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论文 | 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9-11 20:58

关注专业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行业资讯获取#

全体作者:秦佳,杨永芳,田丽珍,严娓,胡小梅通信作者:杨永芳内容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引用本文:秦佳,杨永芳,田丽珍,等.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5,11(1):172-178.DOI:10.55111/j.issn2709-1961.20241225001

【摘要】本文从家庭支持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家庭支持研究工具、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切入,探讨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有积极影响,包括生物学指标改善、自我护理提升、家庭功能优化、心理状态改善和健康素养提高。家庭支持在糖尿病前期预防与管理中至关重要,未来需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促进临床实践和人群健康。

【关键词】家庭支持; 糖尿病前期; 自我护理; 心理状态; 健康素养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界限。依据202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此期是一个可逆转的阶段,是预防该类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时期。

截至2021年,全球5.41亿(10.6%)成年人处于糖耐量受损状态,有3.19亿(6.2%)成年人处于空腹血糖受损状态,中国糖尿病前期成年人人口数量超过1亿,约占成年人总数的35.2%。糖尿病前期个体每年约有5%~10%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罹患微血管病变风险、肿瘤和痴呆发生风险等均增加。由此可见,做好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

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知识掌握度和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糖尿病前期人群自我管理提升不仅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还降低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家庭成员通过积极的言语和行动支持,能够增强患者在家中对于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措施的遵从度,本文旨在综述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探讨其在预防糖尿病中的作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以往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家庭支持现状

家庭支持涉及患者从其家庭成员那里得到的各类援助与关爱,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和实质性的帮助等。陈运香等研究发现家庭参与式管理显著提升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知识水平和血糖控制。丁慧敏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并监督执行管理方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有效提升糖尿病前期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石韦韦等研究发现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运动知识、技能、行为以及自我效能感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方英等研究显示缺乏外部社会卫生服务资源和家庭功能的不足,均为影响糖尿病前期健康管理的主要因素。此外,国外也有研究显示家庭成员的参与对提升糖尿病前期患者自我管理有积极影响。

Prakoso D A研究显示家庭参与能阻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患者转化,同时,也强调患者家庭成员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方面具有宝贵的资源价值。Spurr S等研究发现,父母对于预防青少年及家庭前期糖尿病的干预政策及看法,可以阻止前期糖尿病向2型糖尿病患者转化。Vargas-Ortiz K 等研究发现跨学科的家庭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方面更有效。这些国内外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家庭成员参与支持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方式等的干预,可以减少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化,同时也不同程度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国内家庭支持研究工具

家庭支持水平可以通过量表进行评估,衡量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情感、精神和亲密支持。在我国,家庭支持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量表。

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肖水源于1994年修订,用于评定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由3个维度构成,包含10个条目,具体包括3个关于客观支持的条目、4个关于主观支持的条目以及3个关于支持利用度的条目。评分规则如下:条目1至5和8至11为单选题,选项1至4分别对应1至4分;条目6和7,若回答“无任何来源”,则得0分,若有多个来源,则根据来源数量得分;总分范围在8~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丰富。≤22分提示社会支持水平较低,23~44分为中等水平,>45分代表社会支持水平较高。

2.2 家庭关怀指数量表(Family APGAR Index)

家庭关怀指数量表(Family APGAR Index)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性这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由5个条目构成,这些条目均采用Likert 3等级评分方法进行评估(0~2分),得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家庭关怀度越高,中文量表重测信度0.80~0.83,通过5个问题快速评估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

2.3 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SS-Fa)

美国学者Procidano和Heller于1983年编制了感知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SS-Fa),之后经由国内学者张静平和刘华容译制修订。修订后的PSS-Fa量表中文版删减了5个题项,剩余15个题项,采用两点计分法,每题项回答“不是”计0分,回答“是”计1分,得分越高,家庭支持程度越好。量表得分大于等于10分为高程度家庭支持,得分小于10分为低家庭支持,信度KR-21值为0.75。

2.4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该量表由Epstein-Lubow等依据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编制而成,主要评估家庭沟通、角色、情感联系和解决问题能力,适用于分析家庭互动与个体健康行为的关系,该量表包括7个分量表共计60个条目:问题解决(6)、沟通(9)、角色(11)、情感感应(6)、情感介入(7)、行为控制(9)和总的功能(12),每个条目采用4及评分。分值越高,提示家庭功能越差,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中文版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78~0.86。

2.5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2版(FACES Ⅱ)

该量表由Olson等编制,费立鹏等在1991年将该量表翻译并修订为中文版本(FACESⅡ-CV),该版本包含家庭亲密性和家庭适应性两个分量表。亲密性分量表由16个条目组成,编号为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0;适应性分量表则包含14个条目,编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26、28。整个量表共有3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标准,从1分(不是)到5分(总是)。其中,条目3、9、19、24、28、29需要反向计分,其余条目则按照正向计分。每个条目的评分反映所述状况在其家庭中出现的频率。FACESⅡ-CV量表展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家庭亲密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家庭适应性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0。分数越高,代表家庭的亲密程度和适应能力越强,将适应性及亲密度视为家庭行为关键,能有效全面评估家庭功能。

3 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

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中,包括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婚姻状况,这些因素都会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产生影响。陆明钰等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已婚但离婚或丧偶,以及从事事业单位工作的个体,应尽早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并积极管理血糖水平,以此有效防止个体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3.1 年龄

年龄是另一个显著影响家庭支持的因素。江聂等研究表明年龄高的患者,身体功能下降,日常所需家庭支持更多。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和认知功能逐步下降,个体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对子女的依赖性随之增加。尤其是日常的照护和情感互动对于高龄父母的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正面影响,家庭支持是维护高龄老人健康的关键要素。与年龄<35岁的患者相比,≥60岁糖尿病前期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更高。这可能是因为退休后,老年患者有更多时间合理安排运动和饮食,而年轻患者因生活节奏快,难以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3.2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与家庭支持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具体而言,子女的文化水平越高,他们向父母提供的经济援助和情感支持就越为有力,进而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教育水平与健康知识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联。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能更方便地获取健康信息,并且在理解和运用这些信息方面也显示出更强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疾病相关信息,并掌握照顾患者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能为家人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

3.3 家庭经济状况

卢林菊等研究指出,收入较低的患者病耻感更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提供更好的医疗康复服务。低收入患者更担心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这可能限制了他们获得家庭支持的力度。郭肖宁研究表明高收入的老年人,能更多地获得家人的情感和精神的支持。

3.4 婚姻状况

研究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家庭支持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婚状态下的老人心理上有依靠、生理上被照料,相比无伴侣的老年人更为健康。在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配偶关系被视为一种“强联系”,一方能够对另一方持续地给予高水平的心理感知支持。配偶、子女等作为老年人家庭关怀的主要提供者,应该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保障良好家庭功能的实现。

4 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影响

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学指标的改善、自我护理行为的提升、家庭功能的优化、心理状态的改善和健康素养的提高等方面。

4.1 生物学指标的改善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控制“金标准”,家庭支持可显著降低HbA1c水平,接受家庭支持的患者血糖控制更佳。陈运香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体质量指数、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Prakoso D 等研究指出家庭参与阻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化促进健康的代谢控制至关重要。

4.2 自我护理行为的提升

家庭支持在促进糖尿病前期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家庭支持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家庭和同伴支持能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知识和行为,增强自我护理能力。社会心理与关系支持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压力下的自我管理。家庭共同参与监督,增强患者信心,进而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4.3 家庭功能的优化

家庭功能可被视为通过满足成员的物质和情感需求、加强家庭联系与沟通,促进家庭整体及成员共同成长,有效应对外界挑战的过程。同样,这也是衡量家庭功能的一个综合指标。家庭功能的体现主要在于亲密程度和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家属同步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知信行水平,改善家庭功能的亲密、合作与适应度,促进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4.4 心理状态的改善

陈彩红研究显示家庭医生的干预对于缓解糖尿病前期患者负面情绪、提升积极心态至关重要。由于疾病无法根治,需长期护理,这需要医患双方协作。患者及其家属应掌握必要的医疗知识,家庭支持同样重要,特别是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这是家庭医生无法替代的。王华军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等至关重要。

4.5 健康素养的提高

健康素养涉及个人获取及解读基础健康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做出恰当的健康选择,旨在维护和增强个人的健康水平。柏文婷研究发现运用基于网络平台支持和家庭支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提升其健康素养。戴明慧研究说明家庭支持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并协助患者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同时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进而增强其整体的健康素养。

5 小结

家庭支持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预防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在生物学指标、自我护理行为、家庭功能、心理状态和健康素养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加强家庭支持干预措施,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糖尿病前期,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建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家庭支持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健康。同时,研究还应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支持的差异,开发适应性更强的家庭支持干预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

网址:《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论文 | 家庭支持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1196

相关内容

糖尿病与睡眠研究进展
社会支持对深圳市35岁及以上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疾病控制的影响
中医食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食疗干预研究.doc
赋能理论在慢性病家庭主要照顾者中的研究进展
护研看世界(第3期)丨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多学科支持项目对照顾者负担、生活质量和抑郁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糖尿病人的饮食护理对血糖的影响及相关的健康教育
个体化管理对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