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学与生活》第8章 记忆

发布时间:2025-09-12 21:38

记忆力与阅读记忆的心理学关联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心理学#

在你开始学习记忆这一过程,我们想让你花些时间找寻你自己的早期记忆。如果你没有太关注你的记忆,那也许是因为它相当好地工作着——你认为它理所当然。当你注意到你的记忆的时候:你忘记了的钥匙、一个重要的约会等等,没有理由认为你不该为这些情景恼火,但是你应该考虑一下,人脑平均能够存储100万亿比特(bits),管理如此大量的信息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也许你不该为有时需要的时候得不到一个答案而感到太吃惊。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ry)定义为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容量,也可以描述为一种信息加工。

1、艾宾豪斯定义的记忆

看看这样的陈述是否正确:“考试时仓促填塞的知识,如果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进行充分整固,并随后进行充分复习,是会很快遗忘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仓促应考,几天后,你不可能记住很多东西,这一敏锐的、非常现代的观察结论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提出的。(如果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最后一定是遗忘绝大多数。如果学习的出发点定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况可能就会不同。)

艾宾浩斯通过考察重学最初的音节序列需要的学习遍数来测量他的记忆(节省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他发现了记忆的最初迅速遗忘,跟随着是逐渐下降的遗忘率。

2、记忆的类型

记忆的外显作用(explicit uses of memory)和记忆的内隐作用(implicit uses of memory)。(能够发现画中在厨房餐桌上的兔子不对头,是内隐作用。但是,要发现厨房应该配备什么、少了什么,则是外显作用。外显作用要难一些。就如同很多家长,能够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但是做什么、怎么做却说不清楚。)

内隐的——信息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外显的——你做了有意识的努力去恢复信息。

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事实和事件的回忆,这被称作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关于怎样去做某些事的记忆,这就称作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动手能力强应该是程序性记忆强。如果动手能力差,应该加强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你记得做事的方法。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程序性记忆理论大部分通常关注的是学习的时间进程。

拨一个号码的次数足够多时,你就开始把它作为一个单元了——一种在键盘上的敏捷的行为序列。这一工作过程被称作知识编辑(Anderson)。作为不断练习的结果,你可以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执行更长的行为序列。但是你也没有意识到这些编辑单元的内容:知识编辑会使得与他人分享你的程序性知识变得困难。(增强程序性记忆需要实践,对需要做的进行知识编辑。由于这一过程是在实际之中得到的,如果转化为语言,会有障碍。所以,很多人没有办法分享。但是,看到别人做的不对,或者不好的时候,却容易生气。比较典型的就是汽车教练。)

4、记忆过程概述

无论什么样的知识,如果要在随后的某一时间被使用,需要三种心理过程的操作,即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encoding)是指信息的最初加工,从而导致记忆中的表征。存储(storage)是指被编码材料随时间的保持。提取(retrieval)是指被存储信息在随后某一时间的恢复。简而言之,编码获得信息,存储是把它保存到你需要的时候,提取是把它取出来。

编码要求你对外部世界的信息形成心理表征。如果我们用头脑外的表征做一个类比,你就可以理解心理表征的概念了。设想一下,你向我们介绍你上次聚会得到的最后的礼物,你看你会描述物体的特性,也可能给我们一副画。在每种情况下,这些都是物体的表征。尽管没有什么表征会像真实物体呈现得那么好,但它们能让我们了解礼物最重要的方面。心理表征也有相同的作用。它们保持了过去经验最重要的特征,从而是你能够把这些经验再现出来。

如果这些信息得到适当编码,将会被保存一段时间。存储需要你的大脑结构的短时变化和长时变化。

提取是你之前所做努力的汇报。当它起作用的时候,能够使你得到早先存储的信息,通常是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

二、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每一种感觉记忆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

1、映像记忆(iconic memory)

将视觉领域的感觉记忆命名为映像记忆。映像记忆(iconic memory)使得大量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被存储,持续大约半秒钟。

George Sperling:在全部报告程序中,他们要努力回忆尽可能多的项目。

部分报告程序,要求他们只报告一行而不是整个列阵的内容。

“照片式记忆”是异常清楚表象:体验异常清晰表象的人们能够回忆一幅图画的细节,持续时间远比映像记忆要长,就好像他们还在看着这幅照片。

2、回声记忆(echoic memory)

声音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回声记忆(echoic memory)。

回声记忆比映像记忆持续的时间长,大概5-10秒钟。

声记忆依赖于你怎样组织听觉经验

感觉记忆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们很容易被新的信息所替代。

感觉记忆的特性符合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际情况。你在不断地体验着新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这些新的信息也必须得到加工。感觉记忆的持续时间足以使你对世界有一种连续感,但它的强度还不足以干扰新的感觉印象。

三、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你很可能意识到有些记忆你只能保持很短的世界。考虑意见经常发生的事情:查阅一个电话本或找一个朋友的号码,然后记下这个号码直到把它拨完。如果电话占线,你经常会不得不又去查电话本。这是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将认知资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心理表征的内在机制。短时记忆的资源是多变的。你必须十分专注才能是记忆编码转入更持久的形式。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是你用于完成诸如推理和语言理解等任务的记忆资源。

1、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

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是:它是大量可能成为意识焦点的信息的即时结果。总是有大量的新信息可以获得。就像容量限制你只能注意信息的一小部分一样,记忆能力也会限制你在STM(短时记忆)中只能保存一小部分的信息。(一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如何分配这一有限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对于7个项目(大约)(米勒提出,George Miller)的记忆广度STM的纯粹贡献只有2到4个。(7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

2、适应短时记忆容量

尽管STM(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但至少有两个原因使你能正常记忆。首先,STM中的信息编码能通过复述和组块得到提高。(说明了复述和组块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其次,STM的信息提取非常迅速。

(1)复述

你也许知道在头脑中保留你朋友的电话号码的一种好方法是在你的头脑里循环重复哪些数字。(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正如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过电影”一样。经常想一想学习过的知识确实可以提供记忆和学习成绩。而不是放下书本就与书本绝缘。)

成绩下降是因为信息不能被复述,也是由于来自于分心任务的竞争性信息的干扰。(还是要做减法。)你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一个新认识的人,他说了名字,但是你很快就会忘掉。这个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复述时分心了。(由此可见学习上分心,后果是很严重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结论是,复述会帮助你保持信息不从短时记忆中衰退,但是,假如你想要获得的信息太繁重以至于不能被复述,你很可能转向组块。

(2)组块

块是一个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块可以是单一的字母或者数字,一个字母或其他项目,或者甚至是一组单词或一个完整的句子。

组块(chunking)是一个有意义的信息单元(Anderson,1996)。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间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Baddeley)。

将新刺激与长时记忆中的规则、意义或编码相联系,你可以以一种节奏模式或时间模式来对项目进行简单组织。

(3)STM的提取

斯腾伯格(SauI Sternberg),信息是以极快的速度处于短时记忆过程中的,STM中提取信息被证实是非常高效的。

短时记忆能力为同样容量和加工效率间提供了一种平衡。

3、工作记忆

广义上的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

巴德利(Alan Baddeley)工作记忆的三个成分:

* 语音环路:这一资源保持和处理基于言语的信息。语音环路和短时记忆大部分是重叠的。当你复述一个电话号码,在脑子里“听”它,使用的就是语音环路。

* 视觉空间画板:这一资源对视觉和空间信息执行着像语音环路一类的功能。如果有人问你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使用的就是视觉空间画板。

* 中央执行系统:这一资源负责控制注意和协调来自语音环路及视觉空间画板的信息。加入有人让你描述一幅画,你依赖于中央执行系统的功能,把心理资源分配到任务的不同方面。

工作记忆容量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差异通常的测量方法是工作记忆广度。

低、中广度的阅读者利用阅读角度选择了进行详尽加工的故事信息;而高广度阅读者对与他们的角度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都能进行加工。测量工作记忆广度的实验有助于说明不同个体使用他们的记忆资源的方式。(低、中广度的阅读者只能看到自己的部分,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高广度阅读者视野要宽的多,心中有“自己”也有“他人”,更多的是“他人”。)

工作记忆帮助保持心理的现在(psychological present)。它为新的事件设置背景,并将分离的情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四、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是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事件、信息、情感、技能、单词、范畴、规则和判断等的仓库。长时记忆构成了每个人对于世界和自我的全部知识。长时记忆,通常是指那些在记忆中通常能够保持一生的知识。

心理学家都知道,首先声明一个重要结论,更容易让人获得新的长时信息。有一个结论在,你就有了理解后来信息的框架。(这也说明了标题的重要性。我们在向他人介绍、请求时,最好直接说出结论。)关于记忆,我们要下的结论是:当你编码信息的背景与你试图提取它的背景很好的匹配时,你的记忆能力最大。

1、背景和编码

(1)编码特异性

换一个地方,我们可能就不能认出一个人。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图尔文和汤姆森(Tulving & Thomson,1973)通过颠倒回忆和再认之间的关系首次证明了编码特异性的力量。

(启示:学习要举一反三,首先要克服的是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不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对于记忆的干扰。)

只有两种在环境中引起注意的气味——由于新异或不相称——才会被用于编码。

(2)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sperial position effect):假设我们要求你学习一系列无关联的单词,按顺序回忆这些单词。对头几个单词的回忆将非常好(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最后几个单词回忆的也非常好(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但序列的中间部分回忆相当差。

背景对产生系列位置曲线形状的作用与系列中不同项目的背景区辨性(contextual distinctiveness)、你生活中的不同体验等等有关。

最近处的铁轨在背景中最突出——即区辨性最强。当系列的开始项目被分得更开时,被试表现出对这些项目更好的记忆成绩。最后几个项目自动地具有区辨性,每次你开始记忆新东西的时候,你的行为就建立一个新背景。在那个新背景下,开始的几个体验特别具有区辨性。

2、提取线索

我们将尝试重复经典的记忆实验,要求你学习一些单词对,一直学到你能正确无误地连接三次做对6个单词。

Apple——Boat

Hat——Bone

Bicycle——Clock

Mouse——Tree

Ball——House

Ear——Blanket

我们需要设法给你一段保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必须把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因此,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讨论我们可能用来测验你的记忆的一些程序。让我们考虑两种外显记忆测验:回忆和再认。

当你回忆(recall)时,你要再现先前出现给你的信息。

再认(recognition):认识到一个特定的刺激事件,而它是以前看到过或听到过的。

现在让我们用两种程序测验你几分钟前学习的词对。词对中缺的词是什么?

Hat——?Bicycle——?Ear——?

你能从这些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的词对吗?

Apple——Body    Mouse——Tree    Ball——House

Apple——Boat    Mouse——Tongue  Ball——Hill

Apple——Bottle  Mouse——Tent    Ball——Horn

再认测验比回忆更容易吗?应该是,让我们根据提取线索来解释这一结果。

提取线索(retieval cues)是当你搜索一个特定记忆的时候可以利用的刺激。

让我们回到记忆和再认。两种记忆测验都需要使用线索进行搜索。然而再认的线索更为有用。对于记忆,你不得不期望线索本身会帮助你定位信息。对于再认,部分工作已经为你做了。当你查看词对Mouse——Tree的时候,你只需要对“我见过这个词对吗?”回答是或否,胜于回答Mouse——?“我见过的词对是什么?”从这点看,你就可以明白我们使得再认测验对你来说相当容易。

设想我们给你出现的字对改为原始词对的重新组合,下列词对哪一个是正确的?

Hat——Clock  Ear——Boat

Hat——Bone  Ear——Blanket

现在你不但要认出以前见过的这个词对,而且你 还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见到它的。

(1)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Endel Tulving,1972)首先区分了陈述性记忆的情景类型和语义类型。

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ies)单独保存你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是类属的、范畴的记忆,就如词语和概念的含义等。

(2)干扰

现在假设我们要求你获得另一组情节记忆。要求你学习一些单词对,一直学到你能正确无误地连接三次重现它们。

Apple——Robe

Hat——Circle

Bicycle——Roof

Mouse——Magazine

Ball——Baby

Ear——Penny

当提取线索不是有效地指向某个特定的记忆的时候,就会发生干扰。

前摄干扰:是指过去获得的信息使你获得新信息更为困难。

倒摄干扰:是新信息的获得使你对旧信息的回忆变得更困难。

你尝试提取一项记忆的背景,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提取线索的来源。当编码和提取的背景不能匹配时,提取背景提供的线索不能帮助,你找到你想要的记忆。

3、编码和提取的过程

当编码过程和提取过程很匹配的时候,记忆功能是最好的。

(1)加工水平

加工水平理论(levels-of-processing theory)认为,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加工涉及越多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那么记忆效果就越好。(关键在于平时所下的功夫。)

(2)过程和内隐记忆

在很多情况下,你会内隐地提取你最初以外显的方式进行编码的信息。比如,你喊你最好朋友的名字时并不需要话费任何特定的心理努力。

传输适宜性加工(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当内隐编码过程与内隐提取过程间有很强的匹配时,内隐记忆通常是最稳固的。(Roediger ,1989)

评估内隐记忆的典型实验,四种内隐记忆任务:

* 词片填空给被试呈现一个单词的片段,像ni or,要求他们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单词补全词片。

* 词干填空要求被试补全一个词干,像uni,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词。

* 单词辨认用一种使被试不能看清楚看到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一些字词,被试必须设法猜测闪现的每个单词。在这种情形下,其中一个单词将会是unicorn。

* 倒序词给被试呈现一个颠倒字母顺序构成的单词,像corunni,要求他们给出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回复原状的单词。

对一个单词的内隐记忆所引起的成绩提高——单词在被试的序列中出现过时的正确率减去没出现过时的正确率,以前看过某个单词会带来优势,被称做启动(priming),因为被试对这个单词的第一次经历启动了对其后来经历的记忆。

范畴联想,它依赖于语义或概念而不是物理匹配。

过程匹配时启动发生:使用了一个特定类别的加工来编码信息——例如,物理的或语义的分析——那么当你提取加工使用相同类别的分析时你将最为有效的提取那一信息。

4、改善无组织信息的记忆

促进编码的一般策略被称为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精细加工材料以丰富编码,这样做的一种途径是创造一种联系使得一个联合看起来不那么随意。

队列下一个效应:例如,当人们是队列中下一个要发言的人时,他们经常不记得正好在他前面的哪个人所说的话。

记忆术(mnemonics)是通过与熟悉的、以前编码过的信息相联系的方法来编码一系列事实的技术。

在地点法中,你将要记忆的项目(就像杂货单上的项目)与一个熟悉路线(例如你往返学校的路线)的各个地点联系起来。

琴栓——单词法(peg-word method)类似于地点法,只是你要把序列中的项目与一系列线索而不是熟悉的地点相联系。

到学习无序信息的关键在于以一种能给你自己提供有效提取线索的方式来编码信息。

5、元记忆

关于你的记忆是如何工作的或你如何知道你拥有什么信息——是元记忆(metamemory)问题,元记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什么时候和为什么知道感。

关于“知道感”的研究是J.T.Hart(1965)开创的。例如,假设我们问你:“太阳系中什么行星最大?”你知道答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尽管我现在想不起来,但是否能够提供我一些答案,让我从中把正确的答案挑选出来?”这是Hart给徒有虚名出现的一个问题。他让他们从1(表示他们非常确定不能从多项选择中做出正确选择)到6(表示他们非常确定会正确选择)给出评价。

引起知道感的过程和如何保证他们的准确性:

* 线索熟悉性假设表明人们是基于他们对提取线索的熟悉性建立知道感的。

* 易接近性假设表明人们基于记忆中部分信息的可接近性,或可用性来做判断。

在确信你知道某事时,你一般可以相信你的感觉。

系列位置效应由每个体验(单词、事件等)相对于回忆发生背景的区辨性不同而引起。

五、长时记忆的结构

1、记忆结构

(这一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不仅会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归类和概念

比如,小狗不仅用于指一个特定的动物,而且只整个一类生物。这种将个体经验归类的能力——对它们采取相同的行动或者给它们以相同的标签——是会思维有机体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被称做概念(concepts)。每个概念都代表你体验世界的一个概括单元。

(2)原型(prototype)

对所有旧项目的回忆确信度是一样高的,即使它们与原型只有25%的相似性。新项目就它们与原型不同的程度而言被确认为不熟悉。最后,对原型面孔本身表现出最高水平的确信度——尽管被试以前从未看到过它

对一个特定范畴的原型而言,你并不真正拥有一个特定的心理表征。相反地,原型是作为你的样本库的平均而出现的。你的原型就会稍作改变。

原型也使你可以再认一些很典型的或不那么典型的范畴成员——成员与范畴原型共享的特征越式,它们可能越典型。

(3)等级和基础水平

概念和概念的原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通常按等级排列成有意义的组织。例如,像动物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包括许多像鸟/鱼等这样的亚范畴,这些范畴又包括像金丝鸟/鸵鸟/鲨鱼和三文鱼这样的范例。同时,动物这个范畴又是生物这个更大范畴的亚范畴。概念还和其他类型的信息由联系,例如你存储着这类知识:一些鸟事可食用的/一些事濒临灭绝/一些事国家的象征。

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basic level)。例如,当你在食品店买苹果时,你可以把苹果叫做水果,但这显然不够准确,你也可以把苹果叫做红富士,但这又太具体了。在这个例子中,苹果就是基础水平。

能够产生原型的那些外界刺激同样更容易产生基础水平的概念。你对苹果这个概念的经验药多于水果和红富士。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你成为了一个苹果栽培种,那么你的基础水平很有可能下降到一个苹果的某个亚范畴水平上。

概念是组成记忆等级结构的砖瓦。概念也是构成更复杂的心理结构的砖瓦。

(4)图式

图式(schemas)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图式是你对环境中某个情景经验的平均。图式和原型一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经验的变化而变化,你的图式只包括了那些你十分注意的世界的细节。(对于心中的图式,要保持警惕。不能过于相信,不能用自己心中的图式来对照外面的世界。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按图索骥。同时,要注意心中图式的更新。)

2、使用记忆结构

应用记忆中的信息来产生——和确认——预期。

记忆结构还影响你对人的知觉和记忆,你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将使你对这个人的人格特征或行为方式做出特定假设。(不要让记忆结构成为偏见和影响自己判断的助手。)

不同语言间的刻板印象:可否使用某种语言中的有组织的概念将会决定被试的推理是否会受刻板印象的支配。

概念和图式有时会影响记忆的准确性。

3、作为重构过程的回忆

重构性记忆(reconstructive memory):记一条信息时,往往不是直接记住这条信息,而是基于更概括类的存储知识来重构信息。

重建的记忆与真实的事件不相同。

巴特利特(《记忆:一个试验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读者再产生的故事与原著相比通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扭曲涉及下面三种重构过程:(这三种重构过程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就是这样。)

* 趋平——简化故事;

* 精锐化——突出和过分强调某些细节;

* 同化——将细节变得更符合被试自己的背景或知识。

巴特利特发现,读者再产生故事时用自己文化中的熟悉词汇替代了原文中不熟悉的词汇:用小船替代了独木舟,用钓鱼替代了抓海豹。巴特利他的被试还经常改变故事的情节,他们去掉了那些他们在文化中所不熟悉的地方。

记忆的使用随目标的不同而不同:被要求准确复述的被试逐字地再现了原对话的99%,被要求使复述有趣的被试只再现了原对话的62%。

洛夫特斯(Elizabeath Loftus)目击证人记忆的研究。目击证人对于所看到信息的记忆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所歪曲。甚至当目击证人明显地意识到,实验者在试图误导他们时,事件后的信息还是会损害目击证人的记忆。

六、记忆的生物学方面

1、寻找记忆的痕迹

拉什利(Karl),在记忆的解剖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的科学家,指出这一问题涉及到记忆痕迹(engram)的找寻,记忆的物理性描述。

复杂信息的记忆分布于很多神经系统,尽管不同类型的知识是分开加工且分别定位于大脑的限定区域的。

与记忆相关的四个主要的大脑组织是:

* 小脑,主要负责程序性记忆,这种记忆主要靠后天的重复,以及经典条件作用获得。

* 纹状体,是前脑的一个复杂结构,是习惯的形成和刺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基础。

* 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

* 杏仁核与海马组织,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负责情绪记忆。

脑的其他部分,如丘脑、前脑叶基部和前额叶也都与不同种类的记忆有关。

2、遗忘症(amnesia)

遗忘症(amnesia),长时间内无法记忆,他忘记了很多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海马的损伤多数情况会损害外显记忆,但不损害内隐记忆。

没有外显记忆的功能,你不能编码特定类型的联系。

3、脑成像

Tulving区分出在情景信息的编码和提取过程中,大脑两半球间的活动有显著不同。在情景信息的编码阶段,左前额叶表现出不对称的高度脑活动,而在情景信息的提取阶段,右前额叶表现出高的脑活动。

相对于知觉编码,左前额叶的一个皮层区域(前额叶的非运动区),对语义编码表现出更大的激活现象。

前额叶皮层和旁海马皮层(离海马很近的一个层区域)在扫描中的激活越剧烈,被试对所呈现的场景或单词的再认就越好。

(自己收集、归纳和整理的补充资料)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也即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记忆在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积累与保存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识记,指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识记既是记忆过程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指个体通过识记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和存储过程,它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再认或回忆的重要条件。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是人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个体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面前,个体能把它们加以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现象称为遗忘。再认和回忆既是记忆的目的,也是检查记忆效果的指标。

记忆类型。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亦称为自动记忆,它与外显记忆相对,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

2.外显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与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 

(二)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方式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它与程序性记忆相对。 陈述性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描述和传授的特征,即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陈述出来,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原因等。 陈述性记忆涉及“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的知识。 

2.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它与陈述性记忆相对。程序性记忆是一种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主要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等提供操作是如何进行的过程性信息。程序性记忆涉及的是“如何做”(how to do)的知识,常常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才能获得,且很难用语言加以描述和言传。程序性记忆通常不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当开始知识学习时,将按一定程序学习,最初比较困难,但经过反复地按程序进行,就会逐渐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识记时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程度和数量等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理解是识记的必要条件。

4.学习态度。

5.识记方法。识记方法包括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人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和短暂保持与容量有限的记忆。短时记忆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 短时记忆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个成分。直接记忆是指输入的刺激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编码,仅在脑中短暂存储,但信息容量非常有限。 工作记忆是指对输入的刺激信息再一次进行加工和编码,使其信息容量扩大的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只有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作进一步的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短时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一次后所能记住的最大数量。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 Miller, 1956)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左右,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即5~9个,其平均数为7,它不分种族文化,是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组块能够有效地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chunk)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米勒在其论文《神奇的数7±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些限制》中证明,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一般在5~9个组块之间波动。

复述的作用。复述是指以言语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一般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由于保持时间短暂,在无复述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把一定数量的信息保持在记忆中的内部言语,即一种不出声地对输入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加工过程。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又称为活动记忆、操作记忆,指人在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时的连续流动的记忆。工作记忆其实是由若干个短时记忆,按时间顺序组组合而成的一个连续系统。工作记忆概念与短时记忆概念相比,包括更为重要的成分,即它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又将信息加以存储,因而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工作记忆这种信息的加工和储存方式对人的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如理解、推理、学习和心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记忆的三个成分在功能上是相对独立的。中央执行部分在对信息的加工进行计划或决策时,选择是否使用语音环路或视觉-空间初步加工暂存器。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言语复述过程,它由一个语音的或者是基于言语的存储器和一个发音控制过程构成。
 当单词以听觉的方式呈现时,语音环路就会自动进入语音存储器。但如果单词以视觉方式呈现时,语音环路就只有通过发音控制过程才能间接进入语音存储器。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指信息经过加工,在人脑中可长久保持并有巨大容量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数年,乃至终生。长时记忆就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保存着个体过去所有的经验和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一切知识,没有容量限制,它为人的认知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大都是短时记忆中得到精致性复述的信息,它们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经验系统,使人能有效地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和保持新获得的内容。

长时记忆的特征。长时记忆是真正的信息和知识库,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它可以存储一个人关于外部世界的一切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知识库。

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够按时、日、月、年乃至终生计算。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理论上是永久存储的。

3.语义代码是长时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的主要形式。长时记忆中的语义记忆组织模型,主要有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网址:读《心理学与生活》第8章 记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3819

相关内容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与遗忘幻灯片
第8章 记忆
第八章:记忆技巧与生活实践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第五章 记忆及遗忘.ppt
83.《心理学与生活》第4章 7.要点重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7篇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7篇)
第八章记忆与学习课件.ppt(103页)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精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