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志愿者在动物收容所做志愿者,传递温暖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宠物陪伴的乐趣# #宠物公益活动#
“匠心独运”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记南山博物馆志愿者
古陶瓷修复技术体验活动
在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珍贵精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历史见证。但陶瓷生性坚硬易碎,在制作、使用、运输以及历代传世的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外力破坏等因素会造成不同程度及种类的污染和损伤。
为了焕发文物活力,南山博物馆为志愿者举办了一堂特别的古瓷器修复技术的体验课程。博物馆研究文保部古陶瓷修复师姚金甫老师讲授了关于古文物修复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并对修复技术做了详尽的操作演示,让志愿者们对古瓷器修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陶瓷修复,要求工作者在对文物的背景信息、文化价值以及其材质和受损状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和评估后,制定出针对其“病症”的处方,而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来进行恢复,一般有清洗、拼接、补缺、上色等一系列步骤 。通过对破损器物的拼接,缺失部位补上石膏等操作,使物体形状轮廓相对完整。
为了使这次体验顺利进行,姚老师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培训课件。没有精钢钻,岂敢揽瓷器活儿,在陶瓷修复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废旧陶瓷、刀片、喷水壶、水盆、砂纸、腊片、黏胶等各种专业工具和材料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大家进行修复瓷器的体验活动过程中,姚老师逐个对队员的制作过程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每个志愿者都在认真听讲,并在老师指导下着手修复,大家互相讨论、细致操作、兴趣盎然。
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修复体验,学员们都成功的完成了一件古瓷器的修复,面对自己劳动后的修复成果,大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热烈的交流,互相观摩讨论。
文物修复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而那些破损的旧物,承载了我们在时光深处,或隐或现的记忆。在文物修复师手中,破损的老物件,“由死而生”,化茧成蝶,重新绽放出完整的形状,呈现出新的光彩。志愿者们透过本次学习,了解到文物修复这一古老工艺的文化内涵。在文物讲解方面增加了专业化知识储备,为观众传播丰富细致、精彩纷呈的文物知识再增添一抹”匠心独运"的浓墨重彩。
文 | 鞠纯 景志强 图 | 景志强
供稿 | 南山博物馆志愿者总队
排版 | 大鱼海棠
南山博物馆
nanshanmuseum
网址:志愿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0587
相关内容
志愿者招募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之声
志愿者在行动丨志愿者改造农村困难老人居家环境
志愿者如何平衡志愿工作和个人生活的需求?
国际志愿者日梧州市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
以智慧手段讲好志愿者故事,弘扬志愿文化之美
平陆博爱志愿者发起“...
随州:志愿者开展养老院志愿清扫服务活动
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者在行动—爱心献给孩子们”旧物捐赠及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