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

发布时间:2025-09-14 10:38

审美教育融入日常,培养审美观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审美教育#

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序推荐,“《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众多大师一致推崇的必读之书

☆断版多年,经典重现,塑造美学进程的里程碑之作

☆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冯至、范大灿经典译本,译者在每封信前增加内容提要,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精美优雅装帧,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

(展开全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序推荐,“《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众多大师一致推崇的必读之书

☆断版多年,经典重现,塑造美学进程的里程碑之作

☆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冯至、范大灿经典译本,译者在每封信前增加内容提要,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精美优雅装帧,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

席勒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事情”。本书是德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发人深省,历久弥新。

自文艺复兴以后,文艺、美术盛行。及十八世纪,经包姆加敦与康德之研究,而美学成立。经席勒详论美育之作用,而美育之标识,始彰明较著矣。

——蔡元培

席勒想从“美的教育”(入手),使堕落的分裂的近代人生重新恢复它的全部与和谐,使近代科学经济的文明,进展入优美自由的艺术文化,如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代。

——宗白华

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并不是如下许多人所套用的公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而应该是:康德——席勒——马克思。

——李泽厚

席勒的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是他的美学思想最集中最有系统的表现。……《审美教育书简》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了由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之间的桥梁。

——朱光潜

《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比那些一味偏于理性思辨的美学专著具有更为明显的可读性,可以让读者开卷即有益,随意浏览,在警句迭出的字里行间获得绵绵不断的启迪。

——丁宁

审美教育书简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早年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期创作转向古典主义,主题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风格悲壮雄浑。代表作有《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等,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河北涿州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德博士。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64年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小说《伍子胥》、论著《论歌德》《杜甫传》等。

范大灿(1934— ),山西祁县人。195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五卷本《德国文学史》,...

(展开全部)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早年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期创作转向古典主义,主题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风格悲壮雄浑。代表作有《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等,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河北涿州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德博士。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64年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小说《伍子胥》、论著《论歌德》《杜甫传》等。

范大灿(1934— ),山西祁县人。195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五卷本《德国文学史》,发表过有关德语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论文数十篇以及译著《卢卡奇论德国文学》《席勒经典美学文论》等。

目录  · · · · · ·

献给美的告白(丁宁)
中译本序言(冯至)
第一封信至第二十七封信
附:论崇高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時,他才完全是人。 Der Mensch spielt nur, wo er in voller Bedeutung des Wortes Mensch ist, und er ist nur da ganz Mensch, wo er spielt. (查看原文)

amiello 1 回复 13赞

2012-07-06 23:27:56 —— 引自第124页 希腊的自然是与艺术的一切魅力以及智慧的一切尊严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像我们的自然那样,是艺术和智慧的牺牲品。希腊人不只是由于具有我们时代所缺少的纯朴而使我们感到惭愧,而且就以我们的长处来说——我们常常喜欢以这些长处来慰藉我们道德习俗的反自然的性质——他们也是我们的竞争者,甚至常常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看到,他们既有丰富的形式,同时又有丰富的内容,既善于哲学思考,又长于形象创造,既温柔,又刚毅,他们把想象的青春和理性的成年结合在一个完美的人性里。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冯至译文在文景(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译文全集》 。

喜欢读"审美教育书简"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29.33元

59.00元

70.99元

喜欢读"审美教育书简"的人也喜欢  · · · · · ·

1 有用 狄狄 2022-12-17 13:25:14 云南

席勒把美视作自然和理性之间的中间状态,力图恢复自然的多样性和道德的统一性之间的平衡。物质和形式皆会造成压迫,而自由只存在于两种天性的共同作用中。美可以把任性从自然性格里分离出来,把自由从道德性格中分离出来,让前者离物质远些,让后者靠物质近些;感性的人由美引导着走向形式和思维,精神的人由美引导着回归物质,重返感性世界。人在其肉体状态中仅承受着自然的威力,他在审美状态中摆脱了这一威力,在精神状态中支配... 席勒把美视作自然和理性之间的中间状态,力图恢复自然的多样性和道德的统一性之间的平衡。物质和形式皆会造成压迫,而自由只存在于两种天性的共同作用中。美可以把任性从自然性格里分离出来,把自由从道德性格中分离出来,让前者离物质远些,让后者靠物质近些;感性的人由美引导着走向形式和思维,精神的人由美引导着回归物质,重返感性世界。人在其肉体状态中仅承受着自然的威力,他在审美状态中摆脱了这一威力,在精神状态中支配着这种威力。席勒的政治理想是把一个受盲目自然力量宰制的自然国家改造成一个道德国家,而美则是从力量统治迈向法则统治的过渡之路。通过建造一个在可怕的力量王国和法则的神圣王国之间的游戏和表象的王国,人才能解除物质和精神的所有压迫,“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展开)

7 有用 - Byzantium 2022-03-30 17:13:21

以席勒为代表的这种近似人类学的考察,几乎就是用平实的语言复述了近代认识论和道德论通过晦涩的语言想要表述的主题。审美最低的境界是美学,最高的境界就是政治,在这一点上后世学者对浪漫派做的美学研究多少有些隔靴搔痒,不得要领。马尔库塞一定是受浪漫派很多影响才会有单面人的想法,但考虑到他甚至写过青年黑格尔,这也就不奇怪了。

1 有用 smile 2022-03-15 21:15:24

人的救赎既不依赖宗教,也不求助于科学,而是通过艺术去实现。人同美只应是游戏,人只应同美游戏。游戏一词可说是自由的同义语,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上层社会腐朽,下层社会粗野,腐朽比粗野对于人类进步有更多的危害性。他看到他那时代的人是分裂的,而古希腊的人是完整的人。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 人的救赎既不依赖宗教,也不求助于科学,而是通过艺术去实现。人同美只应是游戏,人只应同美游戏。游戏一词可说是自由的同义语,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上层社会腐朽,下层社会粗野,腐朽比粗野对于人类进步有更多的危害性。他看到他那时代的人是分裂的,而古希腊的人是完整的人。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展开)

7 有用 FernHill 2022-03-30 20:07:08

在政治革命不可行的情况下,借助美学/美育以搭建一个通道来解决问题,这是历史中时有发生的事情。席勒认为只有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理想中的国家才能成为现实。先验的美的纯粹概念 VS 经验中的政治实践,分裂的 VS 和谐统一的...

我要写书评

审美教育书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飘来飘去 2011-07-20 10:36:03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分裂的现代人——《审美教育书简》的解决之道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展开)

现实以下俱乐部 2022-02-28 17:08:21

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在现代这场戏里画出的是些什么样的形象!不是粗野,就是懒散,这是人类堕落的两个极端,而这两者却汇集在同一个时代里!”18世纪末,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致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信中如是写道,在其后的信中,他又陆续阐发自己对审美教育的见地,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审美...  (展开)

虫虫 2019-02-11 17:04:5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审美教育书简》读书笔记

1,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 形式冲动主要存在于上层人物身上,对象是形象,主要指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是理性人。 感性冲动主要存在于下层人物身上,对象是生活,它要占有、要享受,被感官控制,是被动的,...  (展开)

夜醒客 2008-07-24 19:40:43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剑和刷————席勒和鲁迅

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展开)

missprejudice 2012-05-04 13:42:3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席勒和浪漫美学传统

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2-24 12:30:25

【转】哈贝马斯: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编者按:本文收入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52-58页。 席勒从1793年夏天开始写作《审美教育书简》,并于1795年把它发表在《季节女神》(Horen )上。这些书简成为了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  (展开)

一枝飞鸟 2021-08-01 15:50:13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版

《美育书简》《审美教育书简》导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封信:研究美和艺术的方法 席勒通过书信的形式探讨美和艺术,并申明他对美和艺术的研究是基于康德学说的原则,此外表达了他对启蒙运动的观点。 “对于康德体系实践部分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些概念,……这种道德本能正是贤明的自然作为保获者在人据欧明晰的洞察力以前所赋予人...  (展开)

天然作用子结构 2024-09-09 22:15:3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版

康德歪至动力学,别有洞天可规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知道多少年前第一次读,感觉席勒无非是搞了个通俗版康德,而且因为根本没有顾及先验性,所以读起来非常奇怪。没想到这么多年后会再次读到它,解来竟然别有一番风味。 席勒的核心问题是,一方面一个人总是感性的、物质的人,他仅仅为了生存/满足需要而存在,并且受到自然因果...  (展开)

陆雪梵 2015-05-02 17:37:42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审美教育书简》终极贴心入门导读

1.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①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②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要“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粗野的冲动。 2. 而在27封信之外,另附《论崇高》。就是点明即使一切顺利,人们追求美而又能...  (展开)

> 更多书评 45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现实以下俱乐部

现实以下俱乐部

希腊的自然是与艺术的一切魅力以及智慧的一切尊严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像我们的自然那样,是艺术和智慧的牺牲品。希腊人不只是由于具有我们时代所缺少的纯朴而使我们感到惭愧,而且就以我们的长处来说——我们常常喜欢以这些长处来慰藉我们道德习俗的反自然的性质——他们也是我们的竞争者,甚至常常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看到,他们既有丰富的形式,同时又有丰富的内容,既善于哲学思考,又长于形象创造,既温柔,又刚毅,他们把...

2022-02-17 16:40:56   4人喜欢

侧耳倾听

侧耳倾听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it is certain that beauty gives no separate, single result, eith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or for the will; it does not carry out a single intellectual or moral object; it discovers no truth, does not help us to fulfil a single duty, and, in one word, is equally unfit to found the character or to clear the head. Accordingly, the personal worth of a man, or his dignity, as far as this can only dep...

2025-02-04 14:26:54   1人喜欢

无暇

无暇

2023-06-12 01:19:15   1人喜欢

some eggs

some eggs

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象力的丰富。但是,分析功能占了上风,必定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

2022-06-12 16:07:25

论坛  · · · · · ·

网址:审美教育书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7884

相关内容

审美教育书简:探索美的历程、深层意义与实用启示
审美教育漫谈
审美教育漫谈.docx
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漫谈89406.doc
《审美教育漫谈》课件
审美教育思想论文
孩子审美教育(2)
席勒的审美教育大学生随笔
艺术审美教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