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文化” 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铁证!!!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是世界上文明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 #生活知识# #历史#
本文为我的《中华文化史》第二章 《自食其力的万年探索》内容节选,《中华文化史》不放过每一个重要文化阶段,从历史的全局视野来讲述中华文化的多元起源、各自发展、相互征伐、走向融合、自我变革、趋于稳固……话题#中华文化#中国文化#考古发现#人类史01—
发现上山文化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发现了上山遗址,2001年做了初步发掘,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也许是河姆渡文化或跨湖桥文化的另一个遗址。但在后续的发掘中,上山遗址出土了时间早于前者几千年的陶片,考古工作者们才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文化遗址。
经过多年的持续的挖掘,目前已发现浦江上山遗址、嵊州小黄山遗址、永康庙山遗址、永康太婆山遗址、永康蓭山遗址、永康长田遗址、永康湖西遗址、永康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金华山下周遗址、金华青阳山遗址、龙游荷花山遗址、龙游青碓遗址、龙游下库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仙居下汤遗址、临海峙山头遗址、金华三潭山遗址等19处符合“上山文化”特征的遗址。
考古工作者对上山文化遗址的各个土层遗存样本进行多次检测校准后得以获知:以“上山遗址”文化特征为主的“上山文化”存续时间为距今11000年到8500年,前后2500年。
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我们前几期内容介绍过的甑皮岩文化、玉蟾岩遗址、仙人洞遗址。我在下面地图上给大家做了这些遗址的标记,这就是中华大地上2万年至1万年前最重要的人类遗存。

—
上山文化的重要发现
关于上山文化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一,正在步入成熟的稻作农业
1,上山遗址出土的一些夹碳陶片表面和胎土中发现了许多稻壳和稻壳的印痕,经鉴定这就是经人类选择过的早期栽培稻,研究人员还通过对水稻植硅体的分析也证实了上山文化的稻谷是经过人工驯化的。
2,上山遗址发现了少量的炭化稻米遗存与1粒完整的炭化稻米,长 3.732 毫米、宽 1.667 毫米、厚 1.723 毫米,长宽比值是 2.239;
上山遗址出土碳化稻米
出土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通体磨光的石锛、石斧、石镰,以及大口盆,这些看上去十分简陋的东西,却是稻谷收割、脱壳、煮食的重要工具。
它们充分说明上山人已经掌握了稻谷种植、收割、脱壳技术,并和现代人一样开始煮食稻米。

上山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
上山遗址出土大口陶盆
二,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
比上山遗址更早的玉蟾岩遗址、仙人洞遗址、吊桶环遗址属于“洞穴类型”,而上山遗址属于“旷野类型”遗址,这意味着上山人不再依赖天然掩体居住,已经可以建造基具备基础居住条件的人工房屋。
与这种推测相对应的是,上山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这是一种村落定居的实证。尤其是被称为东亚地区最早的环壕,反映了上山人已经有了农业社会对土地的拥有意识和对家园的维护意识。
三,前所未有的彩陶
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彩陶之一,其色彩鲜亮、器型成熟,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是上山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改变物体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陶可大致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黑陶等,烧造的原料、条件和技艺决定了陶器的品类。
一般来说红陶是最早出现的,因为烧造要求较低,白陶、黑陶则出现的年代较迟。而彩陶的出现,则说明制陶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特别是人们的审美能力也有了飞跃,开始出现对美、对艺术的追求,这也为日后的饰品等手工艺的出现打下了技术基础。
一般红陶的主要原料是粘土,在烧制过程中采用氧化焰气,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呈红色。彩陶的烧造工艺则比较复杂,首先要烧制成红陶,然后在陶坯上进行彩绘,彩绘的颜料多为矿物质,绘有红、黑、赭等色,完成后再次用氧化焰烧制,使彩绘固定在陶器表面。
上山的彩陶工艺极其精湛,可分为红彩和乳白彩两种。红彩以红陶为底,然后涂有一层红色的陶衣,非常独特,所以被称作“上山红”。这些红彩主要为条带彩,装饰于盆、罐等的口沿或肩颈位置。
还有一些器物上绘有乳白彩色纹饰,纹饰类似太阳纹和卦纹,主要见于壶、圈足盘和碗等器物上。其中乳白彩与红衣陶胎为两次过火,即“二次烧”工艺,在世界陶瓷史上也是非常先进的工艺。


上山文化义乌桥头遗址出土圆底陶罐

上山文化仙居下汤遗址出土尊形器

上山文化仙居下汤遗址出土圆足罐
博物馆中还有的圆底陶罐底部,有着明显的火烧痕迹,说明它是一种炊具。成熟的陶器烧制工艺,意味上山人彻底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始使用锅具烹饪食物。
同时,储存粮食也有了可靠的盛放器皿,而不用四处择地堆放,这可以延长粮食保存时间,为私有制发展、贫富分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上山文化陶片上的符号或许是文字的源头


这些彩陶图案出现在稻作农业社会初始阶段,一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或许承载着文字起源的重要功能。下期文章,我们会详细解析这些彩陶符号的文化含义,它们可能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之所系,为阴阳五行思想的的源头,请大家一定不要错过。03
—
上山文化的重要价值

2023年11月,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启明之光’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埃及举办。展览以“上山文化”的稻作、定居和彩陶为主题,通过呈现“上山文化”稻作证据、定居村落、陶器技术等重要标识,来展示中华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审美。
目前上山文化的考古成果已经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展示,因为上山文化实在太重要了,它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铁证!
仙人洞遗址发现2万年前的陶器,玉蟾岩遗址发现1.8万年前的陶器和1.4万年前的稻壳,甑皮岩遗址发现1.2万年前的陶器,上山遗址发现1.1万年前的稻作农业和定居村落……
这意味着从2万年前出现陶器,到此后的1万年,进步非常缓慢。在上山文化以前,考古发现的那些遗址所呈现出来的人类生活状态依然是非常原始的,文化面貌也很落后。很难说他们与后来的中华文化有强相关的传承关系,其落后的文化面貌有比较普遍的自发性与随机性。
上山文化的出现,填补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历史空白,是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与中华文化有强相关关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在此之前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是落后的原始人,在此之后包含上山人在内的,贾湖人、裴李岗人、彭头山人、跨湖桥人、马家滨人……我们可以说他们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的生活状态,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定居村落的生活状态。
上山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直系老祖宗之一,因为3点:
1,它是稻作农业的源头;
2,它的陶器器型已经非常成熟,并对后世有直接影响;
3,在上山文化中发现了前文字时代的卦画与最早的文字雏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详细讲解这方面的内容,非常精彩千万别错过)。
网址:“上山文化” 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铁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0388
相关内容
铁篮:历史、文化与现代应用青岛历史城区、崂山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追寻美食背后的中华文化 读《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
冬季山东历史文化游:探寻千年文明的足迹
常建华: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史——“新文化史”观照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
红山文化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鱼文化
传统文化的生活衍变:中国历史中的人民生活与文化底蕴
中国的饮食文化 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