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投资公式:投资业绩=专业认知×情绪管理,乘号是关键秘诀︱重阳Talk Vol.15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他是一位金融家,同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正念减压认证导师,跨界力度非常大。他将正念融入到自...
《投资大师传》:了解投资大师的投资理念 #生活技巧# #财务管理技巧# #金融理财书#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他是一位金融家,同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正念减压认证导师,跨界力度非常大。他将正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先阅读写作两个小时,然后冥想一个小时,之后进入到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中。长期正念冥想的习惯让他找到了更好的生命状态,工作高效,充满活力。他就是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杨峻先生,最近他将自己的跨界体会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定力》,副标题是“正念投资,正念人生”。
本期播客由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主持,请杨总讲讲他的独特跨界故事以及正念对投资和生活的启发。参与今天话题讨论的还有重阳投资基金经理谭伟。 【全文14070字,干货很多,但也很长。欢迎下载“小宇宙”APP,找到“重阳Talk”收听音频版。】
(一)为什么科技界和投资界的不少大佬都喜欢正念冥想?
舒泰峰:在科技界和投资界很多知名大佬修习正念冥想,比如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桥水基金的达里奥,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大佬都来修习正念冥想?
杨峻:正念是麻省理工一位叫卡巴金的医学博士,在上世纪70 年代(1979年)创立正念减压中的一个疗法。一开始是为抑郁症或长期的疼痛患者缓解身心痛苦的,经过大量科学实证,逐渐发觉对帮助普通人面对压力也非常有效。
正念在硅谷确实比较流行,国内现在也越来越多人开始修习正念。很多科技界的 CEO 都坚持训练,国内的一些互联网大厂、高科技企业练习得也比较多。
我觉得正念是一种对觉察力的唤醒。大脑有两种能力:思考力和觉察力,人们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用思考力,觉察力用得较少。觉察力就是传统所说对自己的理解,跟智慧相关,思考力则跟聪明相关。聪明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我认为智慧是来自于觉察力,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觉察,正念冥想能够训练觉察力。当思考力和觉察力兼具的时候,人的状态会很不一样。
舒泰峰:所以正念有两重功能,一种是可以治愈我们的焦虑抑郁,另外就是让我们有更多的觉察力和创造力。不光对身心健康有用,对我们的事业和工作也都有很大的作用。
杨峻 :正念对工作效率的提升非常有益,因为当觉察力提升以后,你就特别容易专注。我们说专注力是现代人特别缺乏的,因为现在社会节奏快,媒体、短视频等碎片化信息特别多,所以大家的专注力就很容易分散。但是正念冥想能够让你的专注力得到非常好的训练和提升,当一个人专注力很强大的时候,他做事情的洞察力、效率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他的工作效果也会有非常好的提升。
舒泰峰 :之前我专门有来拜访过杨总,听杨总说他的生活规律是早上 4 点多就起床,工作一两个小时,再冥想一个小时。这在普通人听来是一个很辛苦的事。你4 点钟起床,但是能保持一天很好的状态,应该是切实地从正面冥想中得到了好处才能坚持吧?
杨峻 :在这个时间段,我就觉得世界非常安静,而且没有任何人会打扰你。其实晚上还是经常会有人发信息或打电话给你,有各种干扰。而凌晨4、 5 点钟几乎不会有任何干扰。家里人也都还没有起床,所以那个时间实际上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我觉得看书、写作、做一些思考,效率都很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冥想,其实也非常滋养。
冥想的过程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我刚学的时候,也是从3-5 分钟的冥想开始的,我当时也觉得坐不住,一会儿就想看手机了,所以那时候会设一个5 分钟的闹钟。但是逐渐到现在,我可能会调一个 45 分钟的闹钟。到了以后我经常会希望能晚一点响,让我再多冥想一会。实际上我是获得了正反馈。那段时光是非常滋养的,而且当你冥想完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全都亮了,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的一天非常的美好。
(二)投资业绩=专业认知*情绪管理
舒泰峰:很多人觉得投资其实无非就是赚钱嘛,还要正念这么复杂吗?会不会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您为什么会提出正念投资这个概念?
杨峻:这是我很多年的体会和观察。我接触了非常多优秀的投资经理同行,自己和公司也做了许多实践,我发现一个比较稳定、长期、理想的投资业绩,其实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舒老师也写过一本书《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确实没问题,但前提是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是认知驱动的,那么投资业绩才是你认知的变现。长远来看,谁的认知更深刻,他一定业绩也会更好。
但很遗憾的是,我发现对普通人来说,绝大多数的决策其实都是情绪驱动的。即便专业选手,也有不少人的投资决策会受到很多情绪的影响,而不完全是专业认知的决策驱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投资经理学历非常高,也很勤奋,照理业绩应该会比较好,能够获取超额,但事实上他的业绩波动还挺大的,而且有些买卖行为跟他自己说的投资框架也不是很符合。明明说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他可能有些做得也很短,换手率又比较高,我就发觉除了认知可能还不够稳定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受到了情绪的干扰。
所以我在书里排了一个公式,我认为长期的投资业绩就是你的专业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相乘。如果说你的专业能力是0到1,1最高,0最差,而你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是0到1,那你的长期业绩是这两个的相乘。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专业能力和认知很高,有0.9,他在人群里面排前10%分位。这样的人照理说应该投资做得比较好,但是如果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只是普通,只有0.5,那很可能他的投资业绩基本上是在0.45,就是在50分位下,甚至达不到平均水平。同理,如果你专业认知不够,而情绪管理能力很强,也一样很难达到一个好的投资业绩,因为最终还是要靠专业去选择标的、制定策略和执行。所以如果这个公式成立,我觉得想要提升投资业绩,两边实力都要提升。
舒泰峰 :是的,我的书里也讲过“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我觉得杨总这个公式把它更具体化了。你说的是专业认知乘以情绪管理,我觉得这里边的精妙是在这个乘号。
杨峻:对,他互相有一些杠杆作用。
谭伟:我对这个公式印象特别深刻,我也觉得乘号用得非常精妙。我的体会是对某一个具体的标的投资来看,很有可能情绪因子是一个二进制的变量,只有0和1。进行一笔投资如果没有控制好情绪,专业认知就相当于没有任何价值了,情绪因子可能就是个0了。
比如你在很恐慌的时候,卖出了一个后面看很好的投资机会,那相当于情绪是0,把前面的专业知识抹掉了。而一个好的投资其实需要控制住情绪,那么情绪的变量就是1了,即它不会再影响投资决策,这时就取决于专业知识能打多少分。如果专业知识足够硬,看公司的胜率很准,比如90%,那么最后这就是一笔非常好的投资。
(三)特朗普加征关税与投资中的恐惧
舒泰峰:讲到这里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拆解这个公式。杨总的梳理把市场概括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某些情绪的缺陷,比如说市场底部非常恐惧、绝望,当脱离底部时举棋不定,进入牛市时又有羊群效应,市场顶部有癫狂和贪婪,泡沫破裂时又有恐慌,进入熊市时又变得漠不关心和投降……种种这些情绪陷阱,让我们的投资业绩变得越来越差。我想请杨总和谭伟举一些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情绪。比如说今年一个很大的事情——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大跌,4月 7 号 A股也大跌。这是不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杨总的公式?
杨峻:其实蛮巧的,出版社安排我的新书发布会就在4月6号。当天我就说了,当下关于未来会怎么样大家应该都非常恐慌,这时就特别需要正念,让自己能够看见自己的情绪。我这里说的正念,从来不是要消灭情绪,而是能够看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可以让情绪在你心中飘过,但不要被带走。在这个恐慌焦虑的时候,我们做投资决策还是要理性,要建立理性、价值、长期投资。从这个视角来看,这次事件也未必一定是坏事。
正念里著名的7个态度,第一个就是非评判。我说大家先至少要觉察到自己的评判,而不要被评判带走,最好能克制住不评判、客观地去看。如果你已经评价它是坏事时,一定会产生一些不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干扰你的理性和专业判断。
因此我当时就说,今天特别适合大家修习正念,这个时候做投资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专业浮现出来,这样也许你会判断它是中性的:某些标的会受到损伤,但对某些标的,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你能在低价位买进。所以像这种冲击力很强的突发事件,可能会让人一时情绪很激动,越是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正念,越是这个时候也可能越是机会所在。
谭伟:我和杨总的感受极其类似。因为过去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比如2024年初因为中小盘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市场也跌到了一个非常低的位置。每次回头看我们可能都会释然,但身处其中时,还是感觉到这个坎很难过。
然而也正因为有群体性的恐慌,市场才能呈现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能够投资的位置。许多非常优秀的投资大师都有一种特质,就是能客观地看待市场的变化。比如当时巴菲特说二级市场的存在,只是让他知道了现在给出一个什么样的报价,他不会被这个报价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判断。这就很好地联系到了杨总的公式,情绪和专业应该是后者去辅助前者,而不是情绪反而削弱了专业水平。因此就像杨总提到的,面对市场下跌时,投资高手往往能做到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再深入一层衍生各种坏情绪,更不会让坏情绪影响他对投资标的准确的判断。我认为这是区别投资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中长期投资收益的重要方面。
杨峻:是的,都说要等待最合适的时候再扣扳机,这个时候往往可能就是机会点。所以我觉得高手和一般选手的区别未必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领域到了顶尖,大家都差不多。聪明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就稀缺了。
刚才提到我也有一个现在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的事。23年,我们公司成立了基金投资部,招聘了人员,到四季度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要开始战斗。但23年底一直到24年初,市场一直比较低迷,所以我们一直克制,没有下第一单,想要等最好的时机。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这也是正念的“7个态度”里很重要的一条。一直等到2月5号,那天市场非常低迷,市场跌破2700,2600多点,很多人都说可能要奔着2000、2200、2300去了,但实际上那时市场的估值各方面都非常低了。那天,我跟总经理孟森总吃午饭的时候,就商量了一下。我说就应该是今天了,因为周围所有人都觉得完蛋,已经到了估值非常低的一个位置,风险已经被充分地释放,机会远远大于风险,所以我们就让基金投资部下了第一单,当然也比较幸运,没想到就真的买在了市场最低点。
我们那天买了两支基金产品,两个公司分别买了一支,后来这两家公司给我们的反馈都说当天全市场只有你们是申购的,其他人都是赎回,他们也非常诧异。我听到这个反馈以后其实更放心了。这当中有一些逻辑,因为投资是一个逆人性的事情,在低位往往大家就会恐惧,在上涨的阶段,就特别有买进的冲动。人就是追涨杀跌的,专业选手也是人,也会有这个人性。我曾经想过别的解法,要用更深刻、更精的专业来对抗人性,但后来发觉效果不够好,因为专业认知都有,就是要买在无人问津时,但是真的到无人问津时,可能也会受到人性的影响。
所以做得好的投资经理,虽然专业上各有千秋,有人擅长宏观,有人擅长自下而上,有人擅长自上而下,但共同点是都情绪比较稳定。几乎可以下这个结论:长期业绩比较好的投资经理一定是情绪比较稳定的人,不大可能是情绪波动非常大。因为一旦情绪或者对人性不能克制,在人性跟专业的纠缠当中,专业往往就会输给人性。所以我后来就想还是找一个方法直接去面对那些情绪。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天生情绪比较稳定,就像有些人生出来就体格比较健壮、肌肉比较发达,这样的人就很适合做投资。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小宇宙”APP,订阅“重阳Talk”,您将听到本期节目的完整版,精彩内容,沉浸式收听,不容错过哦!
(四)“924”行情启动之前的情绪底部怎么应对
舒泰峰:还有一种情绪是恐惧和绝望。比如去年“924”之前的市场行情,大家情绪低迷到了极点,但从后面看我们觉得它是一个投资机会。像这个时点,杨总和谭伟有什么投资上的经历可以分享?如何对抗极度低迷和绝望的情绪?
杨峻:整个23年一直到24年“924”,做投资的人都比较焦虑,盼望召开重要会议,盼望出政策,期望市场能有个回暖。
我们公司也是这样,作为一个保险资管公司,管理险资实际上也承担了非常大的责任。当时国债的收益率一个一个台阶地往下走,权益市场一直比较低迷,我们也在不断地探底。在9月中旬的时候,我们把权益仓位加到了最高值。因为当时根据理性判断,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回归:估值是在非常低的位置,市场情绪也非常消极,很符合市场底部的特征。所以我们比较坚决,在2月底的时候基金投资部下了第一单,后来我们的权益一直在往上加仓位,一直加到9月中旬到达了限额。
当时也是顶着很大压力,克服了很多阻力和噪音。当时大家会觉得,股市这么差,怎么还把仓位搞那么重。
我们公司可能也受我的影响,把正念投资都写到了公司的使命里,我们要坚持正念投资,专注价值创造。投资经理在做重要的决策之前都要停一分钟,做一个“stop 练习”,这也是正念训练中一个非常简单好用的方法。停一停,一分钟甚至半分钟就够了,让理性能够生发起来,而不是被感性控制行动。我们公司的策略会最后形成决议时,也会停一分钟,思考今天的这个决策,未来的一周、两周、一个月的决策,大方向是不是理性的?是不是坚持了理性的、长期的、价值的投资框架?这确实是有用的,很多时候我们一分钟以后甚至会改变想法,会觉得可能刚才那个决策还不是我内心专业里真正认同的,而是听了一些旁边的噪音或媒体的因素。所以去年9月中旬我们加到满仓,市场也给了比较好的奖励,没等多久,“924” 行情就来了。我想老天还是会奖励那些更努力的人吧。
舒泰峰:9月中旬到924那也就是十天之内的事。但难点在于你们并不是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而是顶着压力在做逆向加仓。
杨峻:对,我们经常说要逆向投资,就是这个道理。做这种左侧投资就是要有定力,所以我最后把书的标题定为“定力”,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需要定力。顺境处理不好也很多。逆境扛住了,顺境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扛住?是不是也会偏离自己的专业,跟着一道追涨?很多时候也会犯这个错误,所以知行要合一,定力特别重要,而正念修行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训练方法。
很多人让我具象地解释一下正念投资,其实正念投资就是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这三点也是监管领导所倡导的,是投资资本市场要坚持的。正念投资是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一个方法,否则很容易只停留在纸面上。比如每一个投资经理可能都会说,自己坚持的是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但他的行为却很多时候是偏离的。
谭伟:其实我们重阳有很多做法跟杨总这边非常像,舒老师的题目是怎么对抗平庸和低迷,整个重阳团队在这方面我总结有两条:一是首先从心理上接受市场大部分时间是平庸的而非精彩的。如果市场大部分时间是精彩的,那我们现在已经在2万点、3万点了。从逻辑上来讲,上市公司不可能总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那股市这个由上市公司构成的经济体,大部分时间也是平庸的。另外,我们的创始人裘国根先生也说过,平庸跟精彩交替,最后就是惊人的复合收益。这也隐含了市场有平庸的时候,而且平庸可能还会持续很久。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的存在,其实既是专业也是情绪了。
二是市场低迷的时候做什么更重要。很多人可能什么都不做了,躺平了,等市场精彩起来再回来。但如果人人都这样,市场就不会呈现精彩的状态了。没有所谓的时间点会告诉你市场进入了右侧,右侧左侧不过都是事后才看到的,身在其中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划分的。所以我们重阳团队在低迷的时候是很积极地在做一些事情,主要就是在为精彩的到来做准备。就跟打仗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在练兵的,真正在战场上交火,可能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因此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像练兵一样储备弹药,也就是积累好的上市公司。就像杨总他们机会来的时候敢去申购,那么到底申购什么?这就是低迷时要去做的功课。
杨总提到他们把“正念”二字刻在了公司的投资文化里,我们则是把“逆向”两个字刻在了我们的投资理念里。“逆向”就是在大部分投资者低迷的时候,我们能够保持一定的积极乐观,在市场特别亢奋的时候,我们又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从杨总的公式来说,就是我们要主动地提供一个缓冲器,一个对冲的情绪,和其他的投资者相比,能够始终把情绪处在一个很平稳的状态,这就是投资上“逆向”两个字的含义。
舒泰峰: 讲得很精彩,股市的发展是有它的规律的,我的书里也引用过一些统计,股市的表现并不是一个持续上涨的过程,多数时候是波动的,极少数几个交易日创造了绝大多数的收益,这就是“二八规则”。多数人可能没有充分理解这个规律,所以虽然都说复利特别好,但多数人却拿不到像巴菲特年化 20,坚持 60 多年这样的复利。这其实是没有理解股票市场这种非线性的规律,因此无法抵抗这种波动。
谭伟:还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很多人在房地产上都积累了不错的财富,我觉得底层原因就在于,虽然房地产也有波动,但大部分时间是平庸的,因为高昂的交易成本对抗住了情绪。你不可能一亢奋就把房子给买了,或者一悲观又把房子给卖了。我认为这很好地说明了长期复合收益应该怎么来,做到刚才杨总说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这三点,结果就是投资收益。
(五)情绪高涨时如何应对
舒泰峰:刚才我们探讨了两种情绪,一个是事件冲突造成的恐慌,另外就是它的波动造成的低迷或绝望,以及怎么去抵抗它。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在股市非常好,牛市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心态。刚才杨总也讲到了,可能是过度自信、羊群效应。这虽然不是目前市场的状态,我们也稍微讲一讲?
杨峻:去年 “924” 以后的十月长假,其实有点这个味道。周围你会发觉所有人都在跃跃欲试,跑步开户、跑步进场,普通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那么在那种市场非常兴奋的时候,我觉得同样要保持一份理性,坚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要看它的估值,要用宏观、中观、微观各种方法去看待它。所以投资是一个挺复杂的事,专业和人性不断地纠缠在一起。很多时候你自己都分不清楚了,我这个到底是个专业判断,还是情绪的驱动。所以我觉得更多的人会输在高点。
最近被大家诟病比较多的某个行业,其实挺可惜的,因为这个行业其实专业人才也很多,现在给老百姓的体感就比较差。我觉得核心原因其实是在,市场的相对高点吸引了很多老百姓冲进去,当市场开始调整,它就亏钱,净值下跌,所以体感就没有那么好。
就像刚才谭伟总说的,我其实也特别认同房地产因为交易不便,跌了也只能扛了。而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基金的交易非常方便,拿起手机手指一点就可以买进卖出了。由于过于方便,有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情绪生发的交易冲动。在市场非常兴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巴菲特,自己是股神,这个时候就完全不理性了。
我经常说这么多年,全世界也就出了一个巴菲特,因为投资实际上是非常要求专业和对情绪的管理的。巴菲特自己也说过,其实投资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凡的商业头脑,更不要什么内幕。他说只需要两点,一个投资的框架,一个情绪管理的能力。这两点跟我书里的观点就很相似。因此你需要有情绪管理的能力,否则在高点更容易出错。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研究很多长尾人群的投资行为,其实在低点的时候很多人倒反而是做鸵鸟,既然亏那么多了,反而也不卖了,而特别容易卖的时点是在他们成本附近。虽然专业的投资人都会说成本其实不重要,它只是买进的一个价位,是否要卖出还是要根据标的的价值变化、价值跟价格的关系来决定的。可是普通人就会在高点处有非常群体性的大量申购买入。
舒泰峰:我也补充一个例子,美国有个明星基金经理叫木头姐,她在 19、20 年的时候净值曲线非常好看,巴菲特那时候相对是跑输的。当时很多人追木头姐的基金,去年流传一张图,木头姐的净值冲高以后持续下滑,而巴菲特的净值则是持续上涨,最后超过了木头姐的基金净值。
我们分析过木头姐的基金持有人的结构,好多都是在冲高时以及冲高回落的刚开始冲进去,那就意味着其实绝大多数持有人都是亏损。相比来讲,巴菲特的持有人则是持续赚钱,最终还是超过了木头姐的收益。
(六)情绪的进化学起源和神经科学依据
舒泰峰:从根源上讲,不当情绪的本质是什么?
杨峻: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要没有情绪,变成木头人或者石佛?其实不然。情绪本质上是人体自带的保护机制,它是当我们应对危险、应对外在可能造成伤害时整体的保护机制。
这里不免要稍微谈一下大脑的结构。人脑里有一个组织叫杏仁核,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从人类进化开始就有。杏仁核有什么用呢?当你应对外界的一些风险时,它会第一时间反应。比如如果我们的手碰到了一个非常烫的物体,很多时候还没有感知到痛,手就已经收回来了,弹回来以后可能才感觉到痛。那怎么会弹回来呢?这是因为杏仁核非常敏感,感知到风险,它会马上给人体下指令,让你的手赶紧抽回来,甚至比神经系统的痛感都快。所以杏仁核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远古时代,人类还要跟野兽、自然界搏斗,杏仁核帮助我们快速反应,心理学上说自动反应。如果碰到一只老虎,得撒腿就跑。人进化到现在,杏仁核还保留着。它有点像家里电路系统里的保险丝,实际上是在帮忙判断风险、梳理风险。但是到了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风险比以前要小很多,我们现在碰到老虎、狮子的概率非常低,自动反应有的时候会显得过度灵敏。就像家里的保险丝过度灵敏,其实没有什么影响,但保险丝太细了,分分钟断掉了,也不方便。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去换一根粗点的保险丝,这就跟情绪一样。
而正念修习可以让杏仁核变得更小,防止它过于敏感。很多天生稳定的人,杏仁核天生就比较小,好像没有那么灵敏。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灵敏,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可能错怪了一些员工。比如有些员工稍微批评两句,他要么就马上来跟你争辩,要么马上就哭了。实际上是杏仁核比较发达,他觉得他受到伤害,自动地产生了保护机制。就像我们说流泪是一种排毒,它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情绪的生发机制清楚了,怎么能让情绪不要过度影响决策呢?实际上通过正念修习,不但杏仁核变小,海马体前额叶这类控制理性思维的组织能够变得更厚,这是很多著名的大学实证研究证实的。如果你每天能坚持 20 分钟左右的正念训练,8 周以后也就差不多两个月,大脑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动反应也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智慧的回应。
杏仁核指挥的是自动反应Automatic reaction。而智慧的回应,是一种更 wise 的response,是理性主导的回应。这不光在投资领域,在生活中也非常有用。比如跟家里人吵架,跟孩子吵架,老公老婆之间吵架,经常吵架的时候就会话赶话,把一件小事升级了。这是因为大家都是自动反应,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但如果让理性来主导,你就能更有智慧地去回应,就会更妥当地处理矛盾。投资中也有很多场景是自动反应过快,比如大涨的时候自动反应,觉得有错过赚钱的风险,所以要赶紧买进;下跌的时候又亏钱的风险,所以要赶紧止损。
因此正念修行就是把自动反应让位给理性的回应,理性回应出来了,人就有相对异于常人的智慧了,这样你才有可能在投资中,甚至在人生中获得幸福、获得成功。
舒泰峰:所以我们第一层是接受这些情绪,承认它的合理性,但是也要知道它跟我们当下一些现代化工作的不匹配之处。比如股票投资,虽然杏仁核我们平时不用了,但在股市里边,当看到千股跌停的时候,它就开始反应起来了,造成投资行为的一种变形。
杨峻:对,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你的心就像一片蓝天,我们看到的乌云密布,其实是云把蓝天遮住了,如果我们能够让心和情绪分开,就是让情绪的云从你的蓝天下飘过。蓝天不碍白云飞,白云也好、乌云也好、彩云也好,在你的心中飘过就好了。而不是说由于这朵乌云,我今天的心也变成乌云了。如果今天我特别的不高兴、难受,被情绪驱动,去做一些不理性的、未来会后悔的事情,也会蒙蔽了你的专业,你就完全被乌云牵着走。我们要有这个能力和智慧,能够让乌云、彩云、白云飘过。
正念会让你更平静、更平和,当一个人的心很平静的时候,它才能照见外面的世界。因为除了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以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用心在感知这个世界。要让心能够感知这个世界,必须让它变得平和。就像蓝天永远是蓝天,那些云朵就让它们飘过,这时你能够照见外面。你的心就像一面湖水,如果它非常平静,在里面就能清楚地看到周围的倒影,那你就会知道走哪条路;当这面湖水是有波澜的,再去看你可能就看不清楚了,不知道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当湖水波涛汹涌,你的情绪非常激烈时,湖水就没有倒影了,你完全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这时你做的决策就会很盲目,所以容易错。
谭伟:刚才杨总从大脑的构造上讲清楚了情绪的本质,也呼应了我之前看过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切心理或者是精神现象本质上都是生理现象,情绪我觉得也是这样的。这也可以解释杨总在《定力》这本书里写的,为什么人类过去这 400 多年似乎在应对情绪管理上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本质上还是长时间的进化在我们身体内留下了一些可能会让我们情绪失控的种子。而正念修习其实是要让我们慢慢地学会如何控制这颗种子,如何把长期进化留下来的情绪往好的方面引导,而不要在极端的情况下成为阻碍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障碍,这对投资而言非常有用。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小宇宙”APP,订阅“重阳Talk”,您将听到本期节目的完整版,精彩内容,沉浸式收听,不容错过哦!
(七)正念练习技巧
舒泰峰:关于正念的技巧,杨总能否分享一二?
杨峻:我觉得正念有一个非常好的点,就是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中,你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可以训练正念,比如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正念饮食。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来,不要放在过去或者未来,专注到当下。
一般人可能很难直接静坐45分钟,大家可以从3分钟开始,每天能够找个时间静坐一下。静坐时有一些方法,最简单常用的是呼吸训练,是去关注自己的呼吸,以呼吸为锚点,不断把注意力往呼吸上倒。就像舒老师开始说的,睡前冥想,但是发觉自己的念头不停地冒出来,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是正常现象,一开始都是如此。但你要做到的是,当有念头升起、胡思乱想的时候,想办法把它拉回到呼吸上,跑掉一次拉回来一次。关键在于觉察到你现在注意力在哪、念头在哪,觉察到自己走神了,也说明你正在正念。很多人觉察不到自己走神,这样20分钟下来就没有效果,因此要不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念头拉回到呼吸上。
我还推荐之前提到的“STOP 练习”,只需要一分钟,是生活中和投资中最简单、好上手的。“STOP”是四个英文字母的缩写。“S”就是“Stop”,比较好记,即“停一停”。这很关键,停一停可能救你的命,在吵架时可能挽救你的婚姻。 “T”是 “Take a breath”,即深呼吸。这是因为科学证实,呼吸能够让你平静。“O”是“Observe”,即去做觉察,关注自己的身心的状态,觉察自己的情绪。想一下觉知三角:现在身体感受怎么样?情绪怎么样?现在有什么念头?关键在于当你能够觉知自己当下处在什么状态中,你的情绪就在受控状态了。最后的“P”就是“Proceed”,即可以去行动。这时的行动和1 分钟前的有可能一样,那很好,double check一下;但也很有可能不一样,比如在夫妻吵架的时候,停一分钟,很可能本来要骂出口的话,你就不会再骂了。投资中你也很可能放弃原先的决定,因为发现这个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是很冲动的。这种时候“STOP 练习”就很必要,因此很多人可能不能坚持每天规律地做一些冥想,这个练习我还是觉得至少要不断地训练一下。
我还可以教大家一些更简单的技巧,比如说在等电梯、等地铁或者无聊的时候,不要去刷手机。刷手机对于专注力训练很不利,因为它都是碎片化信息。这时不妨训练一下,感受自己双脚跟大地的接触,体会一下自己现在正以这样的姿势站在这里,就是让自己的心回到身体里,身心合一。
(八)正念就是专注当下
舒泰峰:上次我们预先交流之后,我试着做正念练习时,有个粗简的体会,向杨总请教:我们很多的焦虑不安,可能是由于我们一部分活在过去,为过去的一些事情放不下,还有一部分为未来的事担心,为不确定性而担心,那正念是不是就是让我们回到当下,专注当下?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特别好,是“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当下不杂”可能就是正念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呼吸训练因为本身就发生在当下,更容易帮助我们专注当下,所以如果说投资复利是理解时间的价值,正念也是关于怎么理解时间的哲学。
杨峻:你理解得非常精确。当讨论什么是正念时,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就是要活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我很喜欢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你在反刍过去和规划未来的时候发生的一切。”这话听着有点拗口,但它实际上是在告诉你,生活就是当下。我们老是在懊恼过去发生过的事,对未来又非常的担心,或者有些期待,念头老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切换,唯独没有对当下。但其实当下才是你唯一能够把握的。如果你把注意力都聚焦到当下来,才有可能产生心流。你刚才提到时间,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极度地专注一件事的时候,时间会“消失”。比如极度专注于阅读、写作或者绘画,可能几个小时过去了,都没有一点感觉。这个时候效率是最高的,而且自己的体验也会非常好,所做的那件事也会做得非常的出色。
(九)Magic幸福模型
舒泰峰:杨总书里最后一部分提出了 “Magic幸福模型”,其中有五个关键词:正念、利他、生长、意义和勇气。这部分杨总能否展开介绍一下?正念和其他几个关键词怎么来指导我们的人生?
杨峻:创造这个模型其实跟我对投资的理解有关系。第一,我觉得投资跟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去面对不确定性,都需要克制人性,否则很难获得成功,因此我认为需要把两者相关联。第二,我认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人生的幸福。很多时候人们搞反了,觉得人生就是为了投资,赚钱了就开心,亏钱了就难过。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生幸福,那人生的幸福怎么获取呢?这也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哈佛几十年都在做这方面研究。他们发现对成年人来说46.9% 的时间,他的mind 是散乱的。我结合哈佛的研究和正念,得出如果能够把mind 做到不散乱,注意力很集中、很专注、产生心流,幸福感会是非常强大的。
因此,如何能够把自己当下的注意力聚焦呢?后来我就想出了“Magic模型”。之所以叫“Magic”,是因为我觉得人要把每一个当下都变成“Magic moment”,我们能把握的就是每一个当下。过去已经过去了,再也无能为力,未来没有还没有到来,只能做规划,但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规划大多不会发生,因此我们也无能为力。如果我们能把每一个当下都变成“magic moment”,由一个个这样的moment组成人生,那自然就会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一个 Magic life。
“Magic”的五个单词是什么?“M”代表“mindfulness”,即正念,这是个底座。你要有觉察力,否则就不可能获得专注力,那也谈不上幸福了。所以正念是一个基座。但光有正念还不够。哪怕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正念的,你还要决定你做哪些事,因为你当下可以做无数的事,比如可以找人聊天、打掼蛋、学习、打高尔夫、旅游,要如何做?如何取舍?如何排序?
第二个字母“a”,即“altruism”,利他。人都是社会动物,我们都生活在这社会里,都会跟其他成员产生交互,如果没有利他的元素,那就很难获得一个持久的或者高质量的幸福感。不带要求回报的目的去帮助另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幸福感。比如旁边有个人摔倒了,你把他扶起来,你是否会觉得很幸福?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当你不求回报地去利他的时候,回报给你的正反馈反而更多。因此我觉得利他对于你获得幸福很重要,因此在当下的那一刻,你不一定要完全的无条件地利他,但至少要尽量去选择做带有利他的元素的事。
第三个字母“g”,是growth,即要成长、精进。当你有习得、收获新技能或新认知的时候,你是会觉得有幸福感的,觉得自己今天又成长了。因此当下我们最好选择去做那些能够让我们有习得的、有成长的事情。成长是幸福的,这和年龄无关。有人可能觉得都是中年人了,还需要学习吗?其实你永远有的学,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真的是懂得越多,越会发觉自己懂得少。
第四个字母“i”,是“intention”,即生命的意图。如果你当下在做的一件事和你的生命意图有连接,你会更有能量和意义感。这或许是“Magic 模型”里最难的一个点,因为很多人会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图是什么。这就需要探寻,不断地让自己去找到那个“intention”。这里我也说一些方法:比如人生中有哪些事会让你热血澎湃的,让你非常激动的,让你觉得不吃饭、不睡觉,我也想去做的?或者哪些事是你做了以后特别开心的?这些事也许跟你的生命的意图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确实需要不断地去探寻,不断地内观,去叩问内心。每个人一定是有生命意图的,只是有些人不愿意去想,但当你真的找到它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生命意图也不一定要非常高远。有些人想拯救世界、拯救全人类,比如环保,也有些人没有那么宏伟的梦想,可能只是一件具体的事,比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因此,当下所做的事最好要跟意义感相连,这会给你带来持久的高质量的幸福感。
最后一个字母“c”,是“courage”,即勇气,要有接纳所有结果的勇气,不管是否达到你的预期。你要允许世界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如意十之八九。当你能勇气去接纳一切结果的时候,其实你是幸福感的。这包括要有勇气去接纳别人对你的评价,这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前四个做得很好,但最后勇气不够了,特别是当一个超出你预期的好结果发生时。比如一个投资特别成功,半年里翻了一倍,这时一定要有勇气去接受,不能让自己飘了,觉得自己比巴菲特还厉害,这样往往会导致你走向另一面。所以勇气不光是对逆境的时候,对顺境也要有勇气,别人赞誉你,要有勇气接纳;别人诋毁你,也要有勇气接纳。
如果当下的每一刻你做的事情都按照这 5 个点,是带着正念的、觉察的,带着利他的,能够让自己有生长的、有精进的、有习得的,跟生命意图是相连的,并且带着足够的勇气去接纳一切结果的,那我相信人生中你当下的那一刻一定会变成“Magic moment”,你的人生也会变成一个 Magic life,获得持久的高质量的幸福。
谭伟:对于实现人生幸福到底有什么样的路径和条件,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总结,是分为两种路径:第一种我称为间接路径,这是说我们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努力实现物质上的积累,然后通过物质上的积累来达到人生的幸福。换言之就是在住房、汽车,各种衣食住行方面都已达到比较好的层级之后,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别人的羡慕或者是自己的成就感,以此来体验幸福。另外一种叫直接路径,也就是不通过物质这层来过渡,直接感受当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乐趣,从这当中体会到幸福。
我认为杨总今天提到的正念,跟这里说到的第二种直接路径更加相关。利用正念,我们可以实时地感受到当下发生的一切,这是非常适合于大多数人的幸福感的来源。换言之,间接路径有点像我们要去改变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环境,以此来获得幸福感,但直接路径是我们改变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
这在哲学上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讨论话题,即客观世界本身更重要,还是我们人类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从自身的幸福感体验来讲,毫无疑问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应该更加重要,而如何用一种更加理性、更加能够让自己获得幸福感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呢?杨总所讲的正念毫无疑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我在这里再次向杨总表示感谢。
舒泰峰: 今天杨总和谭伟帮助我们把情绪的底层逻辑给讲清楚了,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我们怎么去对抗它。一开始我们聊了杨总投资的公式,投资业绩等于专业认知乘以情绪管理,这个乘法是非常精妙的。如果把它换一下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人生幸福的公式,人生幸福也等于专业认知乘以情绪管理。
最后,我想分享一首苏东坡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它告诉我们,世事纷纷扰扰,如果要追求幸福,还得回到当下,如何回到当下?正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手段,对此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再去看一看杨总的好书《定力》。
▲向上滑动阅览【免责声明】
本材料由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阳投资”)原创并编辑发布,仅限于提供信息和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本材料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例如:万得、彭博)和内部研究成果,相关信息被认为是可靠的,但重阳投资不对其完整性或准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陈述或保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材料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因基金产品投资限制、投资组合调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种因素,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有可能与本材料中得出的结论不同。
本材料并不考虑任何阅读者的特定投资需求、投资目标或风险承受能力。阅读者在投资之前,应当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材料版权属于重阳投资,未经重阳投资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材料内容。
重阳投资,始终和你在一起。
网址:正念投资公式:投资业绩=专业认知×情绪管理,乘号是关键秘诀︱重阳Talk Vol.15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他是一位金融家,同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正念减压认证导师,跨界力度非常大。他将正念融入到自...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8844
相关内容
15本金融投资书【校外专家开课】汇添富基金首席投资理财师刘建位先生主讲巴菲特投资理念
投资书籍推荐(24本)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正好把投资类的书籍重新梳理一遍。总体顺序是由入门到深度,由易到难。有图的是以前推荐过的,没图的是新推荐...
金融投资?有啥必要性? 导读:金融投资是一个全球商品经济的概念,它在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投资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物投资的基础上...
践行创新投资理念,持续分享理财策略——记我国著名金融科技专家张科
霍华德·马克斯:无常的世界里投资策略 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 超然看待 ,灵活应对 大自然 、经济、市场、公司和我们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处在...
正念:什么是正念?如何练习正念以减轻压力?
林园:投资没有理念 关键是对人性的博弈
搭建投资知识体系的36本书 在网页链接一贴中,有不少投资者的问题,确实令我感觉无从答起。我对于这些投资者的最大建议就是先多读书,把投资知识体系搭建好...
投教专栏丨了解金融投资知识,远离金融投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