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智能教育机器人融入课堂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5-09-12 17:45

人工智能融入课堂,个性化教学得以实现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教育科技#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作者钟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装备的能量,技术的方向!《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科技类期刊。

【摘 要】

2020年8月,人工智能技术走进了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校园,学生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入手,开始了人工智能的启蒙学习。萌趣可爱的“悟空”智能教育机器人如何为“教与学”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资源以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面向智能化时代发展的教育新生态,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尝试让“悟空”走进课堂中,与“悟空”心“芯”相印、和“悟空”一起游戏、跟“悟空”学规则,将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

人工智能;立德树人;健康生活;科学素养

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0年8月“人工智能教育项目”走进了思明区的中小学。萌趣可爱的“悟空”智能教育机器人给学生带来十足的新鲜感,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使其为“教与学”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资源以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面向智能化时代发展的教育新生态。为此,我校尝试让“悟空”智能教育机器人走进课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人工智能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01

与悟空心芯相印

学会文明控制音量

“悟空”是受学生喜欢、活泼、互动性强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它能说会跳,眼睛部位带有显示屏,能表现出各种表情,当对它说“悟空,悟空,睡觉了”,它会蹲着做出休眠的姿态;当对它说“悟空,悟空,做个生气的表情”,它就会说:“悟空是很善良的。”因此,“悟空”很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教师将其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悟空”以它丰富的表情和语言,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因其年龄较小,主动感知能力较弱,在实际生活中,一般较难发现问题并思考和反思,如在公共环境中还没有建立“小点儿声”的意识,无法感受噪声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在课堂中通过再现生活,让学生重新体验,可使其在有趣的活动中启迪智慧。

笔者运用声音传感器的原理,使用噪声检测仪获取噪声的大小,让学生了解噪声是指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会形成噪声污染,给人们的心情和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教学中,教师首先设置了不同的场景,通过体验式教学检测获取声音的强度值,根据声音强度值的大小,观察“悟空”的表情,继而感受“悟空”的心声,唤醒自身认知事物的内驱力。如在轻声讲话时,声音的强度值是100左右;击掌或跺脚时,声音强度值为600左右。此外,通过声音传感器设置不同场景与“悟空”进行互动:平静夜晚,当声音强度值小于200时,“悟空”安然入睡;图书馆里,当声音加大到400左右时,“悟空”受到了惊吓;医院里,声音强度值在400~600之间时,“悟空”会生气,超过600时,“悟空”烦躁不安,非常苦恼。学生在这些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与“悟空”互动,可实现心“芯”相印,从而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继而理解这样做的不良影响。

此外,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将声音分成可理解和可控制两类,设计与声音相关的警示图,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班级投票,使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在公共场所要调节自身音量,以免打扰他人。最后,在与“悟空”的互动中,学生通过表情、语言、文字、图片、讨论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调动了原有认知,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最终顿悟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打通了人工智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利用人工智能设备进行教学,还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学内容更实体化、人性化、生活化,使教学实效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内化成学生自身具体的行动,让学生养成在不同场合中都能控制自身音量的文明习惯。

02

和“悟空”一起游戏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厦门市在推动垃圾分类的探索与实践中立足精细化、规范化,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带动家庭,普及和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但是,随着垃圾分类越来越精细化,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又增加了医疗垃圾、低值可回收垃圾等门类,学生常常无法准确地给垃圾找到对应的“家”。为此,笔者灵活运用“悟空”的侦探功能及识别功能,设计了交互感极强的动画及游戏,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抓拍物品,AI图像识别技术等辨别物品,以高准确度检测垃圾应归属的类型,并判断垃圾投放是否准确,让“悟空”与学生互动问答,一起来学习垃圾分类,让学生不但学会垃圾分类知识,懂得环保行动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还能带动家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具体而言,笔者以学校和社区为背景,上传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到设备终端,通过拖拽功能,将六个类别的垃圾桶放置到相应的背景中,包括:可回收垃圾、低值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医疗垃圾。根据垃圾分类相关规定,选择一些不容易分类的垃圾,让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当“垃圾”被拖到错误的垃圾桶时,“垃圾”会从桶里蹦出来,自动回到原点,“悟空”会提示“再努力想想”,让学生继续加油;当学生将“垃圾”拖到正确的垃圾桶时,屏幕会显示投递成功,“悟空”会用“哇,你真棒!”等语言进行激励,并能给予学生相应的积分,积累到一定的分数还能获得奖励。

此外,还可以增加垃圾分类游戏计时系统,通过竞赛方式,记录垃圾分类游戏的时间,“悟空”播报时间,让游戏者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不断激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并将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使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

此项功能可拓展至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中的《养成整理好习惯》一课,可将游戏主题设计成“学会整理好习惯”,从四个方面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包括:进门把鞋放进鞋柜、做完作业整理书桌、玩完玩具要归位、起床及时整理床铺等,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学会整理的方法,并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可安排开展一场“我是整理小达人”的比赛,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评比,课后将评比表格推送给家长,学生做得好,家长就会在相应的格子上画一个笑脸,并根据“21天效应”评选出得到笑脸最多的学生,利用“悟空”搭建交流平台,给予其大大的鼓励,借助人工智能共育学生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03

跟“悟空”学规则

提高安全自护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除了用在智能扫地机、玩具避障车等上面,还可运用在“交通监督”主题的学习中,从而体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闯红灯行为管理。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设计场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如针对学生在马路上嬉戏、抢跑、不遵守交规等问题,设计模拟场景,请学生进行违规行为的示范,通过红外测距传感器来警示违规行为,“悟空”会实时监测学生行为,对违规行为予以劝阻,及时播报相关交通规则,并开启红灯进行警示。对于正确的行为,“悟空”则会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带动大人一起遵守交规。虽然是模拟的场景,但此举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安全自护意识。

04

结 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已日渐普及,但其作为课程进入小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将人工智能融入校园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科技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21年第10期。作者/钟文,大专,高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开禾小学,361000。)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原标题:《将智能教育机器人融入课堂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阅读原文

网址:将智能教育机器人融入课堂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3423

相关内容

专家热议“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让孩子快乐成长
生物教育与健康素养的融合:高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信工学院线上教学典型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人工智能》专业课教学
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要有机融入现有的教学活动
《健康知识普及》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课课件教案.pptx
将校园活动融入生活教育 赋能学生成长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丨“互联网+产教融合”赋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教育部:深化“体教融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人工智能融入课堂,如何培育好“AI时代原住民”?上海市从这些方面着手
AI进课堂、机器人进厂……人工智能融入生活赋能产业 亦庄全域正崛起“AI之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