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太用力
握手时力度适中,不要太用力或太轻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初次见面#
内容简介 · · · · · ·
人生中常见的遗憾有两种:一是力所不及,一是用力过猛。好比烹饪,盐放少了乏味,放多了则难以下咽。
普遍焦虑的时代,人们往往急于求成,在忙碌中横冲直撞。其实,想要得到的东西,只要沉着冷静、脚踏实地,就可以轻易地、自然而然地获得。太过用力地去追求一个所谓更好的结果,反而会让人忽略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事与愿违。
在本书中,剑桥大学哲学导师埃克哈特·托利以充满哲思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拥抱内心的平和,成就真正的自我。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当我们不再被自己的思维所限制,痛苦便会随之消失,快乐也会随之而来。
本书如人生路标一般,帮助你拨开迷雾,放下不必要的负重。
人生不必太用力的创作者 · · · · · ·
![[德国] 艾克哈特·托尔](https://img.yuejiaxmz.com/upload/2025/0913/20250913013207_0_qu11df7o.jpg)
作者简介 · · · · · ·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生于德国,毕业于伦敦大学,其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极具启蒙性和远见卓识的哲学导师。
他撰写的《当下的力量》和《新世界》已被翻译成52种语言,畅销全球500多万册,向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传授了当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他受邀在世界多地讲学,不断把自己的领悟和意识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其简单而深刻的学说已帮助无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充满活力的内在宁静状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从内心的宁静开始
第二章 开启认知的新格局
第三章 自己是一切幸运的原动力
第四章 心想事成的秘密
第五章 你心中所想的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理想
第六章 一次只做一件事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人生不必太用力》 埃克哈特·托利 36个笔记 ◆ 第一章 从内心的宁静开始 >> 无论何时,当你身处安静之中,聆听它,留意它,把注意力转向它。聆听安静,可以唤醒你内在的宁静层面,因为只有通过宁静你才能注意到安静。 >> 宁静就是智慧,是潜藏于深处的意识 ◆ 第二章 开启认知的新格局 >> 当你只知道大脑制造的“小我”,并让它主宰你的人生时,你便会将痛苦强加于自己和他人。除非你进入到比思想更为深邃的意识层面,通过无条件的意识,爱、快乐和无限的创造力才会进入你的生命,永恒的内在平和才会进入你的生命。 >> 这里有一个新的实践方法:不要太过重视自己的想法。 >> 意识的一个很小的层面,只是你的一个很小的层面,而让它完全地掌控你的人生的话,它便会暴露出极大的局限性。 >> 当你深陷于强迫性思维之中时,便无法认清现实情况,渴望逃离此时此刻。 教条是集体性的概念牢笼。不可思议的是,人们欣然接受被囚禁,因为这使他们拥有安全感以及“我知道”的错觉 >> 大脑总是处于“不满足”的状态,总是渴求更多。当你认同了你的大脑,你就很容易觉得无聊和焦躁不安。无聊意味着大脑渴求更多的刺激和更多的精神食粮,却永不知足 >> 精神的空虚与需求转换为身体的需求,用更多的食物暂时性地满足身体。 >> 感受你内在的能量,精神上的噪音就会立刻减弱乃至消失。 >> 当你从事手工活动,或者在房间里走动,又或者在机场柜台等候,你是如此全然临在,致使通常的精神状态减弱,被清醒的存在所替代。抑或你发现自己仰望天空或者聆听某人,不在心里做任何的评价,这时你的觉知变得清澈透明,不被思想所掩盖。 >> 学会和“未知”的状态和谐相处,这需要你超越大脑。因为大脑害怕“未知”,它总是试图推断和诠释。所以,当你接受“未知”时,你已经超越了大脑,一个更深刻的非概念性的觉知在这种状态里产生。 ◆ 第三章 自己是一... (查看原文) db 1赞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生不必太用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9.20元

19.50元

25.00元
喜欢读"人生不必太用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12 有用 千树 2022-01-12 11:15:58
对我来说,埃克哈特·托利的所有作品都值得反复阅读。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编排自己的人生戏码,希望它高潮迭起,大开大阖,却又经受不住其中的痛苦。这些充满戏剧化的体验,大部分只是“制造”而非“创造”,是对过去重复了无数次的思维/情绪的再一次重复,所以当快乐升起的同时,疲惫也在背面蓄势待发。在一些时刻,也许能感受到,得到一件(哪怕是想要的)物品反而带来一种耗竭;而在聚会还未散场时,我们已经无法投入其中。 或许... 对我来说,埃克哈特·托利的所有作品都值得反复阅读。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编排自己的人生戏码,希望它高潮迭起,大开大阖,却又经受不住其中的痛苦。这些充满戏剧化的体验,大部分只是“制造”而非“创造”,是对过去重复了无数次的思维/情绪的再一次重复,所以当快乐升起的同时,疲惫也在背面蓄势待发。在一些时刻,也许能感受到,得到一件(哪怕是想要的)物品反而带来一种耗竭;而在聚会还未散场时,我们已经无法投入其中。 或许,能否接受当属于自己的“文本”摊开,它可以呈现出一片空白,又或者并不携带着它走路,而仅仅携带着一个容许这一切发生的、无可摧毁的“我”。 (这本书唯一不太恰当的是标题,与其中的内容无关)。 (展开)
6 有用 早阳飞 2022-02-05 19:38:42
这个作者的第一本《当下的力量》给我很大的启示,打开了见识思维上的眼界,可以说。之后断断续续读了了许多类似的书什么恩宠,洞见,冥想之类,现在再来看这本书,很容易理解里面的一些概念性术语,比如小我的惯有模式是渴望,抱怨,恐惧。小我需要增加很多的事物来加强存在感,恐惧失去事物灭亡,小我需要冲突和纷争来保持距离,给自己增添能量。说到生命的存在是意志,情绪,思想,感觉,经历的事,以及感知以上的觉知组成。当下... 这个作者的第一本《当下的力量》给我很大的启示,打开了见识思维上的眼界,可以说。之后断断续续读了了许多类似的书什么恩宠,洞见,冥想之类,现在再来看这本书,很容易理解里面的一些概念性术语,比如小我的惯有模式是渴望,抱怨,恐惧。小我需要增加很多的事物来加强存在感,恐惧失去事物灭亡,小我需要冲突和纷争来保持距离,给自己增添能量。说到生命的存在是意志,情绪,思想,感觉,经历的事,以及感知以上的觉知组成。当下经历的事不是当下,当下是此时此刻,所有的情绪思考经历对于存在来说像观众和电影,电影不会对观看者造成实质影响。 (展开)
我要写书评人生不必太用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人生不必太用力》:凡是来了又走的,都不是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I am not my thoughts, emotions, sense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I am not the content of my life. I am Life. I am the space in which all things happen. I am consciousness. I am the Now. I Am. 搜埃克哈特·托利的书来读,是看到刘亦菲在采访中推荐了他。早前读... (展开)

简单而有效的灵修实用手册-转的游由的书评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觉得书挺好的,不过俺不会说,就转了这篇,大家看看吧,可以对书有个大概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菜。 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Ⅱ》和佛陀的书、老子的书一样,都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这本书是用现代的语言为读者指明了通往幸福与宁静... (展开)

删除的最后一页(surrender)。
可能是因为宗教问题涉及到违禁,居然把最重要的一页纸(投降)给完全删除了。可能害怕通不过吧 我在这里还是贴出来吧: You "offer up your suffering to God"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this. * * * You don't need to be a Christian to understand the deep universal truth... (展开)

铛铛一下地磕醒
“正念”为何?曾有人在另一篇文章中留言问道,于是在另一本书,能找到回答:“正念就是每一刻都活在当下”。不晓得这一说法会不会受到部分习佛的人的反对,觉得说得太过片面,又或者流于简单。兴许要提到不浮露、不执着贪瞋痴的念头才能比较的具体,但仿佛“当下”却又不全然... (展开)

人生风暴突围指南01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第一次读埃克哈特的书,大约是七八年前读的《当下的力量》。 当时读那本书,只能读懂文字,却几乎无法理解和领悟他试图传达的生命真谛。 如今回想起来,忍不住感慨,当你的认知层次不够,或者说悟性不足时,哪怕是把宝玉捧在你面前,你也只能看见石头。 最近读到埃克哈特的《... (展开)

从看不懂到感觉到
其实一开始这种书我是看不懂的,自认精神境界仍然停留在世俗的物质层面,以吃饱喝足玩儿的欢为主要目标和终身事业。可是当某天烦躁的时候,拿起这本书,竟然发现一个未知的世界,并从中看到一个更加未知的自己,忽然发现,原来我也是能看懂所谓灵修和心灵书籍的。推荐一下,纷... (展开)


串联当下
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与否很重要,健康与否很重要,学识高低与否很重要,富裕与否很重要,这些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对而言,上述事项确实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任何事项都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谁”。这个本质问题超越了你有限的个... (展开)
> 更多书评 47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泡泡
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囚禁在自己的思维牢笼里,他们从未超越那受过去制约的、狭隘的、大脑塑造的自我感。 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拥有一个比思想更为深邃的意识层面,这便是你的本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临在、觉知或无条件的意识。 思想的河流拥有着无穷的动力,很容易就将你卷走。每一个想法都假装自己很重要,它只是想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 这里有一个新的实践方法:不要太过重视自己的想法。 智慧来源于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某...
2021-09-01 19:49:17 2人喜欢
db
《人生不必太用力》 埃克哈特·托利 36个笔记 ◆ 第一章 从内心的宁静开始 >> 无论何时,当你身处安静之中,聆听它,留意它,把注意力转向它。聆听安静,可以唤醒你内在的宁静层面,因为只有通过宁静你才能注意到安静。 >> 宁静就是智慧,是潜藏于深处的意识 ◆ 第二章 开启认知的新格局 >> 当你只知道大脑制造的“小我”,并让它主宰你的人生时,你便会将痛苦强加于自己和他人。除非你进入到比思想更为深邃的意识层面,通过无...
2023-05-29 17:08:19 1人喜欢
钰晨成长手记 (感受生活,解锁成长技能)
昨天看了这本《人生不必太用力》,字数不多,全书一共6万字,却能够给人深刻的启发,让人不由自主地专注当下、回归宁静。 当一切都处在宁静的状态、甚至连思考都未曾出现时,我们才算是真实地存在于当下,你方能感受到身边的一草一木的存在。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来面目,但是当人们处于为未来所焦虑的思索状态时,其实是正在被头脑中的思想所控制着,是很难感受到身边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的。 因此只有静下来,连大脑都不再思考的...
2021-09-23 20:23:48 1人喜欢
yuany (计划计划,目标!)
人们是多么容易陷入思维概念的牢笼中啊!人类的大脑总是渴望知晓、理解和控制,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误认为是真理。它总说:“道理就是这样的。”你要超越这一观念,进而认识到,无论你怎样理解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与行为,无论你如何评价任何局面,都只不过是众多观点中的一个观点,众多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只不过是一些想法而已。然而,现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存在。思考会...
2025-05-15 18:21:21
网址:人生不必太用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4186
相关内容
做人不必太正常【全本人生不必太用力:三个养心智慧,教你安放浮躁的现代灵魂
人生不必太用力:解码当代人最稀缺的平常心智慧
忙碌生活的必要性:为何人不能太闲
《你可以有情绪,但别往心里去》:人生不必太用力
驾照不是人生枷锁,何必让自己太疲惫
用“梦想储蓄罐”撬动人生无限可能!熊太太的吸引力法则,教你活出“不想交换”的人生。
人活着真的太累了,压力太大了。不想活了·
人造重力:星际航行必备黑科技,太空生活舒适新体验
平常太忙了,实在挤不出训练时间……生活繁忙的人想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