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摄影人如何以摄影表达自我与时代?
老年人摄影可以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老年人摄影#
原创 叶小林 1839摄影奖
原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总第700期 2022年第2期
年轻一代摄影人
如何以摄影表达自我与时代?
叶小林
转眼间,“1839摄影奖”已经举办到第三届了,自2021年起,首次设立海外召集人制度,接收全球华人学生的投稿,并与成都当代影像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12月在成都举办了落地展览《图像·关系》。同时发布了出版物《液态:1839摄影奖三年集》,力图以最全面和详尽的方式展示1839摄影奖自创办至今的发展历程,供感兴趣的读者以及研究者深入了解1839摄影奖。
2019年,由艺术家董钧和策展人海杰共同发起了民间奖项“1839摄影奖”,数字“1839”既是摄影术诞生的时间,也是大奖奖金的金额。
液态:1839摄影奖三年集
在当时,没人可以想象一个仅仅有一千多元奖金,完全线上进行的摄影奖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在摄影圈打开局面。或许,正因为这个奖项的“小”,且它在山头林立的当代艺术圈保持了难得的独立立场。
“1839摄影奖”是一个针对在校学生,旨在鼓励年轻人的奖项。随着“1839摄影奖”影响力的扩大,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华人学生也越来越关注这个奖项,“1839摄影奖”由此成为考察中国当代青年摄影观念的重要平台。
如今,人人都有手持的摄影设备,用镜头记录和重塑现实的技术似乎变得越来越轻易,摄影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理解图像,理解摄影这个行为本身也许是我们思考摄影艺术未来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届1839摄影奖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
第三届1839摄影奖展览现场,成都当代影像馆
私人记忆的共情时刻
在一般的理解里,摄影艺术可以定格流逝的瞬间,因此特别适合作为历史真实的再现。当这种特性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领域,私人记忆和情感因为艺术家的处理在展览空间里又变成了观众的共情时刻,这种转换在我看来是摄影术的魅力之一。
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家人的离去?毕业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吕悦以其作品《慢慢地》回应了这个话题,这件作品表现了外祖父母相继离世的现实,以及这个过程中自己母亲的处境。作者拍摄的是自己的亲人,倾注了非常粘稠的个人情感,因此《慢慢地》首先是一部面对自我的作品,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和疗愈亲人的作用。我觉得摄影艺术传统的功能被这件作品放大,这件作品让死亡显得不再那么冰冷,它绵延了生命的意义。
慢慢地,吕悦,南京艺术学院
阿姨们的房间,于音,广州美术学院
另外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于音的作品《阿姨们的房间》。她通过想象复原了父亲历任女友的房间,为我们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对女性房间的解读。在于音的表达里,阿姨的房间如同时商品房的样板间,直陈房间主人的性格。通过这样的设置,不同女性的性格秘密被展现出来。
真实与虚构的模糊边界
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李安琪的作品《隐秘的爱飘浮在第七大陆》获得了第三届“1839摄影奖”的最高奖,同样是一件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这部作品完全采用虚构的形式,以照片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她的照片色彩浓郁,充满了叙事的张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中产家庭平静生活里的暗涌。李安琪曾说自己最喜欢导演就是哈内克,尤其是《第七大陆》。带着这种眼光考察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真实和虚构的边界这在模糊。观众即便十分清楚地知道《隐秘的爱飘浮在第七大陆》里的所有内容都来自模特的扮演,却又愿意相信这个虚构的故事,愿意被这种情绪所左右。
隐秘的爱漂浮在第七大陆,李安琪,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或许,在一个影像越发廉价和轻易的时代里,这种相对昂贵的虚构可以赋予摄影新的意义。一方面它没有电影的叙事性强大,却又比电影的意义开放,不同的人都可以代入这组作品,编织属于自己的幻梦。
生活剧场,王菲雨,天津美术学院
与之相对应的,是天津美术学院王雨菲的《生活剧场》,这是一件颇有迷惑性的作品,整租作品展现的其实都是寻常之物,比如白色桌布上的葡萄、矿泉水瓶和吃剩的食物。这些东西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作者通过电脑3D建模的方式重构出来的。作者似乎想借助这样一组作品讨论摄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以及我们是否可以信任看到的图像。
如何把握时代和摄影术的互动关系?
我觉得这两件作品在今天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是很有启发性的,为何我们会选择相信一些图像,否认另外一些?人类选择的机制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审美动因,虚构可以揭示什么样的真实,而真实是不是可以被虚构?年轻的作者十分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和摄影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成为这次“1839摄影奖”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诚如在《图像·关系》的展览前言策展人写道的那样:“狭义上,图像代表了语言的实体,而关系表征了社会的实体。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如何去处理这两者以及其中交错的的议题?或者说,他们如何认识这两者?这些疑问在第三届1839摄影奖面向全球征集之后,变得更加明显。”
我想,这个展览提出了一个比较宏大的话题,它不仅面向年轻作者,更面向一切影像工作者。《图像·关系》所做的只能是回答这个部分的一部分,而更多的问题则需要面向未来。
“1839摄影奖”是一个由个人发起的纯民间奖项,以摄影术诞生之时为名,既回溯摄影的本体属性,也强调以跨媒介的开放姿态对其延展。面向全球高校华人在校学生,旨在检验国内外高校华人学生创作和艺术训练中的认知与判断,邀请知名策展人、出版人、研究者、批评家、艺术家等组成评委会,整个评选和工作团队零报酬。评委会基于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判断,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作品,以期推动和提升高校学生在创作中的独立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以专业评论、展览等方式加以推广,将全球高校正在成长中的华人学生创作近貌介绍给公众,进而推动国内外学生摄影创作的经验交流和生态互补。
策划总监:董钧 学术总监:海杰 秘书长:白茜
项目协调:罗凯 英文翻译:姚芳媛
原标题:《年轻一代摄影人如何以摄影表达自我与时代?》
阅读原文
网址:年轻一代摄影人如何以摄影表达自我与时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2360
相关内容
全民拍照时代,“摄影”还是摄影吗?曝光不足的摄影师:《生活》与1950年代摄影记者的社会地位
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与摄影(生活摄影的拍摄技巧)
全民拍摄时代,十大影像场景重新定义 “镜头之外” – 摄影世界
摄影与生活(摄影生活)
现代摄影 | 超自然的影像生活
视觉盛宴绽放时代之美——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4“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展|西岭雪·摄影评论
#摄影达人#熊猫丨摄影=工作=生活=兴趣
当代中国摄影的“生存方式”