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史:火、语言、美与时间如何创造了我们》| 原始人:社交=生存
历史书籍中的历史人物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认同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历史书籍#
在驯养动物之前,人类利用动物的社交能力来更有效地获取热量。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部落,人们会依赖与小蜂鸟的伙伴关系。这种小蜂鸟会回应人类的呼声,并指引他们去蜂巢。
到了蜂巢之后,人类可以用烟把蜜蜂熏出来,这样人类和小蜂鸟都能采到蜂蜜,而消耗的热量只是一些狩猎采集群体所消耗的热量的15%。
不过,人类最依赖的还是人类同伴。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的是,人类狩猎不是只为了自己,他们会把食物带回去,分给同伴。有证据表明,200万年前人类就会将食物带回自己的居住地。
专业化提高了狩猎效率,最好的矛匠可能不是最会用矛的猎人,但制矛和用矛都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可以让群体成员捕获更多的猎物。
合作和食物分享让一个群体变得更强大,让成员拥有更复杂多样的技能。
尽管猎人在20多岁时身体最好,但狩猎能力要到40岁才会达到顶峰,因为对人类来说,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学习。
在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社会中,大多数猎人在18岁之前,都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自己,更不用说养活其他人了。相比之下,同样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黑猩猩大约5岁时就能养活自己。
即便一个人并非完全依赖群体生存,但如果哪天被赶出群体,或是群体中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供分享,他挨饿的风险也会增加。
群体和彼此合作对群体和个人的生存都有很大的帮助,比自力更生更胜一筹。人类越是能更好地利用集体生活,如照看火种、有策略地用火和合作狩猎,个人能获得的食物就越多,生活就越好,人类的基因就越有可能遗传下去。
社交活动要消耗精力和时间,但它能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因此会激发有利于发展的生物进化机制。
所有灵长类动物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为彼此梳理毛发。这种身体上的交流,可以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确保它们在群体中的阶层地位。
梳理毛发能在动物体内释放天然麻醉剂内啡肽,让它们产生很舒服的感觉,因此会引发更多的社交行为。
我们也会从社会交往中获得快乐。有一种神经回路通过释放后叶催产素或多巴胺来“奖励”社交行为,因此人们通常会想要再次寻求这样的体验。
在集体活动中,尤其是在同步进行的活动中,比如音乐创作或跳舞,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出同样的“药物”,让我们想要寻求下一次刺激。社会排斥会造成伤害,它在大脑中引起的反应就像身体疼痛一样。
然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宝贵的白天时间花在互相梳理毛发上,而是用火来延长一天的时间,保证在天黑后还能进行社交活动。
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天的清醒时间是大约8个小时,而成年人类每天的清醒时间要长得多,可以达到16个小时甚至更长。傍晚时分是世界各地文化“社交”的开始。
网址:《人类进化史:火、语言、美与时间如何创造了我们》| 原始人:社交=生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5393
相关内容
【时代青音】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民以食为天,人类美食史的背后是不断进化的文明史
人工智能加速走进百姓生活,我们个人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用艺术语言连接人与自然
论自由、差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生存指南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科技创新史,也是一部人类生活的时间“减”史——2019科技生活盘点
八卦简史:八卦让人类始终有一种在家的亲切感
人工智能渗入我们生活 AI开始进入技术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