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幸福生活的掌控感

发布时间:2025-09-15 02:44

咖啡控的幸福时刻:自制拿铁咖啡步骤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烘焙心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天我正茫然于为什么选择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往往获益不如选择做一个没有美德的人来得多,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应该保障那些有美德的人和事,才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行道德高尚之事,如今的运行法则与我内心的想法背道而驰,而这是否公平?

我还发现从囚徒困境的理论来看,在一部分人有美德的情况下,确实没有美德的人反而能获益更多,无力又无奈。

看完这本书之后,从斯多葛主义的角度来说,鼓励大家成为有德性的最好的自己与个人幸福深切相关,多少也算给我自己一点安慰或麻醉。

除此之外,斯多葛主义所认为的“为自己负责”、“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改变对外部环境的应对方法”和阿德勒学派、理情行为疗法的内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句话概述,斯多葛主义的哲学观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负责,通过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为所当为实现幸福。

以下是对该观点的更进一步展现。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的《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一个经典的观点,即: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近期在阅读《斯多葛 生活哲学》这本书,也发现斯多葛哲学学派对于幸福的观点也与《被讨厌的勇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斯多葛主义认为,在既定的情形下,能否过上幸福生活取决于一个人的选择、行为以及品格养成,而非不可控的周遭世界。这就是斯多葛主义棘手但又极具魅力的原因所在——对自己的幸福生活负责,不让我们因为没有过上幸福生活而自怨自艾、颓废不前。

拿回对幸福生活的掌控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负责。我们有责任不让外部环境掌控我们的生活:不让恶劣的天气、烦人的陌生人、漏水的洗衣机来决定我们是否幸福。否则,面对生活中容易失控的生活环境和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受害者。只有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只有自己才能避免内在自我被生活的糟心状况所打败。

幸福是斯多葛学派的首要目标,幸福三角就成为斯多葛学派的核心原则。

幸福三角概述

遵循德性生活:每时每刻表达最高自我。要想与最高自我和谐相处,就需要缩小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差距,就是此时此刻成为最好的自己。有趣的是,这个最好的自己在斯多葛主义看来是每时每刻都有机会达成的,而不是积累量变到遥远的未来发生质变而形成的。换句话说,在成为最好自己的过程中,斯多葛主义遵循为所当为和坚持当下的原则。遵循德性生活是运用理性指导行为,并与深层的价值观和谐相处。显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遵循德性生活是宏大的目标,要得以实现,就需要区别好坏,并专注于受我们掌控的事情。

专注受控之事:这是斯多葛主义最突出的原则。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其它就顺其自然。我们必须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因为我们无力改变。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对获取幸福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既定的外部环境里选择做什么。因此,无论情况如何,我们都应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与理想自我和谐相处。

承担责任:好坏都取决于自己。当人们在责怪天气、公车、伴侣、亲人时,责怪的背后多多少少有“卸责”的部分。承担责任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要为自己负责也是需要持续学习的。幸福三角的前两角谈到,外在事物与追求幸福生活无关,所以遵循德性生活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这足以让人过上幸福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因为每一件无法控制的外部事物,都有受自己控制的部分,即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应对事件。让人们快乐或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理解,这是斯多葛主义中至关重要。决定不受外部事物影响之时,就是力量诞生之际。

人生就像扑克牌局,好牌坏牌都能赢。当然,每个人都喜欢拿到好牌,希望家人和自己健康,希望开局就有“王炸”,但这事情没办法决定。能控制的就是在既定的情况下做什么。一旦发牌,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别再奢望获得一首好牌,而应尽其所能打好牌。

网址:拿回幸福生活的掌控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9786

相关内容

内心的秩序感、掌控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
AI时代:如何摆脱内耗,实现生活的掌控力与幸福感
不幸福=无价值感+无掌控感+无满足感
幸福的定义:幸福感、可控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
幸福有方法吗?看三位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幸福也是可以掌控的
心态决定人生:掌控情绪塑造幸福生活技巧
能够掌控自己时间的人,幸福感更高,压力更小
家庭桑拿房与佳木斯的幸福生活
心靈健康,由你掌握:提升幸福感的實用指南
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