盘棋,没那么简单。朗逸凭什么“杀”回来了?说实话,看到朗逸重回榜首,我第一反应是:这车真有这么香?毕竟在新能源车狂卷智能和性能的当下,一台“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A级轿车,凭什么月销2.5万辆?我特意去试驾了一圈新款朗逸。坐进驾驶舱那一刻,你不会觉得惊艳,但也不会挑出毛病。它的设计哲学,就是“不犯错”。中控布局规整,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空调旋钮的阻尼感调得刚刚好——这些细节,老司机一上手就懂。不像某些新车为了追求“极简”,把空调温度都藏进三级菜单。动力方面,1.5L自然吸气+6AT的组合,账面数据平平(暂无具体马力数据),但实际开起来,平顺性是它的最大武器。红绿灯起步不窜,高速巡航不抖,油耗还稳定在6L/100km左右(基于车主反馈)。我问了身边一位开了五年朗逸的老哥,他说:“这车最狠的是——你开三年,它还是像新车。”这话听着朴素,但恰恰戳中了家用车的核心:可靠。反观轩逸,虽然销量紧咬(2.45万辆),但试驾时那套CVT变速箱的“橡皮筋感”还是存在。尤其在市区频繁加减速时,动力响应总慢半拍。朗逸赢的,不是参数,是驾驶质感的“踏实感”。星越L:自主品牌燃油车的“高光时刻”榜单第三的星越L,是前十里唯一的自主品牌选手,月销突破2万,堪称“国货之光”。我开过星越L,第一印象是:这车真大!轴距2845mm,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内饰用料也下血本,麂皮+木纹饰板,氛围感直接拉到20万级水准。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底盘调校。它不像传统国产车一味追求“软”,而是带点德系的韧劲。过减速带时,悬挂能快速吸收震动,车身不晃。高速变道时,侧向支撑也足够,不会有“船感”。这背后,是CMA架构的功劳——沃尔沃的技术底子,确实不一样。不过,星越L的1.5T和2.0T两款发动机,油耗控制略逊于德系对手。车主群反馈,市区油耗普遍在8.5L以上。它赢在“越级体验”,但成本,终究要用户买单。德系“六巨头”围剿,日系为何节节败退?榜单前十,德系占六席:朗逸、速腾、迈腾、帕萨特、途观L、探岳。日系仅剩凯美瑞、RAV4荣放、锋兰达三款车勉强支撑。卡罗拉、逍客甚至跌出前40,天籁、雷凌销量仅6千辆左右,同比下滑明显。为什么?我试驾过卡罗拉双擎,省油是真省(4.5L/100km),但开起来像“移动沙发”——转向轻飘,路感模糊,高速超车还得深踩油门。日系车的“舒适哲学”,在年轻消费者眼里,已经变成了“无趣”。而德系车,哪怕是一台10万级的朗逸,也坚持“精准转向+扎实底盘”的调校。这种驾驶参与感,是日系车近年逐渐丢失的“灵魂”。逸动、瑞虎8为何“落榜前十”?长安逸动月销1.1万辆,排名16;瑞虎8也破1.5万辆,但未进前十。很多人觉得意外,毕竟这两款车口碑一直不错。我开过新款逸动,设计确实年轻,双联屏、电子挡把一应俱全。但问题也出在这——车机卡顿、语音识别不准,成了高频槽点。有车主吐槽:“导航刚说‘前方右转’,车机就死机了。”这种体验,在智能化时代,致命。瑞虎8胜在空间和性价比,2.0T动力也够猛。但内饰塑料感强,NVH控制一般,高速风噪明显。它像一个“实用主义者”,但少了点打动人的细节。相比之下,朗逸、速腾这些德系车,赢在“均衡”二字——没有短板,就是最大的长处。真实车主怎么说?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一位朗逸车主说:“我买它就是因为省心。三年没进过4S店,除了保养,啥毛病没有。”星越L车主则坦言:“内饰高级,但油耗比预期高,市区基本9个油。”有位瑞虎8车主吐槽:“第三排坐成年人太憋屈,还不如放倒当后备箱。”这些声音,比销量数字更真实。横向对比:朗逸 vs 速腾 vs 星越L维度朗逸(1.5L)速腾(1.5T)星越L(2.0T)动力平顺但偏弱响应快,150马力猛,238马力油耗约6L/100km约6.5L/100km约8.8L/100km内饰质感实用,塑料感强精致,德系风格豪华,用料扎实底盘表现扎实,有韧性更运动,支撑强宽大,稳重智能化基础够用中规中矩功能多,偶卡顿结论:你要省心耐用,选朗逸;要动力和驾驶感,选速腾;要空间和档次,选星越L。燃油车还有未来吗?很多人说燃油车已死。但6月榜单告诉我们:只要还有人追求可靠、平顺、低使用成本,燃油车就有市场。德系的胜利,不是技术碾压,而是对“家用车本质”的深刻理解——不是炫技,而是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自主品牌也不是没机会。星越L的成功说明:只要堆料到位、调校用心,国产燃油车也能杀出重围。但逸动、瑞虎8的“落榜”,也提醒我们:智能化不能只靠硬件堆砌,用户体验才是核心。未来,燃油车不会消失,但会越来越“精品化”。那些靠低价走量、忽视细节的车型,终将被淘汰。各位车友,你怎么看?你是愿意为德系的“踏实感”买单,还是更爱国产车的“高配置”?如果让你在朗逸、星越L、凯美瑞中选一台家用车,你会怎么选?你觉得燃油车还能撑多久?评论区聊聊!(PS:有车友问我高尔夫为啥只有3789辆?我查了,现款高尔夫主打小众市场,定位运动,不走量。雷凌销量不及蒙迪欧,可能和终端优惠、营销策略有关,具体数据暂无官方解读。)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有问题尽管问!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溪桥说车
2天前
新款朗逸Pro实车曝光,超4米7+怀挡,搭隐藏门把手+贯穿尾灯 新款朗逸Pro实车现身,长超4米7+怀挡,配隐藏门把手+贯穿尾灯。各位车友,朗逸Pro真的来了! 不是预告图,不是渲染图,而是网友实拍的街头实车图。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它已经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阶段,上汽大众的“销量王”要换新装上阵了。52.3万辆的上半年销量背后,朗逸家族功不可没,而这次的朗逸Pro,不只是改款,更像是一次“越级”升级——你看那大嘴前脸、隐藏门把手、贯穿尾灯、怀挡设计,哪一样不是以前只在帕萨特Pro上才有的高级货?这哪是朗逸?分明是“小帕萨特”下放家传武学了。它到底值不值这个期待?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好好聊聊这台即将搅动A级轿车市场的“准爆款”。外观:从“家常菜”到“精致料理”的蜕变第一眼看到朗逸Pro,我脑子里蹦出的就是:“这车变精神了。”以前的朗逸,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中庸但耐看。而这次,它直接把帕萨特Pro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搬了过来,气质立马不一样了。前脸最抢眼的,就是那个**“大嘴”式进气格栅**。它不再是简单的横条镀铬,而是分成了经典版和星空版两种风格。经典版用横幅镀铬+“L”形导风槽,稳重有余,但略显保守;星空版才是我心中的“完全体”——熏黑星钻格栅+“C”形熏黑饰条,视觉上更宽、更低趴,运动感直接拉满。再加上全新设计的上扬LED大灯组,眼神犀利得像在说:“别小看我,我可不好惹。”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居然上了贯穿式LED灯带+发光Logo。这在过去,可是B级车甚至豪华品牌的“特权”。现在下放到A级车,科技感和仪式感瞬间到位。晚上点亮那一刻,你就是街上最靓的仔。车身侧面,4720mm的车长比现款多了42mm,视觉上更显修长。溜背式造型让车顶线条更流畅,风阻系数估计会有优化(具体数据暂无,但设计逻辑如此)。隐藏式门把手的加入,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对整车风阻和科技感的又一次提升。不过我得提醒一句:北方冬天用车,这玩意儿结冰了咋办?这可是个现实问题,老铁们得心里有数。尾部设计,贯穿式尾灯+“LAVIDA”字母标识+发光Logo,三件套齐全。这不就是帕萨特Pro的“缩小版”吗?辨识度没得说,夜晚一亮,谁都知道这是大众家的新贵。轴距2688mm没变,说明后排空间大概率和现款持平,家用足够,但别指望越级。内饰:看不见的升级,才是真功夫目前内饰只有细节图,但结合大众最新的设计趋势,我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悬浮式中控大屏+矩形全液晶仪表,这套组合拳在ID.系列和帕萨特Pro上已经验证过,科技感强,信息清晰。屏幕尺寸虽然没公布,但以朗逸的定位,12英寸左右的概率最大。车机系统大概率是MQB Evo平台的最新版本,支持无线CarPlay、车联网、OTA升级等功能。就怕系统反应慢,这点大众得优化好,不然再大的屏也白搭。最大的变化,是那个“怀挡”。没错,换挡杆没了,变成了方向盘后的旋钮式怀挡。这设计,我在帕萨特Pro上体验过——一开始不习惯,用熟了真香。好处是中控台下方多出一大块储物空间,手机、钱包随便放,再也不用担心挡把碍事。而且怀挡操作更顺手,尤其在堵车时频繁换挡,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安全又方便。内门板的拉杆式开门设计,也是隐藏门把手的配套升级。这细节很讲究,拉杆的阻尼感和材质触感,直接决定车内的高级感。希望大众别在这上面省钱,用点软包材质,不然塑料感一上来,整个氛围就垮了。至于用料,朗逸Pro大概率还是以硬塑料为主,毕竟成本摆在这。但只要做工精细,接缝均匀,视觉上不廉价,问题就不大。毕竟,家用车,耐用比豪华更重要。动力:稳字当头,不求惊艳动力方面,朗逸Pro继续提供1.5L和1.5T两款发动机,参数和现款一致:1.5L最大功率81kW(110马力),1.5T为118kW(160马力)。传动系统预计还是6AT(1.5L)+7速干式双离合(1.5T)。这组合,我太熟了。1.5L适合佛系驾驶,市区代步够用,油耗低,保养便宜;1.5T才是主力,动力充沛,高速超车不虚,就是那个干式双离合,低速时偶尔会有点顿挫,但只要你开得平顺,它比AT还省油。没有混动,没有插电,更别说纯电。这在2025年,听起来有点“保守”。但你要知道,朗逸的用户要的是啥?是皮实、省心、保值。这套EA211+DSG的组合,经过百万车主验证,故障率低,维修方便,二手车也抢手。大众这是在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竞品对比:朗逸Pro的“天时地利人和”咱们拿它和两位老对手比比:丰田卡罗拉和本田思域。卡罗拉:省油、可靠,但内饰老气,动力肉,开起来像“买菜车”。朗逸Pro在设计和动力上明显更年轻、更有力。思域:运动、个性,但悬挂偏硬,后排空间一般,适合年轻人,不适合全家用。朗逸Pro则更均衡,要颜值有颜值,要空间有空间。再看价格。现款朗逸起售价12万左右,我估计朗逸Pro起售价会在13万上下。如果1.5T版本控制在15万内,那真是“杀疯了”。毕竟,你花A级车的钱,享受B级车的设计和配置,谁不心动?用户声音:真实反馈,最有说服力我特意问了身边两位朗逸车主:老张,35岁,开了5年朗逸:“省心!5年没大修,油耗6.5L,就是内饰太塑料,开久了腻。”——朗逸Pro的内饰升级,正好解决他的痛点。小李,28岁,刚提卡罗拉:“省油是省油,但一踩油门,那发动机声儿跟拖拉机似的,尴尬。”——朗逸1.5T的动力平顺性,完胜。这说明啥?用户要的不是极致省油,而是“全面不犯错”。朗逸Pro,恰恰就是冲着这个去的。未来展望:燃油车的“最后一舞”?现在新能源车风头正劲,但别忘了,燃油车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充电不便,燃油车的便利性无可替代。朗逸Pro的出现,说明大众还没放弃燃油市场。它用最新的设计、最新的交互、最成熟的动力,告诉消费者:“我虽然不新潮,但我最靠谱。”这会不会是燃油A级车的“巅峰之作”? 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这类车型可能会越来越少。现在买一台朗逸Pro,说不定是最后一次体验“纯正燃油家轿”的机会。定价猜想:多少才合适?最后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定价多少合适?如果1.5L起售价12.99万,正常;1.5T起售价14.49万,有竞争力;如果能给个1.5T顶配不超过16万的“王炸价”,那销量肯定稳了。各位车友,你觉得朗逸Pro卖多少钱合适?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挑几个典型问题,下期专门回复。顺便说个花絮:那天我去拍实车,车主还不知道这是新车,问我:“这帕萨特mini版卖多少钱?” 你看,连普通人都看出它的“越级”气质了,这设计,真到位。总结一下:朗逸Pro不是颠覆,而是一次精准的升级。它把帕萨特Pro的设计下放,把隐藏门把手、贯穿灯、怀挡这些“高级货”塞进A级车,既提升了形象,又保留了大众最拿手的“三大件”可靠性。它不炫技,不堆配置,而是用“刚刚好”的方式,满足大多数家庭的需求。它可能不是最惊艳的车,但很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在新能源浪潮下,你还会为这样一台“靠谱”的燃油车买单吗?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条件有限哇
2天前
10万预算选大众,朗逸空间多,宝来配置新 我这人买车就图个痛快,但同一预算下选车这事,真心是个头疼活儿。10万块钱,怎么买辆靠谱的大众?摆在桌上的选项无非两兄弟:宝来和朗逸。一左一右,大众家轿里的双子星,你说选谁心里不发虚?就这一道选择题,多少人研究半天还是下不了决心。为啥大家都卷在这两台车里犹豫?它们到底动了你钱包里的哪根弦?今天咱们干脆抛开那些看着头大的参数表,聊聊老百姓买车到底绕不开的几个问题,看看到底是谁在“掏空”你的钱包。先扯远点儿,选车是不是得先问自己一句:你买车干嘛用?很多人嘴上说拉风,心里还是琢磨着“家用”两个字。其实“家用”这事一点也不简单,掏出10万块,总得要它毛里毛孔都发挥价值。大城市开车,空间不够愁死人;小地方跑乡道,动力不给力恨死你。因此,挑车光看广告词没用,也别听那啥“销量王”,得看自己用车场景。敢问第一:你是为面子买车,还是为里子买车?这事一拆开,就能看出来两车的路数有点跑偏——宝来外形新潮,运动范足,一看就是给爱耍酷的小年轻准备的。前脸犀利,尾部收紧,车身线条够棱角,停小区里就是那种一眼能认出的“有点追求”。有的人买车就怕自己看腻了,宝来好歹一季度里能捯饬点新意出来,至少不是大街上随处可见那类“工薪脸”。朗逸就没那心思,走的妥妥稳重路线,看起来踏实,招人放心。全家出动买菜、送娃、偶尔丈母娘坐个后排,绝对不会让人挑出毛病。尤其老一辈一看,瞪眼夸这车“像单位领导那种”。这外形虽然不“炸街”,但用起来顺眼,每代升级都很保守,这份“长盛不衰”的本事,咱这些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很难不心动。第二问:你买车,会不会嫌空间不够大?又有几个给自己预算卡死买小钢炮的?普通家庭无非想着装点快递、偶尔搬个小家具,要真把那点车厢空间摆出来,还是得计较实际得失。看数据,各算各的有优势。朗逸后备箱比宝来稍微大些,后排腿部空间也富裕点,坐多了人不太压抑。逢年过节一家五口装行李,朗逸后备箱能多塞俩气球。谁家不发愁老人腿短、小孩一会儿睡一会儿闹,后排够用很重要。不过宝来也没白干,它车身宽度在朗逸之上,后排头部空间有点优势,大块头做进去也不闷。更厉害的是,宝来后排座椅能按比例放倒,装点长货或家里的杂物特别方便,这对青年租房族或者爱搬家的人来说显得很实用——别小看这功能,关键时刻能省好几趟快递钱。如果你家三天两头搬东西,那宝来真能帮上大忙。所以,你是空间党,选谁还真得认真盘算。第三问:动力强不强,你在不在乎?这玩意儿太分人了——有的人买车奔着动力去,上高速、超车、偶尔玩个驾控“激情小试”;有的人就是家门口接孩子,动力过剩也用不上。关键问自己一句,你到底在城里堵车多,还是经常长途奔波?宝来主推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是1.5T,动力很冲,踩下去就给你反馈,百公里油耗也不高,年轻人喜欢“推背感”肯定首选,不说跟飞一样,至少不窝囊。不像有些自然吸气的老爷车,一脚下去半天不见动静。朗逸有两个极端——1.5L自然吸气,适合特务实的家庭,平顺耐造,打不坏,舍不得修,磨磨蹭蹭但从不叫事。想省心省力,还就得选它。1.5T版本动力跟宝来差不多,但变速箱用的是7速干式双离合,这玩意懂车的人都知道,保养要精细点,用几年要换变速箱油,后期维修可能花费不小,选它得考虑点小麻烦,但日常开那油耗表现不能说没有优势。所以,你倾向于哪种动力?愿为激情买单,还是只求稳稳当当,小修小补不操心?这事你不想明白,选车就只是一场赌博。第四问,真正价值在哪里?你掏钱图啥?所有人买车,都被那句“性价比”洗脑,可每个人的性价比其实完全不一样。宝来的终端优惠差不多是遇到活动就砍,指导价高但优惠大,差不多入门价能做到6.98万,貌似乍一看朗逸吃亏,其实朗逸指导价低,优惠一般;两兄弟算清楚,实际价格咬得很紧,只不过宝来让利更直接些。宝来的配置向“新科技”倾斜,倒车预警、并线辅助、手机无线充电、车侧雷达,车都快成小机器人了,能用的都先给你装上,能让你花小钱享大功能,谁能拒绝?城市年轻人晚上跑网约车、白天送外卖,这些功能直接提升体验。朗逸反倒在按摩舒适上更舍得,前排座椅加热、主驾腰部支撑、氛围灯、OTA升级、语音助手——啥是智能用车,啥是舒服,你嘴里说不需要,其实用的时候真有用。寒冬腊月腰酸背痛,不用忍着难受开两小时,懂生活的家庭用户都会认可这些配置值钱。所以性价比到底是给面子还是给里子?你掏十万,是冲着“买菜快”还是冲着“乘坐爽”?这钱投下去,其实是选择未来三四年用车方式。第五问是隐藏的:到底谁才最会掏空你的钱包?很多人只算裸车价,殊不知养车才是最大的花销。德系品牌虽然名声在外,实际售后价格、保养成本、汽油吃多少、零配件换多少,那一笔账都要精打细算。宝来涡轮机虽然省油,但高速跑得多保养频率高,涡轮出了小毛病可不便宜;朗逸自吸好修好养,但有些小毛病积攒下来,一不小心也是笔大额支出。还有保险、税费、油费、停车费,吭哧再算一遍,才知道谁更“会掏空你的钱包”。你要真拿车年年跑两万公里,还是逢年过节才开出去串门,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几十块能解决的。最后得问问:你选的,是兄弟车还是兄弟价?俗话说鸡头凤尾各有妙处,宝来和朗逸本来一母同胞,如今各走各路。有的人坐宝来就喜欢甩得帅,“我就是不一样”;有的人用朗逸就爱那份妥当,“老人孩子都坐着放心”。没有绝对的错对,只有适合不适合。你要是图运动,图新鲜感,开车有点“激情”那味儿,宝来几乎不让你失望;你要是家里人多,用车频率高,小毛小病烦不起,朗逸就能让你安心。这就是选择,没人能替你搞定,但假装不纠结是不现实的。等到最后一刻,你真的拿着钱包到店里看车,心里那道秤才最重。其实啊,买车也不用跟自己较劲到底。谁说十万块必须掏空钱包?你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节奏、用车场景,许多所谓的优缺点都能调和起来。宝来和朗逸,本就是给中国家庭“对号入座”的选择题。你看重动力、喜欢新科技体验、预算有限,别管心里还能不能负担,宝来就是你的菜。你家人多、老人小孩每天都坐、偶尔还得拉点东西,朗逸才让你用得放心顺心。最后还是那句老生常谈——选车没有绝对正确答案,有的是自己生活里的实际选项。与其为“飙车快”还是“全家舒适”纠结,不如先给自己的钱包打个算盘,把未来几年的养车账算明白。你花得值,才掏空得甘心。你觉得自己选对了,钱包有一瞬间的心动。德系家轿这场PK,牌面是朗逸和宝来,实际是你和你的生活,谁更懂你,谁才是真正“终极赢家”。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徐琳雁
2天前
大众未止步!7款重磅新车将至:朗逸Pro领航,新凌渡L焕颜 大众没躺平!7台重磅新车排队登场:朗逸Pro领衔,全新凌渡L换脸你以为大众开始“佛系”了?错!就在我们以为德系品牌慢半拍的时候,大众正悄悄憋着大招——近半年销量稳居合资第二,手握近10万台成绩单,接下来要一口气推7款重磅新车。不是小改款,是真刀真枪的“换脸”升级,甚至要造出最后一款纯燃油新车。这波操作,是绝地反击,还是未雨绸缪?我扒完资料,越看越觉得:大众这次,真没打算躺平。一、全新凌渡L:从“德系宽体轿跑”到“西装暴徒”,它要动真格了先说最让我心跳加速的——新款凌渡L。这车原本就凭无框车门+掀背尾门圈了一波年轻粉,现在?它要玩真的了。第一眼看到前脸,我就愣了:大嘴格栅直接拉满,L型镀铬条像獠牙一样刺出,日行灯眉上扬,配上贯穿灯带和发光Logo,这哪还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宽体轿跑”?这分明是冲着领克03+、现代伊兰特N这些性能小钢炮来的。我试过现款凌渡L,底盘扎实,但1.4T总让人觉得“差一口气”。现在好了——1.4T正式下岗,换装1.5T EA211发动机,最大功率118千瓦,动力更稳,油耗更优。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GTS来了!搭载高尔夫GTI同款2.0T发动机,162千瓦最大功率,熏黑套件、红标GTS、双边双出排气、黑化Logo……这配置,直接把“性能”两个字焊死在车尾。你可以说它不够纯粹,但以大众的调校功力,这台GTS开起来的底盘韧性和转向精准度,我敢打赌,绝对比同价位的国产性能车更“德味”。试想一下:15万出头买台带无框车门、掀背尾门、还有2.0T“西装暴徒”内核的轿跑,谁不心动?不过我得提醒一句:GTS的油耗和保养成本,可不会陪你“西装”优雅,钱包得掂量掂量。二、速腾L换代:撞脸迈腾,是“平替”还是“偷懒”?再看一汽大众的销量支柱——速腾L。这次换代,外观直接“抄”了迈腾B9的设计语言,细长大灯、发光Logo、IQ.LIGHT矩阵大灯,整一个“小号帕萨特”。但最让我捏把汗的,是它上了隐藏式门把手。我知道这是趋势,可北方朋友冬天咋办?资料说了:具备破冰功能,支持感应、触控、遥控三种解锁方式。听起来靠谱,但我还是想亲自试试——零下20度,结冰后能不能一秒弹开?这事儿,纸上数据不如一次真实体验。尺寸上,车长干到4812mm,比现款长了一截,但轴距还是2731mm,空间提升有限。内饰倒是跟上了时代:大屏+电子怀挡+保留物理按键,这组合我给满分——科技感有了,盲操也方便,不像某些新势力,空调都要点十次屏幕。动力呢?继续1.5T+7速干式双离合,118千瓦输出。这套系统我熟,平顺性不错,但激烈驾驶时降档反应还是慢半拍。你说它没进步?确实。但你说它够用?也真够用。关键是——遥控钥匙都换成迈腾同款了,这“情绪价值”拉满,预算有限又想体验德系高级感的人,谁能不心动?三、朗逸Pro:不是换代,是“精神换代”上汽大众的朗逸Pro,可能是最懂中国市场的“聪明车”。它不叫“全新朗逸”,而是叫“Pro”——意思很明白:我不换代,我升级。外观直接“套娃”帕萨特Pro,双前脸设计(经典横幅+星空黑网),贯穿灯带,隐藏式门把手……车长也加到4720mm,比现款大一圈。这哪是朗逸?这分明是“小帕萨特”。我跟一位朗逸老车主聊过,他说:“我就图它皮实省油,别搞太花哨。”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要颜值、要科技感、要“看起来贵”。朗逸Pro正是冲着这波人来的。动力还是1.5T和1.5L可选,没惊喜,但也没硬伤。关键是,它和现款朗逸同堂销售——低配走量,高配走情,上汽大众这盘棋,下得稳。四、大众的“燃油绝唱”与“电动三剑客”如果说以上三款是“现在进行时”,那接下来的才是“未来式”。外媒透露:8月亮相、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的全新T-ROC(探歌),将是大众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车。它会搭载全新1.5T油电混动系统,最大功率201-206马力,扭矩350-400牛·米——比现款探歌的160马力、250牛·米强太多。这像是大众给燃油时代的“谢幕演出”,体面,且有力。而未来,大众的重心明显转向电动:ID.AURA、ID.EVO、ID.ERA三款新车已在路上。ID.AURA:对标Model 3,定位智能通勤车。大众终于要正面刚特斯拉了。ID.EVO:三排座纯电SUV,800V高压平台+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华为ADS基础版智驾——这配置,明显冲着理想、小鹏去的。ID.ERA:增程式三排SUV,纯电续航或达300公里,直接对标理想L系列。看来大众也认了:纯电补能焦虑没解决前,增程仍是好选择。五、横向对比:大众新车型,到底值不值?我们拿新款凌渡L GTS对比领克03+:动力上,03+ 2.0T 193千瓦,更强;但凌渡L有大众的底盘调校加持,高速稳定性可能更优。配置上,领克更激进;但大众的品控和后期成本,依然是很多人选择的理由。价格?如果凌渡L GTS定价在18万内,那真是“降维打击”。再看速腾L vs 轩逸:轩逸省油舒适,但驾驶感像“开船”;速腾L底盘紧实,动力更强,适合喜欢“人车沟通感”的人。可轩逸的后排空间和静谧性,依然是一绝。你说谁更好?取决于你要“开”还是“坐”。六、我的看法:大众在“守”与“攻”之间找平衡说实话,看完这7款新车,我感受到大众的焦虑与野心。在燃油车领域,它用“套娃设计+性能版本”守住基本盘——凌渡L加GTS,速腾L撞脸迈腾,朗逸Pro蹭帕萨特光环,都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情绪价值”打法。而在新能源,它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牵手华为、宁德时代,用技术换时间。ID.EVO接入华为智驾,ID.ERA搞增程,都是向市场低头的聪明选择。但问题也在这:大众还能不能找回“驾驶者之车”的灵魂?现在的车,越来越像“移动的客厅”,操控乐趣被舒适和智能稀释。我们怀念的,是当年开高尔夫GTI劈弯时的那种纯粹。互动时间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如果凌渡L真出2.0T GTS,你会考虑吗?隐藏式门把手,你是“真香”还是“踩雷”?大众最后一款燃油车,该不该是T-ROC?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大众原厂车模一个——毕竟,爱车的人,值得被宠爱。对了,有次我去大众4S店,销售小哥悄悄跟我说:“我们德国总部说了,2035年前,燃油车还得卖。”你看,大众没躺平,它只是在等一个,最好的出击时机。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小意意说车
2天前
数据加载中……
网址:日常汽车维护小技巧 给大家分享几个日常养车的小妙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7782
相关内容
汽车日常护理的小妙招汽车日常维护小常识你知道几个呢?
汽车日常养护小知识大全,汽车小窍门100妙招
汽车保养常识 作为一个爱车人士,我来分享几个实用的养车小妙招
汽车日常保养维护小常识你知道几个?
分享给你10个汽车日常养护小常识
汽车保养有妙招,老司机分享几个保养技巧,省钱又实用!
四个汽车日常保养技巧
汽车日常保养有哪些小妙招
汽车大师分享:汽车内饰清洁保养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