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追忆似水年华》:我的2018年书单

发布时间:2025-09-15 13:20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光流转与生活感悟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品质生活点滴# #读书心得#

文/海关总署 王志军

| 2018年确实有一个变化,那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到了四十岁,读书有些懈怠,兴之所至多,年轻时那种专注的精读少了。所以专门定了计划,决心像本科生一样认真读几年(然而贯彻得并不好)。新书买了不少,但大部分印象深刻的是重读的老书,所以算不上推荐书单,只能说是我自己收获比较大的的书了。

01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部小说。内容不用多介绍,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书是第三遍读了,第一次受到这么强的震撼,到了最后一卷,他谈论自己艺术抱负、思考生命意义那一二百页,强烈的冲击就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连绵不断。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接近狂喜的一次体验了,深受教育。他谈到的事和人,是品格教育,而他的语言和结构,是文学教育,读书不就是为了接受教育吗?这一遍读过,我对普鲁斯特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感觉自己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它太丰富了,经得住反复读,我希望今年再读一遍——如果可能,我愿意每年都重读一遍。

02

《卡夫卡全集》·卡夫卡

同样是今年系统阅读计划的一部分,把卡夫卡全集又重读了一遍。是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体会。三部长篇挨着读有了不少新的理解,一些不到一页的超短篇也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一个大作家,读全集是最有效的认识途径,像卡夫卡,他的笔记、访谈和书信都是非常精彩的,他给两位女友的情书,极为动人。同时读了他几部传记,良莠不齐,但基本能建立一个比较真实的卡夫卡形象。大家读多一点,至少能改变一个较为普遍的误解,那就是自《变形记》和《城堡》中得来的那个荒诞、孤僻和阴郁的作家形象,其实有很大的偏差。

03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两三年前,读完《群魔》的时候,心里有过一点小小的骄傲,觉得至少读过一遍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缺憾都没那么大了。今年冬天,想读一些老小说,又把这书拿出来,天啊,太厉害了,跟完全没读过一样。这次书里对精神生活的探讨让我感受最深,人应该如何生活?当下的生活是不是值得的?在这些根本问题上作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关于佐西马长老和阿廖沙的部分,写的太好了。对人物的塑造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来通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就感消失了,打算未来把他二十多卷全集再好好看一遍,至少再看一遍。这些经典太了不起了,相比之下,许多新小说软绵绵的,显得单调乏味,没什么意思,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神强度不够。

04

《农民》· 莱蒙特

这书淡出大家视野比较久了。想读的时候,从淘宝买了一套老版,在旧书动辄炒到几百上千的年头,这四本品相很好的书才花了几十块钱,证明真是没什么人看了。作者把一个村子一年中的故事,写出了史诗般的波澜壮阔。四个季节的风景,农民日常生活和劳动细节,写得特别好,特别动人。包括下雨天那种细微的感受,杀猪赶集那些细节,没有经验是写不出来的。核心的故事也很吸引人,结尾我觉得稍微有所欠缺,没提升上去,不过对已经有的已经很满足了,有一些章节,半夜不由自主跟着那些句子在心里默读,一点一点享受那种和作家声音同步向前的感觉,特别美好。

05

《夜航西飞》· 马卡姆

传奇女性的回忆录,算是放松时的好读物。这套远行文丛我很喜欢,都是探险史上的名作。这本也特别有意思,开头几章写出了平平淡淡中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比如她在飞行中发现一个闪光点,以为是湖泊,但接着飞了一会儿又犯嘀咕,要不要回去看看,油不多了,回去可能有危险,不回去又可能错过什么——她最终返回去,发现那竟然就是她想寻找的失踪朋友的飞机……,这样的场景太多了,小时候骑马,猎狮,长大开飞机横渡大西洋——一个人精彩的一生对我们来说首先是吸引,其次也是教育,告诉我们即使过不了那样的生活,也要努力在限度之内过得更有意义。

06

《顾随全集》讲录卷 · 顾随

去年读的多的古代诗人是杜甫和韩愈,然后读顾随的《陀庵诗话》还有其他讲稿,发现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有一种自文学史的纵深培养出来的现代眼光,能从根本上谈论问题。大部分人喜欢从细枝末节做判断,绕来绕去,故弄玄虚,又没说出什么有意思的观点。顾随是触及根本问题的,有超出一般的见识。同期读的一本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也是,谈论老勃鲁盖尔谈得特别好,对理解所有的艺术都有帮助。

07

《放牧人生——湖区故事》·

里班克斯

去年新书中最偏爱的。他中学毕业去干农活,一高兴又考了牛津,最终还是回到家族牧场过祖辈相传的劳动生活。他把湖区的风景、放牧的细节、那地方的人和故事都写活了,只有这种生活劳动其中的自然风景才是最吸引人的。自然是人生存的环境,只写自然有太强的田园气息,而写出人的生活,就写出了我们共同的处境,会让我们更多地思考和感受。很期待他另一部书也引进来。

08

《凡高书信全集》· 凡高

这书能出来当然是太令人惊讶了,不过出版社也搞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定价。所以直到今年,趁电商打折才狠心入手了一套,激动之余忘了比价,多花了三百。抛却这些不谈,编辑得近乎完美。特别好的就是在信中谈到的作品,包括一些很难看到的小作品和其时代其他画家的作品都有附图,注释也做的好。书有点沉,如果只是想读文字,买一本精选的凡高书信集就差不多了,里面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观察都特别精彩。可以结合新出那本比较厚的梵高传一起看,很多地方会有更客观的了解。

09

《另一种美》· 扎加耶夫斯基

我是扎加耶夫斯基铁粉,这书出来第一时间就买回来读了。很厉害,他的诗和散文,都有一种宝贵的对意义和热情的信赖,而他的语言和形式又保证了这种高蹈的热烈能够有效传达出来。在这部回忆散文中,第一页就把我震住了,当时就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他有穿透时间的那种超强感知力和对过去的洞察,把一些时刻唤醒、升华了出来,能以真正的智力带来启迪。我当然也希望大家读他所有的书,包括已经出版的《无止境》和《捍卫热情》。

10

《心灵之火的日常》· 袁永苹

因为要写永苹的评论文章,所以今年读了好几遍。我读诗写评论,都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表扬这个诗人,而是为了理解她,想尽量搞清楚这种好是如何实现的。作为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她有一种极强的从内心抒发获得力量的能力,那么尖锐直接,又那么温情,那么一气呵成,语言又那么自觉……她的诗本身是最好的说明,感兴趣可以去读一读。大部分平时读诗少的朋友,对现代诗的认识都是来自海子顾城甚至北岛徐志摩这样的诗人,我想说,读一读袁永苹这样的年轻诗人,读读雷武铃、周伟驰、徐芜城、杨铁军、王强、谢笠知这样的诗人,你会发现现代诗和印象中并不一样,它丰富得多,成熟得多,也切身得多——最重要的是,它也正常得多。

还零零散散读了些其他的书,胡编给了十部限制,就不多啰嗦了。这些都是恰好去年读了,又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不代表对书的价值判断,毕竟每个人阅读差异太大了。最后多推两本,一本是我的跨年读物,希尼的访谈录:《踏脚石》,不管了解希尼,了解现代诗歌,还是了解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风度,都是一部特别好的书。希尼是当之无愧的大诗人,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包括对人与事的看法,都有一种高度的均衡,对我们的生活和写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另一本即将面世,是我2019年最期待的书,毕肖普的散文集。

愿大家新一年读有所得,乐在其中。

文中图片取自网络

本期编辑:牛梦骄

网址:重读《追忆似水年华》:我的2018年书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1226

相关内容

2018年重读旧书书单
旧书中的似水年华
旧书重温忆华年
追忆似水年华
华寿读书会:我们的新年计划清单,有书还有家
忆似水年华 塑记忆轮廓---解放社区巴里摄影展
旧书重温忆华年 原文摘录
重读,我遇到了年轻的自己
青苑143期书友会:用阅读缝补被切割的生活—— “与杨葵一起读书”2018年11月4日下午14:30
2018年教师读书倡议书范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